华为变革及流程管理框架
- 格式:pptx
- 大小:5.76 MB
- 文档页数:36
华为得组织架构凌菲智享汇关注0、7 2018、10、08 16:44 字数3297 阅读29251评论0喜欢9原编:Lily| 图:网络了解一个公司,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要从组织架构入手。
▼华为组织架构1、华为得组织架构股东会股东会就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由工会与任正非两名股东组成。
工会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决策得公司重大事项,由持股员工代表会审议并决策。
持股员工代表会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
持股员工代表51人与候补持股员工代表9人由在职持股员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2013年,持股员工代表会举行了3次会议,听取了2012年度公司经营情况、公司合并财务情况、监事会工作情况等报告,审议通过了利润分配、增资、公司董事监事补选办法等议案,并投票补选了公司董事。
董事会董事会就是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得决策机构,对公司得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对公司在战略与运作过程中得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董事会得主要职责为:对公司重大战略进行决策,审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监控其实施;对公司业务发展中产生得重大问题,包括重大市场变化、重大危机,向管理层提供综合得建议及咨询意见;审视公司业务运作规律、组织与流程,并批准重大组织调整、业务变革、流程变革得举措;审批重大得财经政策、财务决策与商业交易活动;审批公司得经营及财务结果并批准财务报告;建立公司得监控机制并进行监督;建立公司高层治理结构,组织优化实施;首席执行官得选拔、考评与薪酬确定,批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得任命与薪酬;审批公司层面得人力资源规划与重大人力资源政策。
监事会按照中国公司法得要求,公司设立监事会。
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与公司经营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得行为与董事会运作规范性进行监督。
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监事会成员共5名,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
独立审计师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
毕马威在全球150个国家拥有138,000名员工, 并且在全球超过140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一、华为研发体系架构华为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是一种扁平的,分权化的,矩阵式的二维结构,公司按职能划分,以获得专业经济化。
同时又按产品线实行横向划分,实现了职能部门对各自单位有行政上的管理权,各产品线对业务上的领导权。
行政平台、产品平台各司其职,当公司进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以及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都是以产品线为主线在直线职能制的行政平台上通过跨部门调用公司资源组成项目小组的方式来运作。
华为公司依靠这种项目组的方式,调动了公司内部的各种资源,在某一时间段,某一产品上或市场的某一区域获取技术、人员上的优势,取得技术和市场突破。
在华为有五大平台:销售和服务平台、财务平台、生产和供应链平台、研发平台。
在这些平台共享的基础上又分为4大产品线和20多个地区部。
在各个地区部,以销售服务为龙头,各个平台都派驻人员组建各自的小平台,向区域延伸。
其管理方式是矩阵式管理,如当地的财务主管,行政上受当地的主管考核,业务上归公司财务部考核。
其目标是一致的,考核的重点有所不同。
另外,业务线还是业务能力建设的中心。
这样的好处是:信息很通畅,经验能共享,相互有合作也有牵制,各个业务单元很难形成土围子,同时资源能最大限度的共享。
这也是华为迅速扩张而不出乱子的原因。
华为的研发体系,分为无线、核心网、网络、业务与软件四大产品线及终端、芯片、安全与存储分公司,分公司在研发上也是按产品线来管理。
其组织结构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一些产品线以解决方案为主线,也有产品线是以技术平台为主线,其目的是共享硬件和软件平台。
如核心网产品线主要专注核心网,其平台为无线和有线产品线共享,这样能迅速量产和降低成本。
图表华为公司的研发体系资料来源:华为公司二、研发流程体系华为构建了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其研发体系的主业务流程——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是华为管理产品开发的一整套方法,基于客户需求导向进行产品开发决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构筑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及可制造性。
华为的项目管理目录1、华为项目管理概述(1)强底气,建设项目管理体系(2)聚人气,培育项目管理文化(3)鼓士气,培养项目管理人才2、华为项目管理的沟通之道(1)缺乏有效沟通,对项目是灾难性的(2)有效沟通的两大类别:关键者、项目团队(3)华为的沟通三原则(4)人人必会的技能:学会倾听3、从项目流程管理解析华为项目管理(1)华为流程管理的发展历程(2)华为项目管理流程演变的过程A、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B、IPD+CMMI项目开发流程(3)华为项目业务流程构建重点4、华为项目型组织的起源、本质与目的(1)项目型组织的几种涵义(2)项目型组织的洞察——华为大平台下的精兵作战(3)打造项目型组织的三个关键要素(4)项目型组织在2C、2B领域的实践案例(5)项目型组织的本质——增加企业的盈利5、《华为项目管理法》读书笔记(1)项目分析(2)项目团队(3)项目分工(4)项目计划(5)项目作业流程(6)项目领导(7)项目执行(8)项目沟通(9)项目团队激励(10)维持团队稳定(11)项目控制(12)项目收尾6、项目经理常用的10张图表(1)甘特图(2)燃尽图(3)WBS(工作结构)分解图(4)HOQ(质量屋图)(5)RACI图(6)矩阵组织图(7)PERT(计划评审技术)图(8)思维导图(9)决策树分析图(10)状态表7、华为项目HRBP培养方案(1)华为公司项目HRBP人才培养的需求(2)华为公司项目HRBP人才培养的实践(3)总结A、多维视角下的项目HRBP培养体系B、“训战结合,循环赋能”的培养模式8、华为如何搞项目管理培训?9、华为的项目管理厉害在哪里?(1)基于流程的产品开发项目管理(2)对产品开发项目实施端到端的管理(3)建立跨部门的项目管理模式(4)将研发项目按不同业务类型进行分类管理(5)依靠过程审计保证项目过程(6)大力培养项目经理(7)在研发项目中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分开10、华为项目管理读书总结11、读懂华为的项目管理(1)项目的关键是沟通(2)用RACI矩阵明确团队职责(3)坚持下去永不放弃(4)项目是细节堆起来的(5)流程制度的过程控制(6)考核的责任结果导向12、9年“非漂”,我拿花一样的年龄去奋斗(1)出差的小插曲(2)兴趣是工作的调剂品(3)家庭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13、增加万分之九的可靠性背后,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1)机会当前,迅速出击(2)与客户交流(3)破解“五官"难题(4)擂起袖子加油干(5)每个人都是“总”负责(6)兄弟同心,其利断金(7)新征程,我们来了14、到代表处3分钟不到,项目经理就要把我换掉(1)项目经理的震怒给我上了第一堂课(2)把合作伙伴当兄弟(3)转岗第一个月想放弃(4)客户CTO的三个“shit”(5)最后的100公里(6)解决超长期存货“黑洞"15、华为项目管理十大模板(1)项目组成员表(2)项目策划/任务书(3)项目WBS表(4)项目进度计划表(5)项目风险管理表(6)项目沟通计划表(7)项目会议纪要(8)项目状态报告表(9)项目变更管理表(10)(10)项目总结表一、华为项目管理概述华为的项目管理是一种业务运作模式。
华为的组织架构凌菲智享汇关注0.7 2018.10.08 16:44 字数3297 阅读29251评论0喜欢9原编:Lily| 图:网络了解一个公司,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要从组织架构入手。
▼华为组织架构1、华为的组织架构股东会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由工会和任正非两名股东组成。
工会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决策的公司重大事项,由持股员工代表会审议并决策。
持股员工代表会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
持股员工代表51人和候补持股员工代表9人由在职持股员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2013年,持股员工代表会举行了3次会议,听取了2012年度公司经营情况、公司合并财务情况、监事会工作情况等报告,审议通过了利润分配、增资、公司董事监事补选办法等议案,并投票补选了公司董事。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董事会的主要职责为:对公司重大战略进行决策,审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监控其实施;对公司业务发展中产生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市场变化、重大危机,向管理层提供综合的建议及咨询意见;审视公司业务运作规律、组织与流程,并批准重大组织调整、业务变革、流程变革的举措;审批重大的财经政策、财务决策与商业交易活动;审批公司的经营及财务结果并批准财务报告;建立公司的监控机制并进行监督;建立公司高层治理结构,组织优化实施;首席执行官的选拔、考评和薪酬确定,批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和薪酬;审批公司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重大人力资源政策。
监事会按照中国公司法的要求,公司设立监事会。
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和公司经营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和董事会运作规范性进行监督。
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监事会成员共5名,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
独立审计师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
毕马威在全球150个国家拥有138,000名员工,并且在全球超过140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第一章为什么要引入ISC?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供应链)的简称,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
这种管理思想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在国外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这种管理思想在我国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而在先进发达国家和一些运作有效的跨国企业集团,如:IBM(国际商用机器)、NOKIA(诺基亚)、CISCO(思科系统)、DELL (戴尔电脑)、HP(惠普)等,已经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作,在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以及随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等方面取得可观的成绩。
在供应链实践中取得的成就,使人们坚信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
1.1、企业的基本组成以及运作特征在深入介绍集成供应链之前,需要对企业建立一个初步认识。
通常情况下所说的企业,是指制造业,一般由工程(开发、试验)部门、供应(采购、仓储)部门、生产(加工、装配、调试)部门、质量检测部门、市场销售部门、运输部门、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维护、维修)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组成。
随企业的不同,以上某些部门的名称会有不同,或者缺少某些部门,比如说有的企业没有负责开发的部门等等。
下面以一个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为例,简要介绍企业各部门是如何运作的。
假设现在某酒厂需要生产一种酒:那么这种酒首先需由负责研制新酒的部门确定需要酿造的酒的度数、原料组成、酿酒工艺以及所需的设备等;所需设备由生产部门负责准备;人事部门负责解决各部门所需的人力需求;供应部门负责购买葡萄、空瓶子等原料和部件并提供给生产部门进行生产;生产部门负责产出葡萄酒;质量检测部门负责对酿造的酒的进行质量检验;这些酒通过销售部门卖给客户(批发商、零售商等);运输部门负责把已生产好的葡萄酒交给客户;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付款(给供应商)、收款(从客户处)以及作好成本的跟踪、统计与分析工作;客户服务部门将负责处理与客户间的如退货等方面的工作。
从华为三次战略转型,看企业如何做好战略管理都说企业转型是九死一生,但华为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差异化的全球竞争”,再到“三大BG划分”,自成立以来成功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转型,塑造了今天的华为。
华为战略转型为什么能成功?它的战略规划有何独到之处?是什么在支撑华为战略成功?自1987年至今,华为在过去30年里,先后历经多次重大战略转型,形成了从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到保障机制的战略管理流程链,使其业务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持续盈利的发展态势。
正是基于一次次成功的战略“转身”,华为在动荡的行业浪潮之中存活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华为的三次战略转型在华为的发展历程当中,在其历次的战略制定与调整当中,“活下去”是华为始终坚持的最高目标,但它同时也是华为战略目标的最低标准。
因为,只有活下去,企业才有机会寻求更好的发展。
如果企业连活着都成为问题,那么所谓的发展都是空谈。
同时,任正非强调,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结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战略。
对战略而言,一定是基于对未来的大胆假设,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行动路径以及战略目标。
事实上,华为公司也并非没有出现过战略失误。
但是,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一定的反馈机制,华为所有的动作都能够从客户层面迅速被反馈回来。
并且,这种反馈能够直接到达集团层面,有利于高层对战略做出迅速的调整。
这是华为始终能够以客户为中心驱动公司运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华为看来,战略所要解决的是“做正确的事”,而战术解决的一定是“正确地做事”,因此我们说,首先一定要解决做正确的事,并坚定地沿着这个方向走,才能够达成最终的目标。
但是,我们接触了很多中小板、创业板或新三板等上市公司老板,发现大家往往有两种思维的误区:第一,战略是老板一个人制定的,没有通过组织或系统的研讨就得出结果。
第二,战略制定出来了,但是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很多战略目标无法落地。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Security Level: 内部公开2013/11/13华为业务流程体系咨询服务部2013年11月目录华为业务流程华为流程管理体系华为业务流程咨询华为业务持续高速稳健发展510 1525 89 90 91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 10 92 88 87 11 121987-1992 创立期 1992-2000 中国市场销售收入(亿美元)2000-now 国际市场1992-1997中国农村市场1997-2000中国城市市场2000-2004全球新兴市场2004至今全球发达市场30 35 年业务流程持续变革促进华为业务的高速发展持续管理变革,降低运作成本、提升运作效率,实现对客户的端到端优质交付集成产品开发(IPD ) 集成供应链(ISC )人力资源质量管理 财务管理199520052009领导力开发 集成财经服务(IFS ) 客户关系管理(CRM )全球大客户管理 联合创新管理贴近客户的组织 面向解决方案的组织 从线索到回款(LTC )端到端流程从市场到线索 (MTL)流程汇集最佳实践和承载业务管控要求●把过去好的方法固化下来,推广出去,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业务风险●控制作业过程,保证结果可控和满足要求●承载公司政策、内控管理、质量管理等管控要求,保证安全运营汇集最佳实践承载业务管控●提供多条路径和方法,使业务人员能根据不同业务场景灵活适配Operating执行类Enabling使能类Supporting 支撑类1.0 IPD (Idea to Market)集成产品开发2.0 Market to Lead市场到线索3.0 Lead to Cash从线索到回款4.0 Issue to Resolution问题到解决5.0 Develop Strategy to Execute开发战略到执行6.0 Manage Client Relationships管理客户关系8.0 Supply供应链9.0 Procurement采购10.0 Manage HR管理人力资源流程11.0 Manage Finances管理财经流程12.0 Manage BT&IT管理业务变革&信息技术13.0 Manage Business Support管理基础支持7.0 Service Delivery服务交付14.0 Manage Partner and Alliance Relationships管理伙伴和联盟关系15.0 Manage Capital Investment管理资本运作(机密流程)华为业务流程的广度——覆盖全业务Operating流程:客户价值创造流程,端到端的定义为完成对客户的价值交付所需的业务活动(what to do),并向其它流程提出需求Enabling流程:响应Operating流程的需求,用以支撑Operating流程的价值实现Supporting流程:公司基础性的流程,为使整个公司能够持续高效、低风险运作而存在华为业务流程的深度——细化到可执行用于流程管理,回答Why to Do 的问题,支撑公司战略和业务目标实现,体现公司业务模型并覆盖公司全部的业务用于将流程要求落实到人(角色),使之可执行,回答How to Do 问题,完成流程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活动及任务,体现业务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用于落实方针政策和管控要求,回答What to Do 的问题,聚焦战略执行,体现创造客户价值的主要业务流以及为实现主业务流高效和低成本运作,所需要的支撑业务Level 3 流程 Level 1 流程分类Level 2 流程组 Level 4 子流程 Level 5 活动 Level 6 任务华为业务流程的深度——细化到可执行线索到回款(LTC )管理线索(MTL )管理合同执行(MCE )… L1:流程大类L2:流程组L3:流程L4:子流程L5:流程活动验证 机会点标前引导制定并提交标书谈判和 生成合同华为流程架构活动1活动2活动3…申请并执行ATI 决策任务1 任务2L6:任务管理机会点(MO )分析机会点…目录华为业务流程华为IPD变革华为流程管理体系华为业务流程咨询流程管理体系的价值流程管理体系的价值持续提高流程运作效率和质量有序管理业务流程降低流程运作成本和风险什么是流程管理体系?借鉴业界领先实践和总结自身流程运作管理而整理的一套全球流程管理规则和制度聚焦于客户价值实现,通过一系列可重复、有逻辑顺序的活动,将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成明确的、可衡量的输出。
华为管理变革:三原则七反对企业之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的竞争,华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不断进步。
当华为从强调规模的创业成长阶段,转向强调效益的持续发展阶段之后,唯有通过不断地进行管理变革,才能建立起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达成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从而获得支撑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1998年起,华为开始系统地引入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的管理经验,在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供应链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IBM、Hay Group、Mercer、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全面构筑起了客户需求驱动的组织流程和管理体系,经过不断改进的华为管理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不仅承受住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考验,而且赢得了海内外客户及全球合作伙伴的普遍认可,有效支撑了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引导华为进入了信息与通信ICT领域的领先行列。
华为之所以能够取得IPD等系列管理变革的巨大成功,是因为华为在引进世界领先企业的先进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总结出并始终遵循了管理变革的三项基本原则:坚持“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的原则;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的原则;坚持改进、改良和改善,持续地推行管理变革的原则。
01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华为在管理变革中,始终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基本原则:僵化是以样画葫芦让流程先跑起来,优化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流程,固化是在跑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学习并内化的过程。
特别强调要防止在没有对流程深刻理解之前的盲目优化。
首先,华为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成功管理经验的过程中,强调要防止东方人好于幻想的习惯、坚持僵化和机械地学习,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学习到管理的真谛;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是管理变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华为组织架构演变史⼀个企业,能否在转型阶段依据⾏业发展趋势、企业⾃⾝特点等内外因素,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决定⼀个企业是成为百年⽼店、还是昙花⼀现的分⽔岭;为了更好地完成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任务,让我们⼀起来探讨华为公司发展与组织结构变⾰历程,看看有何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经验。
从组织结构变⾰历程的⾓度来看,华为公司的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发⽣长阶段、系统规划阶段和持续变⾰阶段。
1、⾃发⽣长阶段1987年,任正⾮在⼈⽣路窄之时,与其余5⼈⼀起创建华为,到1998年《华为基本法》发布之前,华为基本上是处于⾃发⽣长阶段:创业初期,华为代理单位⽤⼩型交换机,对技能要求不⾼,关键是“搞好客户关系,服务好客户”,任正⾮意识到,没有⾃⼰的产品、没有⾃主研发,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就是⼀句空话;1989年,认识到代理不能长久的任正⾮,决⼼⾛向⾃主研发,由于没有技术、没有⼈才,仅仅是从国营企业购买散件进⾏组装,因为上游的散件⼚家仍然控制着关键货源,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华为经常⽆货可发;1990年,华为决定突破⾃主研发,实现⾃⼰控制⽣产、控制产品核⼼部件;1992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华为决⼼进⼊局 (运营商) ⽤交换机研发⽣产业务,此后运营商⽤通信设备业务⼀直是华为的主营业务;1993年9⽉,C&C08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发成功,并在浙江义乌⾸次开局,这标志着华为正式切⼊局 (运营商) ⽤通信设备市场,确⽴了⽀撑华为长期发展的主航道,在以后的近20年⾥,华为在这⼀主航道上“⼼⽆旁骛”,⼀路狂奔;1995年,华为员⼯1750⼈,其中研究开发⼈员占40%、市场营销33%、⽣产15%、管理12%,销售额15亿;1996年,华为员⼯3100⼈、销售额26亿;华为的产品开始多样化,除原有的程控交换机后,还介⼊了数据业务、⽆线通讯、GSM等领域的主导产品;1997年,华为员⼯约6000⼈、销售额41亿;1998年,华为员⼯约10000⼈、销售额89亿…由此可见,华为由代理起步、专注营销,逐步扩展到集成⽣产、⾃主研发,1992年起步⼊快速发展阶段;到1995年华为的市场营销、研究开发、⽣产制造和基础管理等核⼼职能组织已有了初步雏形,为迎来更⼤的发展做好了基本的组织准备。
华为公司业务变革与IT治理实践华为公司持续有效增收,过去五年收入复合率达12%,率润率的贡献来源于业务变革,而业务变革与华为公司的IT建设与治理实践密不可分。
一、华为公司的治理架构华为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东会下面有董事会,董事会下面有人力资源委员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在具体的运作上公司采用轮值CEO的制度,有三个轮值CEO每年都要轮到。
公司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增资、利润分配、选举董事/监事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董事会下设人力资源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协助和支持董事会运作。
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和公司经营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和董事会运作规范性进行监督。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轮值CEO在轮值期间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危机管理的最高责任人,对公司生存发展负责。
在具体的组织结构上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上看华为:1、第一个维度是华为的文化以客户为中心,在组织上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公司三个业务集团就是以客户群来划分的:第一个业务集团是运营商BG,第二个业务群是政府和企业BG,第三个业务群是家庭消费者BG。
2、第二个维度是从区域上看华为,我们分成16个地区部,地区部下有代表处(170)。
3、第三个维度是从产品与解决方案上看华为。
华为公司对这三个维度进行考核的时候都要考核订货、收入、利润这些经营指标,但权重有所不同。
区域利润考核的权重更大,客户群规模的考核权重更大,产品与解决方案更注重竞争力。
同时,为了防止相关的战略层有短期行为,还有15%的战略考核,不能只看今天,要看未来。
华为还有2012实验室、首席供应官、华为大学、华为内部服务这几个组织,我们称之为服务型的组织,他要向区域、产品与解决方案以及客户群提供服务,他是价值中心,要服务好三个维度的经营业务。
中美贸易战中,华为被推到世界舆论的“聚光灯”下,面对各方质疑的眼光,任正非坦然地用“做好自己”作为回应。
做好自己,意味着企业在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长,从长到精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地自我批判、自我修正、自我变革、自我成长和自我突破,实现从追赶到领先。
这个过程既有痛苦的思考、艰辛的求索,也有豪迈的激情和昂扬的奋斗。
其中,在战略升级与变革的不同阶段,华为在企业发展的七大要素上(愿景、战略、资源、能力、组织、运营、人员),做出了哪些调整以实现能力的突破,以及华为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都非常值得研究与总结。
本文作者基于对华为的十年关注和研究积累,期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与有志于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家们分享共勉。
华为战略升级与变革路径的五个阶段根据笔者对华为的十年研究(参见《华为启示录:从追赶到领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华为从成立之初至今,其发从追赶到领先从追赶到领先的发展过程中,华为在战略升级与变革的不同阶段,不断地在企业发展的七大要素上做出调整,以实现企业能力的突破和变革的成功。
董小英 胡燕妮 晏梦灵 | 文董小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胡燕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晏梦灵: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77展按照期战略升级与变革路径,可分为初创期、规范期、市场期、品牌期和数字化期等五个阶段(见图1)。
初创期(1987-1998)在初创期,华为的战略重点是在高手林立的市场寻求一席生存之地。
在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通讯市场并渐成垄断,资源短缺艰苦异常的情况下,华为从代理到自主研发小程控交换机,以低成本、农村包围市场等策略,通过高度的战略聚焦和压强原则,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并逐步迭代产品研发体系。
尽管华为资源有限,但非常重视产品品质和研发投入,任正非不断强调“产品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对组织各个层级的人员都要做到专业化的方法论管理。
1996年出版的《华为基本法》中谈到,那时华为“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