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世界轨道交通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10.50 MB
- 文档页数:40
地铁发展简史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
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1863-1899年,美国、英国、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5个国家的7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
1900-1924年,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城市修建了地铁,包括柏林、马德里、费城等.1925-1949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城市轨道建设速度放慢。
莫斯科第一条地铁于1935年建成通车。
1950—1974年,欧洲、亚洲、美洲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
1975-2000年,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又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其中亚洲有20余座城市开通了地铁.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有115座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km。
中国地铁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基本建成,于1971年1月开始试运营。
目前运行区段从北京火车站至西郊苹果园,全长23.6公里,共有17个车站.由于这是我国第一条地铁,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加上这条地铁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修建的,车辆、设备一开始存在不少问题。
在试运营开始后的头几年,遇到的困难较多.但是,负责试运营工作的北京地下铁道管理处,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动群众克,努力改善管理工作。
从1977年开始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并逐步取得了进展.近几年来,他们狠抓了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办地铁技工学校,培训职工6200多人次;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缺席,改革了一部分车辆,提高了车辆的完好率;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整治,保证了正常运转;狠抓了安全行车工作。
他们还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了地铁的自动化水平,先后实现高度集中、自动闭塞、自动广播等自动化项目,使发车间隔由过去的十几分钟缩短到4分钟,提高了列车的运输效率.这条地铁已经为首都公共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
它在试运营期间,为缓和北京市的乘车拥挤起了重要作用。
11年来,共运送乘客2.5亿人次。
目前,它每天最多可以发320列车,运送乘客19万人次。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
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
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
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
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
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
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
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
⏹以蒸汽机车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是19世纪发明的。
⏹1804年,英国人特雷维西克试制了第一台行驶于轨道上的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从那以后人们每天乘火车上班。
由于需求良好,铁路开始经营通勤运输。
⏹1829年,巴黎引入由马拉动的公共马车;⏹1832年,世界上第一条马拉的城市街道铁路在美国纽约的第四大街开始运营;⏹地铁的产生源于将蒸汽列车引入市中心的构想。
⏹1838年伦敦开放了第一条严格的市郊运输线路,大量市郊线网的建设则是在1840到1875年之间,有些现在仍在使用。
⏹世界第一条地铁1863年由London Underground Limited (简称LUL)公司建成,从伦敦西部帕丁顿Paddington起至法林敦Farringdon大街,全长6.4公里,设6个站点,当时使用蒸汽机车牵引,第一年运载了950万乘客。
⏹世界上第一条由电力驱动的地铁也是伦敦1890年开通的。
柏林公共马车马拉轨道车初期的地铁建设现场伦敦的初期地铁⏹美国最早的通勤列车是1843年在Worcester至Boston开通。
纽约、费城、芝加哥等均建设了较大规模的市郊运输线网。
⏹美国第一条地下铁路是在1870年在纽约城建成开放的。
⏹1900年7月19日,法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在巴黎顺利开通。
⏹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线是芝加哥的都市西部高架线,1895年5月6日运营,它用一台带有电机的机车,可牵引1到2台无动力的拖车。
⏹1897年,芝加哥南部高架铁路决定电化,并设计发明了多单元动车系统,它可使每辆车均有电机,但全部由第一辆车的驾驶员操纵。
⏹多单元动车列车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可以在不减少列车单位牵引力的条件下增加列车编组。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地铁列车和高速列车的驱动均采用这种系统。
⏹拉丁美洲的第一条地铁是191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通的。
⏹澳大利亚成为第四块拥有地铁系统的大陆,它在1926年开通了悉尼近5km的隧道电车。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
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
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
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
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
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
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
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
轨道交通发展历程轨道交通是指以铁轨为基础,利用轮子与轨道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力或其他动力方式,将车辆沿特定轨道运行的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具有运行速度快、运力大、运行安全等优势,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提高运输效率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
轨道交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伦敦地铁。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伦敦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在伦敦正式开通,使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
这标志着轨道交通的诞生,也为后来的轨道交通系统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世纪初,美国纽约市的地铁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运用电力牵引的地铁系统,为轨道交通的电气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世界上各大城市纷纷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巴黎地铁、东京地铁、莫斯科地铁等,轨道交通开始成为大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轨道交通改革和扩容成为各国的重要任务。
在这期间,高速铁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1957年,日本开通了全球第一条时速210公里的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从而开启了高速铁路的先河。
此后,德国的ICE、法国的TGV等高速铁路系统相继建成。
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快捷、便利。
21世纪以来,中国轨道交通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
中国高铁的崛起成为了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07年,中国正式开通了北京至天津的高速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之后,中国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还积极走出去,帮助其他国家建设高铁,推动了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
目前,轨道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轨道交通建设,推动着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一、轨道交通的定义和意义轨道交通是指在固定轨道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过电力或其他动力方式驱动运行,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对城市交通运输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形象等。
二、早期轨道交通的起源2.1 早期轨道交通的雏形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使用木质轨道作为交通工具的基础,以方便货物的运输。
这是轨道交通的最早雏形。
2.2 工业革命与蒸汽机车的诞生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为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804年,第一辆蒸汽机车诞生,标志着蒸汽机车技术的突破,为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现代轨道交通的兴起3.1 地铁系统的出现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地铁系统在伦敦建成,这标志着现代轨道交通的崛起。
地铁系统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城市的运输效率,还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3.2 轻轨交通的发展轻轨交通是指介于地铁和有轨电车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轻轨交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3 有轨电车的回归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种形式,在近年来重新回归并得到广泛应用。
有轨电车不仅能够解决短途出行的问题,还可以提供便利的城市观光交通,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四、轨道交通的发展与现代化城市4.1 缓解交通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4.2 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交通工具如汽车,会排放大量废气和噪音,给城市环境带来污染。
轨道交通的电力驱动方式使得其几乎没有尾气排放,是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4.3 增强城市形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吸引更多人口和投资进入城市,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五、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5.1 磁悬浮交通的应用磁悬浮交通是一种列车利用磁力浮起并在轨道上行驶的交通方式,它具有高速、低能耗和低噪音的特点。
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早期的轨道交通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通过固定的轨道进行运输。
以下是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关键事件:第一阶段:发展初期(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许多城市开始建立铁路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由私人公司或政府组织投资建设,目的是连接城市的不同区域和提供公共交通。
早期的轨道交通采用蒸汽机车或柴油机车,载客量相对较小,但它们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通方式。
第二阶段:高速铁路和地铁的出现(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求更高效、更快速、更安全的交通方式。
在这个时期,高速铁路和地铁的出现改变了轨道交通的面貌。
高速铁路采用高速列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成为现代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则是在城市地下建造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第三阶段: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20世纪末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开始采用智能化技术,如传感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使轨道交通系统更加高效、安全、可靠和环保。
此外,公共交通系统也开始联网,形成“智能交通网络”,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目前,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
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还将继续受到科技进步、环保要求、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环保和可持续性也将成为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采用绿色能源、优化运输模式等。
总之,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改变了城市交通的面貌,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
世界地铁发展概览!一,世界地铁发展历程目前,世界上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27座城市已经建有地铁,地铁线路总长度5500多公里。
其中主要城市基本规模如下:伦敦408公里,纽约370公里,东京304公里,莫斯科292公里,首尔287公里;上海234公里,巴黎215公里,北京200公里。
1863年,全世界第一条地铁线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
至1899年,美、英等五个国家七个城市开通地铁。
1900年到1924年,欧美又有九个城市新建地铁线路。
1925年到1949年间,由于受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界各地地铁建设速度明显放缓。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1950年到1974年,欧洲,特别是亚洲、美洲,有30余座城市开通地铁。
从1975年到2000年,相继又有30余座城市新建地铁开通运营,其中亚洲城市20多个。
**********************************************************************************************************************************二,世界十大城市地铁概览俄罗斯《权力》周刊在2008年9月曾刊发一篇介绍世界十大城市地铁概况的文章,要点如下:世界上对于地铁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定义。
通常用于客运的高速铁轨电车都被认为是地铁。
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地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运输能力更强、速度更块,且运行有规律;其次,地铁是市内交通工具,不用于城际运输。
地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路线不会和公共汽车、电车或者火车路线有交叉。
在地下运行并不是地铁的主要特征,因为有些地铁是在地面甚至高架桥上运行的。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城市拥有地铁?目前没有准确计算。
综合各种资料,这个数字应该在114-168个之间。
下面对世界上十个城市的地铁系统作一个概览。
(数据截止时间为2008年9月)1、伦敦地铁:启运时间1863年1月10日;全长408公里、11条线路、268个站点。
世界地铁交通发展简史近代用于第一条有轨线路的电车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用蒸汽机车牵引的地下铁道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
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13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以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
目前,伦敦地铁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3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
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
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
目前,纽约地铁线路总长度约421km,其中地下隧道258km,共设置车站476座,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比英国要晚37年。
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全长约10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下了基础。
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铁线路15条,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 1 月 10 日在伦敦建成。
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 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 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 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 月建成。
1978 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 个国家建有360 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
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
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
比如亚洲共有 26 个城市有地下铁道。
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
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 世纪 60、70 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
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
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
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
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
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
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
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
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
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
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
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
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
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