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通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70.37 KB
- 文档页数:8
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思考土木造价1103 宋丽君11111321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一)周边概况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
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
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
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
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
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进人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尽管世界形势动荡不安,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但在我国周边却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也时好时坏,中国的周边环境的复杂是世界罕见的中国陆地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公里,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
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土地,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为了生存,战争时不时的发生,随着历史推移,人们厌倦了彼此之间的斗争,从而希望和平,到现代,国与国之间很少发生战争,但是彼此之间的摩擦是必不可少的,就说我国在历史上很少对其他的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在与邻国之间的摩擦尽量都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解决。
1.首先说一下中美关系:美国是世界的霸主,靠着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一跃而起。
虽然它和我国不相邻,但对我国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威胁,其在整个亚洲与些许国家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就比如手日本,在中日钓鱼岛矛盾争端激烈的时候,日本强行登陆钓鱼岛,美国的航空母舰就在边上,中国本着你不争我不争的态度,先把这件事放一放,等到我们国家真正有那个实力的时候,那钓鱼岛就是我们国家的,再说钓鱼岛本来就是中国的,历史的许多资料都表明了,如果当时我们的先人们不知道会对今天造成这样的局面,我想也许他们会留下足够的证据说明的,但就像现在中国不对钓鱼岛问题作出有效的措施一样,不知道将来会对后人有何影响。
有了美国的保护,日本才会作出了那么多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有损中国经济利益的事情,像这样国家还有韩国。
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
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
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
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
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进人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尽管世界形势动荡不安,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但在我国周边却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
三、我国与其它相邻国家的关系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大国较集中的地区,俄罗斯是拥有大量尖端技术、先进武器和核武器的大国;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印度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且在东南亚地位举足轻重;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的地位不断上升,不容小看……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和平外交时,在和平共处的原则内15个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乘机解决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的边界问题。
四、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亚太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外敌大规模人侵我国的可能性基本排除,国内形势稳定,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获得重大改善。
但是,周边地区一些固有的矛盾没有完全解决,影响和平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面临不同对象和不同程度的威胁。
对我国周边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审慎对待。
地理学与国土安全地理环境对安全问题的影响与应对在现代社会中,地理环境对国土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着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通过分析这些地理环境的特征,可以揭示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与国土安全地理环境对安全问题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一、地理环境对安全问题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影响国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全情况。
首先,地形条件对国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高山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困扰。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国土安全的因素之一。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台风、干旱等,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威胁。
此外,水文条件也是地理环境影响国土安全的因素之一。
水资源短缺或水灾频发都会对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
二、地理学在国土安全中的应用地理学在国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来预测和评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为国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灾害预测与预警地理学可以通过对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研究,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根据地质构造和地表河流情况,可以预测地震、滑坡等灾害的发生概率。
同时,地理学可以通过建立预警系统,提前向民众发布灾害风险信息,帮助人们采取相应的防范和逃生措施。
2. 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地理学可以对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此外,地理学还可以通过研究环境变化的规律,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国土规划中,地理学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合理划定城市建设边界,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3. 国土安全战略制定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土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研究,可以分析国际政治形势和经济格局,为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提供基础。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国家安全1. 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
2. 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2.1 地形复杂中国地形复杂,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沙漠和海岸线等多种类型。
这种多样性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但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挑战。
例如,高山和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沙漠地区需要防范沙漠化,海岸线地区需要保护海洋资源。
2.2 气候多样中国气候多样,包括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多种类型。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和经济作物,但同时也给国家的灾害预防和应对带来了挑战。
例如,南方地区需要防范台风和洪水,北方地区需要应对干旱和寒潮。
2.3 资源丰富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例如,过度开采矿产和能源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可能导致地区矛盾。
3. 地理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1 国防安全中国的地理环境在国防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天然形成了中国与印度等国家的边界屏障,起到了防御外敌入侵的作用。
同时,中国的海岸线漫长,需要加强海上防御能力,保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3.2 内部稳定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内部稳定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西部地区的干旱和沙漠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同时,南方地区的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
3.3 经济发展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的温和气候和丰富水资源为农业和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同时,西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1. 引言自然环境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本文将从地理、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2.1 地理环境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和峡谷。
2.2 气候环境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气候复杂多样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使得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2.3 生态系统我国生态系统丰富,有森林、草原、湿地、沙漠、高山等多种类型。
这些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3. 自然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1 生态环境安全自然环境的良好状况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空气质量恶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生态灾难,威胁国家安全。
3.2 粮食安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利用等,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如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农业生产波动。
3.3 水资源安全水资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安全问题可能引发地区间矛盾,甚至影响国家稳定。
3.4 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沈修祥涡阳县农机监理站指导老师赵兵(安师大)摘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与国之间交往关系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
一个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特点;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国家周边安全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也就是说一国的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进步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破坏、设置障碍等。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及条件。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国际格局大环境下国家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产物。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了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分析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明确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变被动应付为积极防御,防患于未然,对于维护中国的安全和利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1、矛盾多而复杂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1个,其中陆上接攘14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7国,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除俄罗斯外,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大都摆脱不了西方大国的左右和影响。
中国与邻国领土争端颇多,尽管近年来已解决了部分争端如中俄关于划分黑瞎子岛的协议,但仍存在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岛问题、中菲黄岩岛问题、南海周边国家力图扩大海洋权益等。
中国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哥,难以避免地成为东西矛盾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和文明冲突的焦点。
论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理解(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论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理解(标准版)中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大国,身处险要之地。
位于亚洲东部,西邻中亚,东濒太平洋,南面东南亚、印度半岛,北临俄罗斯。
坐拥国土960多万平方公里,西依亚洲腹地,东望太平洋,傲立于世界。
随着我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性对我国更加突出。
从政治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从经济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从安全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名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和发展战略有着直接的牵动作用,维护周边安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的地理位置本身相对于其他国家较为复杂。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这既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挑战,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国家关系也已经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同各国的关系从紧张到缓和,但实质性战争危险问题一直存在。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勉励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大改善。
首先,由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各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尽量避免战争。
论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我国是世界上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国家,陆地与15个国家相邻,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越不利.如此看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同时,我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我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军事强国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处在如此安全环境中的中国,要维护自身的安全,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我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上.我国的陆疆边境线长达2.2万多公里,边境长了领土争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尤其复杂的是我国的海洋国土,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有8个海上邻国.而我国与这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总争议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当前亚太地区安全格局仍然处于调整时期,美国加大介入亚太事务的力度,使我国周边事态日趋复杂化。
从表面上看,这些国家大都与我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太平"背后并不太平,有些国家已构成了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点:(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美国视中国为其称霸的主要障碍,因而始终对中国怀有敌意。
其对华政策的实质是企图将中国纳人西方体系。
政治上,美国继续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
经济上,企图按美国的模式将中国纳入美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在攫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控制与打压。
军事上,对中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利用其绝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对中国进行预防遏制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美国更加明目张胆地推行实质上的“一中一台”政策,暗中支持“台独”活动,其目的就是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
一、分析中国周边地理环境我国位于亚太地区中心,陆地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北亚,海上濒临西太平洋。
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
关于领土和海洋权利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从战略全局来看,周边热点潜在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成为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此外,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关系复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各国实行的国家安全战略与外交政策不同等,我国周边安全面临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二、目前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1、美国的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性的。
美国的介入和影响渗透到我国周边大部分地区,中美关系时有变化,总是处于摩擦和冲突中,但从长远来看,中美之间的对抗长期存在,美国对我国的安全构成长期、严重的威胁。
从美国国家性质、战略目标、特别是两极结构结束后的政策方向来看,其本质是推迟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步伐。
因此,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到处制造事件,甚至煽动周边国家与我对抗,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2.日本认为国视为虚拟敌人,对中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目前,中日摩擦的焦点集中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上。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的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扩大,日本对中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3.中国和周边国家还有很多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论中国除了与日本、俄罗斯等有领土纠纷外,与周边的其他国家也有领土、领海、海权纠纷,为了保护中国的主权,制定了有效的措施。
4.台湾与祖国统一面临现实严峻挑战目前,台湾问题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
台湾岛内的裂变势力不会放弃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岛外以美、日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的计划,我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如何处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1.改善亚太多边关系中的现实情况(1)在东翼,稳定朝鲜和日本首先要稳定朝鲜半岛的形势。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1)近年来,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我国的安全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一、我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动荡影响我国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我国周边地区的政治动荡和冲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东海、南海争端的不断升级,使得我国海洋权益遭受到越来越多的侵蚀。
而且,一些周边国家甚至从事非法活动,例如非法捕捞和掠夺我国资源,破坏我国在南海及东海的稳定秩序。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了我国的战略安全,而且也对我国周边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安全构成威胁我国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安全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例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不仅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且还对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这些灾害对我国的边境安全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三、我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安全构成挑战我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和挑战。
除了上文提到的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问题之外,一些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一些国家不仅进行网络攻击,而且还积极扩军备战,这些行动不仅会对我国的安全造成威胁,而且还会对周边地区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一些国家还利用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来煽动民族主义,挑起地区内部的纷争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战略环境的不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对我国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和威胁,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保障我国的安全,成为了我国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防建设,优化国家战略环境,加强友好合作,并与周边国家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确保我国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研究(通用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研究(通用版)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国家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国家安全;周边环境;安全环境《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国家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
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周边围绕着为数众多的邻国,而有些邻国又往往对中国并不友好,有的甚至虎视眈眈。
中国周边的人文环境也非常复杂,这里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宗教差异巨大。
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临如此复杂、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一)面临的有利因素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我国周边国家众多,是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除接壤的邻国外,还有不接壤的邻国。
中国政府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主张“睦邻、富邻、安邻”。
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冷战后的世界秩序仍然是一种美国的霸权秩序。
在这种秩序下,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地缘大国的特点,使中国处于一种被改造或潜在被围堵的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说,北约对南联盟的侵略战争,北约新战略的出台,美日安全合作的重新定位都说明,具有特定内涵的"后冷战"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且这一阶段还会持续相当一个时期,因此说,中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并不乐观。
在21世纪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继续在一个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和主导的国际秩序下进行。
从总体上讲,国际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与日俱增。
从战略全局看,周边热点及潜在的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成为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面对中国在全球及亚太地缘政治重要性的上升,中国周边各主要力量中心对华地缘战略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两重性。
从地缘政治上考虑,近期内中国将要面临的军事安全挑战,主要是美日以中国为战略对手倾向的加强,使从朝鲜半岛经台湾到南海的弧形地带,成为我军事安全的主要威胁方向。
因此,周边地区的形势发展尤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与我安全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并不成熟的看法。
一、朝鲜半岛局势虽在首脑会晤的促动下有所缓和,但统一仍将是一个长期目标,双方在战略目标上的相悖使紧张与对峙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可以避免。
去年以来,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的形势继续变化,有利于有关国家之间关系调整的因素增加。
朝鲜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注重开拓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积极谋求同美国改善关系。
尤其是今年6月的半岛北南首脑会晤及其带来的影响更是令人瞩目。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来,朝韩双方举行过多次各种级别的对话和接触,也各自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建议和方案。
进入90年代以来,朝鲜相继提出"祖国统一五项方针"、举行民族统一政治协商会议、实现全民族大团结的十项纲领等统一方案和决议;而韩国也提出了建立"民族共同体统一方案"、实现半岛和平的"四项原则",以及"阳光政策"等。
第四节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国家安全环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这既是对迄今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周边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我国及周边概况我国位于欧洲大陆的东南部,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
同时,我国又东邻太平洋,拥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我国的领海通常划分为四个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含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和南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三面为陆地包围,面积为7 7万平方千米。
黄海是个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面积为38万平方千米。
东海海区比较开阔,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
在黄海和东海我国与邻国存在有大陆架争端,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区主要是由我国的台湾省控制。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区中最大的一个。
几乎是渤海、黄海、东海面积总和的3倍。
南海海区南北跨26个纬度,长1600余海里,东西跨22个经度,宽900多海里,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我国在南海的边界南起曾母暗沙,东面与菲律宾以马尼拉海沟为界,东南与巴拉望岛以200米水深等深线为界,西面与越南也以200米等深线为界。
我国在南海应管辖的海域约为200万平方千米。
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我国海域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海面渔业面积约1 5亿公顷。
近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已探明有油气远景沉积盆地约110万平方千米,据海洋石油地质专家研究,仅南沙地区石油储藏量就达400多亿吨,南海南端的曾母暗沙盆地的地质储油量约为200亿吨,而整个南海的石油储藏量估计为1000亿吨以上,是亚洲大陆架三个最大的储油区之一,是“另一个波斯湾”。
中国周边环境安全(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国周边环境安全浅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区域整合的新阶段[论文关键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区域合作区域整合[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与周边国家“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周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日益拓宽加深。
然而,随着区域次区域合作渐成主流,多方战略角逐态势日益突出,竞争可能向恶性方向发展,从而有损于地区和平、发展、稳定、和谐的共同利益。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势将走向整合的新阶段。
中国的周边按区域划分,主要由东亚、中亚和南亚三个区域组成。
经过3O年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在近20年的全面改善和发展之后,正在步人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越过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建设和谐世界的设想将获得更加坚实有力的战略依托,整个亚洲板块在全球力量分布中的上升态势将变得更加突出。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开始于1989年中苏(俄)关系正常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大力开展睦邻外交,把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首要目标,使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
中国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分别签署或发表了面向2l世纪的双边战略关系框架文件,如中印(尼)《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方向的联合声明》(2000年5月22日)、中越《关于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2000年12月25日);与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韩国、哈萨克斯坦等邻国分别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乌(兹别克斯坦)《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中哈21世纪合作战略》、《中吉2004—2014年合作纲要》、《中塔关于发展两国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等双边关系文件,为发展“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制定了战略规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与平等协商,先后与巴基斯坦、俄罗斯(前苏联)、老挝、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邻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地处理边界问题,缔结了相关协定。
中国的地理知识与安全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知识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国家的安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知识对国家安全的作用、中国地理环境对安全的挑战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理知识对国家安全的作用地理知识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它可以为国家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首先,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有助于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中国地广人稀,自然灾害频发,如地震、洪涝和台风等。
通过掌握地理知识,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和规划,减少灾害的风险,最大可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地理知识有助于防御国家边境。
中国拥有辽阔的陆地边界和广阔的海洋边界,了解边境地理环境能够为边防部队的布署和军事行动提供依据。
比如,在中国西部地区,掌握其地理特点有助于打击跨境恐怖主义活动,保护国家安全。
再次,认识国土地理特点有助于有效利用资源。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导致资源分布不均,了解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规划资源开发,增加资源利用效益。
最后,地理知识对国家外交政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地理环境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发展与其的外交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安全。
二、中国地理环境对安全的挑战然而,中国的地理环境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挑战。
首先,中国的边境线长,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这为非法移民、贩毒、跨境犯罪等活动提供了便利,给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路径上,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都对国家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
三、保障国家安全的对策为了有效应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安全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国家安全。
首先,注重加强边境防控,加强边防力量的建设和装备升级,提高对边境地区的控制能力。
其次,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实行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灾害救援和应急管理的能力建设。
此外,中国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力度治理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倡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长期安全。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142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
影响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
的影响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毫无疑问,影响一国安全环境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
但是,对一国的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
比如,美国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世界主要陆海大国都与美国远隔重洋。
美国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好,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把美国和其它主要强国隔开,历次战火(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烧不到美国本土,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默无闻的墨西哥,“炮声远处响,危险隔重洋,任他国战火纷飞,我自安然无恙”,因此,美国很少需要关心自己的国土安全问题,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的非常有利的地缘政治因素。
中国的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如果能把地球压扁,中美国两国的领土会大致重合在一起。
然而,中国的安全环境远比美国复杂得多。
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部长姚有志在半月谈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当中,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最
复杂的。
从蒙古、中亚、西来、南亚直到南海,打开世界地图一看,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没有中国那么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
有一位专家说,我们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先天不足,后天难塑”,相当复杂。
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俄罗斯)而且多陆海强邻,我们有领土接壤的15个国家,原来12个,苏联一解体,多出了3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从东向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虽然它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周边,身在大洋彼岸,但心在全球,手却伸到了大洋此岸,不是有户口的邻居,但却是“不受欢迎的房客”。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居多了,自然好邻居坏邻居也都有。
在周边的这些邻国中,有些国家和我们的关系很好,有些国家和我们关系很不好,有些国家也好也不好,这就要我们不同的方式对待、处理不同的关系。
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按照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观点,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越不利。
如
此看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
同时,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
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多是大国强国(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的军队在100万以上,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朝鲜100万大军也可以算在内)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
美国一位专家说,“美国与自己近邻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为六比一,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是根本不可设想的。
而中国则不一样,尽管它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但即使抛开较远的美国不算,7个主要邻邦和地区的兵力加在一起,况比中国兵力多一倍”。
俄、印度、越南、韩国、日本发生过军事冲突,它们现在仍然是潜在的军事对手。
处在如此安全环境中的中国,要维护自身的安全,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争端上。
我国的边境线很长,2.2万多公里,边境长了领土争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和周边国家有些领土纠纷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和我们有领土争端的国家都是既得利益者,有的国家可以互谅互让,有的
国家,互谅可以,互让不行,中国要解开这堆乱麻尚需花费很大的精力。
尤其复杂的是,我们还有8个海上邻国: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
这就更不好办了。
这主要因为由于领土观念的变化。
过去我们常说,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实际上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根据1982年卫星测量的数据,我国实际的陆地面积是104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比地面和飞机测量的数据要准确得多,但是我们这么多样来一直习惯于说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所以在官方的材料上仍把我国的陆地面积写成960万平方公里,反正多的那部分了没有多到其他国家去。
关键是我们的海洋国土。
我们的祖先长期繁衍生系在陆地上,对于陆地的感情很深,可以说是惜土如金,才土必争,由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对于陆地感情很深,“寸土必争,惜土如金”,但是对海洋领土的观念非常谈薄,认为哪是“苦海无边”。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们常常忘记我们的海洋国土。
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也叫蓝色领土,这个数据是常常被我们的上代人,上代人的上代人,我们的祖先忽略的数据。
大家知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将面向海洋,中国的安全威胁也主要来自海洋。
我们中华
民族过去常说我国地大物博,我们的陆地面积很大,我们的物产总量很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太多,一平均到每个人,我们的人均资源是一个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与世界人均占有情况之比: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耕地人均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森林人均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的九分之一,资源人均占有相当于世界人均的五分之一)。
我们中华民族要生存要发展,仅仅拥挤在这960万平方公里上是不够的,许多科学家预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因此我们的目光必须紧紧盯住哪300万的蓝色领土。
1982年4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该公约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对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作了具体规定。
其中“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一轮较量,使世界的主要热点集中到海洋上。
所谓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其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对此海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享有主权。
1996年5月, 中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担该条约的权利与义务。
(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在这个海区范围内,不仅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石油等矿产资源也是极为丰富的,但目前
南中国海自古以来我国的一些岛礁被我们周边的一些邻国所侵占,与邻国的纠纷约占我国海域辖区的二分之一。
-振玉书164页)。
由于中国与海上邻国之间没有400海里以上的海洋空间,因此各自宣布的专属经济区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叠,中国与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当然这片领土是比较复杂的,我国和好多国家有海洋海土纠纷,我们和8个国家有海洋领土的争执我们和这8个国家都有海洋领土的争议,争议面积目前说法不一,前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在国防大学讲话,他提供的数据是总争议面积是150万平方公里(二分之一),外交部副部长提供的数据是200万平方公里,当然他们是按照的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不同角度。
但可以说,我国的蓝色领土有一半以上是和其他国家有争议的。
中国的领土完整、海洋权益要维护,邻国的合理权益也要尊重,如何妥善处理海洋争端,将是21世纪中国安全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更令我们忧虑的是,现代领土意识,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海洋领土意识,相对于西方国家,我们国家人民的蓝色领土观念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的“蓝色国土”意识比较弱,不说西方,东方的日本,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我们的东方邻国日本,距日本本土2000公里的太平洋深处有一个小岛,叫冲鸟岛(南岛岛),这个小岛多大呢?长度只
有4.7米,宽只不过3米,这个小岛上没有谈水,也没有树木,更不用说长庄稼,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既没有军事价值,也没有经济价值,随时都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日本政府为了保护这个小岛不被海水淹没,花巨资100亿美元来加固它,1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这几乎相当于我们一年的国防经费,日本政府为什么花这么多的钱来加固这样的一个小岛,因为这个小岛一旦被海水淹没,日本将失去相当于其本土四岛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从这个价值上来看,投这100亿美元是完全值得的。
大家要牢固树立“大领土”观念,即要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是960万+300万=1260万。
现在年轻人如果还是记着960这个数据,哪你就不是现代人,这里最重要的是这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领土要装在我们的脑海里。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