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商品混凝土考察报告范文精选3篇XX:由于重庆特别的地理位置,缺少天然的中、粗砂,泵送商品混凝土常采纳特细砂、机制砂,所配置的混凝土为特种混凝土。
特细砂成多角形及砾石形,具有细度模数小、级配差、空隙率大、质地坚硬、表面较光滑、化学成分及矿物质组成多含量大、碱活性低、含泥量相对较大的特点,细度模数一般为0.5~1.3之间,松散密度为每立方1160~1500千克。
目前重庆的建设工程用机制砂是由石灰岩或砂岩经开采加工而成的人工砂,细度模数一般为3.0~3.5之间,含粉量在8%以下,压碎值在20%左右。
从应用角度来看,虽然机制砂细度模数达到中、粗砂水平,但与天然的中、粗砂相比级配差、颗粒小、颗粒粒形较差、表面粗糙、单独用于配制流动性混凝土时,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差、难以达到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要求。
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而将其与特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这样既可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同时又可以提高混合砂的细度模数。
从曾经考察的部分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来看,在进货原材料上和生产混凝土上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混凝土质量的波动和差异:①特细砂、机制砂和碎石、卵石进货原材料差。
特细砂含泥量和含泥块量大、含贝类杂质多,细度模数小,没有进行筛选。
机制砂颗粒强度不高、级配差、石粉含量过大。
②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在生产混凝土时,质量操纵体系建立不全面,执行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
③现场实体原材料可能与资料不符,特别体现在各种试验报告内容不能反映使用的全部材料。
现场原材料的供应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而资料只反映了某一时间段,所以验报告的内容不能正确的、全面地反映现场的材料的真实情况、会出现误导。
从以上情况来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成品混凝土质量,如何操纵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幸免质量风险,有效的操纵泵送商品混凝土质量,幸免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进行索赔,从监理质量检验角度而言,体现事前操纵、事中操纵、事后操纵,采取包括生产检验、交货检验、正常检验和监理抽检的手段。
文献综述[1]陈文斌、章金良.建筑工程制图.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图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资料。
建筑工程图表达了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和设备等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是建筑工程施工时的主要依据。
建筑工程图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是在确定了建筑平、立、剖面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必须满足施工建造的要求。
建筑施工图是表示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外部造型、内部布置、细部构造、内外装饰以及一些固定设施和施工要求的图样,它所表达的建筑构配件、材料、轴线、尺寸(包括标高)和固定设施等必须与结构、设备施工图取得一致,并互相配合与协调。
结构施工图主要表达结构设计的内容,它是表示建筑物的各承重构件(如基础、承重墙、梁、板、柱、屋架等)的布置、形状、大小、材料、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图样。
结构施工图主要用来作为施工放线、挖基槽、支模板、绑扎钢筋、设置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浇捣混凝土、安装结构构件以及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和基础两部分组成,基础是上部结构与土层之间的过渡性构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础设计时,除了保证基础本身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外,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底面尺寸,使得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及沉降差满足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及工期、造价等方面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计算应该满足以下三项基本原则:1.对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2.应控制地基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变性允许值,以免引起基础不利截面和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3.基础的形式、构造和尺寸,除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需要、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外,还应满足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商品混凝土调查情况汇报一、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房地产、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量大幅增长。
市场上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型建筑企业、市政工程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等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品混凝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二、产品质量情况。
目前市场上的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小型混凝土生产企业由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下,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而一些大型混凝土生产企业,由于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产品质量较为稳定。
因此,市场上对于商品混凝土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商品混凝土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三、价格竞争情况。
商品混凝土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一些小型混凝土生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常常以低价竞争,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而一些大型混凝土生产企业,由于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能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较为稳定的价格供应产品。
因此,市场上的商品混凝土价格差异较大,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
四、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商品混凝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对于商品混凝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大型混凝土生产企业将会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小型企业将面临市场淘汰。
而在价格方面,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将逐渐趋于稳定,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需求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点。
五、建议。
1. 加强对商品混凝土产品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大型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小型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共同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4. 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对商品混凝土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调查情况的汇报,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商品混凝土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混凝土裂缝文献综述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现象。
这种现象在混凝土结构中是常见的,但它对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混凝土是一种非均匀的材料,内部存在各种不同性质的骨料,而且混凝土的收缩性和膨胀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进而引发裂缝的形成。
其次,外界环境因素也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
例如,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的膨胀和收缩,进而产生应力;水分的进出也会引起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进而破坏混凝土的结构,引起裂缝的产生。
为了解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和裂缝对结构的影响,许多学者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以下是对其中几篇代表性文献的综述。
首先,Lee等人在论文"Crack Formation in Concrete by Hydration Heat and Shrinkage"中研究了混凝土中裂缝的形成机理。
该研究通过模拟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发现水化产生的热量和混凝土的收缩会引起内部应力的积聚,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该研究对裂缝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预防混凝土裂缝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其次,Li等人在论文"Effect of Aggregate Properties on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Concrete"中研究了骨料性质对混凝土裂缝行为的影响。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骨料的形状和尺寸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有显著影响。
其中,砂石的形状和尺寸与混凝土的裂缝形成和扩展密切相关。
该研究对选择合适的骨料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Wong等人在论文"Effect of Cracks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中研究了裂缝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行为的影响。
高等混凝土结构课程文献综述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抗压)专业名称结构工程学生姓名周爱鹏学号1599120072016年3月1日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抗压)摘要:据统计,每平方米拆除旧建筑物将产生7000-12000t建筑垃圾,将废弃的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和分级后,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制作以再生骨料为主的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
然而,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抗压、抗拉强度较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在实验中向再生骨料混凝土添加钢纤维,以起到增强增韧的效果,改善其力学性能,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3】。
关键词:钢纤维;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every square metre demolition of old buildings to generate $7000-12000 t construction waste, the waste concrete after crushing, washing and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a certain mixing ratio, produc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recycled concrete for short. However, recycled concrete compared with ordinary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is low, limiting its application scope. In the experiment to the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adding steel fiber, with the effect of enhanced toughening, improve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Keywords: steel fibre; Recycled concrete; Mechanical properties一、引言再生混凝土骨料是从已经拆除的建筑工程和桥梁中的建筑废渣,经过过筛、清洗得到的。
商品混凝土文献综述前言:混凝土是当代使用量最大的工程结构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品混凝土就是集中拌制、商品化供应的预拌混凝土,就是将水泥、砂石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要求的比例,进行配合比计量、拌制,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商品混凝土生产使分散的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转化为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形成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即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原材料,也减少了施工工地的粉尘、物料、废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可靠的保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设计结合工程实例,比较详细地介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要求,从原料的输送、储存、计算到物料平衡计算、搅拌机的选型计算,从工艺流程图、总平面布置图到各环节的工艺布置图作了分析,介绍了搅拌站设计中涉及的主要设备,列出了比较完整的实例体系.一、设计提出的背景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推动建筑产品生产工业化,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九八八年国家建设部在《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中,要求省会城市“八五”期间推广商品混凝土。
一九九四年国家建设部又把商品混凝土列为一九九四和一九九五年重点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的重点项目。
一九九五年全国建筑业工作会议所发的《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若干意见》中,再次要求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有条件的城市应建立商品混凝土搅拌厂。
商品混凝土已有9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量已达全部混凝土产量的60%以上,国外实践证明,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后,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0-250%,节约水泥10-15%,降低成本5%左右。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发展较快的有北京、大连、天津、武汉、常州等城市,据最新资料统计,上述城市应用商品混凝土已占该市混凝土总量的36%以上,上海、大连已占60—65%,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二、市场预测1、国外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美国于1913年开始建厂投产,30年代末,遍布欧洲,每个国家都有了商品混凝土工厂的雏形,二次大战后,商品混凝土又重新发展。
混凝土课程设计文献综述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2)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作用;(3)熟悉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混凝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5)了解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能够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并编制施工方案;(3)能够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混凝土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混凝土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作用,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3.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如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因素;4.混凝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配合比设计、结构设计等;5.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包括施工准备、浇筑、养护等环节。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混凝土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的应用和实践;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混凝土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混凝土工程;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文献综述一、引言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年代。
相传数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及埃及人就用石灰和砂混合配制成的砂浆砌筑房屋,后来罗马人又使用石灰、砂及石子配制成混凝土,并在石灰中掺入火山灰配成用于海岸工程的混凝土。
这类混凝土强度不高,使用范围有限。
1824年J.Aspdin发明了波特兰水泥,使混凝土胶结材料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强度,并改善了其它性能。
此后混凝土的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用量巨增,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特别是近几十年内,混凝土材料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
混凝土之所以能有如此广泛的用途,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可就地取材;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工艺简单,适应性强以及可改造性强等优点[1]。
但与此同时,在工程应用以及试验中人们又发现了混凝土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缺点有抗拉强度低、韧性差;体积不稳定、自重过大。
法国人Lambot在1850年发明了用钢筋加强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混凝土抗拉及抗折强度低的缺陷。
1960年后,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不断涌现也改善了体积不稳定性。
由于普通混凝土存在的自重大、保温隔热性能差等缺点,从而影响了它在某些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物趋向高层化和大型化,因此减轻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构件的自重,增加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已显得十分重要[2]。
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工程要求,目前有两种主要途径[3]:一种是添加掺和物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这样可以将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一倍,但目前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大多数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随着强度的提高,混凝土的脆性显得越来越明显。
第二种就是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条件下出现的混凝土的新品种—采用人造轻骨料,生产应用轻骨料混凝土。
二、轻骨料分类与特点轻骨料(LWA)是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天然或人工多孔轻质骨料的总称。
根据集料粒径大小,轻集料分为轻粗集料与轻细集料,轻粗集料简称轻集料,轻细集料简称轻砂,分类方法见表一:表1 轻粗、细集料的划分名称粒径/mm堆积密度/(kg/m3)轻粗集料≥5<1000轻细集料天然集料人造集料<5<5<1000<1200轻集料按原料来源可分为工业废料轻集料、天然轻集料和人造轻集料。
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原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领域。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混凝土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因此,对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混凝土的研究现状1.组成材料的研究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是水泥、砂、石子和水等,这些材料的品质和配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的研究:包括水泥种类、水泥的化学成分、水泥的颗粒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2)砂石子的研究:主要研究砂石子的品质、颗粒形状、粒度分布等特性,以及砂石子的配合比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
(3)水的研究:主要研究水的质量、用量、用水温度等参数对混凝土的影响,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冻融性能。
2.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强度的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指标,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2)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耐久性与环境的关系、混凝土材料的老化机理等问题,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混凝土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研究涉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监测、检测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参数等问题,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等问题,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践》CDIO项目文献综述课题名称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实践年级专业 14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组数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2017年5月文献综述一、自密实混凝土的介绍混凝土结构的高耐久性需要通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充分振捣才能实现,但是施工企业技术工人的日渐减少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降。
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就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即无需振捣,仅依靠自重作用就能仿混凝土密实填充模板的各个角落。
80年代后半期,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村甫开发了“不振捣的高耐久性混凝土”,称之为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1998年在美国泰克萨斯大学讲学中,村甫称该混凝土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之所以称之高性能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施工性能,能保证混凝土在不利的浇筑条件下也能密实成型,同时因使用大量矿物细掺料而降低混凝土的升温,并提高其抗劣化的能力,而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自密实混凝土即拌合物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能不经振捣或少振捣而自动流平并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的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综合效益显著,特别是用于难以浇筑甚至无法浇筑的部位,可避免出现因振捣不足而造成的空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强度等级越高,比常态混凝土费用越低。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的关键是满足良好的流变性能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属于高流动性混凝土的一部分。
二、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概况目前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主要从配合比优化入手.结合结构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现场施工工艺、工程应用等方面展开。
在配合比优化方面主要针对自密实混凝土对材料和配比的敏感性,在大量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外加剂、矿物掺合料、骨料质量和数量等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建立定量关系。
利用优化理论,研究基于地域材料特点的自密实混凝土最佳配比方法;在材料性能试验方面,主要从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和工作性能;早期体积稳定性如收缩、徐变、温度变形等;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粘结强度等:抗渗性等方面展开。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文献综述概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是指生产、销售和运输混凝土的企业。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混凝土是一种必需的建筑材料。
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扮演了储存、生产和运输混凝土的角色,是城市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综述以下几个方面: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运行原理、市场应用、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运行原理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运行原理是将“水泥、碎石、黄沙、混凝土掺合剂等”物料混合后加水搅拌,并通过自卸车将混凝土运输到工地施工的现代化设备。
混凝土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是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
它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自动调整配比,保证生产混凝土的标准性和质量。
同时,混凝土搅拌站还用智能控制来自主排放,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应用目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主要市场是建筑,道路和桥梁施工。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以建造房屋、桥梁和工业基础设施。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趋巨大。
除此之外,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还在沿海地区的石油工业、矿业和冶金、水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海洋石油平台建设、海洋石油生产和运输。
行业现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行业已成为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主要分支。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混凝土销售总额约为万亿元,其中商品混凝土销售大约为万亿元,规模较大且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行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规模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产业集群,有了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手段;•技术领先:主流生产厂家均采用了高新科技和现代管理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市场需求看涨: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混凝土需求将持续增加。
虽然行业发展迅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缺乏标准化装备和进行规范化管理、缺乏整体的市场化考虑、不同产品的质量差距较大等。
未来发展需要完善分类规范、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节能减排等。
未来发展趋势从产业结构来看,混凝土搅拌站行业将逐步实现从传统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文献综述(2011届)浅析混凝土碳化及其防治学生姓名王利锋学号07134225院系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专业土木工程指导教师周欣墨完成日期2011—02-28浅析混凝土碳化及其防治摘要:混凝土碳化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根据混凝土碳化的危害和基本原理,主要论述了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各种因素,如水泥品种及用量、水灰比、集料品种、施工质量及养护方法、环境中CO2的浓度、外界环境温湿度等,并针对混凝土碳化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碳化;危害;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引言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在混凝土碳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首先,在混凝土碳化机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统一完整的认识.其次,对于混凝土碳化影响因素、人工加速碳化以及碳化深度检测方面也有了全面的了解。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各国工程界相继都把碳化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主要方面纳入了设计规范,国际混凝土学术界已举办过多次有关混凝土碳化的学术讨论会,国际水泥化学会议也报导了混凝土碳化研究的进展,并且每次都有相当数量关于混凝土碳化的论文发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碳化深度的计算模型。
我国在混凝土碳化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混凝土碳化与钢筋的锈蚀问题,通过快速碳化试验、长期暴露试验以及实际工程调查,研究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因素与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混凝土的碳化是指混凝土中原呈碱性的氢氧化钙在大气中受到二氧化碳和水分的作用逐渐变成呈中性的碳酸钙的过程[1]。
混凝土碳化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混凝土碳化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相关控制措施来减少碳化的危害。
1混凝土碳化的危害及机理1.1混凝土碳化的危害经过碳化的混凝土,表面强度、密度能有所提高,但由于碳化一般均在结构表面,深度不大,故对整体结构强度影响不大。
混凝土类综述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中。
它由水泥、骨料、细骨料和掺合料等成分混合而成,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耐火性等优点。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种类、材料特性、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混凝土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和材料配比,混凝土可分为普通混凝土、重力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等几种主要类型。
1.普通混凝土是最常见的建筑混凝土,通常用于普通建筑结构和一般道路的施工。
2.重力混凝土是一种高密度的混凝土,用于承受大型结构的重量和压力,如水坝、核电站等。
3.轻质混凝土是一种密度较低的混凝土,适用于需要减轻结构负荷的建筑,如楼板、屋顶等。
4.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大桥、高楼等需要长寿命和高强度的结构。
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主要取决于水泥、骨料、细骨料和掺合料等材料的性质。
1.水泥是混凝土中的粘合剂,它与水发生反应形成坚固的胶凝体。
常用的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2.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载荷材料,用于提供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常见的骨料包括碎石、砂石和矿渣等。
3.细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用于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密实性。
常用的细骨料包括砂石、粉煤灰和矿渣粉等。
4.掺合料是混凝土中的辅助材料,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延缓凝结时间、提高抗裂能力等。
常见的掺合料包括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和粉煤灰等。
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混凝土的施工包括材料准备、配料、搅拌、浇注、养护等多个环节。
1.材料准备:通过选购合适的水泥、骨料、细骨料和掺合料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和储存。
2.配料:按照设计配比,将水泥、骨料、细骨料和掺合料等准备好的材料按一定比例进行称量混合。
3.搅拌:使用混凝土搅拌机将配料好的材料进行充分搅拌,直至混凝土均匀一致。
4.浇注:将混凝土浇注到预定的模板或施工位置上,并通过振捣工具排出气泡和杂质。
5.养护: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湿润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混凝土裂缝文献综述摘要:一、引言1.混凝土裂缝的定义及分类2.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影响3.研究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性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1.原材料的影响2.施工过程中的问题3.结构设计及使用条件的影响三、混凝土裂缝的检测与评估1.裂缝的检测方法2.裂缝的评估标准3.裂缝的等级划分四、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传统修复方法2.现代修复方法3.预防性措施五、混凝土裂缝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国内外研究现状2.研究领域的新动态3.未来研究方向正文:一、引言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美观,而且可能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研究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检测和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综述混凝土裂缝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原材料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结构设计及使用条件的影响。
1.原材料的影响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
其中,水泥的品种和用量、砂和石子的级配和质量、水的含量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如果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2.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振捣不到位,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无法排出,从而形成裂缝。
3.结构设计及使用条件的影响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条件恶劣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在高温或寒冷的环境中,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混凝土裂缝的检测与评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检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裂缝的检测方法、裂缝的评估标准和裂缝的等级划分。
1.裂缝的检测方法裂缝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敲击法、超声波法、热成像法等。
其中,目测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来判断裂缝的存在和程度。
2.裂缝的评估标准裂缝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等参数。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钢筋混凝土结构劣化原理及研究方法综述**: **学院: 工学院专业: 工程管理班级: 工管102班学号: ********指导教师: 张云清职称: 讲师2014年02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劣化原理及研究方法综述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与混凝土各自的优点,造价较低,因此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但即使设计合理,质量合格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会随时间的变化,在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下遭到破坏。
而且结构耐久性破坏严重而普遍,所以对结构劣化的机理模型的探究迫在眉睫。
本文总结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劣化因素,破坏机理,及现有的研究方法,并分析现有方法的优劣,对劣化模型的进一步建立提出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混凝土;钢筋;劣化;耐久性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gradation principle and researchmethod were reviewedAbstract: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with low cost, thus became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structure form, but even if the design is reasonable, quality qualified will change with tim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r man-made damage to environment. And serious and widespread damage structure durability, so the structure model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degradation is imminent. Deterior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factors and failure mechanism, 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methods, to build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and prospect of degradation model.Key words: concrete;rebar;degradation;durability0 引言:混凝土是用水泥、水和骨料(细骨料如砂,粗骨料如卵石、碎石)等原材料经搅拌后人模浇筑,并经养护硬化后做成的人工石材。
文献综述前言目前我国混凝土搅拌站生产企业众多,产品已形成系列化,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只有部分产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技术已经超过进口混凝土搅拌站的水平,其中部分产品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能力高、称量精度高、投资少、搅拌质量好,能实现多仓号、多配合比、不间断地连续生产以及主机及其主要元器件的国产化程度高等优点,但我国的混凝土搅拌站还存在着整体技术含量不高、普及率不高、地区差异较大、智能化程度不高和环保性能不高等缺点。
正文1.国外混凝土搅拌站发展概况自从世界上开发了水泥这种建筑材料,混凝土搅拌设备就跟随诞生和发展。
早期的混凝土设备也是采用单机搅拌形式,真正进入集中搅拌要从商品混凝土应用才开始起步。
国外最早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是德国,于1903年在德国的施塔贝尔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十年之后,也就是1913年美国在梅利兰特州的巴鲁奇毛亚市建成了美国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站初期都是用机动翻斗车或自卸卡车运送混凝土,质量很难满足用户要求,因此发展速度极其缓慢。
从本世纪初到50年代末,商品混凝土并不普及,美国到1925年才建25个搅拌站,法国在1933年才开始建成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日本到1949年11月才在东京建成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这十多年商品混凝土得到高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由于液压技术的应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较快,促使商品混凝土的迅猛发展。
到1973年美国的混凝土搅拌站达到1万个,商品混凝土年产量达1.773×108m3。
日本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在1973年达3533个,商品混凝土年产量为1.4954×108m3。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商品混凝土趋于饱和状态。
据统计,1986年美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仍为1万个,而商品混凝土年产量为1.4×108m3,比1973年下降了21%。
日本至今搅拌站数量在5000个左右。
混凝土施工参考文献混凝土施工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混凝土施工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混凝土施工参考文献篇1[1]聂亚楠,王成启,陈克伟,钟赛,谷坤鹏. 风电高桩承台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研究[J/OL].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S1):81-87[2018-12-13]..[2]邱金林. 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J/OL]. 交通世界,2018(23):132-133[2018-12-13].[3]郑军. 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OL]. 交通世界,2018(24):60-61[2018-12-13].[4]苏玉堃. 公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管理要点[J/OL]. 交通世界,2018(25):36-37[2018-12-13].[5]孙立华. 桥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OL]. 交通世界,2018(25):108-109[2018-12-13].[6]张超凡. 沥青路面混凝土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J/OL]. 交通世界,2018(25):168-169[2018-12-13].[7]吴海艳. 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OL]. 交通世界,2018(27):26-27[2018-12-13].[8]戴治宇.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方法[J/OL]. 交通世界,2018(27):90-91[2018-12-13].[9]王晓冬. 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OL]. 交通世界,2018(28):92-93[2018-12-13].[10]史恩波. 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OL]. 交通世界,2018(28):98-99[2018-12-13].[11]吴小毛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监测及温控措施[J/OL]. 交通世界,2018(29):145-148[2018-12-13].[12]刘刚.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OL]. 交通世界,2018(30):54-55[2018-12-13].[13]曾强. 浅谈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J]. 江西建材,2018(01):249-250.[14]张凌. 路桥施工中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J]. 科技与创新,2018(02):160-161.[15]李中华. 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3):47-48.[16]蔡利国. 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3):85-86.[17]林志权. 公路工程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3):91-92.[18]周斌,侯晓晶.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河南建材,2018(01):163+165.[19]路亚男.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8(05):23-24.[20]徐志承. 彩色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要点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2):151-152+161+18-19.混凝土施工参考文献篇2[21]张涛.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6):63-64.[22]高殿民.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研究,2018(02):49-50.[23]张凯,田留宝,任武,陈承彪,王磊. 非洲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研究[J]. 公路,2018,63(03):191-194.[24]袁锐群. 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8(09):247-248.[25]刘玥. 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8(08):5-6.[26]岳永祥.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3):108-109.[27]刘志强,任贺江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 中国设备工程,2018(06):201-202.[28]李俊生.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1):32-35.[29]赖林峰. 福建省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关键[J]. 福建建材,2018(02):63-66.[30]张玉东.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 中国高新区,2018(09):172-173.[31]陈永清. 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 河北企业,2018(05):139-140.[32]樊朝洪. 工民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 建材与装饰,2018(17):25-26.[33]李斌,孟宪磊,王磊,孔德轩,王润. 一次成型与分期成型面板混凝土施工与防裂措施探讨[J]. 水电与抽水蓄能,2018,4(02):8-13.[34]李硕. 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交通世界,2018(12):70-71.[35]李建国,沈艳林. 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 价值工程,2018,37(15):242-244.[36]宋博. 公路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 价值工程,2018,37(16):240-241.[37]李国才. 房建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监理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8(20):156-157.[38]李舒仪,张云宁,赵炜. 东北地区混凝土施工的人因差错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2018,32(02):141-146.[39]董俊华. 桥梁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与施工管理[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178-179.[40]俞军,崔玉宝. 超快硬水泥混凝土施工性能及指标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5):226-228+256+24.混凝土施工参考文献篇3[41]常伟世.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186-187.[42]杨忠良.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 工程技术研究,2018(05):68-69.[43]黄丽梅.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中国住宅设施,2018(01):61-63.[44]黄国富,陈觅杭,李秉海,谭杨辉,雷明锋,刘瑶. 湿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实体强度检测评定研究现状综述[J]. 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38(S1):32-36.[45]候雁红. 简述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2018(29):19-20.[46]杨志刚,张纯,陈皓. 峡江重力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研究[J]. 人民黄河,2018,40(05):125-128+132.[47]王小康.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探讨[J]. 四川建材,2018,44(06):13-14.[48]张栋. 探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2018(07):121-122.[49]李念军.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9):169-170.[50]邹培林. 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的认识[J]. 绿色环保建材,2018(07):140+142.[51]于永辉,张永昌. 海水下不发散混凝土施工技术[J]. 石油化工建设,2018,40(02):21-24+32.[52]周长泉.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2018(18):139-140.[53]谢新潮. 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河南建材,2018(02):30-32.[54]周慧华. 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河南建材,2018(02):215-216.[55]胥晓勇. 分析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的运用[J]. 建材与装饰,2018(33):262-263.[56]崔建文.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运用[J]. 交通世界,2018(20):115-116.[57]曾刚.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J]. 价值工程,2018,37(22):254-255.[58]王成博. 高铁隧道施工中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1):68-69.[59]郑庚基. 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总结[J]. 甘肃科技纵横,2018,47(07):55-57+52.[60]高剑宇. 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 河南建材,2018(02):189-190.混凝土施工参考文献篇4[1]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主编,清华大学主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 《房屋建筑学》第三版,武汉理工大学编著,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 《结构力学》,文国治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4]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沈蒲生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3]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14] 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15]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16] 《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图集》(04G320)[16] 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8] 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9] 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商品混凝土文献综述
前言:
混凝土是当代使用量最大的工程结构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商品混凝土就是集中拌制、商品化供应的预拌混凝土,就是将水泥、砂石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要求的比例,进行配合比计量、拌制,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商品混凝土生产使分散的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转化为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形成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即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原材料,也减少了施工工地的粉尘、物料、废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可靠的保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设计结合工程实例,比较详细地介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要求,从原料的输送、储存、计算到物料平衡计算、搅拌机的选型计算,从工艺流程图、总平面布置图到各环节的工艺布置图作了分析,介绍了搅拌站设计中涉及的主要设备,列出了比较完整的实例体系。
一、设计提出的背景
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推动建筑产品生产工业化,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九八八年国家建设部在《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中,要求省会城市“八五”期间推广商品混凝土。
一九九四年国家建设部又把商品混凝土列为一九九四和一九九五年重点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的重点项目。
一九九五年全国建筑业工作会议所发的《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若干意见》中,再次要求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有条件的城市应建立商品混凝土搅拌厂。
商品混凝土已有9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量已达全部混凝土产量的60%以上,国外实践证明,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后,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0—250%,节约水泥10—15%,降低成本5%左右。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发展较快的有北京、大连、天津、武汉、常州等城市,据最新资料统计,上述城市应用商品混凝土已占该市混凝土总量的36%以上,上海、大连已占60—65%,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二、市场预测
1、国外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
美国于1913年开始建厂投产,30年代末,遍布欧洲,每个国家都有了商品混凝土工厂的雏形,二次大战后,商品混凝土又重新发展。
而美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1950年美国商品混凝土已达3800万立方,占全部混凝土产量的35%,1963年—1973年又由1.2亿立方增到1.74亿立方,1987年增到2.3亿立方,至2000年预测产量为3.04亿立方。
日本的商品混凝土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日本于1953年开始发展商品混凝土,全国只有9个搅拌站,到1978年已达4811个,其中53%的厂家质量达到日本工业标准。
日本的产量水平1956年为200万立方,1960年达590万立方,占当年水泥总产量的9.6%,1973年增长到1.5亿立方,在20年时间里,日本商品混凝土的产量增长了75倍,占混凝土总量的78%,人均消费量达1.06立方。
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商品混凝土产量几乎占全部混凝土产量60%以上。
其中美国为84%、瑞典83%、日本78%、澳大利亚68%、荷兰58%、全世界大约有15000个商品混凝土公司,3万个工厂,从业人员达40万人。
2、国内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情况
北京市商品混凝土始于地铁建设初期,70年代北京一些大型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现浇混凝土,由于施工现场狭窄,工地紧迫等原因,开展施工相当困难,承担施工的企业多在距施工现场较近处,设立混凝土集中搅拌设施,采用解放牌翻斗车运输混凝土,解决了施工的急需,系预拌混凝土的萌芽。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北京开始引进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德国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和日本的运输搅拌车及混凝土输送泵车,相继建成一批混凝土搅拌站。
80年代后期已有16个站投入运营,这些站的能力多在5—15万立方之间。
“七五”期间的五年混凝土产量总和为531万立方。
进入90年代,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增长较快,截止1994年底,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已发展到29个,年设计能力近500万立方,确保了全市重点工程的需要。
1995年统计,北京商品混凝土站已发展到35个,总设计能力为600万立方,占全市现浇混凝土总量的59%。
上海市商品混凝土开始于1977年,随着高层建筑、港口、隧道、立交大桥、地铁等一系列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的出现,原有分散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和供应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化施工技术与工期要求,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的商品混凝土才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完善。
早在1976年,上海市建工局土建公司筹建了供应本公司需用的混凝土集中搅拌站,采用翻斗运输车,这是上海商品混凝土发展的雏形阶段。
随着宝钢的建设需求,加速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到1986年,上海已有22个混凝土搅拌站,总设计能力260万立方,拥有搅拌车192辆,混凝土泵车46台,在92年不足30家工厂,1993年到1994年两年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出现了成倍增长势态。
据统计94年已达120家,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万立方,实际供应520万立方,全市
拥有混凝土搅拌车500辆,混凝土泵车100台。
3、国内商品混凝土现状及市场分析
商品混凝土作为一门建材行业,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重点工程中普及使用。
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已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推动建筑产品工业化、商品化,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生产历史,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商品混凝土普及应用发展迅速,应用商品混凝土已占当地全部混凝土用量的50%以上。
北京、上海已占65—70%。
接近于工业发达国家使用水平。
根据全国混凝土协会统计数据,自1986年开始有记录至2007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产量一直呈现良好上升势头,且15年无逆转。
专家分析,全国预拌混凝土产量持续上升势头还将延续10—15年,也就是说稳定上升势头持续的时间将长达20—25年。
三、结论
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几十座大城市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其优越性如下:
1、减少砂、石、水泥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减轻了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净化了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文明建设,节约占用城市土地。
2、商品混凝土是采用集中搅拌,具有工厂化、专业化的生产特点,是建筑施工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变手工操作方式,实现建筑业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3、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具有完善、合理的生产工艺,称量准确,控制可靠及采用生产监视系统,提高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简化现场混凝土浇注前的施工准备及组织工作,提高了工程质量。
4、可以使用散装水泥及粉煤灰等掺合料,一般可节约水泥15—20%,节约砂石6%,节约木材,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现场用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实属必要。
参考文献:
1. 张应立.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曾德全. 最新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与机械设备维护检修及质量检验达
标全书,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
3. 张庆金主编. 硅酸盐工业机械与设备,华南理工大小出版社,1992
4. 彭宝利主编. 水泥生产工艺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王中平、金左培主编建筑工程材料生产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混凝土手册
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