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的四种方式
- 格式:docx
- 大小:12.46 KB
- 文档页数:2
动物的散热方法动物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通过散热来调节体内热量。
不同的动物有着各自独特的散热方法,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散热方式。
1. 汗腺分泌散热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如马、猪等拥有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散热。
当人体受热时,汗腺会分泌大量汗液,通过蒸发的方式带走热量,达到散热的目的。
这种散热方式适用于热带地区的动物,因为热带气候温度高、湿度大,汗液蒸发速度快,能够有效降低体温。
2. 喷水散热一些动物,如鲸鱼和海豚,没有汗腺,但它们在体内积聚了大量的热量。
为了散热,它们采用了喷水的方式。
当鲸鱼和海豚游泳时,它们通过喷出体内的水柱,利用水的蒸发带走热量。
这种散热方式特别适用于水生动物,因为水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导热性,能够更快地将热量带走。
3. 挥发散热一些昆虫和爬行动物如蜥蜴、蜘蛛等没有汗腺,它们通过身体表面的湿润表皮来散热。
当这些动物感到热时,它们的表皮会分泌出一层湿润的液体,通过蒸发的方式带走热量。
这种散热方式适用于干燥的环境,因为湿润的表皮能够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快地蒸发。
4. 呼吸散热鸟类和哺乳动物如狗、猫等通过呼吸散热。
当这些动物感到热时,它们会通过快速呼吸来散热。
当动物呼气时,口腔和呼吸道中的水分会蒸发,带走体内的热量。
这种散热方式适用于需要快速散热的动物,因为呼吸散热可以更快地带走热量。
5. 晒太阳散热一些爬行动物如蛇、蜥蜴等通过晒太阳来散热。
它们会主动暴露在阳光下,利用太阳的热量来提高体温,然后通过散热来降低体温。
这种散热方式适用于需要提高体温的动物,因为阳光具有较高的热量,能够快速提升体温。
总结起来,动物的散热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适应于不同的环境和生活习性。
通过汗腺分泌、喷水、挥发、呼吸和晒太阳等方式,动物能够有效地调节体温,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些散热方式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
了解动物的散热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理特点,为它们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
发热与散热的方式
发热与散热是物体或系统中的热能传递过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发热与散热方式:
1. 对流散热:通过流体(通常是气体或液体)的对流传递热能。
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流体接触时,流体会带走物体表面的热量,从而实现散热。
2. 辐射散热:物体通过辐射热能的方式散发热量。
所有物体都会辐射热能,辐射率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来传递热量的。
3. 导热传递:物体内部的热能通过固体的传导方式传递。
固体中的分子或原子通过碰撞传递热量。
4. 相变散热:当物体发生相变(如固体融化为液体或液体蒸发为气体)时,吸收或释放潜热,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5. 蒸发散热:液体变为气体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实现散热。
这是因为蒸发过程中,液体分子脱离液体表面吸收能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这些方式通常会同时发生在物体或系统中,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环境条件和物体本身的特性。
简述散热器的作用及散热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强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散热问题。
散热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就是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散热器的作用和散热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散热器的作用散热器是一种用于散热的设备,其作用是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电子设备中,CPU、显卡等部件的运行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导致设备温度过高,从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散热方式散热器的散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空气散热空气散热是最常见的散热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散热器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表面,然后通过风扇将热量带走。
空气散热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维护,但其缺点是散热效率低,需要较大的散热器和风扇才能满足高性能设备的散热需求。
2.水冷散热水冷散热是一种高效的散热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水冷却器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水冷却器中,然后通过水泵将热水带走。
水冷散热的优点是散热效率高、噪音低,但其缺点是成本高、维护难度大。
3.热管散热热管散热是一种介于空气散热和水冷散热之间的散热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热管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表面,然后通过风扇将热量带走。
热管散热的优点是散热效率高、噪音低,但其缺点是成本较高。
4.液态金属散热液态金属散热是一种新型的散热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液态金属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表面,然后通过风扇将热量带走。
液态金属散热的优点是散热效率极高、噪音低,但其缺点是成本极高、维护难度大。
散热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就是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散热器的散热方式有多种,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散热方式。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方式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方式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由导热设备和散热设备组成,其基本原理是由导热设备将热量集中到散热设备散出。
简略介绍一下当前市场上笔记本常采用的几种散热方式。
1、风扇散热
风扇散热也是笔记本电脑采用的基本散热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比较低,大多数的厂商都采用了这种散热。
笔记本电脑的风扇与台式机不太相同,是受笔记本温度控制的(一些个别的台式机CPU 的笔记本除外)。
运行中当CPU到达一定的温度时,风扇就开始运转,而等温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风扇会停转。
当然现在也有采用双风扇或无风扇设计的笔记本了。
2、散热管技术
双散热管系统最早是由IBM提出,是一种现代相当流行且非常有效的散热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管内抽成真空,真空状态下,水的沸点很低。
如果在管子的.一端加热,水就会蒸发,把热带到另一端,到另一端后,水会冷却,再流回去,如此反复,象冷气机的原理。
这样热导管就把CPU等装置发出的热量传导到面积较大金属散热板。
金属板经由风道和空气接触,将热量传导出去。
散热管的优点是没有移动式的零件,全部零件都完全密封在内,不必消耗电池,同时可以长时间有效。
3、键盘对流散热
键盘对流散热利用空气对流原理进行被动式散热,常在轻薄笔记本产品中采用,特别是有些无风扇设计的产品。
这类笔记本体积通常比较薄,热量经由按键孔排出,当热空气从按键孔排出时,冷空气就从按键孔流入,以取代热空气。
由此可以看出,键盘对流散热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和环境,而且颇为有效。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散热板,散热孔,以及通过采用镁铝合金外壳的方法来达到能理想的散热目的。
散热器供暖系统工作原理
目前生活中散热器的供热系统主要有四种,水暖散热器、电暖散热器、汽暖散热器和超导散热器。
1、水暖散热器,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通过管材链接到散热器,最终通过散热器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再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2、超导散热器,在散热器底部夹层中的钢管内走水,在散热器内腔注入少量超导液,超导散热器真空部位内的超导液被激活,激活而蒸发的高温气体通过散热器表面向外辐射散热。
3、汽暖散热器,在制热设备(锅炉)中加热经过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水,使其蒸发,采用蒸发的水蒸气来通过散热器给房间供热。
水蒸气在散热器中以对流的形式将热量传给散热器,散热器通过自身的导热,将热量从内壁传到外壁,外壁以对流的方式加热空间的空气,同时以辐射的形式加热空间中包含的壁(墙体,家具等),使房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温度。
4、电暖散热器,是一种纯电阻性的用电器,电流通过电阻丝使电阻丝发热,把电能转换成热能。
散热的名词解释散热是一个广义的名词,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概念。
它可以用于描述物理热量的传导和传播过程,也可以指代电子设备或工业系统中处理热量的方式。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散热的概念、原理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散热的基本概念散热是指将物体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周围环境中的过程。
热量是物质内部的热运动,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之间存在热传递。
散热是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来实现的。
1. 传导散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间的碰撞传递热量。
比如,当你将手放在热水中时,热量会通过传导从水中传递到你的手上,使其感到热。
传导散热还可以通过导热材料如金属来实现,这是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2. 对流散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
当流体受热时,其密度会减小,使其上升;而当流体冷却时,其密度增加,使其下降。
这种流体的循环运动可以加速热量的传递。
例如,家中的暖气片将热水加热后,通过对流将室内的热量均匀地散发出来。
3. 辐射散热:辐射是指物体表面发射的热辐射能量。
热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在真空中也能传递热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通过辐射方式传递到地球,使得地球表面温暖。
同样,在电子设备中,散热器通过辐射将设备内部的热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二、散热原理与应用1. 电子设备散热: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越来越重要。
由于电子元件的工作会产生相对较高的温度,长时间工作会导致过热,进而影响性能甚至引发故障。
因此,散热技术在电子设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散热器和风扇是常见的散热技术。
散热器可以通过导热材料将热量传导到散热鳍片上,然后通过对流和辐射散热。
风扇可以增加空气流动,从而增加对流散热效果。
2. 工业系统散热: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机械设备也需要散热来保持正常运行。
例如,液压系统中的油箱散热器可以通过对流散热将油箱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周围环境中,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工作温度。
大型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和变压器也需要散热器来消除产生的热量。
四种物理降温原理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总是急于寻找各种方法来降低室内温度。
除了使用空调和电扇等设备外,还可以利用物理降温原理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以下是四种常用的物理降温原理:
1. 蒸发冷却原理
蒸发冷却原理是指液体蒸发时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的现象。
在炎热的夏季,可以使用湿毛巾或喷雾器等工具将水雾喷在身体上,使水分蒸发,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2. 热传导原理
热传导原理是指热量会沿着物体的温度梯度自行传递,从高温处到低温处,从而使整个物体达到温度均衡。
在降温时,可以使用高导热材料,如金属板等,将它们放在室外,通过热传导原理将室外的热量导入室内,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3. 辐射热传递原理
辐射热传递原理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通过辐射传递到另一个物
体的现象。
在炎热的夏季,可以使用一些遮阳的工具,如帘子、窗帘等,将室外直接照射到室内的太阳光线遮挡掉,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4. 空气流动原理
空气流动原理是指通过空气流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调节。
在室内通过开窗通风或使用电扇等工具来增加空气流动,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总之,物理降温原理是一种低成本、环保的降温方法,可以有效
地降低室内或身体的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不同的物理降温原理,以达到最佳的降温效果。
降温的方法及原理
降温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蒸发散热:物质从液态或固态转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
例如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以用于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如水喷雾降温、蒸发器降温等。
2. 对流散热:通过流体的对流传热,将热量带走并降低温度。
例如,使用风扇、风冷散热器等设备来加速空气流动,增加对流散热达到降温效果。
3. 辐射散热:物体通过热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降低自身温度。
例如,在夜间使用红外线辐射器,通过辐射热量到夜空中,实现降温目的。
4. 直接接触冷却:通过物体与低温的介质直接接触,从而将自身的热量传递给介质,实现降温效果。
例如,使用冷水浸泡或喷洒在物体上,通过热量传导将物体的温度降低。
这些方法的原理主要包括热量传导、热量对流和热辐射等。
热量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使温度一致。
热量对流是指流体或气体中的分子通过流动传递热量,使温度均匀。
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电磁波的方式传递热量,不需要通过介质进行传递。
通过利用这些传热机制,可以将热量从物体
中带走,使其温度降低。
小学物理散热知识点总结一、散热的基本原理物体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环境的温度时,就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热量是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这个过程就是散热。
在自然界中,散热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一种固体之间直接接触导致热量传递的方式。
当我们将一根铁棒的一端放在火上,一段时间后,铁棒的另一端也会变热。
这是因为热量从火的一端通过铁棒的传导作用传递到了另一端。
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性有关,导热性越好,传导速度也就越快。
2. 对流对流是一种气体或液体内部流动导致热量传递的方式,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例如,我们煮水时,水底部受热升温,变得比上部轻,于是产生了上浮、下沉的对流现象,这样就会使水不断地受热、冷却,从而使热量迅速传递到整个水体中。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太阳光就是一种辐射,它从太阳向地球发出,照射到地球上后,使地球表面变热。
在散热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辐射来进行散热,比如空调的制冷器就是利用辐射散热的。
以上就是散热的基本原理,它的存在和作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与散热相关的一些小学物理知识点。
二、物质的热性质1. 热传导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的物质对热传导的能力也不同。
比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用金属做的锅比用其他材料做的锅更容易传热。
而塑料、木材等材料的导热性就比较差。
2. 传热面积和温度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热量的传递速度。
传热面积越大,热量传递就越快;而温度差距越大,热量传递也就越快。
3. 物体的热膨胀也是物质的热性质之一。
当物体受热后,分子开始活跃,距离增大,从而使物体膨胀。
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夏天的水银温度计会显示比实际温度高,就是因为水银受热后造成热膨胀的结果。
以上就是物质的热性质的一些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散热的原理和应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三、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冰箱冰箱的制冷原理就是利用散热。
人体散热的方式及影响因素人体能够在变化着的环境中维持体温基本稳定,是由于人体内有复杂的热调节系统。
人体的热调节系统存在于大脑神经中枢,而感温细胞则在皮肤、肌肉、肠胃等各处。
根据感温细胞获得温度信息,神经中枢控制新陈代谢热量的生成与排出,并通过血液循环使人体各部分的温度保持稳定。
人在热环境里的舒适感、健康、安全、工作效率等问题都与人体散热的情况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体散热的方式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人体散热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有:人体散热、人体散热的方式、人体散热的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人体散热。
人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
虽然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双向的,但在实际上环境里的热量流向人体只发生在特殊的条件下,在人体环境间热量交换中占主导的,是人体里的热量向环境逸散,简称人体散热或散热。
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散热等。
二、人体散热的方式人体向环境的散热主要有辐射、蒸发、传导、对流4种方式。
①辐射人体表面时在向外辐射出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其散热速度与人体环境间的温度差及人体体表面积两个因素有关。
如右图所示即为辐射散热。
②传导当人体接触低于体温的物体时,热量向外传导。
但由于人体表层和衣服都是非良导体,通常情况下传导在人体散热中占的比例不大。
如右图所示即为传导散热。
③对流一般指人体将热量传给(温度较低的)空气,空气流动将热量带走,如此循环继续。
对流速度取决于体温气温差及气流速度两个因素。
在空气温度达到34.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对流过程基本终止。
如右图所示即为对流散热。
④蒸发可分为无感燕发和发汗两种。
无感蒸发指体液中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呼吸道黏膜表面,在未形成水滴前就蒸发掉的蒸发形式。
发汗也叫“可感蒸发”。
即当体表附近( 例如内衣与皮肤之间)的气温接近或超过皮肤温度,传导、辐射、对流这几种散热方式趋于失效,发汗的散热作用将逐渐上升而成为主要的散热方式。
不同条件下人们发汗散热情况的差异很大:气温低、安静时发汗少;气温高、活动量大时发汗多。
利于散热的结构
散热是指将物体或系统中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以
维持物体或系统的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
在许多设备和
系统中,如电子设备、汽车引擎、计算机等,散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1.散热片:散热片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铜等。
它们
的表面积相对较大,能够提供更多的散热表面。
在许多设备中,散热片通常与散热器组合使用,通过增大散热表面积来提高热
量的散发。
2.散热器:散热器通常由一系列散热片组成,它们与管道或
风扇连接在一起。
通过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并利用风扇或
自然对流的方式来加速热量的散发,散热器能够有效地降低设
备的温度。
3.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通常用于冷却设备和系统中的散热器。
风扇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将冷空气引入散热器,并将热空气排
出设备,从而加速热量的传递和散发。
4.散热管:散热管是一种通过传导热量的方式来提高散热效
果的结构。
它由一个或多个内部充满热导体的管道组成,当热
量从热源处传导到散热器时,散热管能够将热量快速传递并分
散到整个管道表面,从而提高热量的散发效率。
5.金属导热垫片:金属导热垫片通常由导热材料制成,如硅胶、硅胶脂等。
它们能够填补设备和散热器之间的间隙,提高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热量的传导和散发效果。
6.散热孔:散热孔通常位于设备的外壳上,用于增加空气流通的通道。
通过增加散热孔的数量和大小,可以增加空气的流入和流出速度,从而加快热量的传递和散发。
加速散热的方法随着电子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散热问题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
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还可能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因此,有效的散热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加速散热的方法。
1. 使用散热片和散热器散热片和散热器是最常见的散热装置。
散热片通常是由金属制成,其表面积较大,可以增加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
而散热器则能够通过扩大散热片的表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
在使用散热片和散热器时,需要确保其与散热源的接触紧密,以提高热传导效率。
2. 使用风扇和散热风道风扇和散热风道是常用的被动散热方法。
风扇能够通过产生气流来加速热量的散发。
而散热风道则可以引导气流,增加散热效果。
在使用风扇和散热风道时,需要注意散热风道的设计和风扇的位置,以确保气流能够充分覆盖散热区域。
3. 使用导热材料导热材料能够提高热传导效率,从而加速散热。
常见的导热材料包括硅胶、石墨薄片等。
在使用导热材料时,需要将其置于散热源和散热装置之间,以增加热量的传导面积。
4. 提高通风环境通风环境的改善是加速散热的关键。
保持散热设备周围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降低周围温度,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口、减少障碍物等方式来改善通风环境。
5. 控制功耗和工作负载功耗和工作负载的控制也是加速散热的重要手段。
降低设备的功耗和工作负载可以减少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散热的需求。
可以通过优化软件算法、降低工作频率等方式来控制功耗和工作负载。
6. 使用热管技术热管是一种高效的散热技术。
热管内部充满了导热介质,当热源产生热量时,导热介质被加热并蒸发,然后在冷却区域重新凝结释放热量。
通过热管的传导,热量可以快速从热源传递到散热区域,从而加速散热。
7. 使用液冷技术液冷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散热方法。
通过将散热装置与冷却液相连接,热量可以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来快速散发。
液冷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温度,提高散热效果。
总结起来,加速散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使用散热片和散热器、风扇和散热风道、导热材料、提高通风环境、控制功耗和工作负载、使用热管技术和液冷技术等。
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方式
摘要:
一、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方式
1.辐射散热
2.传导散热
3.对流散热
4.蒸发散热
正文:
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
1.辐射散热:人体通过热辐射向周围环境散热,这种散热方式不需要任何介质,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当人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辐射散热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2.传导散热: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进行热量传导,这种方式需要介质的存在。
例如,当人体坐在冰冷的石头上时,身体的热量会通过传导方式传递给石头,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3.对流散热:人体通过对流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
对流散热需要空气或其他流体的流动,当空气流过人体表面时,会带走热量,从而实现散热。
4.蒸发散热:人体通过蒸发的方式向环境散热。
当人体出汗时,汗水蒸发会带走热量,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这种散热方式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尤为重要。
总之,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四种。
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
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
人体是一个高效的热调节系统,它可以自动调节体温,让身体保持在
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而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四种方式来散热: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1. 辐射
辐射是指物体通过发射能量来散热。
人体表面会发射红外线辐射,这
种辐射能够穿透空气并被周围的物体吸收。
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人体
表面温度时,人体会通过辐射来散热。
2. 传导
传导是指物质之间直接接触时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热量的过程。
当人体与周围环境接触时,它会通过传导来散热。
例如,在寒冷的天
气中,如果人们不穿衣服或穿得不够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大量的热量。
3. 对流
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在流动时带走物质能量的过程。
当周围环境有风
吹动时,风会带走人体表面的热量,这就是对流散热。
此外,当人体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也会产生热量,周围的血液会带走这些热量。
4. 蒸发
蒸发是指液态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时吸收能量的过程。
当人体出汗时,汗水会蒸发并带走身体表面的热量。
这就是蒸发散热。
此外,在干燥
的环境中,呼吸也可以通过蒸发来散热。
总结
以上四种方式是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的散热方式。
它们相互作用并
协同工作,确保身体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了解这些散热方式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身体温度,并避免因过度或不足散热而导致身
体不适或健康问题。
皮肤散热的方式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大部分体热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向外环境散发,一小部分通过肺、肾、消化道等途径,随呼吸、尿及粪便散发到体外。
1.皮肤散热的方式(1)辐射散热:这是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此种方式散发的热量,在机体安静状态下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散热量的60%左右。
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度差以及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皮肤与气温的温差越大,或机体有效辐射面积越大,辐射散热量就越多。
四肢表面积较大,因此在辐射散热中起重要作用。
(2)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除决定于皮肤与接触物体的温度差及面积外,还决定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冰的导热性良好,故临床上常用冰袋、冰帽为高热病人降温。
(3)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机体接触气体时的一种散热方式。
机体的热量传导给与体表接触的空气,使其加温,由于空气不断流动,便将体热散发到空间。
通过对流所散发热量的多少,受风速影响极大,风速越大,对流散热量越多。
衣服覆盖的皮肤表层,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暖御寒。
(4)蒸发散热:是通过水分从体表蒸发而散热的一种方式,体表每蒸发1g水分可带走2.43kJ的热量。
蒸发分为不显汗和显汗两种。
不显汗又称为不感蒸发,是指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之前便蒸发掉的一种散热方式,它在身体表面上弥漫地持续进行。
每日的不感蒸发量为1000ml左右,其中通过皮肤的约600~800ml,通过呼吸道的约200~400ml,不显汗与汗腺活动无关。
显汗又称可感蒸发,是指汗腺通过分泌汗液,在皮肤表面以明显的汗滴形式而被蒸发的一种散热方式,是外界气温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情况下机体的有效散热方式。
2.机体调节散热的方式在辐射、传导、对流等散热过程中,皮肤与外界之间的温度差起着决定性作用,皮肤的温度由皮肤血流量所控制,而皮肤的血流量则与皮肤血管的口径有关。
常用的有风冷,热管,水冷等散热方式散热效果肯定是按水冷,热管,风冷递减1 、风冷主要是通过风扇,散热片等将热量传至周围环境(最终还是通过空气散热的),达到散热的目的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比较其它散热方法),安全可靠、技术成熟。
缺点:不能将温度降至室温以下,由于存在风扇的转动,所以有噪音,风扇寿命有时间限制。
2、水冷原理和风冷很相似,只是利用水来导热,简单说就像化学实验里的冷凝管(液氮的其实也是,只是把导热物质换成温度更低的液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不断的导出热水注入冷水从而导走热量热管里面填充了特制的液态导热介质,具体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热管两端产生温差的时候,蒸发端的液体就会迅速气化,将热量带向冷凝端,速度非常快。
两端温差越大,蒸发速度越大。
在极端的情况下,蒸发速度可能可以接近音速。
液体在冷凝端凝结液化以后,通过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
如此循环往复,其实就是利用导热介质气化吸热液化放热实现散热。
至于半导体和液氮致冷(风冷水冷无法将温度降至室温以下,半导体可以将稳定降到0度以下,而液氮更是可以达到-170度以下),其设备要求苛刻,成本高多用于工业生产,如果你想DIY还是不要选它们了水冷与风冷方式散热技术对比在影响电力电子装置可靠性的多种因素中,散热是至关重要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将导致芯片温度的升高,如果没有适当的散热措施,就可能使芯片温度超过所允许的最高结温,从而导致器件性能的恶化以致损坏。
所以在电路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散热方式,并进行合理的设计,是使器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电路可靠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水冷系统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高可靠性,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所以自1983年ABB将其应用于Gotland HVDC系统高压阀体的冷却以来,国际知名公司均将水冷、空气绝缘结构作为高压大功率阀的标准设计,在SVC、各种FACTS控制器和HVDC系统中广泛应用。
水冷与自冷散热的技术比较见下表。
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
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
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⑴辐射散热: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如舰船、炼钢人员),因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不仅不能辐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故易发生中暑。
⑵传导散热: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传导散热量取决于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水的导热性好,因此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易出汗。
⑶对流散热: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 气温、风速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温御寒。
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闷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生中暑。
⑷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
每1.0g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44KJ。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①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
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
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皮肤约占2/3,肺占1/3)。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散热的四种方式
散热主要有四种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1)辐射散热:将机体的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散发给周围温度较低的物体,即散发于低温空气中,称为辐射散热。
这是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则辐射散热就失效,体温升高,如中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夏天,人们爱待在阴凉的地方,就是在运用“辐射散热”的原理呢。
(2)传导散热:是将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至人体表面的皮肤,再由皮肤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衣服等物。
由于衣服等物品是热量的不良导体,传热极慢,加上人体皮下脂肪的热导率低,所以通过传导散发的热量是很小的。
不过在医院里,医生却常常应用冰帽、冰袋等对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这也是一种传导散热,因为水的传导率大,故传导散热已成为临床经常使用的降温方式之一。
(3)对流散热:这是一种特殊的传导散热方式,是借助空气不断的流动而将体热散发到空气中间。
对流散热受风速的影响较大,如在夏天炎热的骄阳下,一阵清风所送来的凉爽,这是我们都有体会的。
我们也可以借助对流散热的原理,为高热病人宽衣,把他们安置于通风良好的居室或用电扇(避免直吹)进行物理降温。
(4)蒸发散热:是在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而不能借助辐射、传导、对流散热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通常人体内每1克水蒸发成水蒸气时要吸收约2.5千焦热量,所以可以借助汗液蒸发而带走大量的体热。
蒸发散热是一个很主要的散热途径,平时我们虽然没有感到有明显的出汗现象,但在不知不觉中,24小时间人体可以有汗液量400-600毫升,医学上称之为不显汗。
医生也往往利用这一机理给高热病人进行药物降温,如给予退热剂等。
退热药品都有发汗作用,病人发汗后,可以由汗液的蒸发水分而带走大量体热,达到退热的目的,汗出热退而身凉的现象是我们经常可以遇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