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 呼吸衰竭
- 格式:ppt
- 大小:773.00 KB
- 文档页数:53
第十三章呼吸衰竭呼吸是吸入外界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呼吸摄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血液气体分压于正常范围内。
气体交换过程分为通气、弥散、灌流和呼吸调控4个功能部分。
通气是指空气从外界进入体内,在气管支气管系统内分布到气体交换单位即肺泡。
弥散包括O2和C O2经肺泡毛细血管膜在肺泡腔和肺毛细血管之间运动。
灌流是指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经肺循环分布到肺泡毛细血管,再回到肺静脉的过程。
呼吸调控即通气调节,通常与代谢需要的变化一致。
呼吸衰竭的概念在海平地区静息时吸入空气的条件下,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低于60m m H g(8.0 kPa),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超过50m m H g(6.7kPa),同时有呼吸困难表现者,称为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我们将从轻到重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都称为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本章阐述呼吸衰竭的分类、原因、发病机制、机能代谢变化,并专门介绍急性呼吸衰竭的一个例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将呼吸衰竭分成各种类型。
一、急性和慢性根据发生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可在数分钟到数日内发生,常出现明显症状。
见于呼吸中枢病变、呼吸道阻塞和肺的急性病变。
慢性呼吸衰竭的发展历时数月到数年,在代偿功能不足时出现呼吸衰竭的各种表现。
最典型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二、通气性和换气性根据发生机理,将呼吸衰竭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两类。
通气性呼吸衰竭是因肺的舒缩受限或气道阻力增加所引起;换气性呼吸衰竭多因肺内分流、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气体弥散障碍所引起。
三、低氧血症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低氧血症型又称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仅有低氧血症,P a C O2正常或降低。
低氧血症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又称为Ⅱ型呼吸衰竭。
四、中枢性和外周性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习题——呼吸衰竭呼衰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的特点是A: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B: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C: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D: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E:吸气由吸气肌收缩所致,呼气由呼气肌收缩所致标准答案:D2.[1分]下列关于人工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外界气压的方式进行B: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肺内压的方式进行C:口对口式人工呼吸为负压人工呼吸D:节律性地举臂压背为负压人工呼吸E:节律性挤压胸廓为负压人工呼吸标准答案:B3.[1分]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之一是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B:胸膜腔的密闭状态C:肺内压低于大气压D:吸气肌收缩E:呼气肌收缩标准答案:B4.[1分]下列哪种情况下,胸膜腔内压可高于大气压A: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吸气B: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呼气C:关闭声门并用力吸气D:关闭声门并用力呼气E:正常呼吸时,用力呼吸标准答案:B5.[1分]以下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生理意义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降低吸气阻力B: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C: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D:降低表面张力E:降低肺顺应性标准答案:E6.[1分]在肺部,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哪个因素成反比关系A:气体分压差B:气体扩散面积C:该气体在血浆的溶解度D:气体扩散距离E:温度标准答案:D7.[1分]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安静时正常值为0.84B:通气/血流比值下降,意味着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D:直立位时,肺尖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大于肺下部E: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4,不利于肺换气,大于0.84时,则利于肺换气标准答案:E8.[1分]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A:肺通气功能B:肺换气功能C:细胞呼吸功能D:内、外呼吸功能E: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标准答案:E9.[1分]关于呼吸衰竭说法最合适的是A:通气障碍所致B:换气障碍所致C:V/Q比例失调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标准答案:D10.[1分]成人在吸入气氧含量(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PaO2<8.0kPa(1kPa=7.5mmHg)B:PaO2>6.67 kPaC:PaO2<9.3 kPa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标准答案:D11.[1分]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A:<5.3 kPa (40mmHg)B:<6.7 kPa (50mmHg)C:<8.0 kPa (60mmHg)D:<9.3 kPa (70mmHg)E:<10.6 kPa (80mmHg)标准答案:C12.[1分]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标准答案:E13.[1分]海平面条件下,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一般为A:PaO2<4.0kPa (30mmHg)B:PaO2<5.3 kPa (40mmHg)C:PaO2<6.7kPa (50mmHg)D:PaO2<8.0kPa (60mmHg)E:PaO2<8.0 kPa (60mmHg),PaCO2>6.7 kPa (50mmHg) 标准答案:D14.[1分]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A:PaO2<8.0kPa (60mmHg)B:PAO2<8.0kPa (60mmHg)C:PACO2>6.7 kPa (50mmHg)D:PaO2<6.7kpa, PaCO2>8.0kPaE:PaO2<8.0 kPa (60mmHg),PaCO2>6.7 kPa (50mmHg) 标准答案:E15.[1分]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是A:上呼吸道急性感染B: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C:过量麻醉药、镇静药应用D:肺栓塞E: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标准答案:E16.[1分]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之一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标准答案:D17.[1分]限制性通气不足引发呼衰的机制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小,膜厚度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标准答案:D18.[1分]阻塞性通气不足引发呼衰的机制A:肺顺应性降低B:气道狭窄或被压迫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气流形式标准答案:B19.[1分]下列哪种情况会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A:肋间神经炎-呼吸肌活动障碍B:结核性胸膜炎-胸廓顺应性降低C:肺纤维化-肺顺应性降低D:支气管炎症分泌物增多-气道阻力增加E:肺水肿-弥散障碍标准答案:D20.[1分]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标准答案:A21.[1分]外周气道阻塞是指气道内径小于多少的小支气管阻塞?A:<0.5mmB:<1.0mmC:<1.5mmD:<2.0mmE:<2.5mm标准答案:D22.[1分]胸内中央型气道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呼气吸气同等困难D:呼气吸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标准答案:A23.[1分]喉部发生炎症、水肿时,产生吸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A:吸气时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B:吸气时胸内压降低C:吸气时肺泡扩张压迫胸内气道D:小气道闭合E:等压点上移至小气道标准答案:A24.[1分]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机制是A:中央性气道阻塞B: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C:胸内压升高压迫气道,气道狭窄加重D:肺泡扩张,小气道口径变大,管道伸长E:小气道病变阻力增加,等压点移向小气道标准答案:E25.[1分]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是A:肺潮气量B:PaO2值C:PaCO2值D:PAO2值E: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值标准答案:C26.[1分]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A:PaO2下降B:PaO2下降,PaCO2下降C:PaO2下降,PaCO2升高D:PaO2正常,PaCO2升高E:PaO2下降,PaCO2正常标准答案:C27.[1分]胸膜广泛增厚的病人可发生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气体弥散障碍D:功能分流增加E:真性分流增加标准答案:C28.[1分]肺水肿病人仅在运动时产生低氧血症,是由于A:肺泡膜呼吸面积减少B:肺泡膜增厚C:肺泡膜两侧分压差减小D: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于缩短E:等压点向小气道侧移动标准答案:D29.[1分]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E:肺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标准答案:C30.[1分] 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E:生理死腔扩大标准答案:D31.[1分]真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E: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标准答案:C32.[1分]正常人PAO2略高于PaO2的主要原因是A: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功能性死腔增多C:功能性分流增多D:解剖分流增多E:正常静息时仅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标准答案:A33.[1分]因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A:肺不张B:肺水肿C:肺动脉栓塞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E:支气管肺炎标准答案:C34.[1分]为了解患者肺泡换气功能,给予100%氧,吸入15min,观察吸纯氧前后的PaO2,如变化不大,属下列何种异常?A:功能性分流B:解剖性分流C:弥散障碍D:死腔样通气E:通气障碍标准答案:B35.[1分]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机制主要是A: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加B:慢性缺氧所致血量增多C:血液粘滞性增高D: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标准答案:E36.[1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中下列何种细胞在呼吸膜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肺胞Ⅰ型上皮细胞B:肺胞Ⅱ型上皮细胞C: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巨噬细胞标准答案:C37.[1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致病因子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B:致病因子损伤肺泡上皮细胞C:致病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D: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E: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标准答案:E38.[1分]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的中心环节是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标准答案:C39.[1分]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类型是A:循环性缺氧B:低张性缺氧C:组织性缺氧D:血液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血液性缺氧标准答案:B40.[1分]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A:气道阻塞B:支气管哮喘C:贫血D:胸膜纤维化E:严重胸廓畸形标准答案:C41.[1分]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紊乱标准答案:E42.[1分]某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血pH 7.02,PaCO260mmHg,PaO237.5mmHg,HCO3-15mmol/L ,问并发何种酸碱平衡紊乱?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标准答案:C43.[1分]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损害的PaO2值为A:PaO2<8.0kPa(60mmHg)B:PaO2<6.7kPa(50mmHg)C:PaO2<5.3kPa(40mmHg)D:PaO2<4.0kPa(30mmHg)E:PaO2<2.7kPa(20mmHg)标准答案:E44.[1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发生的最关键的是A:缺氧使脑血管扩张B:缺氧使细胞内ATP生成减少C:缺氧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D:缺氧使细胞内酸中毒E:CO2分压升高使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缺氧标准答案:E45.[1分]呼吸衰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最重要机制是A:缺氧直接损伤肾脏功能B:反射性肾血管收缩C:并发心功能不全D:并发DICE:并发休克标准答案:B46.[1分]肺原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影响心脏舒张功能B: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使心脏外负压增加,增加右心收缩负荷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小动脉收缩D:血液粘度增加E: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标准答案:C47.[1分]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衰是由于A:功能性分流B:死腔样通气C:弥散障碍D:通气功能障碍E:肺内真性分流增加标准答案:A48.[1分]氧疗对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无效A:通气障碍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性分流D:死腔样通气E:肺动-静脉瘘标准答案:E49.[1分]下列哪一项不是弥散障碍的特点A:可因肺泡膜面积减少引起B:可因肺泡膜厚度增加引起C:常在静息时就可引起明显的PaO2降低D:PaCO2正常甚至低于正常E:严重时尤其在肺血流加快时可引起PaO2降低标准答案:C50.[1分]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以不减少D:常引起PaO2降低,而PaCO2不增加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标准答案:E51.[1分]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不张时也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标准答案:D52.[1分]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D:可见于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E:是因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标准答案:C53.[1分]慢性II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A: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B:间歇输入低浓度氧C:正压输入低浓度氧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标准答案:D54.[1分]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最主要机制是A:血液粘滞性增高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C: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E:肺小动脉壁增厚标准答案:C55.[1分]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宜低浓度氧疗这是由于A:PaO2低于60mmHg(1mmHg=0.133kPa)对化学感受器作用才明显B:PaO2为30mmHg时肺通气量最大C:PaCO2超过80mmHg时呼吸运动主要靠低氧刺激D:缺氧对呼吸中枢抑制作用大于反射兴奋作用E:低浓度氧疗能增强呼吸动力标准答案:C56.[1分]呼吸衰竭产生胃溃疡、胃出血的基本机制错误的是A:胃粘膜屏障作用降低B:减弱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性C:胃酸分泌增多D:使胃壁血管收缩E:合并DIC标准答案:B57.[1分]患者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时造成全肺产生PaO2、CaO2显著降低,而PaCO2变化可正常、降低或升高,关于其机制论述不正确的是A:病变区肺泡VA/Q可低至0.1以下B:病变区肺泡VA/Q可高达10以上C:病变区PaO2,但氧含量没有显著升高D:健肺区VA/Q低于正常E:氧离曲线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特性标准答案:A串5选1 (每组>2题共用题干,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患者,女,65岁。
呼衰●肺功能不全●肺的功能●外呼吸●通气与换气●防御●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滤过●代谢●表面活性物质与血管活性物质●肺的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障碍●肺部疾病●防御功能障碍●滤过功能异常●代谢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出现PaO2↓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病理过程●分类●发病机制———通气性和换气性呼衰●发病部位———中枢性和外周性呼衰●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的阻力●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力,在克服肺通气所遇到的阻力后,方能实现肺通气●分类●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肺弹性阻力●肺泡表面张力:2/3●肺弹性回缩力: 1/3●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粘滞阻力●常态下可忽略不计●惯性阻力●常态下可忽略不计●通气功能障碍---动力↓阻力↑●限制性通气障碍●定义●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呼吸肌活动障碍:呼吸中枢抑制、周围神经病变,呼吸肌病变●胸廓顺应性↓●胸腔积液和气胸●肺的顺应性↓●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 =1/弹性阻力●顺应性大→ 易扩张→弹性阻力小●顺应性小→不易扩张→ 弹性阻力大●阻塞性通气不足●定义●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影响气道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气道内径●气道阻力↑●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阻塞●气道阻力↑肺组织弹性↓→对气道壁的牵引力↓●分类●根据气道阻塞解剖位置可分为●中央性气道阻塞-气管分叉以上●胸外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胸内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外周性气道阻塞-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呼气性呼吸困难●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PaO2 ↓ PaCO2 ↑(Ⅱ型呼衰)●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常见原因●肺泡膜面积↓●肺泡膜异常增厚●弥散时间缩短●血气变化● PaO2↓ PaCO2 N / ↓(Ⅰ型呼衰)●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正常值●0.8●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部分肺血流不足→死腔样通气●V/Q失调时的血气变化● PaO2↓ PaCO2 N / ↓/↑(Ⅰ型呼衰为主)●解剖分流增加●解剖分流(真性分流)●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吸入纯氧可鉴别功能性分流和真性分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损伤(肺泡 - 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原因●化学性因素:吸入毒气、烟雾等●物理性因素:广泛的肺挫伤●生物因素:SARS●全身性病理过程:休克、大面积烧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的慢性气道阻塞,简称慢阻肺●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PaO2 < 6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3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PaCO2 > 5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8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K+]↑、[Cl-] ↑●呼吸性酸中毒●[K+]↑、 [Cl-]↓●呼吸性碱中毒●Ⅰ型呼衰的病人缺氧引起的肺过度通气●呼吸系统变化●原发疾病对呼吸的影响●呼衰早期,呼吸幅度、频率和节律与原发疾病的特性有关●限制性通气障碍-浅快呼吸●阻塞性通气障碍-深快呼吸●中枢性呼衰-呼吸浅慢(潮式、间歇、抽泣样、叹气样呼吸)●PaO2↓ PaCO2 ↑引起的对呼吸的影响●循环系统变化●轻度PaO2 ↓PaCO2 ↑ 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使HR↑心收缩力↑,外周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抑制心血管中枢BP↓心收缩力↓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肺源性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PaO2 <60mmHg:智力和视力减退●40~50mmHg:头痛、不安、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惊厥、昏迷●<20mmHg: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CO2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重度 (>80mmHg):言语不清、肌肉震颤、昏迷、嗜睡,呼吸抑制等。
第九章呼吸衰竭一.选择题(一)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机体缺氧2.呼吸衰竭发生机制是:A肺泡通气不足B肺泡弥散障碍C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D解剖分流增加E以上均是3.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为A PaO2低于8.0kPa(60mmHg)B PAO2 低于8.0kPa(60mmHg)C PaCO2高于6.7kPa(50mmHg)D PaO2低于8.0kPa(60mmHg),PaCO2高于6.7kPa(50mmHg)E PaO2低于6.7kPa(50mmHg),PaCO2高于8.0kPa(60mmHg)4.下列哪项不是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中枢抑制B煤气中毒C气道异物D肺淤血、水肿E肺广泛纤维化5.反映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肺潮气量C肺总量 D PaCO2 E PaO26.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大量胸腔积水B气道阻力增加C肺泡面积减少D肺泡壁厚度增E肺内通气与血流比例下降7.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肺顺应性降低B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E肺循环短路增加8.导致气道阻力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造成A肺泡稳定性增加B肺泡回缩力增加C肺顺应性增高D肺泡表面张力减少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10.Ⅱ型肺泡上皮受损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表面张力增加D肺泡膨胀稳定性增高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11.导致弥散障碍的原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B小气道广泛阻塞C喉头狭窄D多肺叶切除E肺顺应性降低12.弥散功能障碍一般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是因为A CO2溶解度>O2溶解度B CO2弥散力>O2弥散力C气道阻力降低D碳酸酐酶活性增加E通气增加13.功能性分流是指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B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C死腔气量增多 D V/Q比率增高E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14.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C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D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E肺泡完全无血流而通气正常15.中央气道阻塞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 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 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C单纯PaCO2升高D单纯PaO2降低 E PaCO2升高和PaO2降低呈一定比例加重16.单纯弥散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A PaO2降低B PaO2增高C PaCO2降低D PaCO2增高E PaO2降低伴PaCO2增高17.喉头水肿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肺泡面积减少D肺泡膜厚度增加E解剖分流增加18.肺动脉栓塞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肺泡膜厚度增加D肺泡通气/血流比降低E肺泡通气/血流比升高19.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的作用是:A皮肤血管收缩B脑血管收缩C眼结膜血管收缩D肺小动脉收缩E广泛外周血管收缩20.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原因是A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加B血液粘滞度增高C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慢性缺氧致血量增多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21.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体循环血液回流量增加B血液粘滞度增高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血管收缩D缺氧致血量增多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22.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 PaO2降低使A TP生成减少B PaO2降低使脑血管收缩C PaO2降低使脑细胞内酸中毒D PaO2降低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 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23.ARDS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B肺微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淋巴回流障碍E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24.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开始给氧时可:A持续给高浓度氧B给纯氧C给高压氧D间断给高浓度氧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25.某患者,男,65岁。
病理生理学 - 陈增良 - 呼吸衰竭第九章呼吸衰竭一.选择题 (一)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 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机体缺氧2.呼吸衰竭发生机制是:A肺泡通气不足 B肺泡弥散障碍C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解剖分流增加 E以上均是3.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为A PaO2低于8.0kPa(60mmHg)B PAO2 低于8.0kPa(60mmHg)C PaCO2高于6.7kPa(50mmHg)D PaO2低于8.0kPa(60mmHg),PaCO2高于6.7kPa (50mmHg)E PaO2低于6.7kPa(50mmHg),PaCO2高于8.0kPa(60mmHg) 4.下列哪项不是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中枢抑制 B煤气中毒C气道异物 D肺淤血、水肿 E肺广泛纤维化 5.反映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 B肺潮气量 C肺总量 D PaCO2 E PaO2 6.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大量胸腔积水 B气道阻力增加C肺泡面积减少 D肺泡壁厚度增E肺内通气与血流比例下降 7.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肺顺应性降低 B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E肺循环短路增加 8.导致气道阻力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和形态 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 E气流形式 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造成A肺泡稳定性增加 B肺泡回缩力增加C肺顺应性增高 D肺泡表面张力减少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10.Ⅱ型肺泡上皮受损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 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表面张力增加 D肺泡膨胀稳定性增高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11.导致弥散障碍的原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 B小气道广泛阻塞 C喉头狭窄D多肺叶切除 E肺顺应性降低 12.弥散功能障碍一般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是因为A CO2溶解度>O2溶解度B CO2弥散力>O2弥散力 C气道阻力降低 D碳酸酐酶活性增加 E通气增加 13.功能性分流是指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B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C死腔气量增多 D V/Q比率增高 E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14.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C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D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E肺泡完全无血流而通气正常15.中央气道阻塞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 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 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C单纯PaCO2升高 D单纯PaO2降低 E PaCO2升高和PaO2降低呈一定比例加重16.单纯弥散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A PaO2降低B PaO2增高C PaCO2降低D PaCO2增高E PaO2降低伴PaCO2增高 17.喉头水肿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肺泡面积减少D肺泡膜厚度增加E解剖分流增加 18.肺动脉栓塞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C肺泡膜厚度增加 D肺泡通气/血流比降低 E肺泡通气/血流比升高19.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的作用是:A皮肤血管收缩 B脑血管收缩C眼结膜血管收缩 D肺小动脉收缩E广泛外周血管收缩 20.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原因是A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加 B血液粘滞度增高 C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D慢性缺氧致血量增多 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21.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体循环血液回流量增加 B血液粘滞度增高 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血管收缩 D缺氧致血量增多 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 22.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 PaO2降低使ATP生成减少B PaO2降低使脑血管收缩C PaO2降低使脑细胞内酸中毒D PaO2降低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 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 23.ARDS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 B肺微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淋巴回流障碍E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24.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开始给氧时可:A持续给高浓度氧 B给纯氧 C给高压氧 D间断给高浓度氧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25.某患者,男,65岁。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章节习题(带答案)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A.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B.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C.内、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D.血液不能携氧的后果E.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的后果2、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肺表面活性物质受破坏3、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A.肺泡表面张力不变而肺顺应性增加B.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而肺顺应性不变C.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而肺顺应性降低D.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而肺顺应性增加E.肺泡表面张力不变,肺顺应性不变4、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肺循环短路(右-左短路)的发生A.一侧肺叶切除B.某肺区肺栓塞C.肺肿瘤D.某肺区肺泡萎陷E.广泛肺气肿5、一般情况下,弥散障碍主要导致血中A.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升高B.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C.氧分压不变、二氧化碳分压不变D.氧分压不变、二氧化碳分压升高E.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不变6、成年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病人出现的肺短路(分流)一般属于A.解剖短路B.解剖样短路C.生理短路D.病理性短路E.生理短路和病理性短路7、肺泡呼吸面积减少到何种程度,就会因弥散障碍而导致呼吸衰竭A.1/6以上B.1/5以上C.1/4以上D.1/3以上E.1/2以上8、限制性通气不足产生的原因之一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9、直接影响气管阻力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流速度D.气流类型(层流、湍流)E.气体的密度10、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A.缓急肽B.卵磷脂C.磷脂多糖D.糖蛋白E.脂肪酸11、血中二氧化碳过多可引起A.肾小动脉收缩B.皮肤血管收缩C.脑血管收缩D.肺小动脉扩张E.脑脊液压力降低12、对有通气障碍致使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开始给氧时可A.持续给高浓度氧B.间断性给高浓度氧C.给纯氧D.给高压氧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B型题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表面活性物质破坏E.通气与血流比增加1、支气管哮喘可导致2、肺叶切除可导致3、肺栓塞可导致4、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过度通气可导致A.皮肤血管收缩B.脑血管收缩C.红细胞生成增加D.呼吸性碱中毒E.皮肤血管扩张5、急性低氧血症时可出现6、慢性低氧血症时可出现7、高碳酸血症时可出现8、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出现参考答案:A型题: 1-5.ABCDE 6-10.BEDAB 11-12.AEB型题: 1-4.BCED 5-8.ACED填空题1、根据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变部位,分为_________性呼吸衰竭和________性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