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64.53 MB
- 文档页数:471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节规划本章是《遗传与进化》(必修②)的开篇,集中描述了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的研究。
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这是在140多年前奥地利学者孟德尔,从个体水平出发,利用植物杂交实验的方法,展开对生物性状的研究来揭示遗传规律的。
由于孟德尔在植物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遗传因子和揭示了遗传因子遗传的两个规律,使遗传学诞生了。
因而孟德尔成为名垂青史的遗传学的奠基者!孟德尔于1866年发表的《植物杂交实验》论文中,揭示了核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本章内容围绕以上两个定律分两节进行描述。
即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本节内容是按照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其顺序即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这就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内容上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中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有一些新特色:1.对实验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
这是极其重要的特色!2.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没有作跨时代的说明,完全是按照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
这是过去人教版的高中生物课本的内容中所没有的。
3.在讲述孟德尔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以下的内容要点构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
本节在内容安排上与第1节有共同的特点,即按照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
目录•遗传与进化基础•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生物进化理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探讨遗传与进化基础遗传物质DNA01DNA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0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03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方式,解旋、合成子链和复旋三个基本过程。
DNA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复制的概念和意义01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的过程02解旋、合成子链和复旋,其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
DNA复制的特点03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
基因表达与性状基因的概念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其中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突变概念及类型01基因突变概念:指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控制的性状发生改变。
02基因突变类型03根据突变后基因结构的变化,可分为碱基替换、碱基增添和碱基缺失三种类型。
04根据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可分为致死突变、非致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等。
染色体变异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基因重组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