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运输资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7
我国煤炭运输格局分析□ 赵文竹长期以来,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在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等能源产生巨大需求,而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资源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根本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仍将占据50%以上。
煤炭的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煤炭生产基地的分布取决于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其交通地理状况;消费基地的分布则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布局与局域经济发展水平。
1.我国煤炭生产格局①我国主要的产煤省区我国煤炭的主要生产省区有:东部的山东省和河北省,中部的山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和黑龙江省,西部的陕西省和贵州省。
据统计,2002年上述各省区煤炭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47%和4.41%,17.65%、7.19%、6.44%、4.45%和4.26%以及4.25%和3.62%。
②我国煤炭生产的区域性格局按照六大行政区的传统划分,我国煤炭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再次是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2002年上述地区的原煤产量依次分别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36.13%、21.47%、11.48%、11.48%、9.15%和10.32%。
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我国煤炭产量从多到少排序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
中部是我国的主要产煤区,含内蒙在内的煤炭产量一直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0%左右;西部地区虽然煤炭资源富足,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且距煤炭消费地甚远,运输成本高,致使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受限,长期以来基本保持自给自足、少量外调的局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贫乏,产消失衡状况一直比较严重。
2002年,我国中、西、东部煤炭产量分别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46.53%、27.87%和25.78%。
2.我国煤炭消费格局①我国主要的耗煤省区电力、钢铁、建材和冶金等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主要的耗煤行业。
72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各省份货物运输情况分析贾慧慧(北京物资学院北京101149)摘要: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对我国2017年各省份货运量及运输线路长度进行分析,进而对各省份的交通运输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各省份;货物运输一、引言由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我国铁路运营总公里长度达到12.7万公里,公路线路总长度达到47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长度达到13.64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民航定期航班航线里程达到748万公里。
因此根据各省市货运量、货运周转量、运输线路长度等数据反映的信息,对31个省市的进行聚类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各省市的货物交通运输情况及发展层次。
二、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是由国家统计局编印而成,数据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
(二)指标选择本文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交通运输板块中的二组指标,分别是各省市货运量和运输线路长度。
基于地理环境,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几乎无水路运输,统计年鉴中也缺少水路运输的相关数据,基于此,本文将其其水路货运量设为0。
三、实证分析(一)31省市货运量聚类分析1.树状图分析通过SPSS19对各省市的货运量数据,使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可知当分类数为5类时,分类层次较为明显,因此取分类个案数为5,将31个省市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北京市、天津市等18个省市。
第二类:河北省、辽宁省等个省市第三类:山西省、陕西省等3个省市第四类: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共3个省市第五类:安徽省、广东省共2个省市2.显著性检验对变量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铁路、公路和水路货运量的显著性水平sig 值均小于0.05,可见分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本文对各省份的货运量分类具有较好区分度。
3.结果分析由上可知,第一类省市的数量最多,共计18个,相对于31个省市平均水平,其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偏低;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因其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的原因,各项货运量也不是很高;第二类省市为河北、辽宁等五省市,其铁路及公路货运量都较高,水路货运量偏低;第三类为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市,其铁路货运量高于全国,公路及水路货运量偏低,说明这三个省市的货物运输以铁路为主;第四类为上海、江苏、浙江,其水路货运量较高,这三个省市其境内水系比较发达,因此其水路货运较高;第五类为安徽省和广东省,这两个省的公路货运与水路货运较全国而言处于上游水平。
衡阳运输市场分析一、市场背景衡阳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衡阳的运输市场也逐渐壮大。
同时,衡阳地处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物流企业的进驻。
二、市场规模分析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衡阳运输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市场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各个方面。
•公路运输:衡阳市的公路网络发达,公路运输是市场占比最大的运输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路运输需求也在稳步增长。
•铁路运输:衡阳市有多条铁路经过,铁路运输在市场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输速度快的优势,受到市场欢迎。
•水路运输:衡阳位于湘江上游,水路运输也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珠江水系的连通,衡阳的水路运输市场也在扩大。
•航空运输:衡阳南郊机场是湖南省的重要机场之一,航空运输日渐兴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外贸需求增加,航空运输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三、市场竞争分析衡阳的运输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竞争:市场上存在大量的运输企业,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服务竞争:各家企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客户的认可。
3.技术竞争:一些企业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
四、市场前景预测随着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衡阳运输市场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衡阳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物流中心,运输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五、总结衡阳运输市场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了解市场规模、竞争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衡阳运输市场的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为衡阳运输市场分析,对于更详细的数据和分析需求,欢迎进一步探讨。
各省水运对比情况汇报各省水运情况对比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水运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省水运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对于促进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推动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各省水运情况进行汇报和对比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运条件较为优越,拥有长江、珠江等重要河流,以及黄海、东海等重要海域。
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的水运发达,港口设施完善,航运线路密集,水上运输网络发达,是我国水运事业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运运输量也较大,货运量占比较高,对比其他省份水运情况较为优越。
其次,中部地区的水运情况相对较为一般。
中部地区的水运条件一般,虽然拥有长江等重要河流,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水运发展相对滞后。
湖北、河南等省份的水运发展相对较为落后,港口设施和水上运输网络相对不够发达,水运运输量较少,对比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再次,西部地区的水运情况也较为落后。
西部地区地势复杂,河流多为山间小溪,水运条件较差。
新疆、西藏等省份的水运发展相对滞后,水运运输线路较为单一,港口设施和水上运输网络不够完善,水运运输量较小,对比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最后,我们来看东北地区的水运情况。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运资源,拥有黑龙江等重要河流,以及辽宁、吉林等省份的海港。
东北地区的水运发展较为优越,港口设施完善,水上运输网络发达,水运运输量较大,对比其他省份水运情况较为优越。
综上所述,各省水运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水运发展较为优越,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的水运发展相对较为滞后。
未来,我们需要加大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水运的投入,加强港口设施建设,完善水上运输网络,推动全国水运事业的协调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水运合作,形成良好的水运运输网络,促进我国水运事业的全面发展。
5月中国(分省市)水路旅客运输量、水路货物运输量分析水路货物运输是指国内沿海港口、沿海与内河港口,以及内河港口之间由承运人收取运费,负责将托运人托运的货物经水路由一港运至另一港的行为。
一、中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分析2020年1-3月中国水路货运量总计149625万吨,3月份为55061万吨;其中沿海城市及近沿海城市广东、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的货运量分别是20910万吨、20556万吨、19536万吨、29295万吨、17232万吨。
2020年1-3月中国货物周转量总计222973447万吨公里,3月份为81508685万吨公里;其中沿海城市及近沿海城市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苏的货物周转量分别为53751758万吨公里、73995926万吨公里、19333055万吨公里、14521038万吨公里、14480968万吨公里、14077697万吨公里。
2020年1-4月中国水路货运量总计210834万吨,4月份为61210万吨;其中沿海城市及近沿海城市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苏的货运量分别是29146万吨、28643万吨、28522万吨、12514万吨、37423万吨、25251万吨。
2020年1-4月中国货物周转量总计306707912万吨公里,4月份为83734464万吨公里;其中超大城市上海的货物周转量为102829585万吨公里。
《2020-2026年中国水路运输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5月中国水路货运量总计276790万吨,5月份为65956万吨;其中沿海城市及近沿海城市广东、广西、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苏的货运量分别是38278万吨、11648万吨、36892万吨、38244万吨、16397万吨、46564万吨、33591万吨。
2020年1-5月中国货物周转量总计395758682万吨公里,5月份为89050770万吨公里;其中超大城市上海货物周转量为130297525万吨公里。
山西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物流交通枢纽之一,山西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如下:一、发展优势明显:山西地处中国的东北西北交界处,具有区位优势。
经济发展也相对较快,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大,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山西已建成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体系,交通便利。
省内还有大量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营运环境。
三、物流企业规模较大:山西物流企业数量较多,有一批规模较大、经营范围广的物流企业。
这些企业机构健全、技术装备先进、专业服务能力强,为山西的物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物流业务多样化:随着山西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业务也不断多样化。
山西物流企业除了传统的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常规物流服务,还逐渐开展了供应链管理、快递服务、网络销售等新型物流业务,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五、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山西物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了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同时,物流企业还注重研发和应用物流管理软件,提高了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效率和精准度。
六、政府支持力度大:山西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促进物流企业发展、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优化物流环境等。
政府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物流业实现良性循环。
然而,山西物流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物流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尽管山西物流企业规模较大,但整体服务水平相对欠缺,与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物流业结构不够合理:山西物流业仍以传统的货物运输为主,其他环节发展相对滞后。
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仍然不足,导致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物流成本较高。
三、缺乏知名物流品牌企业:相比于其他地区,山西较为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物流品牌企业。
这影响了山西物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山西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较好的发展条件和优势。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国内物流矿产资源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生产布局,也就决定了国内物流的基本走向。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国内物流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与物流我国煤炭资源极其丰富,预计总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已探明的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单位国土面积的煤炭含量——煤炭密度,居世界第一。
然而,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具有“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在已探明的储量中,85%以上。
都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中华北就占60%以上,山西、内蒙古、陕西3省区大约占有全国储量的2/3,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江南9省市仅占18%左右。
煤炭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和部分“北煤北运”的煤炭物流格局我国煤炭物流的主要路线有:(1)晋煤外运线路。
(2)山东、两淮、徐州一带的煤炭外运线路。
(3)六盘水及其附近矿区的煤炭外运线路。
我国煤炭年产量约12亿吨,其中需经省际间远距离物流的煤炭就有两亿多吨。
由于煤炭总运量的70%是由铁路承担的,煤炭运量占了铁路运输能力的40%左右(煤炭运量占公路运量的20%-25%)。
从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铁路以及神木到黄骅的神骅铁路均是为缓和煤炭物流的紧张局面而设计的煤炭物流大动脉。
2、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与物流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有百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仅占预测总储量的16%左右。
我国石油产区主要集中在大陆东部,仅黑龙江、河北、山东、新疆、辽宁等5省区就占了已探明储量的81%,而东北的开采量已经达到全国的半数以上。
(1)我国石油的基本物流方向是“北油南运”,并存在少量的“西油东运”。
(2)我国成品油的物流以“北油南运”为主,“东油西运”为辅。
(3)我国原油运输的96%以上都依赖于管道,其次是通过铁路或水路进行运输。
(4)我国的成品油则有75%左右要采用铁路运输,20%靠水运,管道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很小。
我国区域间电煤运输能力分析作为煤炭的最大消耗商,火电厂每年的煤炭消耗量占煤炭总消费量的50%左右。
如此巨大的煤炭消耗量,以及煤炭资源分布与电厂分别的不均衡性导致了煤炭运输的困难及给火电企业带来的较大成本压力。
中国国内铁路煤炭运输能力近几年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在煤炭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偏移导致铁路煤炭运输的平均运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煤炭调运任务依旧严重。
1 电煤区域内运力分析中国煤炭供给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华北地区年均煤炭产量大约占到全国的44%,而华北地区的火力发电量大约占到全国年火力发电量的20%,因而华北地区的煤炭可以满足自产自足的状态,在不考虑煤炭供需缺口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华北地区每年大约有24%的煤炭可以外调至其他地区。
中国产业信息网分析,而东北地区煤炭年均产量大约占到全国的8%,同时东北地区的装机容量大约也占到全国的7%,因而忽略煤炭供需总体缺口和煤炭进口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煤炭供给与生产也基本上能够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年均煤炭产量分别为15%和11%,而两地的年均火电装机容量占比均为8%,因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煤炭供应与需求依旧可以达到基本均衡的状态,而且会有一部分富足,但是考虑到西北和西南地区煤炭外运所存在的交通压力我们暂且不考虑两地的煤炭外运。
那么主要出现煤炭资源供不应求的地区是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
华东地区的年均煤炭产量大约为12%,而火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却占到了35%,因而存在着23%的煤炭供应缺口,同时对于中南地区,年均煤炭产量大约为11%,而火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大约占到全国的22%。
但是,区域内部的总体均衡也要依赖于区域内部煤炭的总体调运。
《2012-2016年中国煤炭物流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华北地区的煤炭主要产区山西,内蒙古地区,因而华北地区内部的煤炭运输基本上是由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输送。
这也是中国国内煤炭西煤东运的主要地区。
中国各省市物流情况及发展分析一、引言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各省市的物流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探究各地物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等省市。
上海作为中国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拥有世界级的港口和机场,物流设施完善,物流运输效率高。
江苏、浙江等地也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物流业,物流网络辐射范围广,高速发展。
三、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市。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带,该地区的物流业发展迅速。
北京和天津作为两个直辖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物流网络辐射范围广。
河北和山西等地,由于临近海港和矿产资源的丰富,物流业也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
广东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外贸业,物流业发展迅速。
广西和海南等地也受益于区位优势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支持,物流业发展迅速。
香港和澳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自由港,物流业具有特殊地位。
五、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市。
该地区地理条件较为恶劣,交通不便,物流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的物流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四川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物流业逐渐崭露头角,在西部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物流枢纽作用。
六、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市。
由于经济转型和人口流失等原因,该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
但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物流业也开始得到一定的改善和发展,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区。
七、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省市。
该地区交通便利,物流业发展较为迅速。
河南作为中国的物流中心,位于华北与华南之间,积极发展物流业,成为物流运输的重要节点。
湖北、湖南和山东等省市也在加大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物流业的发展力度。
目录1、引言根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称,201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在10.2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3.6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3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这份通报显示,运输费用占据了社会物流费用的一半以上,显然,降低运输费用已成为减少社会物流费用的关键因素。
2、浙江省交通运输概况2.1 浙江省港口规模浙江港航资源得天独厚,沿海岸线绵延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省拥有海岸线6646公里,占我国海岸线总长的21%,规划港口深水岸线506公里。
沿海航道、航线四通八达,习惯航道近5000公里,等级最高的人工航道可侯潮通行30万吨级船舶,拥有集装箱航线达200多条,其中远洋干线120多条,连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丰富的深水港口、疏港的内河航道资源和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点是我省最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全省现有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和嘉兴等4个沿海港口,至2012年底,全省沿海拥有港口泊位106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5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达8.7亿吨。
2012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28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59万TEU,其中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4亿吨,连续4年居全球海港第一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18万标箱,位居全国第三位、世界第六位,并在全国铁矿石、石油、煤炭等大宗散货运输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402期2016年第24期(8月 下)交通工程收稿日期:2016-06-15作者简介:杨东(1986—),男,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规划、综合运输、交通信息化。
我国不同地区客货运输发展特点与规律分析杨东1,王显光1,李艳红1,王妍2(1.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要:根据1985年到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和运输结构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国“四大板块”(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发展特点及变化规律。
通过对“四大板块”近30年客货运输相关指标的统计,发现不同地区的客货运输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
相同点体现在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的年增长率变化趋势上,而差异主要体现在客货运输结构上。
分析结果对判断不同地区客货运输发展趋势、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大板块;旅客运输;货物运输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0 引言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1]。
其中,“四大板块”是指要大力建设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份。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份。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份。
总结不同地区的客货运输发展特点,分析其变化规律,有利于发现不同地区客货运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客货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对判断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明确不同地区未来客货运输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客货运输概念及内涵客货运输是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和物的空间位移,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2]。
中国各省铁路运输效率的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1997—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铁路运输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1)除了东北三省外,我国各省铁路运输综合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规模效率水平整体水平显著提高;(2)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省份从规模报酬递增转向规模报酬递减,表现出铁路运输发展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从滞后型转向适应型甚至超前型;(3)整体看来,我国各省铁路运输效率水平呈现出东高西地的分布格局,并且呈现出铁路运输效率由中西部地区向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集聚的趋势。
标签:铁路;运输效率;超效率模型;时空特征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91引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力度。
铁路作为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具有运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能耗低等特点,在未来的运输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面临运输需求的飞速增长,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铁路运输压力逐渐加大,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考虑运输效率问题是人们获得可持续运输的保证。
除此之外,交通运输作为缩短距离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重塑经济地理格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运输效率的研究较早,在内容、方法上均有一定的研究成果,1980年,Caves and Christensen从所有制方面研究了加拿大铁路运输企业的相对效率;1994年,Oum和Qu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根据1978—1989年的数据,对19个OECD国家的铁路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度;2007年,Richard Bozec and Mohamed Dia采用DEA模型研究了加拿大国有铁路的产业组织结构和生产技术效率间的关系。
相比而言,国内对运输效率的研究较为滞后,近几年通过引进国外研究成果,在测度方法及运输效率等实证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地道路运输总结汇报道路运输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它具有灵活、准时、广泛覆盖等优势。
在各地道路交通发达的背景下,道路运输不仅对经济发展和物流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各地道路运输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中国的道路运输情况中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网。
截至2019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超过5 million 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的道路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各地区之间的道路联通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中国的道路运输中,主要有货物运输和客运两大类。
货物运输占据较大比重,主要通过卡车和货车进行。
道路货物运输主要集中在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内河流域,其中以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和长江黄河流域为主要货物运输中心。
客运方面,道路客运主要分为城市公交和旅游客运两种,城市公交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出行,旅游客运则是以旅游景点为目的地的客运,旅游大巴是主要交通工具。
中国的道路运输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交通拥堵、道路安全、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道路安全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货车的超载和违规行驶现象较为严重。
同时,道路运输消耗大量燃料,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美国的道路运输情况美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广袤的公路网。
截至2019年,美国公路总长度超过6 million英里,公路密度居于全球前列。
美国的公路系统分为国家公路、州际公路和地方道路,各级公路能够覆盖绝大部分地区。
美国的道路运输主要有货物运输和客运两大类。
货物运输主要通过卡车和铁路进行,其中卡车运输占据较大比重。
美国的道路货物运输主要集中在货运中心和物流枢纽,其中以芝加哥、洛杉矶、纽约和亚特兰大等地为主要货物运输中心。
客运方面,道路客运主要分为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和旅游客运三种,城市公交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出行,长途客运为跨州或长途旅行提供服务,旅游客运则是以旅游景点为目的地的客运,旅游大巴是主要交通工具。
中国的交通地理与物流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国土和众多人口的国家,其交通地理和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交通地理和物流发展的优势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的交通地理特点、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交通地理特点中国的地域面积广阔,东西跨度横跨东经73度到135度,南北跨度纵贯北纬3度到53度。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的交通地理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这些河流为中国的内河水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岸线,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外贸的重要门户。
此外,中国的地形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等等,这也影响了交通的布局和发展。
二、物流体系中国的物流体系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仓储、包装、信息流等环节。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中国积极推动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现货物的全程跟踪和监控。
在运输方面,中国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
中国的高铁网络也发展迅速,使得跨区域物流更加便捷。
在仓储方面,中国的物流园区和仓储基地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为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物流包装的标准化和环保化也得到了重视,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
三、物流发展现状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物流大国。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物流业的规模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占据全球物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中国的物流业务已经延伸到国内和国际市场,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中国的电商兴起也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快递服务在中国市场非常普及。
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未来趋势中国的交通地理和物流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物流时效、运输成本、服务质量等方面。
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也将对物流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包括物流信息化系统、智能物流设备等。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十个省份交通运输分析人口十省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十个省份是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河北、湖南、安徽、湖北、浙江。
其中广东、山东、河北、江苏、浙江五省为沿海省份;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位于长江航道上。
而湖北和河南则位于南北和东西交通的交叉点上。
从人均GDP的角度看,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属于富裕省份,这四省的人均GDP都高于全国水平,湖北基本保持和全国持平。
十省产业结构从十省的产业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广东、浙江、江苏的第三产业规模基本已经与第二产业相当。
其余省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还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产业增速从产业的增长速度我们可以看到山东、四川、湖北的第三产业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而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的第二产业增速要高于第三产业增速。
第三产业的发展从全国的角度看零售批发、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五个领域占到第三产业的将尽60%的规模。
其中批发和零售、金融业、房地产领域的年复合平均增长水平高于第三产业的总体水平,呈现了更快的发展势头。
而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则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交通和运输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经济发展的活跃性。
客运交通反映出人们的出行频度和出行范围;而货物运输则反映了经济的结构和覆盖范围。
十省第三产业结构从人口十省的第三产业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省的交通运输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比较大,其中河北是第一;河南是第二;湖南和湖北是第三,高于全国的水平。
交通运输行业增速从交通行业的增速我们可以看到,湖南、湖北的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而山东和安徽的增速则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其余省份都在全水平上下浮动。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相对较低,所以其增长速度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没有什么相关性。
全国运输量变化趋势客运运输分为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四种,由于其中公路和铁路占旅客运输量的90%左右,其中公路运输的占比在80%到90%之间。
江苏特色运输总结1. 引言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
江苏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特色运输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江苏特色运输进行总结,介绍江苏省在陆路、水路和空中运输方面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2. 陆路运输2.1 高速公路网络江苏省的高速公路网络发达,连接了主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域。
截至目前,江苏省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XXXX公里,其中包括XXX条高速公路。
这一庞大的高速公路网络极大地提高了江苏省的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2.2 铁路建设江苏省拥有较为完善的铁路网络,共有XX个开通的铁路车站。
在铁路运输方面,江苏省特色之一是发展城际高铁。
目前,江苏省已经建成了XXX条城际高铁线路(例如苏北铁路、沪宁城际高铁等),极大地方便了省内市民的出行。
2.3 物流园区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的效率,江苏省积极发展物流园区。
目前,江苏省已经建设了多个物流园区,例如南京江宁综合保税区物流园、苏州北部产业园物流园等。
物流园区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仓储和配送设施,还通过集约化规划和管理,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3. 水路运输3.1 港口运输江苏省拥有多个重要港口,例如连云港、南通港、张家港等。
这些港口不仅为江苏省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还积极发展内河港口,例如江阴港、扬州港等,进一步改善了内河水运的运输条件。
3.2 内河航运江苏省拥有众多的河流和运河,这为内河航运提供了便利。
江苏内河航运主要集中在长江和运河两大通道上,通过相关的码头和船舶,大量货物和沿江各市之间进行运输。
4. 空中运输4.1 江苏机场概况江苏省拥有多个机场,例如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无锡硕放国际机场、苏州广济国际机场等。
这些机场不仅为江苏省的民航客运提供便利,还促进了江苏省的旅游业和外贸业的发展。
4.2 航空货运随着外贸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江苏省的航空货运量逐年增加。
目前,江苏省拥有多家专业的航空货运公司,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货运服务。
课程名称 :《运输经济学》课程专题研究报告:全国各省运输资源分析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授课时间: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与班级:
组长姓名(学号)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2013.3.11
表1 全国各省运输资源统计表
湖南广东广西海
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
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
疆
图2 全国各省公路里程与等级公路里程比较公路在我国虽然不及铁路那样是货运客运的周转主力,但是在短途运输方面,公路是名副其实的老大,从图2中不难看出各省的公路里程数大体与该省的面积有关,在西南地区由于其地理原因公路成为其主要的陆上运输方式。
各省的公路里程虽然不尽相同,等级公路还是各省的主要公路组成。
图3 全国各省部分等级公路里程
图4 全国各省部分等级公路比例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例如北京、上海二级公路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例如贵州、新疆等外公路(公路技术没达到国家标准的公路)占的比例还很大这些地区应该加大高等级公路的建设。
三、水运
我国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布局,内河水运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内河航道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分别占50%、13%和14%。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
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5 全国各省内河航道里程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省的河运的发达程度。
由上图可以看出江苏省内河航道里程远远高于其他各省,广东省位列第二。
这两省属于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其内河资源和航道布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江苏地跨长江、淮河南北,珠江流域分布在两广地区。
内河水运促进了沿岸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
内河水运为沿岸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保障了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促进了沿岸产业带的形成,沿岸经济和内河水运互为依存、相互促进。
内河水运的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沟通了沿海运输。
这两省份不仅存在三大大流域的运输网络,还沟通了海上运输,成为了中国两大经济大省。
长江流域的内河运输一定程度上也带动沿岸四川、重庆、两湖、江西、安徽等省经济的发展。
沿岸各省的内河运输主要依靠主干航道沟通各地的区域经济。
京杭大运河背负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京杭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四、航空
航空在我国运输业中,其货运量占全国运输量比重还比较小,目前主要是承担长途客运任务,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在货运方面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速度非常快,缺点是运输费用相当高。
投资额度和运输成本都比较高,固定成本方面包括开拓航线、修建机场和机场维护需要大量资金;可变成本也比较高,主要是由于燃料、飞行员薪水、飞机的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支出很大。
由图6可以得出我国机场个数多于10个的省份:新疆、西藏、云南、四川、黑龙江。
机场数量多的省份都具有的特点:省份的土地面积大且该省份的旅游景区较多。
到这些地方旅游的国内游客多数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飞机前往较为快捷。
而且像新疆、西藏处于高原地区和四川、云南山区较多的省份建造、维修铁路的成本要远远大于机场,所以这些地区的机场数量相对较高。
而数量较少的省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航空与省份经济发达程度的关系,我们计算了各省份一单位面积所占机场个数,希望从中能够排除掉省份面积的因素。
从图7中我们了解到,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江苏、天津、浙江、重庆,直辖市分别榜上有名,这说明在这些省份的人们若平均面积人口一样的条件下,能够更加便捷的乘坐飞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机场的关系。
五、小结
公路里程可以看出上海、河南、山东、江苏、重庆、北京公路交通比较发达、道路较多、省份内交通便利。
而在铁路方面,上海、北京、天津、山西比较突出,一方面可以表现出省份的经济状况,同时也说明货物运输业比较发达,需求市场或者供给市场较为丰富,比如山西的煤炭业。
而内河航道为代表的航运,虽然丰富该地区运输方式的选择,但受到地理因素较大。
所以任何一种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是与诸多因素有关,不仅仅取决于该省份经济发达程度。
我们应根据不同省份的不同特点看待其运输发展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