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及其保护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595.12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25•【字号】苏政发[2009]36号•【施行日期】2009.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09〕36号)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45号)要求,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切实增强做好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太湖是苏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紧迫任务,是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共同建设美好江苏的具体体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太湖治理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下决心根治太湖水污染问题,努力让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
温家宝总理多次亲临太湖检查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不断加大太湖水污染防治力度。
省各有关部门、沿湖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做了大量扎实深入的工作,推进太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是,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太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太湖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铁腕治污、科学治太,深入推进太湖水污染防治,确保到2012年太湖水质有所改善,湖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力争到2020年太湖水质明显好转,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恢复山青水美的自然风貌,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起首,应加强水污染源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对太湖流域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限制,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确保污染源的减排工作得到有效推行。
此外,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加强耕地保卫,缩减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输入量。
其次,要强化太湖流域水体水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太湖流域水体监测网络,包括实时监测站点和定点监测站点,并且实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
通过监测体系,能够准时获得水体水质变化信息,更好地裁定水污染的来源和程度,并实行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探究,加深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规律的熟识,以指导后续的治理工作。
第三,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应重视防治结合,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手段。
例如,建设雨水径流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缩减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负荷;修建湿地和人工植物滤池,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建设水质净化设施,照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和修建取水口遥离污染源等。
通过这些治理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和缩减水体污染物的输入,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一直比较紧张,面临着水资源供需冲突加剧的压力。
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合理规划和管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应提倡节约用水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推广节水器具、制定水资源税收政策等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量。
最后,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扬。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扬,提高大众对太湖水环境污染的认知和意识,增强大众对水环境保卫的乐观性和自觉性。
可以开展太湖保卫的宣扬活动,组织相关观摩和培训活动,提高大众对于太湖保卫重要性的熟识,鼓舞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保卫太湖水环境。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载着周边众多城市和乡村的供水、灌溉、渔业等多重功能。
然而,近年来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更引发了饮用水危机,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其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政策引导,期望能够为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太湖富营养化原因分析太湖富营养化的现象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叠加。
从自然因素来看,太湖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降水充沛,这为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这种湿润的气候也容易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积累,为富营养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为因素在太湖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太湖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聚集和工业生产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太湖。
这些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极大地促进了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农业活动也是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湖周边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导致了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这些营养物质随着农田排水进入太湖,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不合理的湖泊管理也是太湖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湖泊管理机制,太湖周边的水体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违法排放污水,进一步加剧了太湖的富营养化。
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为了有效地解决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水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太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水资源。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措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但是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任何时候都要保证安全。
当前保障饮用水安全,让人民喝上放心水是最紧迫的任务。
鉴于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方案将与确保饮用水安全直接相关的措施专章论述。
针对太湖流域存在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恶化、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增加、自来水厂污染物去除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必须进一步优化水源地布局,建立多水源供水体系,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蓝藻事故防范措施,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至2020年,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区共实施饮用水安全项目87个,包括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工程18个,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9个,区域联合供水工程32个,供水设施深度处理改造工程28个。
一、水源地建设将现有水质污染严重的河网水源地(特别是嘉兴地区)逐步转移到水量充沛、水质相对较好的地区,合理配置长江、钱塘江、太湖、太浦河和山区水库等水源地。
做好多水源供水系统和区域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制定地下水水源井的应急供水方案。
加强水质监测,依法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推动跨城市的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原水互补、清水互联、科学调度、井水应急”。
对部分老化、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
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以有效去除藻类和有机污染物为重点,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加快改造自来水厂设备和处理工艺,保证供水水质。
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加强水源地安全监测和供水水质安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在现有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体系。
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鉴于太湖蓝藻从上世纪90年代就有大规模暴发,短期内仍难以杜绝,为防止蓝藻暴发影响城乡饮用水安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2021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km2,人口稠密,经济发达[1].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太湖水质污染不断加剧,总氮常年劣于V类,富营养化趋势不断加强,蓝藻几乎年年不同程度暴发[2].根据2009年编制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南京市太湖流域是指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2012年12月6日,省政府作出《关于同意南京市江宁区等纳入省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范围的批复》(苏政复[2012]108号),批准江宁区、雨花台区、秦淮区纳入省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范围。
本文在回顾2008年以来南京市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共同经验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市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借鉴。
1南京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回顾 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南京市迅速成立了南京市治太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抓住全省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契机,作出了实施“2234”治水计划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新一轮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1.1注重结构调整,全面落实总量减排每年年初,我市分别向各区下达了COD、氨氮排放总量年度减排任务,要求各区制定COD、氨氮排放总量年度减排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减排工作。
各区均按时序要求展开工作,基本都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
同时,各区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技术革新改造,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1.2综合整治,提升水环境质量在河道管理上,以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为抓手,通过“一河一策”,切实做到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2013年,以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河长,全市共落实32条河道的市级河长制管理。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二○○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一、自然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第二节水环境状况........................................................一、污染源现状.......................................................二、水质状况.........................................................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一、事件发生过程.....................................................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第四节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一、治污措施及成效...................................................二、主要经验.........................................................三、主要问题和教训...................................................第五节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第二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第三节总体目标..........................................................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二、近期目标.........................................................三、远期目标......................................................... 第三章保障饮用水安全................................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一、水源地建设.......................................................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 .............................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 .................................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第二节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一、调整产业结构.....................................................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三、优化城乡布局.....................................................第三节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一、严格控制工业点源.................................................二、治理船舶污染,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第四节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一、城镇污水处理.....................................................二、城乡垃圾处理.....................................................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五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一、绿色农业工程.....................................................二、畜禽养殖.........................................................三、水产养殖.........................................................第六节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一、湿地保护、恢复与重建.............................................二、岸线治理.........................................................三、生态林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四、科学清淤.........................................................第七节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一、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二、提高出湖过水能力.................................................三、加强“引江济太”调水管理.........................................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一、倡导农业节水.....................................................二、推进工业节水.....................................................三、建设节水防污型城镇...............................................第九节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一、提高废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三、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第十节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一、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第十一节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一、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三、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四、水环境预警系统建设...............................................五、完善执法体系..................................................... 第五章重点治理区项目和工程 ..........................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一、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项目.......................................二、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 .............................三、区域联合供水项目.................................................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第二节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一、整治、淘汰落后企业...............................................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项目.............................................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城镇生活垃圾处置项目.............................................五、村庄污水及垃圾处置项目........................................... 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 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一、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 ...........................二、太嘉河(太湖—嘉兴)工程.........................................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四、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五、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六、望虞河后续工程................................................... 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一、湿地保护、修复与重建.............................................二、生态保护带建设...................................................三、水体生态修复.....................................................四、西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五、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一、环太湖河道整治工程...............................................二、河网清淤.........................................................三、船舶污染控制..................................................... 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一、农业节水重点工程.................................................二、工业节水示范工程.................................................三、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 第九节监管体系建设项目..................................................一、国家级站网建设...................................................二、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三、地方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四、省市区站网和能力建设.............................................五、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六、湿地监测能力建设.................................................第十节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第六章一般治理区主要项目和工程 ......................第一节饮用水安全项目....................................................第二节点源污染治理项目..................................................第三节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四、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第四节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一、种植业治理项目...................................................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四、乡村清洁工程.....................................................第五节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第六节生态修复项目......................................................一、湿地保护与修复...................................................二、生态林建设.......................................................三、湖泊清淤.........................................................第七节河网综合整治项目..................................................第八节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第七章投资匡算与工程占地 ............................第一节投资编制依据......................................................第二节总投资 ..........................................................一、总投资及构成.....................................................二、筹资渠道.........................................................第三节重点治理区投资....................................................第四节一般治理区投资....................................................第五节治理项目用地...................................................... 第八章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第一节环境效果分析......................................................一、生态系统功能增强.................................................二、污染物量削减.....................................................三、污染负荷预测与削减能力综合分析 ...................................第二节投资效果分析......................................................一、饮用水安全项目...................................................二、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三、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项目.......................................四、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五、提高水环境容量引排项目...........................................六、生态修复项目.....................................................七、河网综合整治项目.................................................八、节水减污项目.....................................................九、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十、科技支撑研究项目.................................................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一、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节水减污 ...................................三、完善城镇治污基础设施,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四、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积累经验,为河湖综合治理起示范作用 ...............................六、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第九章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一、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二、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三、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四、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六、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七、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八、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九、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附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治理项目汇总前言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浅论太湖地区水污染的治理摘要: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近年来,苏、锡、杭地区不惜巨资投入治理太湖工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太湖地区污染治理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湖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质恶化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由于水污染严重,该地区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嘉兴地区还引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太湖地区污染现状及原因做初步分析,并探索其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对策2007年5月29日太湖水因严重污染,暴发蓝藻,致使以水美闻名的太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一潭死水,水体变色,腥臭难闻,无锡城区百万居民饮水困难,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太湖流域地处东南沿海,其中浙江境内跨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所占面积为太湖流域面积的33.4%,杭嘉湖地区的污染治理对治太工程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来,太湖流域内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水每年向太湖的排放量达53亿吨,使得太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泔水缸”,在默默忍受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借助蓝藻滋生全面暴发。
这为我国水污染治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这是没有从思想深处树立科学发展观所造成的恶果,也是太湖流域治理多年来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的症结所在。
1.杭嘉湖地区污染现状1.1.治污取得阶段性成果“九五”期间,浙江环保局制定了《太湖流域浙江省水体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00年远景规划》。
其目标是:太湖流域浙江省内到2000年,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湖州境内地面水基本保持三类标准,嘉兴地面水质提高一个类别,运河变清。
自太湖蓝藻暴发以来,江苏省就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太、铁腕治污”,太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流域水环境有所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由中度转为轻度,蓝藻发生面积和频率明显下降。
1.2.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迅速,而降低排污措施不力,结果造成水质严重污染,尽管多年来太湖周边地区在治理太湖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湖泊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太湖的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要恢复该地区生态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挑战之一。
太湖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却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太湖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
二、太湖流域的现状太湖流域位于中国东部,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省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然而,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统计,太湖流域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情况严重,水质已经达到或接近IV类,其中IV类是不能供生活饮用和工业用水的。
三、水污染的原因1.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流入河流和地下水体系,最终进入太湖流域的水体中,导致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超标。
2.工业污染:太湖流域发育着众多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废水排放对流域的水质造成了巨大影响。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3.城市污染: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密集地,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无法完全处理所有污水,一部分污水会直接排入太湖流域,导致水质下降。
四、水污染的影响1.生态系统破坏: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严重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或迁徙,影响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2.人类健康风险: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直接影响到当地人民的健康。
长期饮用水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肝癌、胃癌等。
3.经济发展受限:太湖流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水污染导致了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衰退,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综合治理的方法1.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部门的监管,严禁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规范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等。
2.农田绿色改造: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1、基本概况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以下简称“两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
2007年5月底暴发了太湖水危机,近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治理初见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但是,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太湖治理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012年4月,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技术编制形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
治理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4市30个县(市、区),浙江省湖州、嘉兴、杭州3市20个县(市、区),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金泽镇和朱家角镇,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1164.13亿元,治理期限为2013-2020年。
2、主要问题(1)制约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因素依然复杂引起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条件依然存在。
由于太湖湖体藻型生境已经形成,不断积累的氮、磷等营养盐有可能引起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这些因素的异常变化会加大防控难度。
湖体总氮浓度仍然较高,太湖流域污染物现状入河(湖)总量仍超过限制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必然有所增加,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由草型湖泊转化为藻型湖泊,水环境容量减小,自净能力降低,恢复健康湖泊生态系统任务艰巨。
(2)农业面源已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太湖治理的主要矛盾。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相对较少,且已安排的项目完成率较低。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低,建设和运行管护中亟待解决资金、技术等瓶颈问题。
(3)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二产业中,纺织、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偏高,实施污染物减排的工业企业数量较少,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偏低,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
太湖水环境问题与治理环境科学侯翔10142102201.太湖的简介1.1地理位置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
是华东最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环太湖风景名胜区。
古代太湖有“一湖跨三州”之说,即东吴(苏州)、中吴(常州)、西吴(湖州)这三个地方,太湖横跨苏州吴中、无锡滨湖、常州武进、宜兴,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管辖。
今太湖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
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米。
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
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
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
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
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
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
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
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
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太湖的景色秀丽,尤以无锡的鼋头渚公园为代表,我国著名文人郭沫若先生诗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对鼋头渚的风光赞不绝口。
此外,太湖沿线比较著名的景点还有苏州东山、西山、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灵山大佛、鼋头渚风景区、蠡园;常州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