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饰词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汉英定语、状语位置比较及翻译-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文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的定语和状语在句中的不同位置以及汉英在定语状语方面的互译情况,以期给汉英学习者和翻译者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语序; 定语; 状语; 翻译;一、语序所谓语序是指人们在组合语言单位时的排列顺序。
各民族思维模式不同, 语序也就不同。
汉语民族的思维模式是:动作的主体动作的标志主体动作动作的客体, 所以, 汉语句子呈现出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是:动作的主体主体动作动作的客体动作的标志, 所以, 英语句子呈现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顺序(金鑫, 2011:7) 。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对汉英两种语言语序有所影响, 主要体现在定语和状语在句中不同的位置上。
二、汉英定语位置对比及翻译(一) 汉英定语位置对比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 也就是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的成分。
汉语的定语一般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 即前置定语。
英语的定语有两种情况:以一个单词作定语时, 一般放在所修饰词前;以短语或句子作定语时, 一般放在所修饰词后。
例如:(1) 蓝天, 白云。
(前置定语)Blue sky, white cloud. (前置定语)(2) 长城与黄河、长江一起, 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前置定语) (陈毅平, 2014:37)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long with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后置定语)(3) 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建于明代。
(前置定语) (陈毅平, 2014:37)The Great Wall we see today was mostly built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后置定语)在英语中, 单词作定语时也有放在所修饰词后面的情况。
夫文言文,古之经典,字义深奥,文法严谨。
其中副词,虽不若实词之丰,虚词之广,然亦不可忽视。
副词者,修饰动词、形容词,使语意更加明确,语气更加丰富。
今汇副词若干,并附以今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始、初始,初,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开始”。
译文:开始、起初例句:始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初,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二、既、已既,已,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已经”。
译文:已经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已而,吾丧我。
(《庄子·养生主》)三、皆、悉皆,悉,皆表示全体的副词,意为“都、全部”。
译文:都、全部例句:皆大欢喜。
(《红楼梦》)悉心研究。
(《三国演义》)四、乃、则乃,则,皆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乃至于斯,吾知足矣。
(《庄子·逍遥游》)则天下之理得矣。
(《孟子·离娄上》)五、且、又且,又,皆表示递进关系的副词,意为“而且、又”。
译文:而且、又例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又何患乎其不知也?(《论语·里仁》)六、遂、遂遂,遂,皆表示结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遂成一家之言。
(《史记·太史公自序》)遂至东海。
(《庄子·秋水》)七、故、因此故,因此,皆表示原因关系的副词,意为“所以、因此”。
译文:所以、因此例句:故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为政》)因此,吾知之矣。
(《庄子·养生主》)八、乃、竟乃,竟,皆表示出乎意料的副词,意为“竟然、居然”。
译文:竟然、居然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竟至不测之地。
(《庄子·逍遥游》)九、固、固然固、固然,皆表示肯定的副词,意为“当然、确实”。
译文:当然、确实例句:固有所待。
(《庄子·逍遥游》)固然,吾亦欲之。
1)For next 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2)Whatever makes you happy. 为您设想周全,让您称心如意。
(瑞士信贷)3)UPS. on time, every time. UPS,准时的典范。
(UPS快递)4)Every time a good time. 分分秒秒欢聚欢笑。
(麦当劳)5)Assuming the laboratory tests go well, and you can quote us a competitive price, we‟d certainly be able to place more substantial orders on a regular basis. 若实验室检测合格,且你们给我们的报价有竞争力,我们一定会定期大量订货的。
(此处,go well基本意思是“进展顺利,没出差错”,但意译成“合格”更符合实际情况。
)6)As a result, goods circulate more widely and at lower prices, jobs are created, and wealth is spread. Though people may act from the narrow desire to enrich themselves, “an invisible hand” guides them to enrich and improve all of society.结果,商品价格更为低廉、流通更为广泛,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财富也随之增加。
尽管人们可能会从狭义的欲望出发去发家致富,但…一种无形之手‟却能引导他们去繁荣整个社会、去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security “证券”而非“安全” interest “利息”而非“利益”accept “承兑”而非“接受”distributor “经销商”而非“分发者”balance “余额”而非“平衡”operator “经营者”而非“操作者”royalty “使用费”而非“忠实” in kind “以货代款”而非“以……类”trade in “以旧物折价换物”而非“贸易”consideration “报酬金”而非“考虑”直译法和意译法(1)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译文: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线。
1. 之(zhī)之,作为代词,可以指代事物、人、地点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他”、“她”、“它们”、“他们”、“她们”等。
如:“夫战,勇气也。
”(战争,是勇气的体现。
)在这里,“之”指代“战”。
2. 的(de)的,作为助词,用于修饰名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如:“吾有一美玉。
”(我有一块美玉。
)这里的“的”修饰“美玉”。
3. 而(ér)而,作为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句子或句子成分,表示转折、顺承、递进等关系。
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这里的“而”表示转折关系。
4. 以(yǐ)以,作为介词,表示手段、方法、原因等。
如:“吾以剑舞。
”(我用剑舞。
)这里的“以”表示手段。
5. 于(yú)于,作为介词,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
如:“吾生于斯,长于斯。
”(我生于这里,长于这里。
)这里的“于”表示地点。
6. 为(wéi)为,作为介词或动词,表示目的、原因、成为等。
如:“吾为君忧。
”(我为君主担忧。
)这里的“为”表示目的。
7. 与(yǔ)与,作为介词,表示和、跟、同等。
如:“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和您唱一首歌,请您为我倾耳听。
)这里的“与”表示和。
8. 所(suǒ)所,作为助词,用于构成所字结构,表示被、受等。
如:“吾所愿者,与君共此荣光。
”(我所希望的,是和您共同享有这份荣耀。
)这里的“所”表示被。
9. 于(gù)于,作为助词,用于构成“于某事”结构,表示在某方面。
如:“吾于剑术,颇有心得。
”(我在剑术方面,颇有心得。
)这里的“于”表示在某方面。
10. 其(qí)其,作为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等。
如:“其人如何?”(那个人怎么样?)这里的“其”指代前面提到的人。
11. 乃(nǎi)乃,作为助词,用于强调、递进等。
翻译技巧:汉译英最易翻错的100句01. 有他这颗扫帚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误] With a comet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正] With a jinx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注:“扫帚星”是中国人对“慧星”(comet)的俗称,因其后面象拖着的一条像扫帚一样的长尾巴而得名。
在中国古代,“扫帚星”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并被用来比喻不吉利的人或事;祸根:(person or thing that is thought to bring)bad luck(to sb/sth);curse。
英语的comet 虽然没有这层含义,但却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即jinx。
例:There's a jinx on/Someone's put a jinx on this car: it's always giving me trouble. “这辆汽车上有什么妨人的东西,总给我找麻烦”。
02.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误] 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正] Tastes differ.注:Tastes differ/vary 是句英语谚语,除此以外,原句还可翻译成No dish suits all tastes 或You can never make everyone happy 等。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23课的标题是: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表达的很生动。
总之,应采取意译。
03.他一向嘴硬,从不认错。
[误] He has always got a hard mouth and never admit a fault.[正] He never says uncle.注:say (cry) uncle: to give up or in; to surrender; to admit defeat. Mainly used by boys, as when fighting。
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技巧和策略。
通过深入讨论和实例分析,帮助读者学会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准确转换单词的词性,以保持语义的连贯和准确。
词性转换的定义和意义理解词性转换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解释词性转换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名词和形容词的转换名词转换为形容词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形容词转换为名词的常用策略和实例动词和名词的转换动词转换为名词的常见规则和实践名词转换为动词的常用方式和示例副词和形容词的转换副词转换为形容词的技巧和策略形容词转换为副词的常见方法和实例例句分析与实践提供一些实际例句进行分析和转换实践深入探讨例句中词性转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总结与扩展对本文档中所涉及的词性转换技巧进行总结和回顾提供更多补充资料和延伸阅读资源请注意,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简洁明了的指导,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并独立进行决策。
导言请注意,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简洁明了的指导,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并独立进行决策。
导言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是一本重要的翻译技巧手册,它涉及到了词性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词性转换指的是将一个词的词性从一种转换为另一种,以达到更恰当地表达原文含义的目的。
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是一本重要的翻译技巧手册,它涉及到了词性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词性转换指的是将一个词的词性从一种转换为另一种,以达到更恰当地表达原文含义的目的。
词性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可以帮助翻译者解决一些句子难以准确翻译的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可读性。
无论在文学作品、商务文件还是学术论文等领域,词性转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和技巧,旨在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掌握词性转换的方法。
我们鼓励翻译者发挥自己的优势,并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无论是英汉互译还是汉译英,词性转换都是一个关键技巧。
通过研究和掌握《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您将能够更好地处理词性转换的问题,提升翻译水平。
英汉名词修饰语的异同及其翻译作者:谢茵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3期摘;;; 要:由于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性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言,它们千姿百态,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也常常被当做是对比研究的对象。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两者在语言结构上的不同。
这些差异正是语言教学和翻译中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本文将通过对比英汉修饰语的类型异同及英汉句子中修饰语和中心词位置的差异,探讨英汉修饰语的异同;此外,还将讨论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处理位置的差异,如何形成通顺且合乎目标语语法规则的翻译。
掌握英汉修饰语的异同对于译者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名词修饰语;;; 英汉异同;;; 翻译一、引言语言是用于表达思想的,而思想又是客观的。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但是生活环境和方式各不相同,这就造成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表达方式的影响很大,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即语言的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作为分属于两大语系——印欧和汉藏语系的代表性语言,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完全不同的规则。
从宏观上说,英语和汉语在认知方法、语言心理及语言哲学等方面是不同的;从微观上来说,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指的英汉对比,包括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各细枝末节。
随着英语在我国的深入,它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外来语,渗透到国家发展、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目前,越来越多的英文资料、著作和文献流入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中文各种资料文献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不断在国外市场有增无减地出现。
由于两种语言的碰撞和交流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两种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别,于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开英汉对比研究。
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比研究都是意义非凡的。
它可以帮助学者、教育工作者和译者进一步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让学者从更多角度展开研究,并将英汉差异的原理讲得更透彻,而翻译工作者则能够更好地完成双语间的转换。
汉语动词做主语、宾语、定语的英译汉语动词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主语,亦可以作为宾语,还可以用作定语,其英语翻译是一个较为常见但也较为复杂的问题。
在翻译这一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下面将从三个角度来介绍汉语动词作为主语、宾语和定语时的英译方法。
一、汉语动词作为主语的英译方法在汉语中,动词可以作为主语来表达某种动作、状态或意愿。
在英语中,一般将汉语动词作为主语翻译为"the act of + 动词"的形式。
例如,汉语句子"学习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可以翻译为"The act of learning i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准确表达汉语动词作为主语的意义。
二、汉语动词作为宾语的英译方法汉语动词可以作为宾语来接受动作的影响或承受某种行为。
在英语中,一般将汉语动词作为宾语翻译为"to + 动词"的形式。
例如,汉语句子"我喜欢读书"可以翻译为"I like to read"。
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准确表达汉语动词作为宾语的含义。
三、汉语动词作为定语的英译方法汉语动词可以作为定语来修饰名词,用来说明名词的属性或特征。
在英语中,一般将汉语动词作为定语翻译为"动词+ing"的形式。
例如,汉语句子"有趣的故事"可以翻译为"an interesting story"。
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准确表达汉语动词作为定语的意思。
总结起来,汉语动词作为主语、宾语和定语时的英译方法分别是"the act of + 动词"、"to + 动词"和"动词+ing"的形式。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结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保证翻译准确、生动、简洁。
汉语定语助词“的”的朝鲜语译法分析作者:李雪梅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5期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来我国进行交流学习的留学生也日渐增加,汉语言也逐渐走向世界。
在现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也有语法、句式、词性等方面的学习,本文就现代汉语定语助词“的”的朝鲜语译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定语助词;朝鲜语译法在现代汉语的学习中,会接触到不同的语法、句式以及词汇词性等等方面,这就导致在进行朝鲜语翻译时会有所限制,就现代汉语定语助词来说,单纯“的”在翻译成朝鲜语时就存在着多种译法。
现代汉语中的定语主要由具有名词词性、动词词性或形容词词性的词汇充当,这类定语当中,部分定语会接有“的”字,部分定语不会接,还有一部分定语可有可无。
因此,定语助词“的”在朝鲜语中翻译就较为复杂,显得更为重要。
一、名词词性词汇作定语当名词词性词汇作定语用作修饰名词时所出现的“的”字,普遍可以翻译成朝鲜语中的属格词尾“의”,这类的定语和中心词保持的是一种归属关系,例如:中国的疆域:중국의강역我们的家园:우리의 ?원学生的力量:학생의힘现代汉语中的归属属性定语之后,普遍情况都会接“的”字,但有些特殊情况也可以不接,所以在这类词汇翻译成朝鲜语时,可以选择不加“의”,例如:中国人民:중국인민公安局局长:공안국국장님我们国家:우리나라而对于不用于表示归属关系的名词词性定语而言,比如就说明相同事物具有相关联系的时间词作定语的情况,“的”字在翻译成朝鲜语时也会用“의”,例如:五月一日的文汇报:5월1일의문회보日后的工作计划:후날의작업계획未来的生活:미래의생활但对于具备某种特性含义的名词词性作定语时,用于修饰名词作用的所接的“的”字在翻译成朝鲜语时,“的”字就是朝鲜语中带有某种特性含义的后缀“적”英雄的人民:인민적영웅革命的战队:혁명적전투대오阶级的思想:계급적사상倘若被修饰的词汇是属动词词性的名词,在翻译成朝鲜语的过程中,定语之后接的“的”翻译成“적”,再接能够让其具有谓词词性的转变词尾即可,但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可带“의”,例如:热情的接待:뜨거운접대积极的奋斗:적극적으로분투하다合理的计划:합리적인계획对于带有后缀性质的名词作为定语所需要修饰的名词,“的”也可以翻译为“적인”,例如:创造性的劳动:창조적인노동建设性的建议:건설적인건의在极其特殊的词组中,“的”字既能够翻译成“적”,也能够翻译成“의”,但是在情感含义的表达程度上却各有不同,“적”所表达出来的更具有某种特性,而“의”更偏向于归属关系,例如“民族的文化”翻译过来就是“민족적문화”,所呈现出来的是具备民族特性的文化,如果翻译成“민족의문화”则传达出这类文化是属于民族的这一信息,类似于此种翻译的方式还有:革命的需求:혁명의수요혁명적수요团体的力量:단체의힘단체적힘国家的立场:국가의입장에서국가적입장에서二、动词词性词汇作定语当动词词性作定语进行修饰名词时,“的”在进行朝鲜语翻译时就不可以翻译为“의”,现代汉语里的动词在翻译成朝鲜语时,要极为注意双音节、多音节的动词,多数这类的词汇在翻译为朝鲜语时都会转变成名词词性,只有加入后缀后才会具备动词词性。
汉语词语的英译汉译英的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译词的质量过不过关。
译词是翻译过程的基础。
只有把译词的基础打牢了,才有可能追求句子翻译的语篇修整的技巧,才有可能保证翻译的整体质量。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汉语词语的特点及英译对策1.汉语有许多词语重意合,语义浓缩(semantic condensation),其外形不完整,其含义靠人们的语言习得去感悟,翻译时往往需要进行补充。
例如,“他是在大街上扫垃圾的。
”“扫垃圾的”外形不完整,但是讲汉语的人根据语言习得能明白这是“搞清洁工作”的意思。
再如,“今天下雨,你搭出租吧,不要去挤公共了。
”这里的“出租”和“公共”分别省略了一个“车”字。
“我想买辆车,但是家里不同意。
”这里的“家里”可能指父母、丈夫或妻子。
“他们准备在这里建一座宾馆,但市里不批。
”“市里”决不是指城市,也不是指市里的所有官员,而是指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再如,“这件事你得去找我们当家的。
”“他靠蹬三轮谋生”“她现在每月已经拿五本了”。
“找我们当家的”“靠蹬三轮”“拿五本”这些词语的外形都不完整,分别省略了“去商量”、“赚钱”“五千元工资”。
“和气生财”实际是“态度如果和蔼,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意兴隆”的浓缩形式,内涵条件。
再如:“这真是狗咬吕洞宾。
”“你这是狗拿耗子”“这无异于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上面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外形都不完整。
翻译这些意合词时,一般要加词。
例1“行动比语言更响亮”可能老掉牙了,但它仍不失为一条真理。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may be an overworn phrase, but it’s still true. // “老掉了牙”是个浓缩的意合词,译时必须把其含义(phrase)译出,并使其外形完整。
例2这个车间既做来料加工,又做来样加工。
This workshop processes raw materials on client’s demand and processes according to investor’s samples as well. //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都是浓缩的意合句,应译出其完整的含义。
hsk花卉成语
关于花卉的HSK(汉语水平考试)成语有:
1. 春暖花开:形容春天温暖,花儿盛开,景色美丽。
2. 春花烂漫:形容春天花开的景象非常美丽。
3. 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鸟儿歌唱,花儿芳香。
4. 百花齐放:形容各种花儿一起盛开,景象十分美丽。
5. 绿草如茵:形容草地像绿毯一样柔软、茂盛。
6. 苍翠挺拔:形容树木高大、茂盛、生命力旺盛。
7. 青翠欲滴:形容树叶颜色鲜绿,看起来非常诱人。
8. 花色迷人:形容花朵颜色美丽,让人着迷。
9. 花香醉人:形容花香浓郁,使人陶醉。
10. 果实累累:形容秋天果实丰收的景象。
如需更多关于花卉的HSK成语,建议查阅汉语词典或相关资料,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词汇翻译技巧一、词义的选择(Diction)1. 注意词的搭配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固定词组和搭配,所以不能把汉语字词的搭配用法生搬硬套到英语译文中去。
汉、英两种语言的动宾搭配也有不同:例:学文化learn to read and write学知识acquire knowledge学外语study a foreign language学鸟叫imitate birds’ crying同样:发展经济develop our economy开发水资源develop the water resources冲洗胶卷develop a film展开说明develop an idea2. 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原文的词义有些汉语说法英译是按字面翻译,具体翻译时应视具体语境而定。
例1:有市场、有效益的速度,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译文:Sound economic growth must be based on strong market demand and good economic returns. This is a .注意:“硬道理”也可根据我们中国文化的“异化”理解,翻译成:.例2:这种情况必须改变译文:This must change.分析:此处要正确理解原文的词义。
汉语措辞中的“情况”一词的基本意义与英语中的circumstance, situation, condition等词相近,但是究竟怎样翻译,还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
二、词的增补(Amplification)词的增补又常叫增译/增词法,是为使译文准确、通顺、达意。
增译有语义性增译修辞性增译,还有注释性增译(文内阐释或文中夹注)1.增补主语汉语中无主语的句子很多,汉译英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代词或名词补做主语。
增加什么主语取决于上下文。
例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译:2. 增补非人称的或强调句中的itit可以指天气、时间,还常用来表示强调、代替不定式等。
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
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包括:
1. 形容词(Adjective):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或
属性。
例如:红色、美丽、柔软、聪明、漂亮等。
2. 副词(Adverb):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
例如:非常、总是、突然间、很快、慢慢地等。
3. 名词(Noun):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猫、树、书、学校等。
4. 代词(Pronoun):代替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词语的词。
例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等。
5. 冠词(Article):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词的性质,如类别的概念,物品的品种等。
例如:a(一个)和the(这个)。
6. 数词(Numeral):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
例如:一、二、三、第
一、最后等。
7. 量词(Quantity word):表示事物数量的词,通常用于名词之前。
例如:一只猫、两本书等。
这些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使用,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来
修饰名词或代词。
汉语修饰词的翻译
因汉语的语言习惯,修饰词在汉语中经常出现,如“认真执行”“热烈欢呼”“不切实际的幻想”等,但由于中英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逐字直译会造成语义重复、行文啰嗦等问题,所以对于汉语修饰词的翻译,我们要酌情灵活处理,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汉语修饰词仅处于行文需要而并无多大实际意义时,为保证译文行文通畅
简洁,这类修饰词可删去不译。
例:1、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We must crack down on all kinds of crime according to the law.
2、中国扶贫基金会积极借鉴国外有关经验,更加卓有成效地帮助贫困
农户脱贫致富。
The China Poverty-Relief Foundation has drawn foreign experiences to
effectively help the poor shed the plight of poverty, and become better
off.
二、汉语修饰词所表达的意义已隐含与译文的字里行间,此时修饰词可删去不
译,否则会造成行文啰嗦,破坏译文的整体效果。
例:积极发展农业现代化经营
We shal l promote an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promote”已经包含了“积极”的意思。
三、虽然原文中的修饰词有其实际意义,但在译文中却无此搭配,这次可以对
修饰词予以适当转换,改变形式或是直接删去。
例:1、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must take measures......
2、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继续前进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十分宝
贵的新鲜经验。
The achievements scored in the past five years have provided valuable
new experience and will serve a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our future
development.
四、直译
例: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We will continue to make energetic and effectiv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五、参考文献
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教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王恩冕—《大学汉英翻译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