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试题75990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妇科学各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中,“带下”是指什么?A. 月经B. 妊娠C. 白带D. 产后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A. 月经先期B. 月经后期C. 月经过多D. 梦遗答案:D3. 中医认为,妊娠期间应重视哪一项?A. 补血B. 补气C. 养胎D. 泻火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产后调理的基本原则?A. 温阳B. 补血C. 活血化瘀D. 清热解毒答案:D5. 中医妇科学中,“不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A. 肾虚B. 肝郁C. 痰湿D. 营养不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月经不调?A. 情绪波动B. 饮食不节C. 过度劳累D. 遗传因素答案:A, B, C7.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的常用方法包括哪些?A. 清热利湿B. 健脾祛湿C. 活血化瘀D. 温阳补肾答案:A, B, D8. 妊娠期间,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胎儿健康?A. 合理饮食B. 适量运动C. 情绪稳定D.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答案:A, B, C, D9. 产后恢复中,哪些是必要的?A. 充分休息B. 营养均衡C. 适当活动D. 情绪调适答案:A, B, C, D10. 中医治疗不孕症时,可能会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肾气不足B. 气血失调C. 痰湿内阻D. 环境因素答案:A, B, C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月经不调”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答: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或经质发生异常的病症。
常见类型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月经过多(经量过多)、月经过少(经量过少)和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过长)。
12. 描述中医妇科学中“产后调理”的主要内容。
答:产后调理主要包括:(1)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2)休息与活动,确保充足的休息同时适量活动,促进血液循环;(3)情绪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产后抑郁;(4)中医药物调理,根据个体差异,使用中药进行补气养血、温阳散寒等治疗。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月经不调”的常见病因?A. 气血虚弱B. 肝气郁结C. 痰湿内阻D. 肾精不足答案:C2. “带下病”在中医妇科学中,通常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A. 肺与大肠B. 心与小肠C. 脾与胃D. 肾与膀胱答案:D3. 中医认为,治疗“痛经”应首先考虑的是:A. 调和气血B. 温经散寒C. 清热解表D. 养阴润燥答案:A4. 在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是“崩漏”的主要临床表现?A. 月经量少,色淡B. 月经量多,色深C. 经期延长,不规律D. 经期短,但频繁出血答案:D5. “妊娠恶阻”在中医妇科学中,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A. 肝气郁结B. 脾虚湿阻C. 肾虚火旺D. 心火亢盛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妇科学认为,女性月经周期的调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答案:肝、脾、肾2. 在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时,常采用的方法有调理________、滋养________、温补肾________等。
答案:气血、阴精、阳3. “产后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医妇科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调养。
答案:饮食、情志、休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妇科学中“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原则。
答案: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学中,多由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引起。
常见的病因包括气血虚弱、肝气郁结、脾虚湿阻等。
治疗原则上,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调治,如气血虚弱者宜补气养血,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脾虚湿阻者宜健脾祛湿。
同时,还需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加重病情。
2. 论述“带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带下病在中医妇科学中,多由肾气不足、脾虚湿盛或肝气郁结引起。
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因选择,如肾气不足者宜温肾固涩,脾虚湿盛者宜健脾利湿,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受外邪,注意饮食调理,增强体质,以及调摄情志,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A. 肝郁气滞B. 气血两虚C. 饮食不节D. 外感风寒2.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因素?A. 肾虚B. 气血不足C. 情志不畅D. 营养不良3.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病常用的药物归经是?A. 肝经B. 脾经C. 肾经D. 肺经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痛经的常用方法?A. 温经散寒B. 活血化瘀C. 清热利湿D. 补气养血5.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妊娠期的常见症状?A. 恶心呕吐B. 乳房胀痛C. 腰膝酸软D. 月经停止6.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常用方剂是?A. 四物汤B. 六君子汤C. 四君子汤D. 八珍汤7.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产后调养的基本原则?A. 饮食调养B. 情志调养C. 过度劳累D. 休息调养8.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盆腔炎的常用药物归经是?A. 肝经B. 脾经C. 肾经D. 胃经9.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治疗闭经的常用方法?A. 活血化瘀B. 温经散寒C. 清热利湿D. 补肾益精10.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妊娠期的保健措施?A.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B. 保持情绪稳定C.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D. 过度运动答案:1-5 DCBDA 6-10 BCCC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月经不调?A. 情志不畅B. 饮食不节C. 过度劳累D. 外感风寒2.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不孕症时,以下哪些方法可以采用?A. 补肾益精B. 活血化瘀C. 温经散寒D. 清热利湿3.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病时,以下哪些药物可以选用?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黄精4. 以下哪些是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痛经的常用药物?A. 当归B. 川芎C. 桃仁D. 红花5. 根据中医理论,妊娠期的保健措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B. 保持情绪稳定C.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D. 适量运动答案:1 ABCD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医妇科学认为,月经不调与肝郁气滞无关。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中,认为“带下”的主要病因是()。
A. 肾虚B. 脾虚C. 肝郁D. 痰湿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月经不调的常见症状?()。
A. 经期提前B. 经期延迟C. 经期量少D. 乳腺胀痛答案:D3. 在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痛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 补益气血B. 清热解毒C. 活血化瘀D. 温阳散寒答案:C4. 中医认为,妊娠期间应当重视的调养原则是()。
A. 养阴为主B. 养阳为主C. 阴阳并重D. 以养为主答案:D5. 下列关于更年期综合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仅表现为情绪波动B. 只涉及生殖系统C. 是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D. 无需特别治疗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答案:辨证施治整体观念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被称为妇女的“先天之本”,对妇科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肾3. 产后调养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答案:调饮食慎起居养精神4.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时,常用的药物归经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肝经脾经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的“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答: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量、色、质等出现异常的病症。
在中医妇科学中,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宜、先天禀赋不足等。
情志内伤如怒气伤肝、思虑伤脾,可导致气机不畅,血行受阻;饮食不节则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化;劳逸失宜如过度劳累或长期卧床,均可影响气血运行;先天禀赋不足则指遗传因素导致的体质虚弱,易感外邪或内生痰湿等,从而影响月经的正常运行。
2. 论述中医妇科学中“胎教”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答:胎教在中医妇科学中被视为对胎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环节。
中医认为,孕妇的情志、饮食、行为等都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中医妇科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 中药调经形成人工周期排卵前补充什么?[单选题] *A、雄激素B、雌激素√C、孕激素D、甲状腺素E、皮质激素2. 排卵期出血的原因是?[单选题] *A、雌激素水平高B、雌激素水平低√C、孕激素分泌不足D、雄激素分泌不足E、黄体功能不全3. 月经后期的虚证是?[单选题] *A、淤血B、寒凝C、痰湿D、精血不足√E、气滞4. 能促进子宫内膜剥脱的药物是?[单选题] *A、蝉蜕√B、桂枝C、麦芽D、菟丝子E、僵蚕5. 治疗大细胞性贫血的代表方剂是?[单选题] *A、四物汤B、桃红四物汤C、八珍汤D、黄连阿胶汤√E、十味建中汤6. 如何理解黄土汤里用黄芩?[单选题] *A、实火可以清热B、虚火可以壮水C、实火可以壮水D、虚火可以清热√E、清热解毒7. 月经前出血黄体功能不全可选用的方剂是?[单选题] *A、两地汤B、逍遥散C、丹栀逍遥散D、寿胎丸√E、温经汤8. 血虚有寒导致的不孕首选方剂是?[单选题] *A、五子衍宗丸B、温经汤√C、十全大补丸D、加味寿胎丸E、少腹逐瘀汤9. 脾气暴躁导致的不孕首选方剂是?[单选题] *A、五子衍宗丸B、温经汤C、十全大补丸D、逍遥丸加麦芽√E、少腹逐瘀汤10. 没有排卵的不孕,表现寒凝血瘀的代表方剂?[单选题] *A、苍附导痰汤B、温经汤C、加味寿胎丸D、逍遥丸E、少腹逐瘀汤√11. 高雄激素可以抑制卵泡的发育,代表方剂是?[单选题] *A、苍附导痰汤B、温经汤C、加味寿胎丸D、葛根汤√E、少腹逐瘀汤12. 排卵期疼痛伴出血伴情绪不好,可选用的方剂是[单选题] *A、苍附导痰汤B、温经汤C、加味寿胎丸D、葛根汤E、少腹逐瘀汤√13.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周围组织黏连常选用的方剂?[单选题] *A、五子衍宗丸B、温经汤C、五通汤√D、葛根汤E、少腹逐瘀汤14. 免疫性不孕选用的方剂是?[单选题] *A、五子衍宗丸B、温经汤C、逍遥丸D、寿胎丸E、知柏地黄丸√15. 急性羊水过多选用的方剂是?[单选题] *A、肾气丸B、附子汤√C、五苓散D、猪苓汤E、越婢汤16. 决定卵泡成熟与排卵的主要激素是?[单选题] *A、雄激素B、雌激素√C、催产素D、促乳素E、皮质激素17. 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月经?[单选题] *A、月经先期√B、月经量多C、月经先后不定期D、月经推后E、经期延长18. 促进卵泡发育成熟的代表方剂是?[单选题] *A、八珍汤B、八味建中汤C、五子衍宗丸√D、化肝煎E、少腹逐瘀汤19. 促进卵泡排出,主疏泄的代表方剂是?[单选题] *A、八珍汤B、少腹逐瘀汤C、五子衍宗丸D、寿胎丸E、黑逍遥丸√20. 寿胎丸中补气的药物是?[单选题] *A、黄芪B、党参C、白术√D、川断E、黄芩21.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a. 阴阳学说b. 巫术学说c. 原子学说d. 同质学说答案:a. 阴阳学说2.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调理女性的月经?a. 针灸疗法b. 拔罐疗法c. 按摩疗法d. 饮食疗法答案:d. 饮食疗法3. 中医妇科学认为,以下哪个因素最容易导致妇科疾病?a. 饮食不当b. 运动过量c. 过度劳累d. 环境污染答案:a. 饮食不当4. 中医妇科学中,下列哪个病症被称为“白带三多”?a. 带下异常发白b. 带下量多c. 带下色黄d. 带下带有异味答案:b. 带下量多5. 中医妇科学中,下列哪种食物被认为对女性的子宫有益?a. 冰淇淋b. 辣椒c. 黑豆d. 红酒答案:c. 黑豆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句是正确还是错误。
1.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女性为中心,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答案:正确2. 中医妇科学在治疗妇科疾病时,仅仅依靠药物治疗,不注重调理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答案:错误3. 中医妇科学中,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一般只采用中药疗法,不使用针灸和按摩等方法。
答案:错误4. 中医妇科学认为,体寒的女性容易患上妇科疾病。
答案:正确5. 中医妇科学中,产后康复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特别注意调理。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案: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按摩疗法。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症状和减轻病情。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平衡。
按摩可以通过按摩子宫区域,促进血液和气的流动,缓解症状和舒缓病情。
2. 中医妇科学中,如何预防妇科疾病?答案:中医妇科学中,预防妇科疾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首先,要注意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营养,避免过度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其次,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中医妇科的特点是:A. 诊断和治疗以整体观念为基础B. 重视调理身体和平衡阴阳C. 注重辨证施治D. 以上皆是2. 中医妇科最常见的病症是:A. 月经不调B. 正常分娩C. 子宫肌瘤D. 经前综合征3. 中医妇科诊断的方法有:A. 望诊B. 问诊C. 闻诊D. 切诊E. 以上皆是4. 针灸治疗在中医妇科中常用于:A. 经期痛经B. 子宫脱垂C. 卵巢囊肿D. 妊娠呕吐5. 中药调理在中医妇科中的作用是:A. 调理血气B. 清热解毒C. 补益气血D. 活血化瘀第二节: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 中医妇科主要应用于女性的生殖系统疾病。
(正确/错误)2. 中医妇科辨证施治是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正确/错误)3. 孕妇在怀孕初期可以接受任何中医治疗。
(正确/错误)4. 针灸在中医妇科中的作用主要是调理经络,平衡阴阳。
(正确/错误)5. 中药调理在中医妇科中主要用于缓解症状,而无法治愈疾病本源。
(正确/错误)第三节: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妇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诊断的基本步骤。
2. 简要描述中医妇科常见的三种治疗方法,并说明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3. 简述中医妇科对于月经不调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D2. A3. E4. A5. C第二节:判断题1. 正确2. 正确3. 错误4. 错误5. 错误第三节:简答题1. 中医妇科通过望诊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变化,闻诊患者的体味以及问诊患者的症状和过往病史,最后通过切诊患者的脉搏来进行综合诊断。
2. 中医妇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中医按摩(推拿)。
针灸适用于调理经络、平衡阴阳,针灸穴位定位与经络走行有关;中药调理主要通过服用草药剂量来调节阴阳气血,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当归等;中医按摩常用于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
3. 中医妇科对于月经不调的辨证施治原则包括辨证施治、调理中焦(脾胃)和调节肝气。
中医妇科学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指:a) 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功能b)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c) 女性的身心健康d) 中医理论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2. 下列哪个证候与月经过多相关?a) 血瘀证b) 血虚证c) 湿热证d) 肝气郁结证3. 被称为“妇科金字塔”的是下列哪个医学经典?a) 《内经》b) 《金匮要略》c) 《温病条辨》d) 《青囊经》4. 中医妇科学在诊断病证时,强调观察患者的脉象是因为:a) 脉象能够反映妇科疾病的特点b) 脉象能够显示患者的体质c) 脉象可以判断病因d) 脉象是中医诊断的核心5. 下面哪种经络与妇科病有关?a) 太冲经b) 足三里经c) 手太阴肺经d) 手少阴心经6. 以下哪种治疗手段在中医妇科学中被广泛应用?a) 针灸b) 艾灸c) 中药煎汤d) 推拿按摩7. 根据中医理论,痛经的主要病机是:a) 寒凝b) 血瘀c) 气滞d) 湿热8. 女性生理期间不宜洗澡的原因是:a) 会引起阴道感染b) 有可能导致宫寒c) 会造成经血增多d) 与中医妇科学无关9. 下面哪个脏腑对妇科疾病尤为重要?a) 肝b) 心c) 脾d) 肾10. “四诊合参”中的“合参”是指:a) 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辨证b) 判断病性与病情c) 与古代经典医书的参互证d) 治疗手段的选择11. 下列哪种药物在中医妇科学中被称为“妇科之宝”?a) 当归b) 丹参c) 川芎d) 生姜12. 下面哪种治疗手段常用于调经治疗?a) 针灸b) 中药外敷c) 推拿按摩d) 饮食调理13. 中医妇科学中,益母草主要用于:a) 调经b) 补气c) 补血d) 活血14. 妇科炎症的治疗应注意:a) 温经通络b) 清热解毒c) 祛瘀止痛d) 扶正固本15. 中医妇科学中常用的调经方剂是:a) 六味地黄丸b) 少女灵c) 宫血疏经丸d) 女宝胶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方面?答: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妇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
中医妇科试题及答案1. 试题试题一: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内容?试题二:中医妇科常见的病因有哪些?试题三:中医妇科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哪些?试题四:中医妇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试题五:中医妇科病案,何种疾病该如何治疗?2. 答案答案一: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包括孕产育新、月经及神经理论等方面。
孕产育新理论主要研究妊娠、分娩及产后康复等内容;月经理论研究女性月经的规律、异常情况与调理方法;神经理论研究女性精神、情绪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答案二:中医妇科常见的病因包括情志失调、过劳、饮食不当、气血运行障碍等。
情志失调指女性情绪波动大、精神紧张等情况导致疾病发生;过劳包括体力过劳与脑力过劳;饮食不当指饮食结构不均衡或进食过量导致病变;气血运行障碍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因之一,如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
答案三:中医妇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问诊、切诊和闻诊。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精神状态和舌诊等进行诊断;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与症状等;切诊是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来判断病情;闻诊则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声音等来诊断。
答案四:中医妇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艾灸疗法等。
草药疗法是通过中药的内服或外敷来治疗妇科疾病;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艾灸疗法是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对特定穴位热刺激的方式来治疗妇科疾病。
答案五:不同的中医妇科病案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月经不调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调整情志来治疗;子宫肌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草药调理来解决;更年期综合征则可以通过草药疗法、针灸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以上是关于中医妇科的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妇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通过了解相关的理论与治疗方法,我们能更好地保护女性的健康。
如果您有更多疑问或需要深入了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学者。
中医妇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B.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C. 儿童生殖系统疾病D. 老年生殖系统疾病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症状?A. 月经不规律B. 痛经C. 乳房胀痛D. 遗精答案:D3. 中医妇科中“带下”指的是什么?A. 月经B. 阴道分泌物C. 乳汁D. 尿液答案:B4.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常用的方法是什么?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按摩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常用的诊断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心电图答案:D6. 中医妇科中“胎漏”是指什么?A. 妊娠期出血B. 妊娠期高血压C. 妊娠期糖尿病D. 妊娠期贫血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常用的治疗药物?A. 当归B. 白芍C. 丹参D. 黄连答案:D8. 中医妇科中“崩漏”是指什么?A. 月经过多B. 月经过少C. 月经不规律D. 月经闭经答案:A9.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常用的外治法?B. 热敷C. 电疗D. 药浴答案:C10. 中医妇科中“带下病”的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阴道分泌物增多B. 月经不规律C. 乳房胀痛D. 遗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________疾病的学科。
答案:女性生殖系统2. 中医妇科中“带下”是指________。
答案:阴道分泌物3.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针灸4. 中医妇科中“胎漏”是指________。
答案:妊娠期出血5. 中医妇科中“崩漏”是指________。
答案:月经过多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妇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中医妇科学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 阐述中医妇科中“带下病”的常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答案:常见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瘙痒等。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洗、针灸等。
中医妇科学试题六一.名词解释1.激经:孕后仍按月行少量的月经,而无损于胎儿。
亦称“盛胎”、“垢胎”。
属生理上的异常现象。
2.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
3.绝经: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停止,称为“绝经”,或“断经”。
4.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5.带下病: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
二.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是由昝殷撰写的。
2.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指出:“妇入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己绝,乃属太阴经也。
”3.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4.妊娠恶阻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5.经行泄泻在病机上有脾虚、肾虚之别。
若大便稀薄、脘腹胀满,多为脾虚之候;若大便稀如水、五更泄泻、畏寒肢冷属肾虚所致。
治以健脾温肾为主。
6.子满即现代医学所称之羊水过多。
三.判断、改错题:1.妊娠期间发生的疾病,称为妊娠病。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2.清经散的药物组成为丹皮、白芍、地骨皮、熟地、猪苓、黄柏、青蒿。
(×)猪苓改茯苓3.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称为闭经。
(∨)4.肾与胞宫之间的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5.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6.新产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可诊断为产后血晕。
(∨)7.产后一二日,出现轻微的发热、自汗,称为产后发热。
(×)为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越于外引起,不属病态。
8.带下病以湿邪为患。
(∨)9.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10.产后三冲,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胃、败血冲脾。
(×)败血冲脾改为败血冲肺四.单项选择题:1.《傅青主女科》产生的年代是A 宋代B 清代C 明代D 晋代E 春秋战国2.妇科发展史上的第一首方剂是A 温经汤 B胶艾汤C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D 桂枝茯苓丸 E 当归芍药教3.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中.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心肝肾B 脾肺肾C 心肝脾D 肝脾肾E 心肺肾4.气虚月经先期的治则应是A 益气养血B 补益中气C 益气健脾D 补气升陷E 补气摄血5.下列哪组是生化汤的药物组成A 川芎当归桃仁干姜炙甘草B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C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D 当归川芎桃仁生姜炙甘草E 当归红花桃仁生姜炙甘草6.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多属于A 脾虚带下B 肾虚带下C 湿热带下D 湿毒带下E 阴虚夹热7.泰山盘石散为妇科临床常用方,出自A《金匮要略》B 《景岳全书》 C《千金要方》 D 《产宝》 E《妇人大全良方》8.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A 调经以治本B 滋肾补肾C 疏肝养肝 D健脾和胃 E 调理气血9.下列哪种产后病与血瘀无关?A 产后血晕B 产后发热C 产后大便难D 产后身痛E 产后恶露不绝10.治疗癥瘕的代表方剂是A 香棱丸 B桂枝茯苓丸 C 桃红四物汤 D 血府逐瘀汤 E 通窍活血汤11.久婚不孕,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乳胀,胸胁不舒,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红,脉弦。
应诊断为A 肾虚不孕B 肝郁不孕C 血瘀不孕D 痰湿不孕E 宫寒不孕12.《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由五味药组成,即A桂枝茯苓丹参赤芍桃仁B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C桂枝茯苓川芎赤芍桃仁D桂枝茯苓丹皮红花桃仁E桂枝茯苓丹皮白芍桃仁13.久婚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腰酸肢冷,性欲淡漠,舌淡,脉沉细,首选方A 养精种玉汤B 启宫丸C 毓麟珠D 内补丸E 开郁种玉汤14.症见阴部干涩,灼热瘙痒,或带下量少色黄,甚者血样,五心烦热,烘热汗出。
可诊为A 带下—湿热型B 带下—湿毒型C 阴痒—湿热下注型D 阴痒—肝肾阴虚型E 带下—肾虚型15.产后病的病理特点A 寒热交替 B气虚血亏 C 亡血伤津 D瘀血内阻 E 多虚多瘀五.多项选择题:1.气虚、血热、血瘀可导致哪些疾病?A 月经过多B 月经先期C 经期延长D 崩漏E 闭经2.关于受孕的条件,下述哪些是正确的?A 女子必须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B 男性必须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C 受孕须有一定时机.掌握“絪緼的候”之时D 必须男精女血充盈,两精相合E 女性发育至14岁,男性18岁就具备受孕条件3.痛经临床常见证型有A 气滞血瘀B 湿热蕴结C 寒凝胞中D 气血虚弱E 肾气亏损4.肾阴虚可导致下列哪些妇科病?A 闭经B 月经先后无定期C 经间期出血D 崩漏E 月经先期5.由气血虚弱导致的月经病有A 经行头痛B 经行身痛C 经行乳胀D 经行眩晕E 经行衄血6.产后发热应根据多虚多瘀的特点,治疗应以为主A 清热解表B 发汗解表C 调气血D 和营卫E 和营解表7.下列哪些疾病,均与肝气郁滞有关A 经行发热B 月经先后无定期C 经行乳房胀痛D 经行吐衄E 缺乳8.产后缺乳的发病机理为A 气虚不运B 血虚不行C 气血虚弱D 肝郁气滞E 瘀血阻络9.少腹逐瘀汤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些妇科疾病?A 月经过多B 妇人腹痛C 癥瘕D 崩漏E 不孕症10.下列哪些情况.宜从速下胎益母?A 胎漏B 胎动不安C 胎元不正D 胎堕难留E 胎死腹中11.产后三急是指A 呕吐B 自汗C 盗汗D 腹痛E 泄泻12.产后三审是指A 审小腹痛与不痛B 审恶露下与不下C 审汗出多与不多D 审乳汁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E 审大便通与不通13.用于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病症有A 胎死不下B 妊娠腹痛C 产后腹痛D 产后恶露不下E 产后发热14.下列属于妇科杂病的是A 不孕症B 子宫脱垂C 妇人腹痛D 脏躁E 阴痒15.妇人腹痛相当于西医的A 盆腔炎B 子宫颈炎C 痛经D 子宫肌瘤E 卵巢囊肿六.问答题1.崩漏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治崩三法临床如何应用?答:崩漏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缓急,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以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冶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留瘀。
治以可选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等。
澄源,即求因治本。
崩漏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对因论治,采用补肾、健脾、理气、清热、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临床上塞流、澄源两法常常并用。
复旧,即调理善后。
在血止之后以固肾扶脾为主。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总宜灵活变通,崩中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下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
2.试述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主证、治法、方药。
答: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温痛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面色青白,小便清长,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治以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药物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芍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3.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哪几个方面?答:可归纳以下三个方面:⑴出血过多,亡血伤津⑵瘀血内阻。
血行不畅⑶易感六淫及饮食房劳所伤。
4.月经过少与激经怎样鉴别?答:月经过少是指月经量明显减少;激经是孕后仍按月行经而量少无损于胎儿,但有恶心、呕吐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B超子宫腔内有孕囊、胚芽、或胎心搏动等现象。
七.病案分析:某患者,女,49岁,已婚,月经紊乱近2年多,半月~2个月一行。
现停经半年多,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烘热汗出。
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皮肤干燥。
舌红苔少,脉细数。
妇检未发现异常。
诊断:经断前后诸症辨证:肾阴虚型证候分析:患者经断前后,天癸渐衰,肾阴不足,精血衰少,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紊乱,周期不定。
精亏血少,髓海不充,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又主骨,肾阴不足,故腰酸肢软;肾阴不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津液不足,口操咽干;精血不足,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舌脉皆为肾阴不足之证治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方药:知柏地黄丸加生龟版、生牡蛎、石决明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