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运行操作中危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变电站危险源点与控制措施变电站是电网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变换电压,将高电压传输线路的电能转换为低电压配电网所需的电能。
与此同时,由于变电站涉及到高压电力设备,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介绍变电站的危险源点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危险源点高压设备变电站中存在着大量的高压电力设备,其中最主要的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和隔离开关等。
这些设备本身就存在着高温、高压、高电流等危险因素,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当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电磁辐射变电站中的高压电力设备会产生电磁场,这种电磁场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人体长期暴露于电磁场中,可能导致诸如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脱发等不良反应。
此外,电磁场还可能对其他设备和铁路、通讯等设施造成干扰。
作业高空或井下作业变电站中的高压设备通常安装于高空或井下,对于相关作业人员而言,这种高度或深度本身就存在危险性。
同时,由于作业人员需要接触高压设备,一旦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当都可能对其造成危害。
网格防护变电站是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周围通常会设置网格防护,以确保站内人员的安全。
然而,如果网格防护不足或安装不当,就会导致人员越过栅栏进入站内,造成危险。
控制措施设备维护针对变电站中的高压设备,必须加强设备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发生事故的概率。
对于高压变压器、开关设备和隔离开关等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设备的日常检修、清洁和维护,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同时要保证维护记录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电磁辐射防护为了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针对变电站的电磁辐射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来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防护屏蔽或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来防范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安全作业对于涉及高空或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加强安全作业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变电站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范文变电站运行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电力输送、转换、配送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体量庞大、设备复杂、电气压力高等特点,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点,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对变电站运行中的危险点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是确保变电站运行安全的关键。
一、变电站运行中的危险点分析1. 电气安全危险电气安全是变电站运行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危险点。
变电站涉及大量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开关设备、断路器等,这些设备都具有较高的电压和电流,一旦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就会导致电气触电、电弧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尤其在高压设备附近的操作,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潜在的电气安全隐患。
2. 机械安全危险变电站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隔离开关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机械能量。
例如,发电机旋转时带动转子产生旋转力矩,变压器的绝缘油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等。
因此,在与这些机械设备接触时,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免发生机械伤害。
3. 化学安全危险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和固体。
例如,变压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绝缘油中含有苯、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变电站的蓄电池中有酸性液体等。
这些物质如果泄露或接触不当,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变电站运行及设备维护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些有害物质的管理和控制。
4. 火灾安全危险由于变电站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和高温设备,一旦发生设备故障、绝缘材料老化、电弧等,就会引发火灾。
而在变电站中,往往存在着燃烧物质的积累,如油污、垃圾等,更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
因此,变电站需要建立健全的火灾探测、报警和灭火系统,加强火灾预防和事故应急管理。
二、变电站运行中的危险点控制措施1. 电气安全控制(1)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变电站危险源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
变电站的危险源主要包括电击、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等方面。
1.电击危险是最为普遍的,也是最为严重的危险之一。
2.变电站的高温设备和大量的电缆、导线等电气设备也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因
素。
3.变电站中的大量高压设备和危险化学品也可能会引起爆炸和化学品泄漏等
危险。
4.变电站中存在较强的电磁场,电磁波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健
康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压变电站附近的人员,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而对于高压变电站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中的强电磁场辐射也很容易导致电晕等意外伤害。
5.架空线是变电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存在的危害主要来自于电击、
电弧和坠落。
架空线的电位差可能导致电击,而线路绝缘的损坏和老化则可能导致电弧,造成火灾和爆炸。
同时,架空线高度较高,工作人员若在维修或清洁时不注意安全,就可能发生坠落事故。
所以,在变电站工作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个人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变电站危险源分析变电站危险源分析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源,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识别,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高压设备、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电磁辐射、火灾风险、机械伤害、暴风雨雪和邻近人员等方面进行分析。
1.高压设备变电站中最主要的危险源之一是高压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故障,如变压器过热、断路器失灵等,从而引发事故。
此外,高压设备的电压等级也是危险源之一,高电压可能导致严重的电击事故。
2.操作失误操作失误是变电站中常见的危险源之一。
操作人员可能因疏忽、疲劳、知识不足等原因,导致错误的操作,如误合开关、误操作设备等,从而引发事故。
此外,操作流程的不规范也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暴风雨雪、地震等,可能会对变电站的设备和建筑造成损害,从而引发事故。
例如,地震可能导致设备倾倒、损坏,进而造成停电;暴风雨雪可能会引发设备过载,导致设备损坏或火灾等。
4.电磁辐射变电站中的高电压设备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过量的电磁辐射还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误动作,从而引发事故。
5.火灾风险变电站中的设备可能因为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等原因引发火灾。
此外,自然灾害如雷击也可能引发火灾。
火灾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6.机械伤害变电站中的机械伤害主要来自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过程中。
例如,在检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能因设备突然启动或移动而受伤;在搬运设备或器材时,可能因重量过大或操作不当而受伤。
7.暴风雨雪暴风雨雪等极端天气可能会对变电站的设备及建筑造成破坏,从而引发事故。
例如,大风可能吹倒室外设备,导致停电或设备损坏;雨雪可能导致设备结冰、过载等,进而引发事故。
8.邻近人员邻近人员包括附近居民和工作人员。
他们对变电站的活动和设备有一定了解,如果管理不善或教育不足,可能会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与预控范本变电站倒闸操作是电力系统维护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倒闸操作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操作环境、设备状态和操作人员等方面,详细分析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预控范本。
一、操作环境方面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1.1 高温、高湿度环境变电站通常位于密闭的室内,设备运行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同时由于变压器运行和外界空气的隔绝,室内还会积累大量湿气。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中,会导致操作人员出现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预控范本:a) 操作人员应在进入变电站前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热、防湿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b) 为变电站安装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温度和湿度。
c) 注重对操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不适。
1.2 狭小且拥挤的操作空间变电站通常设置在地下室或者建筑物内部的较窄空间中,操作空间狭小且不便于操作人员的活动。
而且,由于变电站内设备众多,操作空间也往往拥挤。
预控范本:a) 变电站建设时应考虑到操作空间的大小和布局,并确保足够的空间供操作人员自由活动。
b) 在操作空间内合理设置设备,保持通道的畅通,避免阻塞。
c) 操作人员进行倒闸操作前,应清理操作空间,确保没有杂物堆放在操作通道上。
1.3 强电场环境变电站作为电力设备的集中地,需要处理大量高压电流。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容易接触到强电场并受到电击的危险。
预控范本:a)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触摸带电部件。
b) 充分利用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c) 在变电站内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安全提示,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避免接触带电设备。
二、设备状态方面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2.1 电压、电流异常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异常往往是变电站倒闸操作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异常的电压和电流可能引起设备过载、过热,甚至电气火灾。
变电站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供给用户使用。
然而,由于变电站涉及到高压电力的输送和转化,存在许多危险点。
针对这些危险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控制是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对变电站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 电击危险:变电站内存在大量的高压设备和电缆,一旦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电流泄漏或直接触电,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控制措施包括:a. 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确保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工作指导和工作权限。
b. 对操作人员进行足够的培训,提高其对电击危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c. 安装漏电保护器和接地装置,及时检测和防止电流泄漏。
d. 使用绝缘工具和穿戴绝缘防护用具,减少电击风险。
2. 火灾危险:变电站内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和导线,一旦发生短路、漏电或设备过载等问题,可能引发火灾。
控制措施包括:a. 严格执行防火制度,禁止吸烟、明火和易燃物品进入变电站。
b.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c. 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能够及时探测和扑灭火灾。
d. 配备专业的消防人员和消防器材,能够迅速应对火灾情况。
3. 机械伤害危险:变电站内存在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运动部件,一旦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人员受伤。
控制措施包括:a. 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b. 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对机械伤害危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c. 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开关柜的防护网和安全开关等,有效防止人员接触到运动部件。
d. 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机械故障。
4. 化学物品泄漏危险:变电站内存在许多液态和气态的化学物品,一旦泄漏可能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控制措施包括:a. 建立化学品管理制度,对化学品进行分类、标识和安全存储。
b. 加强化学品的泄漏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与防范方法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与防范方法随着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变电运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将高压电流转换为低压电流,以供给用户使用。
但是,变电站的运行也存在着一些危险点,这些危险点给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篇文章将谈论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和防范方法。
一、危险点1. 高温变电站中的电缆和设备会因电流的通过而产生高温,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和可能的安全事故。
在变电站中,高温会导致电缆绝缘层和设备零件的老化,可能引起电弧故障,导致设备短路、甚至爆炸。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设备的寿命,还可能影响设备的运行安全。
2. 电弧故障当设备发生电弧故障时,会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从而产生强大的爆炸和火灾。
这种情况在电网中并不罕见。
例如,当电缆被击穿或零线呈断路时,会导致电弧故障。
电弧故障是变电站中的最常见和最危险的问题之一。
3. 绝缘故障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绝缘材料经过了长期使用或电气运行状态下的压力,会逐渐恶化,从而失去其绝缘性能。
这种情况会导致设备故障或发生火灾。
绝缘故障可能是由于制造缺陷、长期使用、过度使用或环境影响导致的。
二、防范方法1.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变电站设备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
定期检查可以帮助识别任何潜在的故障或危险,并及时采取措施。
在定期检查中,应检查变电站防护设备是否完好,绝缘是否正常,电缆和接头是否有损坏或老化等问题。
2.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在变电站中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事故应急预案中,应包括哪些灾难,如何防范和避免,如何应对,如何处理紧急情况等等。
3. 进行设备升级和改造对于老旧设备,可以考虑进行升级改造或更换新设备。
升级和改造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设备的损坏和故障。
变电站运行操作中危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变压、升降、配电等功能,为电能的传输与分配提供了支持。
而在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中,存在一些危险源,如果不注意防范,就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害甚至火灾等事故。
本文将对变电站运行操作中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源分析高压设备变电站中最突出的危险源就是高压设备,例如变压器、断路器等。
高压设备的运行需要人员密切配合,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电击或火灾等安全事故。
维护作业变电站中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维护作业同样存在危险源。
比如变压器内部单相接地故障的检修,需要开出大量设备,维护人员需要在设备周围进行操作,操作不当或工具掉落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设备故障。
人员操作变电站运行中人员操作也是一个危险源,包括人员对设备的开关操作和操作时的不规范行为。
比如在正常操作时没有及时关闭接地开关,或者操作人员没有按规定佩戴绝缘手套等。
防范措施现场管理为了降低高压设备运行时的安全风险,对于变电站现场的管理应讲究细节。
严格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充足的安全警示标识以及合理的零部件标记都能有助于降低现场管理风险。
工具和设备的选择针对危险源所在设备的工具和设备选择也非常重要,使工具和设备能够在高压设备下安全运行。
比如,针对一些维护性强的设备,需要使用可调式门式架等特殊工具,来使施工或安装更加顺畅,同时也减少了与当前危险源直接接触的风险。
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在变电站运行中,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也非常重要。
员工需要学会维护行业标准规范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含有放电的操作点需要清晰标识,确保员工清晰这些特殊操作。
针对操作人员,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操作人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预警。
总结综上,变电站运行操作中存在着高压设备、维护作业和人员操作等危险源,因此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防范措施包括现场管理、工具和设备的选择以及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等方面。
变电站危险点及巡视安全措施变电站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设施,其负责将高压电能转变为适合市民和企业使用的低压电能。
虽然变电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因此,为了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检查和防范变电站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变电站的危险点分析1. 高压设备:变电站中的高压设备是危险的主要来源。
例如,高压开关、变压器和电缆等设备都存在触电和火灾的风险。
一旦发生故障,这些设备可能会引起放电、爆炸和火灾等危险,给工作人员和居民带来威胁。
2. 绝缘材料老化:变电站设备的绝缘材料如橡胶和塑料等,长时间的老化会导致绝缘破裂和漏电现象,增加触电的风险。
3. 接地系统:变电站的接地系统是影响电气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接地系统不可靠可能导致漏电流过大,从而损伤设备、触电等。
4. 维修设备:变电站维修中需要使用升降机、吊筒等设备。
这些设备可能有因机器故障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因素引发的危险。
二、巡视安全措施1. 巡视前检查:对于安全保障,巡视前应该对绝缘材料等设备进行检查。
检查设备的绝缘状态,接地系统是否正常,设备有否损坏或老化等。
2. 巡视相应安全措施:巡视时需要佩戴绝缘手套、鞋,同时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不能靠近高压设备和有漏电现象的地方。
同时,应制定好巡视路线,进行有效而不重复的巡视。
在检修过程中,需要按照规范流程使用升降机械器材等设备,不要随意进行拆装等操作。
3. 异常处理能力:在巡视时,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运行设备。
预先准备好灭火器材等设备,避免大灾。
4. 定期检查:对于变电站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检查各种设备情况的总体状况,及时更换设备、补充绝缘材料等,防止设备老化、损坏和泄露漏电。
提供维护措施。
在变电站进行工作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注重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和防范措施落实,遵守操作规范,做好巡视等元素,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变电站危险源点与控制措施一、变电站危险源点在变电站中,存在着许多危险源点,这些危险源点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将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下面将对变电站中常见的危险源点进行介绍。
1、高压电场高压电场是变电站中最为常见的危险源点之一。
在变电站中,高压电线路和设备会产生电压,并形成电场,当人员进入电场区域时,就可能会受到电击伤害。
2、机械设备变电站中的机械设备也会产生许多危险源点。
例如,高速旋转的风机、电动机、压缩机等,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会带来极大的伤害风险。
同时,变压器、开关柜等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也会产生噪音、振动等危险。
3、化学品变电站中使用的润滑油、冷却剂、清洁剂等化学品都有着较高的毒性和易燃性,可能会导致爆炸、燃烧等事故的发生。
4、危险气体变电站中也可能存在危险气体,例如氨气、氟化氢等,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窒息、中毒等危险。
5、其他危险源点变电站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危险源点,例如高温、高湿、噪声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造成对人员的影响。
二、变电站危险源点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变电站中的危险源点对人员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控制措施:1、进行标志针对变电站中各个危险源点,应当进行合理的标志,以提醒人员警惕危险。
例如,在高压电场区域设置高压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距离高压设备;在危险气体区域设置危险气体标志,提示人员注意防护等。
2、安装防护设施对于机械设备等危险源点,应当安装相应的防护设施,以避免人员接触到旋转零部件、夹紧等设备带来的伤害。
例如,安装防护网、安全开关等。
3、划定安全区域在变电站中划定安全区域是一个有效的控制危险源点的方法。
人员只能在安全区域内工作,以避免危险源点对人员的伤害。
例如,在高压电场区域划定安全区域,人员只能在安全区域内进行作业。
4、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高压电场工作时需要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5、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变电站中员工的安全教育是预防危险源点事故的重要途径。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安全和稳定性变得愈发重要。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对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设备故障变电站设备故障是造成变电运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制造缺陷、安装不合理、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如变压器内部故障、断路器操作失灵、隔离开关失灵等。
2. 人为操作失误变电站的运行涉及多个操作手段,人为操作失误是常见的事故原因之一。
例如误动操作手柄、误操作开关、误对设备进行试验等,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 外部环境因素变电站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例如雷电天气、风沙天气等极端天气情况都可能对变电站的设备运行带来影响,甚至引发事故。
4. 设备老化变电设备长期运行后,由于内部材料老化等原因,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会下降,容易引发故障。
5. 操作维护不当变电站的长期运行需要人员进行日常的操作维护,如果操作维护不当,比如维护不及时、未按要求进行检修等,都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1. 做好设备巡视检修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定期巡视和检修,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变电站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因误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
3. 加强设备维护对变电站设备的维护工作要加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4. 强化人员培训变电站的操作人员要定期接受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意识,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 天气预报预警对于可能受到天气影响的变电站,可以利用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因极端天气导致的事故。
6. 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在变电站内部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包括防火系统、漏电保护系统等,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与防范措施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运行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在变电站运行中,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如高电压、电弧、火灾、短路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人员安全和设施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单位必须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范措施来确保运行过程是安全可靠的。
一、高电压:高电压是变电站运行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在变电站中,高电压主要存在于设备维护和操作中。
人员可能会接触带电元器件、介质及设备外皮,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要保证变电设备正常运行,必须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同时,必须使用标准化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并要求维修人员有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二、电弧:电弧也是变电站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或操作不当时,都容易引起电弧。
在变电站内,电弧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
例如,一些关键的电气设备应该配备电弧爆炸监测器,以便在出现电弧时及时发现和处理。
而在变电站运行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例如禁止任何火源接近,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和增加空气流通,以消除一些可燃、易爆物质的积累。
三、火灾:变电站中存在着大量电气设备,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或老化,容易引起火灾。
为此,变电站设备的维护和巡视应该做到无死角,及时清除设备表面的积尘,预防积尘引起火灾。
而原材料也应储存在防火材料制作的储藏室里,并有完善的存储条件,以防止变电站内的火灾扩散。
变电站还应贯彻“三防”管理制度,即防备火灾、爆炸及事故,并制定相关规范和实施措施。
另外,变电站也应采用精细化的消防设备和消防人员进行日常巡逻及使用教育,更好的确保火灾的预防和处理。
四、短路:短路是每个变电站管理者所关注的监控指标之一。
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变电设备中的接触不良、漏电、短路等问题,将会引起意外事故,甚至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因此,变电设备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对设备进行科学的分区巡视。
在短路问题的处理中,需要具备现金的技能和经验。
变电站运行操作中危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
1.一次设备操作
(1)断路器操作。
1)对于断路器的控制箱(或机构箱)内装设有三相不一致中间继电器和强迫三相跳闸继电器等,如误碰后直接使断路器出口跳闸的,这些继电器应做好防范措施,用有机玻璃罩罩好,以防止断路器压力泵小开关跳开后运行人员复置时误碰这些继电器而使运行断路器跳闸。
2)断路器控制箱(或机构箱)内具有远近控切换小开关的断路器(LW 型断路器等)远近控切换开关正常应放于“远控REMOTE位置”,断路器改运行时绝对禁止近控操作合断路器。
只有在断路器新装验收或开关检修后,现场试操作时才允许放“就地”进行近控合、分断路器的操作,验收结束该切换开关必须放于“远控”位置。
因为在回路投运过程中,有远近控切换小开关的断路器如近控将断路器合上,则此时如保护动作,将无法跳开该断路器(某些断路器控制回路其保护跳闸出口至断路器跳闸线圈经远近控切换开关,因此保护跳闸应改接在远近控切换开关的后面);对于RADSS母差如近控手合母联或分段断路器将之投运,则闭锁母差,因为用近控手合母联(或分段)断路器不起动母联或分段的连接回路,断路器合上后,母联或分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会自动投入相应的分差。
3)断路器运行中,如发生两相或一相非全相运行,则应按调度运行规程规定执行;如回路投运过程中发生断路器一相或两相合不上,则
应将该断路器拉开,该断路器在未查明原因前禁止投运。
4)线路由热备用改为运行的操作,在合上断路器前应检查该线路保护的电压回路切换、保护信号正常(检查电压切换继电器1YQJ、2YQJ 或电压切换指示灯、保护信号与其回路一次状态对应),220kV母差保护有隔离开关位置指示灯的亦应进行检查。
110kV及以上装设有反映电压量的微机保护(如高闭、距离保护等)在合上断路器前还应打印一份微机保护的采样值。
5)弹簧储能的断路器(如SW2—35型)在用控制开关将断路器合上时应注意断路器的储能光字牌应有一个瞬亮的过程,如不亮或常亮应查明原因(查储能刀开关是否推上、储能刀开关熔丝是否熔断等),以防在线路保护动作时因弹簧未储能致使断路器跳闸后重合闸失却的情况发生。
如因电动机烧坏而线路急需送电,则应拉开该断路器的储能电源刀开关用手动进行储能。
6)对于外绝缘为非电瓷产品的断路器,如瓷套、外部绝缘拉杆为环氧树脂的SF6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在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时禁止开出电排间的排气扇,防止空气对流造成在瓷套或绝缘拉杆上结露,使得绝缘下降而可能发生对地闪络。
未进行反措的3AF--35型电容器真空断路器,在湿度大于90%时禁止投运。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
7)线路停役、断路器拉开后,如表计至零、绿灯亮但断路器的机械指示仍在合上位置,则在拉开线路隔离开关的操作时,应在线路侧验明无电以确证断路器在拉开位置,如本侧无法验电则应汇报调度请求
对侧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