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运不如,好德行_人生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7.87 KB
- 文档页数:5
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一生,不知为什么,总是喜欢和老人相处。
朋友说我“不正常”,别人喜欢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我却喜欢老人的沉稳厚重。
是的,或者,我本来就是一个“老气横秋”的人,所以我和年龄大一点的人比较合得来。
不过,在老人们面前,我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啊!写字的人喜欢有灵感,有素材,更喜欢能够有人来点拨。
而有智慧的老人,在这一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
对,我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喜欢,我只是喜欢和有智慧有文化的老人在一起,因为我是想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汲取更多有益的人生经验。
这不,我每天早上晨练,总能遇到一位瘦长精干的老人。
每天,他都在半山亭练太极。
我上山的时候他已经在了,我下山的时候,他还在。
当然,这中间的时间没有太长,我上去下来,也就个把钟头。
我喜欢太极,但是一直没有用心去练。
看到老人的功夫很好,有时我也会驻足观赏一下,他会对我微微一笑,表示打了招呼,然后继续练他的。
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一天早上,突然下起雨来,我刚好走到亭子附近。
正好同行的阿姨拐到了脚,我就扶着她一起进亭子避雨。
因为经常遇到,老人也认识我了,就打了招呼:来来,都快过来,别淋到了。
我们应着,就走到他身边去。
老人招呼我们坐下喝茶——他正从背包里拿出工夫茶具,准备泡茶。
老人问我们:你们是母女啊?阿姨说:我要有这样的闺女就好了!这是经常一起运动的别人家的好孩子!我被阿姨这么一夸,都不好意思了。
老人笑呵呵地看着我,突然说:小姑娘,你以后会有好运气,好福报的!我笑着说:谢谢大爷!但那是看不见的东西哦。
老人却说:不对,这是可以看见的,我这就看见了,因为,一个人的好运气好福报,是因为他的好德行而来的,如果没有好的德行,人是不可能有福报的。
老人告诉我,一个人的好命运,取决于他一生所修的好德行,那好的德行又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老人说:好命运来自好德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善良老人说,善良是人的一种本性。
勤,决定命运;德,改变人生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勤奋和品德两者缺一不可。
当我们回过头看来时的路,往往会发现我们当下的处境都是有章可循的。
生活中想要的美好,都需要主动追求、寻找甚至是刻意为之,从而积极去推动。
勤奋的人,能改变命运;品德高尚之人,则能改变人生01我们大多数人从小会接受“谦虚”教育,认为人不能过于爱表现,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
可真正到了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会主动表现自己的人,也许会有一时被认可的运气,但不会一直有这样的运气。
不要一直仅仅是苦等,时机,需要自己去把握。
影星惠英红当年以《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一角出道,当时正是武打片盛行的时代,惠英红拿出了“拼命三娘”的精神,参演多部影片,树立起“打女”形象,22岁那年凭借电影《长辈》一举拿下了第一届的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然而,她的演艺事业没有就此开挂,随着影视业市场的转型,武打片不再是主流,而江湖儿女惠英红,自然地被认定演不了文艺片,她一度无戏可拍。
没人找她演戏,惠英红便主动找片约。
既然演不了主角那就从配角演起,放下“最佳女主角”的称号,甘心当“绿叶”,不管是多小的角色她都全力投入其中,每一次演戏都拿出100%的精力。
终于,在她50岁那年,凭借在电影《心魔》中精湛的表演,惠英红第二次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
如果当年惠英红没有放下曾经的成绩,主动寻求新出路,让大家看到她的能力,也不会有今天这个被众多人所知的惠英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若想得到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必然要让这世界看到最好的你。
如果你有才华,千万不要等着别人挖掘,你要自己寻找机会去展示,要让世界看到你的好,从而给你一个绽放优秀的窗口。
即使是金子,沉没在泥土中也不会以耀眼的光芒示人,只有主动找到让金子暴露在光中的办法,它才能熠熠生辉。
02幸福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终其一生最大的追求。
那么,我们想要的幸福会悄然而至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制造呢?网上看到过一个作者分享她早年的小故事很有感触。
好命运不如好德行作者:风雅颂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4年第4期风雅颂19世纪末,苏格兰乡间有一位贫苦的农夫叫弗莱明,他在地里干活时,救了一个陷在泥沼里的男孩。
男孩的父亲准备拿一笔重金来酬谢,却遭到了弗莱明的谢绝。
男孩的父亲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儿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弗莱明见绅士一片真诚,就答应了他的提议。
就这样,在这位绅士的多年资助下,弗莱明的儿子后来进入伦敦大学著名的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帮助老师赖特博士进行免疫学研究。
多年后,他成了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并在1928年9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后来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他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弗莱明。
那个被农夫救起的绅士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丘吉尔。
二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严重的肺炎(那时的肺炎就等于绝症),生命垂危。
在紧急关头,亚历山大?弗莱明特意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挽救了丘吉尔。
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
”亚历山大·弗莱明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如果说亚历山大?弗莱明的成功得益于父亲的善良德行,而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则得益于她自己的善良德行。
1975年,15岁高中毕业的赖斯进入丹佛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
大三的一天早晨,她和几个同学走出宿舍上课,迎面遇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手里拿着一张图一边对照着,一边焦急地四处张望。
看到她们走过来,老太太举着这张别人给画的地形图,说自己想要到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赖斯热情地说:“那我带你去吧!”在赖斯的引导下,老太太很快找到了科贝尔。
正当赖斯要转身离去时,老太太说:“为什么不认识一下呢?”于是,她们互相知道了身份:原来,老太太是波兰大使夫人,她要找的约瑟夫·科贝尔是她的老朋友,曾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现在是国际关系研究生院的创办人、著名的苏联与东欧问题专家。
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引言行善积德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可以给人们的命运带来积极的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真实的案例来证明这一点。
本文将以几个真实的案例为例,深入探讨行善积德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1. 案例一:无私帮助他人1.1 受难的少年这个案例涉及到一个名叫李明的少年。
李明的家庭非常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靠着辛勤劳动勉强维持生计。
1.2 邻居的帮助幸运的是,李明有一位善良的邻居刘美丽。
刘美丽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看到李明家的困境后,她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她每月给予李明的父母一些经济支持,并且为李明提供学习用品和教育资源。
1.3 改变命运得到刘美丽的帮助后,李明的生活开始有了改善。
他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最终,他通过高考进入了一所名牌大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2. 案例二:回报社会2.1 成功的企业家这个案例涉及到一个名叫王磊的成功企业家。
他在创业初期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回报社会。
2.2 企业的公益事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王磊决定投入更多资源来做公益事业。
他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接受教育和改善生活条件。
他还为一些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并关注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
2.3 得到社会认可王磊的行善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他得到了政府的表彰,并先后获得了多个公益奖项。
此外,他的企业也因其社会责任感而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3. 案例三:积极的心态3.1 不幸中的幸运这个案例涉及到一个名叫张静的女性。
她在年轻时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导致她失去了双腿的行动能力。
这个意外本来可能给她的命运带来很大的打击,但她拥有积极的心态。
3.2 坚强的生活态度张静并没有沉溺于自怜和悲伤之中,而是选择了接受现实,并努力适应新的生活。
她积极学习使用假肢,并通过参加康复训练重拾信心。
同时,她还利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残疾人,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
关于有德行的故事积德累功,积聚道德,提高功业,古代圣贤行善积德故事。
善外见于事,叫作“功”;内存于心,叫作“德”。
由少到多,叫作“积”;由低到高,叫作“累”。
道德不积就不会崇高,功业不累就不会增大。
如果忧愁前途的样子,就像农夫盼望丰收一样;迫不及待的样子,就像商人经营生意一样。
今天积一点德,明天又积一点德;今日累一些功,明日又累一些功。
分享三篇德行小故事。
(1)“从前有位傅先生,从小就喜欢修道,他进入焦山的石室中静修。
过了三年,忽遇太极真人,交给他一个木钻,要他凿穿一块大石。
告诫他说:‘当石头打穿时,我会来度你。
’石头有五尺多厚,傅先生不停地钻,一共钻了四十七年,石头忽然穿透,太极真人果然就来度他。
”说到“积功累德”,并不在于凿穿石头,而是借它来说明道理,人就怕不做或中途而废,自己限制自己。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傅先生钻石头的故事不就是一个明显的印证吗?宋朝镇江太守葛繁(日行一善的典故出自其人),每天都做几件善事,四十年不曾间断。
有人向他请教,葛繁说:“我没有其他方法,只是每天做一两件利益他人的事情而已。
”因而指着座位间的踏板说:“如果这个踏板放的位置不对,就会撞到人的脚,我就随手将它摆正。
又如别人口渴,我就给他一杯水。
这些都是利人之事。
这种事从公卿将相到乞丐都可做到,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自然就会得利益。
”(2)有一个人名叫窦禹钧,为五代时谏议大夫,到三十岁仍无子嗣。
有一天梦见祖父说:“你没子嗣,又不长寿,应早日多行善事。
”禹钧恭敬答应。
他平时为人素有长者风范。
先前有家仆偷了两万钱,害怕被发觉,那时他有一个年幼的女儿,就写了一份卖身契绑在她的手臂上道:“将此女永远卖给窦家,以偿还所欠债务。
”然后就丢下女儿逃往他方。
禹钧可怜她,就烧掉卖身契,并吩咐太太要善加养育。
到年满十五岁,就以两万钱做嫁妆,为她选择适合对象嫁人。
家仆听到后感动得痛哭流涕,就回主人家听候发落,禹钧却若无其事置之不问。
又某年元旦,禹钧在延庆寺拾获金子二锭、银子十两,拿回家后,隔天又到寺里等候失主,将金银还给他,失主才能替父亲赎罪。
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
曾经有一位女孩,名叫小红。
她家境贫寒,生活环境也很恶劣。
但是,小红却非常善良、勤劳和坚强,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家人和周围的人。
小红的好品质渐渐传播出去,她的邻居、朋友和校友们都非常喜欢她,而且纷纷为她的助人为乐而感动。
有一天,一位富有的商人注意到了她的好品质,他不仅给了小红的家人一笔慷慨的捐助,而且还为小红提供了一份工作。
小红以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不仅获得了这份工作的认可,而且还得到了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她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大幅改善,家人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生活。
小红感慨道:“我一直相信,善良、勤劳和坚强是改变命运的三个关键词。
”
小红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你坚持行善积德,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便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积善成德,改变命运
孟子说: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
当一个人诚心正义,从做善事开始,不断积攒德行,久而久之,善行愈多,德行愈高,便能转祸为福,改变命运。
有这样一则故事:
唐朝时,有一县令叫王进,为官二十余载,一直无所进升,且唯一的儿子患病卧床,膝下子孙凋零,为此很是愁苦。
一天,王进看到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流落街头,心生怜悯,便开始资助他们进学堂学习,帮助人数多达百人。
惊奇的是,三年后,王进的儿子逐渐康复起来,他的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后来这些孩子学成入仕,遍布朝野上下,待他格外亲厚。
《荀子·劝学》中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人生这趟旅程,迷者从不改变,随性而为,因此浑浑噩噩,坎坷叠至;悟者则反思改进,积善成德,故而清明觉醒,顺心如意。
坚持多做善事,日日行,天天做;关注自身德行,多反省,常精进,就是转变命运的最好做法。
口德改变命运善恶改变人生作文哇!今天我可要告诉你们一个超级无敌神奇的故事,真的特别特别好玩哦!你们都知道吗?口德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人变得超级棒或者超级倒霉呢!从前,在一个远远的地方,有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个叫小明的男孩。
他特别喜欢玩游戏,每天都在玩玩具车、玩具飞机,好开心啊!可是,有一天,小明遇到了一件特别让他烦恼的事情。
“哎呀,怎么搞的,我的玩具车又坏了!”小明在地上坐着,挠头发说。
小明的朋友小红在旁边看见了,就跑过来问:“小明,你怎么了?怎么了?”“哎,我的玩具车又坏了,我都没办法修好了!”小明叹了口气。
“那你去找小老师帮忙啊!”小红提议。
小明不高兴地说:“小老师太忙了,不会有时间的!”小红拍拍小明的肩膀,说:“别这么想,试试说一些好听的话,说不定会有奇迹哦!”小明一听,觉得小红说得对,于是决定试试看。
他带着坏掉的玩具车去找了小老师。
小明站在小老师面前,心里有点紧张。
“小老师,我的玩具车坏了,不知道您能不能帮帮我?”小明小心翼翼地问。
小老师笑了笑,说:“当然可以!我来看看。
”小老师拿起玩具车,认真地修理了起来。
在修理的过程中,小明一直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并且不断地说:“小老师,您真厉害!谢谢您!”小老师听了这些夸奖的话,心里特别高兴。
她认真地修好了小明的玩具车,还给了小明一个大大的笑容。
小明开心极了,赶紧对小老师说:“小老师,您真是太棒了,谢谢您!”从那以后,小明学会了用好听的话和别人沟通。
每当遇到问题,他总是试着用温柔的话语去请教别人,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而且,村里的人也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总是说好听的话,让大家都开心!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明不仅在游戏中变得越来越厉害,而且还交了许多朋友。
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真的是因为他学会了用口德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就这样,小明用他的好口德,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变得更加和谐快乐了。
所以,小朋友们,要记住哦,用好听的话说话,真的是可以改变很多很多事情的!这样你们也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会变得越来越棒哦!。
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中国文化中,有一句古训“天命靡常,惟德是亲”。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人的命运往往不是完全由天注定的,而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天命靡常意味着命运是不固定不一定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惟德是亲”则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规范,才能赢得天意的眷顾与青睐。
本文将探讨天命靡常和德的关系,解释善行与命运之间的联系。
通过深入分析这一古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命运的奥秘,以及如何通过修身养德来塑造自己的未来。
愿本文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让我们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文的脉络和逻辑,同时也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点。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在本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以及引出本文的主要论点。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作者的立场。
2. 正文:本文的正文部分将主要讨论天命靡常的含义、德的重要性以及善行与命运的关系。
每个小节将详细解释相关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支持本文的主题。
3. 结论: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做一个总结,强调文章的重点,提出实践建议和展望未来发展。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逐步深入理解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一主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并体会文章的观点和价值。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句古语的深层含义,并从中探讨德行对于一个人命运的影响。
通过分析天命与德行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人命运的形成和改变。
同时,本文也旨在启发读者思考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以及如何通过善行来改善自己的命运。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德行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展示了行善积德如何改变人们的命运。
下面是其中一些真实案例:
案例一:捐资助学
某位富有的慈善家看到一个贫穷的孩子渴望上学,他毅然决定资助该孩子的教育。
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成功考入大学。
由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孩子获得了一份高薪工作,改变了他和家人的生活状况。
案例二:救助灾民
一次自然灾害造成了许多家庭无家可归。
一个慈善团体组织了救援行动,提供食物、水和庇护所给灾民。
这些善举帮助了很多灾民渡过难关,并给予了他们重新开始的勇气。
案例三:医疗援助
一位医生义务前往偏远地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他帮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解决了健康问题,某些病人甚至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了重要手术。
这位医生的善行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使他们摆脱了疾病困扰。
案例四:社区建设
一位富有爱心的商人投资建设了一个社区中心,在那里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免费教育、职业培训和文化活动。
这个社区中心成为了人们的聚集地,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真实案例充分证明了行善积德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无论是捐资助学、救助灾民、医疗援助还是社区建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善行为社会做出贡献,并给予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与机会。
好命运不如,好德行
19世纪末,苏格兰乡间有一位贫苦的农夫叫弗莱明。
一天,他在地
里干活时,解救了一个陷在泥沼里的男孩。
男孩的父亲准备拿一笔重金来酬谢,却遭到弗莱明的谢绝。
男孩的父亲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儿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
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弗莱明见绅士一片真诚,就答应
了他的提议。
就这样,在这位绅士的资助下,弗莱明的儿子亚历山大·;弗
莱明后来进入伦敦大学著名的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帮助老师赖特博士进行免疫学研究。
多年后,亚历山大·;弗
莱明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并在1928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种抗生素——青霉素,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那个被农夫救起的男孩,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丘吉尔。
二
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严重的肺炎(那时,患了肺炎就等于得了绝症),生命垂危。
在紧急关头,亚历山大·;弗莱明特意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挽救了丘吉尔的性命。
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
”亚历山大·;弗莱明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
如果说亚历山大·;弗莱明的成功得益于父亲的善良德行,而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则得益于她自己的善良德行。
1975年,15岁的赖斯高中毕业后进入丹佛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
一天早晨,她和几个同学走出宿舍上课,迎面遇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手里拿着一张图一边对照着,一边焦急地四处张望。
看到赖斯他们走过来,老太太举着这张地形图,说自己想要到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赖斯热情地说:“那我带您去吧!”
在赖斯的引导下,老太太很快找到了科贝尔。
正当赖斯要转身离去时,
老太太说:“为什么不认识一下呢?”于是,他们互相知道了身份:原来,老太太是波兰大使夫人,她要找的约瑟夫·;科贝尔是她的老朋友,曾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如今是国际关系研究生院的创办人、著名的苏联与东欧问题专家。
而且,他还是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的父亲。
也巧,当赖斯走出研究生院时,正遇上有人在发传单,上面介绍的是《斯大林时代与政治》主题讲座,主讲人正是约瑟夫·;科贝尔。
赖斯想,既然认识了,就应该去捧捧场。
讲课时,科贝尔教授一眼就认出了坐在第一排的赖斯,并发现她听得兴致勃勃。
中午,科贝尔教授特意邀请老太太与赖斯一同吃饭。
席间,他发现这个黑人女孩聪明、果断,对政治有许多独到的看法,很是欣赏,就动员她毕业后报考他的政治学研究生。
从此,赖斯成了一个“被上帝垂青的人”:19岁考入丹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在科贝尔教授的引导下,重新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将东欧和苏联作为主要研究领域;26岁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34岁
出任老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第一位女性国家安全事务助理;2000年,46岁的她成为小布什总统首席对外政策顾问;2005年,51岁的她出任国务卿,成为美国历史上继奥尔布赖特之后的第二位女性国务卿和美国政府中任职最高的黑人女性。
当农夫弗莱明救起一个身陷泥沼的孩子时,绝不会想到这样一件小小的善举竟会产生如此美妙的连锁反应:对方资助自己的孩子上学,并从此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轨迹;成为医学家的儿子又救了自己恩人的后代——一个著名政治家的生命。
这个被至纯至美的人性所“链接”起来的连环的感恩与报恩行为,不仅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而且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当赖斯凭着天性中的善良与热情为一个陌生老太太引路时,绝不会想到老太太会帮她结识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这个人为她未来的人生引了路。
所以,当许多人羡慕赖斯是“被上帝垂青的人”时,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是上帝在垂青她,而是自己的德行在垂青自己,帮助
自己。
所以,当我们感叹、羡慕别人的成功与幸运时,一定要记住,有时,一点小小的美德和善行所产生的力量,会胜过千军万马。
从这个意义上说,好命运不如好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