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分文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义上是指一国的外汇收支,即凡是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必须通过外汇收支进行清算的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的内容。
广义上指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各种经济交易,如清算支付协定项目上的记帐、易货贸易等也包括在内。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s)也叫国际收支账户,是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内容与范围,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理表示的会计报表。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又称为往来账户,反映了一个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真实资源的转移情况,并在整个国际收支账户中占主要地位。
具体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等四个子账户。
●货物(Goods)。
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IMF建议,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格(FOB)计价。
●服务(Services)。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的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收益(Income)。
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一是职工报酬,主要指支付给非居民工人(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工资报酬。
二是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
●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
是排除了以下资产所有权转移的单方面价值转移:一是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二是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三是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主要反映资本所有权在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移动,即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一节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定义: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二、含义:1.是一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⑴居民: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
⑵经济单位居民主要有:①家庭及个人②社会实体及社会团体,包括:公司、准公司、非营利机构、政府2.国际收支是系统的货币记录。
以交易为基础的记录,交易包括:①交换②转移③移居④其他交易3.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4.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的概念。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计账原则表示的会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分类: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原理(一)账户分类1.经常账户:①货物②服务③收入④经常转移2.资本与金融账户①资本账户:含资本转移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放弃②金融账户:含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3.错误与遗漏账户(二)复式记账方法1.借方和贷方2.借方记录资金的使用和占用,贷方记录资金的来源3.汇总后正余额表示顺差(盈余),负余额表示逆差(赤字)。
(三)记账货币国际收支平衡表账户分类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法1.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借方记录的是资金的使用(譬如用于进口外国商品,或购买外国金融资产),贷方记录的是资金的来源(譬如通过出口本国商品而获得资金,或从外国获得收入,或出售外国金融资产)。
3.将各个科目的记录汇总后,正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顺差(或盈余),负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逆差(或赤字)。
实例: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从复式记账法的原则来看: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变动+净误差和遗漏。
2.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是经常项目下的进出口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收支的概念
对于国际收支的概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
的总计,通常是一年。
2)国际收支是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有些
交易可能不涉及货币支付, 但仍需折算成货币加以记录。
所谓经济交易, 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济实体的转移, 如国际贸易引起的商品、劳务交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的金融资产交易; 无偿的、单向的金融或实物资产的转移等。
这正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3)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
应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 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 而是依据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
在国际收支定义中的居民, 是以居住的地为标准的,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所属国别依利益中心原则确定。
利益中心指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例如,一国公民在国外工作, 他汇回国的款项属于国际收支。
但是, 如果他是代表本国政府在国外工作, 如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 则仍属于本国居民, 即是其所在国的非居民。
法人属哪国居民依注册地决定, 如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贸易属于国际贸易, 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