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首古琴名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古琴曲十大名曲,每一首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动人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五首名曲的故事:一、《高山流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善鼓琴,遇见知音钟子期。
两人通过琴声传递心意,伯牙弹奏高山,子期感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弹奏流水时,子期又感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的理解让伯牙感叹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认为世上再无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寻,一旦找到,应当倍加珍惜。
二、《广陵散》:此曲背后有一个悲壮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韩国人聂政,为了替父报仇,学习异容术和鼓琴绝艺。
他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被韩王召见。
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刺杀了韩王。
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并创作了《广陵散》。
此曲旋律激昂慷慨,气势磅礴,充分表现了聂政的英勇无畏和悲壮情感。
此曲流传至今,成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三、《平沙落雁》:这首曲子描绘了雁群在空中盘旋顾盼、缓缓降落的情景。
此曲以宁静、优美、深情的旋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据传,此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看到一群大雁在空中盘旋、降落时的情景。
作者通过琴声将这一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
四、《梅花三弄》: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
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梅花的纯洁、坚韧和高雅。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变化和情感表达。
这首曲子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五、《阳关三叠》:此曲以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创作而成。
诗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句子,表达了离别的深情厚意和对友人的祝福。
此曲通过深情的演唱和优美的旋律,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每一次叠唱都让人们感受到离别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
古琴曲十大名曲的故事不仅让人们了解了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
古琴的历史典故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典故。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与古琴相关的历史典故。
1. 《琴箫合奏图》典故《琴箫合奏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一幅作品,画中描绘了两位仙女在云端上合奏古琴和箫。
这幅画以其唯美的意境和精湛的画技而闻名于世。
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古琴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也表现了他们对于音乐与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2. 《琴台十八拍》典故《琴台十八拍》是古琴曲目中的一部分,据说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的。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华丽的音韵而闻名。
它的曲调独特多变,有时悲凉激越,有时柔和舒缓,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琴台十八拍》被誉为古琴曲中的瑰宝,也是古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3. 《琴心剑胆》典故《琴心剑胆》是一句成语,形容一个人性格坚定,意志坚强。
它源于明代小说家李时中的《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之一的古琴高手卢俊义被困在一个山洞里。
他用古琴的琴音唤起了山洞中的狮子,最终成功逃脱。
这个故事表现了古琴音乐的神奇力量,也表达了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4. 《琴棋书画》典故《琴棋书画》是指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四种艺术修养,分别是古琴、围棋、书法和绘画。
这四种艺术形式被视为文人士大夫的必备技能,也是他们追求高雅生活和提升自身修养的途径。
其中,古琴作为代表音乐艺术的一种,被视为最高尚的艺术形式之一,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喜爱。
5. 《琴谱》典故《琴谱》是古代传承古琴艺术的重要书籍,记录了古琴的演奏方法、曲目和技巧。
其中最有名的是《琴谱》。
它是明代琴家谢良辅所编写的一本古琴教材,被誉为古琴艺术的权威之作。
《琴谱》详细介绍了古琴的演奏技巧、指法和乐理知识,对于古琴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料。
以上是几个与古琴相关的历史典故。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琴的价值和意义,也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琴音乐的魅力。
古琴曲背后的故事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承载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每一首古琴曲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物传奇,反映着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哲学思想。
其中一首广为人知的古琴曲是《阳关三叠》,曲名意为'阳光照耀下的山峦'。
这首曲子传说是由曹操的一位谋士杨修所创作的。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在攻打蜀国时,遭遇了严重的粮草短缺问题,士兵们几乎都快要饿死了。
曹操找到了杨修,希望他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个困境。
杨修想了很久,最后他决定用音乐来鼓舞士气。
杨修利用自己精通的古琴技艺,创作了《阳关三叠》这首曲子。
这首曲子以深沉、悠扬的音调表达出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曲子中融入了山水的意象,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阳光照耀下的山谷之中。
曲子一经演奏,士兵们纷纷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力量,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并克服了困难。
最终,曹操成功攻克了敌军,取得了胜利。
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古琴曲是《广陵散》,这首曲子据说是由刘备的谋士诸葛亮所创作。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人才来辅佐他。
有一天,诸葛亮闻名已久的智慧引起了刘备的注意。
刘备派人前往拜访诸葛亮,希望能够将他招募为自己的谋士。
当诸葛亮听到刘备派人前来时,他正在弹奏古琴。
为了测试诸葛亮的能力,刘备特意安排了一道难题,只有通过解答这个难题,诸葛亮才能被刘备接纳。
诸葛亮思索了片刻,用一曲《广陵散》来回答了这个难题。
这首曲子以悠扬、清幽的旋律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深厚的智慧。
刘备听完了《广陵散》,深深地被这首曲子所打动。
他意识到诸葛亮的才华非同凡响,决定将他招募为自己的谋士。
自此,刘备与诸葛亮一同并肩作战,共创了蜀汉的辉煌。
这些古琴曲背后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聪明才智和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古琴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通过古琴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
古代古琴名曲有:
1.《高山流水》: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琴曲之一,传说为伯牙
所作。
曲中描绘了高山的雄伟和流水的婉约,寓意着人生道路的起伏和变迁。
这首曲子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悠扬的旋律,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2.《广陵散》:这是中国古代另一首著名的古琴曲,据传为战国时
期聂政所作。
曲中表达了聂政为了报答严仲子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刺杀侠累的故事,体现了忠诚和正义的精神。
这首曲子以其悲壮激昂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3.《阳春白雪》:这是中国古代另一首著名的古琴曲,据传为春秋
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所作。
曲中以清新明快、优美动人的旋律,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寓意着美好和希望。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经典之一。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故事一、引言: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更是其中的瑰宝,它们跨越时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这些古典名曲在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和思想内涵方面各有特色,共同体现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古琴曲《高山流水》的故事及寓意:《高山流水》是我国最著名的古琴曲之一,传说是古琴家俞伯牙创作的。
这首曲子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寓意着知音难寻、真挚友谊的可贵。
演奏时,曲调高亢激昂,充满山水意境,使人心旷神怡。
三、古筝曲《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与美感:《渔舟唱晚》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筝曲。
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古筝家阎济民改编。
这首曲子以优美、抒情的旋律,描绘了夕阳下江面上渔舟唱晚的美景,展现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四、二胡曲《梁祝》的感人故事及其音乐特色:《梁祝》是中国著名的二胡曲,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音乐旋律深情婉转,富有戏剧性。
通过二胡特有的音色,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动容。
五、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战争氛围与音乐魅力:《十面埋伏》是我国古代战争题材的琵琶曲,以激昂、热烈的音乐氛围展现了战斗的紧张与刺激。
乐曲通过丰富的音色和节奏变化,展示了战争的波澜壮阔,使听众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场之中。
六、钢琴曲《黄河》的创作历程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黄河》是我国著名钢琴家殷承宗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钢琴曲。
这首曲子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第一部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钢琴作品。
它以宏大的音乐构思,展现了黄河儿女顽强的民族精神,激发了几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七、笛子曲《茉莉花》的民间风情与艺术价值:《茉莉花》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曲,起源于江苏民歌。
这首曲子以清新的旋律、浓郁的民间风情,描绘了茉莉花盛开的美好景象。
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代表中国民间音乐的经典之作。
古琴名曲十首
1.《广陵散》:古代著名琴曲,传说是东汉时期乐师吕祖所作,后被晋代乐师嵇康演奏流传至今。
2.《阳春白雪》:唐代琴曲名作,描绘了春日雪景的美好和宁静。
3.《高山流水》:明代琴曲,讲述的是两位好友分别在高山与流水处留下的思念和相思之情。
4.《梅花三弄》:清代名曲,以梅花的形态和情感为主题,表现了梅花的坚韧和生命力。
5.《平沙落雁》:唐代琴曲,描写的是北方沙漠中飞翔的雁群和远方的孤寂。
6.《广陵故事》:唐代琴曲,讲述了唐代宰相魏征回到广陵后的感受和思考。
7.《十面埋伏》:明代琴曲,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关羽的悲壮故事。
8.《流水》:唐代琴曲,以流水为主题,表现了水的柔韧和流动之美。
9.《长清》:清代琴曲,以长清寺的景色为主题,表现了寺庙的宁静和神秘。
10.《梦江南》:唐代琴曲,讲述了一位思念家乡江南的人在异乡的感受和思绪。
- 1 -。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故事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又称“十大古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曲目不仅具有优美的旋律,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十大古典名曲及其背后的故事:1. 《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取材于先秦时期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
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在山中抚琴,感叹山水之美,钟子期听后感叹:“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后钟子期病逝,伯牙摔琴断弦,誓言不再弹琴。
2. 《广陵散》:这首曲子与东汉末年的聂政和嵇康有关。
聂政为严仲子刺杀韩相,后自杀以保全秘密。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篡位,被司马昭处死。
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以表达对时局的不满。
3. 《平沙落雁》: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
传说作者为唐代琴师陈康,他在江边看见大雁在沙滩上降落,感慨万分,遂创作此曲。
4. 《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景象。
传说作者为唐代琴师李冶,他以梅花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表达坚贞不屈、高洁品质的曲子。
5. 《渔樵问答》:这首曲子以渔樵之间的问答为题材,描绘了渔樵在山林间劳作、闲谈的场景。
曲中蕴含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6. 《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取材于东汉末年蔡文姬的遭遇。
蔡文姬被匈奴掠走,后嫁给了匈奴左贤王。
曹操统一北方后,将蔡文姬赎回。
此曲表达了蔡文姬离别匈奴的悲痛心情。
7. 《汉宫秋月》:这首曲子描绘了汉宫中宫女在月夜下思念家乡的情景。
曲中蕴含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8. 《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描绘了楚汉相争时期项羽被刘邦围困的场景。
曲中通过音乐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项羽的悲壮命运。
9. 《夕阳箫鼓》:这首曲子描绘了夕阳下箫鼓声声的景象。
曲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留恋之情。
10. 《阳春白雪》:这首曲子取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乐曲。
齐国君主齐宣王在宫廷音乐比赛中,以《阳春白雪》为题,选拔出高雅的乐曲,从而流传至今。
总之,这十大古典名曲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古琴经典名曲三十首1、《梅花三弄》:是古琴中最为流行的一首曲子,传说这曲子始于《梅花扇》,由宋代学者苏轼改编而来。
据说此曲是苏轼在四川旅游时,受到当地乐器演奏以及当地民间歌谣的启发,最终创作而成。
2、《凤求凰》:是宋代歌手歌仙董贯伦的一首作品,此曲是用古琴演奏的,描写了一般女子思念爱人之情。
3、《平沙落雁》:此曲出自元代词人王实甫之手,他没有就此曲展开多大的故事,但把这段文字放在歌词里:“似有凄凉声,送我离愁,从此断绝一切盼望,故乡何处是”,能让人情不自禁落泪,抒发出了一种追忆思念的情绪。
4、《春江花月夜》: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此曲题材为春景,由古琴伴奏,流畅的旋律,也能让人显得孤独却欢快,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
5、《西江月》:曲中把送别和旅行的惆怅情调娓娓唱出,句句绝句,使人深深的感动。
曲子中多次运用了古琴的音阶,表现出旷达的景象,把那一种难以言说的思念和分离的悲情都表达的淋漓尽致。
6、《琵琶行》:这首曲子可以追溯到唐代,广为流传,曲子讲述的是一个把自己爱人送到远方之后,回家途中所唱的悲切歌曲,看似欢快,实则多愁善感,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把悲伤立刻提起。
7、《江城子》:此曲亦出自苏轼之手,此曲虽不是用古琴演奏,但用古琴伴奏效果也是相当精彩,此曲讲述的是思念故乡的悲凉,包括有神秘的气息,感人至深。
8、《夜深沉》:此曲出自唐代大诗人柳宗元之手,其中意境十分细腻,勾勒出一种苍茫而凄美的夜晚感觉,把每个人内心无尽的孤独和痛苦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9、《凤献芳》:此曲出自宋代文学家赵蕤之手,其中内容和之前的凤求凰有些类似,塑造的是一种恩爱之中的纯真和温馨的感情,此曲也是一首令人感动的经典。
10、《天高云淡》:它是一首由古琴伴奏的歌曲,把空虚的情愫用简单的旋律唱出,言简意赅,却又抒发出了很多深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历史之中,怀着离别的悲怆恨任其继续向前流淌着。
11、《千秋岁》:全曲由古琴伴奏,抒发出一种闲适悠长、弥久之情,把历史上百年沧桑的感慨都唱出,能够营造出一种淡然而历史的气息。
古琴曲的历代记载琴曲'孤高岑寂'、'淡而会心',具含蓄之美,因而其意境深远,非长时间的修养难有深刻体会。
其意境之空灵跌荡与禅之直抒性灵竟不谋而合。
禅之最高境界为不立文字和当下了悟,此实为最虚、最灵动之化境。
音乐本身本不需借助文字说明而明心见性的,琴乐所追求意境之深、之远、之静是必须讲求与心之虚静相配合,能达此,可说是到达禅的境界,此之所以琴亦有琴道、琴禅之称。
自古琴产生至今,历代都有对古琴的记载。
周朝:作为宫廷里雅乐伴奏,以弹右手散音为主,弦数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
主要作为歌唱的伴奏。
作为纯器乐弹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见于《吕氏春秋》、《列子》)。
著名琴师有春秋时期的钟仪、师旷,战国时期的伯牙、雍门周。
著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汉朝:七弦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当发展。
著名琴论专著有桓谭的《新论》、蔡邕的《琴操》、扬雄的《琴清英》、刘向的《琴说》。
著名琴曲有《聂政刺韩王曲》、《蔡氏五弄》、《别鹤操》、《饮马长城窟》。
魏晋南北朝:出现一批向往超世隐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时代的戴喁、宗炳、柳恽和柳谐。
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晋的蔡琰(文姬)、阮咸、刘琨。
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重要琴论专著有嵇康的《琴赋》、谢庄的《琴论》、麴瞻的《琴声律图》、陈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发明减字谱,制琴术的发展。
著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贺若弼、王通、王绩和唐的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
著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渔歌调》。
琴论专著有薛易简的《琴书正声》。
宋元:一弦、二弦、七弦、九弦琴的制作。
阁谱、江西谱、浙谱的流行。
北宋时调子(琴歌)的盛行。
北宋的琴僧系统,琴僧有夷中、知白、义海则全、照旷。
文人琴家有欧阳修、沈遵、崔闲、苏轼;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杨瓒、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实、耶律楚材。
古琴名曲50首01流水 -- 管平湖“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乐曲之一《高山流水》,相传为伯牙所作。
《高山》和《流水》原为一曲,最早源于春秋时期伯牙、钟子期知音结友谊的故事。
后至唐代被分为两支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02广陵散 -- 管平湖“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03平沙落雁 -- 沈草农“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
“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现在流传的多树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段,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04梅花三弄 -- 李祥霆“《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古琴曲。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05胡笳十八拍《五知斋琴谱》 -- 管平湖“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十五首古琴名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阳关三叠》:唐代诗人王维作《送元二使安西》,流传甚广,被入乐唱咏之余更被谱为琴曲,是为《阳关三叠》。
此曲初见于《浙音释自琴谱》,旋律在稍加变化后重复三次,以表达一唱三叹、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
二、《醉渔唱晚》: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泛舟松江,听渔人醉歌而作此曲。
曲谱初见于《西麓堂琴统》。
音乐利用切分结构、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
其中有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于摇橹声的音调。
全曲素材精练,结构严谨。
三、《渔歌》、《樵歌》:南宋末年著名琴师毛敏仲最有影响的两首作品。
《渔歌》表现柳宗元“唉乃一声山水绿”的诗意,曾名《山水绿》;《樵歌》原名《归樵》。
这两个作品在名称改变的同时,音乐本身也经浙派徐门不断加工,精益求精。
乐曲中运用主题贯穿和转调等手法,显示出作曲艺术的新水平。
四、《阳春》:《阳春白雪》被称为曲高和寡的代表作品,后来被分成两个不同的作品。
《神奇秘谱》的解题中说它“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五、《酒狂》:曹魏末期,在司马氏的恐怖统治下,名人学士很难保全自己。
阮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只好“托兴于酒”,借以掩饰自己。
传说此曲是他的作品。
乐曲通过醉酒的神态,抒发了内心愤懑不安的情绪。
六、《渔樵问答》:存谱初见于《杏庄太音续谱》。
乐曲中通过渔樵对话的方式,在清山绿水之间赞美自然风光。
曲中有一些悠然自得的乐句重复或移位再现,形成了问答的对话效果。
还有一些模拟摇船和砍树的效果,造成了对渔樵生活的联想。
近代《琴学初津》中说它“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
七、《潇湘水云》:作者郭楚望,南宋末年著名琴师。
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不堪,对异族的侵略无能为力,作者在潇、湘水畔北望九嶷山北云雾所遮蔽,有感于时势,作此曲以表达他忠贞抑郁的情绪。
乐曲中运用按指荡吟的手法,以及不同音色迭次呼应等手法所创造的水光云影、烟雾缭绕的艺术境界,十分吸引人。
八、《普安咒》:又名《释谈章》。
初见于《三教同声琴谱》。
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像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
古代曾有普安禅师,也可能是此曲的作者。
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
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
九、《良宵引》:初见于《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代表曲目。
乐曲虽短小,却有器乐化的特点。
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
十、《平沙落雁》:初见于《古音正宗》等琴谱中,近三百年来流传极为广泛,形成了多种多
样的变化。
乐曲描写在秋高气爽之季,雁群在天空飞鸣,然后歇落沙滩的情景,借乐曲淡雅恬静的意境引出与世无争的思想。
十一、《鹿鸣》:古琴曲。
为《诗经—小雅》首篇,也是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
蔡邕《琴赋》、《琴操》均有此曲目。
明代张廷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谱,直至清末仍有刊传。
十二、《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
谱中分段小标题有“取韩”、“投剑”等目。
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
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
十三、《大胡笳》: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兰、薛易简都擅弹此曲。
当时与《小胡笳》并称《胡笳两本》。
初唐琴坛流行的祝家声、沈家声,就以这两曲著称。
董庭兰继承了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
该曲现存于《神奇秘谱》中,共十八段。
《小胡笳》:唐代著名琴曲,与《大胡笳》并称《胡笳两本》。
《神奇秘谱》将它编入《太古神品》。
它的谱式更多地保留了早期琴曲的面貌,与《广陵散》章法非常接近,对了解古代琴曲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十四、《鸥鹭忘机》:内容原来表现《列子》中一则寓言:渔翁出海时,鸥鹭常飞下来与之亲近,后来他受人指使,存心捕捉它们,鸥鹭就对他疏远了。
清代的《鸥鹭忘机》则是一首动听的抒情小品。
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夕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
”
十五、《龙翔操》:清代广陵派琴曲。
以《蕉庵琴谱》所刊最为流行。
音乐恰如标题所示。
以流畅的曲调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