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研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摘要: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多个方面。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大学生普遍对人际关系较为满意,但心理健康、社交技能、社交圈子等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满意度。
一、引言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处理人际关系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00份。
调查问卷包括个人背景信息和与人际关系相关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3.1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其中有25%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5%的学生表示满意。
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体验。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满意度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3.2.1 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数据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满意度普遍较高。
心理健康状态好的学生更能积极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困难和冲突,提高满意度。
3.2.2 社交技能水平社交技能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数据显示,拥有良好社交技能的大学生更容易建立起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满意度。
3.2.3 社交圈子大学生的社交圈子也会对人际关系满意度产生影响。
调查显示,拥有多元化的社交圈子的学生更容易获取资源、获得更多支持,因此他们的满意度更高。
3.3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优先级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交技能水平,最后是社交圈子。
因此,大学生在提升人际关系满意度时应关注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升。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规模庞大,人际关系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的困扰和挑战,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分析其原因,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人际交往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制定问卷并进行线上和线下发放,以获取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真实反馈。
问卷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人际关系满意度、人际交往频率、交往对象、困扰因素等多个方面。
三、调研结果1. 个人基本信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男性占比49.6%,女性占比50.4%。
年龄分布上,18-20岁的学生占比46.2%,21-23岁的学生占比42.8%,24岁及以上的学生占比11%。
2. 人际关系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整体满意度较高。
其中,81.6%的学生表示满意程度较高,15.2%的学生表示一般,仅有3.2%的学生感到不满意。
3. 人际交往频率对于人际交往频率的问题,大多数学生(68.4%)表示每周都会与人交流互动,仅有少部分学生(5.7%)表示很少与人交流,其余学生表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交流。
4. 交往对象在人际交往对象上,大学生多与同学(65.2%)和朋友(28.6%)保持较好的关系。
家人和师长占了一小部分人际交往对象的比例。
5. 困扰因素针对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扰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社交焦虑(45.8%),其次是沟通技巧不足(29.6%),自信心不足(18.4%)和人际关系处理困难(6.2%)。
四、调研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 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较为满意,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困扰和挑战。
2.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大学生处于成长期、更换环境和面临人群压力等因素有关。
3. 沟通技巧和自信心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该通过培养这些技能来改善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时期,也是人际关系建立的时期。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1.1 社交圈子的狭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同专业的同学和宿舍的室友。
这种狭窄的社交圈子限制了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和机会,导致他们难以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联系。
1.2 沟通能力的不足大学生普遍存在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与他人交流时,他们缺乏自信,表达能力不强,容易产生紧张和尴尬的情况。
这种不足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也限制了他们在团队合作和社交场合中的表现。
1.3 社交焦虑的增加近年来,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陌生人和大型社交场合时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种社交焦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也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2.1 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因此,他们往往忽略了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导致社交圈子的狭窄和交际机会的减少。
2.2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更多地依赖于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来进行社交。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扩大社交圈子,但也存在着虚拟社交和面对面交流的不足。
长期以往,大学生逐渐失去了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2.3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导致他们在大学时期面对人际关系时显得不够成熟和自信。
三、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3.1 多参与社团和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团和组织活动来拓宽社交圈子。
这些活动提供了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的调查报告摘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一、选题背景在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知道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2.23 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
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结合这些特点与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
二、调查方式我调查的是大学生群体,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
本次调查是自填问卷的形式,通过自行设计一份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的调查问卷,然后给自己所认识的每位在校大学生发一份该问卷的邮件,和请他们帮忙多帮忙散发,再趁还有学校未放假,在某些学校当场发当场收,确保问卷的回收率与质量。
三、资料收集方法与过程1、研究的主要变量本文考虑的是各种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因变量)的影响。
所考察的自变量主要有:性别:分为男、女;年级: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独生子女:分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城乡差别:分为城镇、农村;主要性格:分为外向、内向。
2、资料收集过程我给自己所认识的每位在校大学生发一份该问卷的邮件,和请他们帮忙多帮忙散发,再趁还有学校未放假,在某些学校当场发当场收。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通用8篇)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通用8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及意义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记得一位叫做戴尔,卡耐基曾的名人说: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
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们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
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
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因此,我们小组开展了此次调查,目的在于大致地了解我校蔡家关校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并针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借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优雅、和谐、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寝室文化,并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调查内容1、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分类2、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2、网络调查法3、文献法四、调查对象1、南通大学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以及已从事工作的校友。
引言概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和加强人际关系的方法和建议。
正文内容:
1.社交网络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社交活动产生的影响
社交网络在大学生之间构建人际关系的作用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2.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成绩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的脱节
社交焦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之间的隔阂问题
4.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和建议
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和组织
学习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积极主动支持他人并与他人建立互助关系
建立健康的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平衡
学会处理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
5.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学业和就业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人格塑造和成长的影响
总结: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社交网络、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和改善方法等多个方面来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和重要性。
同时,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重视与他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建立健全的互助关系,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1、报告调查的目的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对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近年来大学生因与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频频出现。
如:某大学一学生与同班同学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带刀将另一学生活活戳死;再有,某大学一高大学生临近高考,面对高考及父母的压力,精神崩溃,为寻求解脱的办法,其结果是将他亲生母亲杀死在家中。
另外,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百忧解”热线传来消息,青少年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成为近期咨询的热点。
咨询员反映,近一段时间,试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恋的话题少了,关于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电话逐渐增多,几乎每天都有。
咨询者包括大学生、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年龄约为17岁至25岁。
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社会、对所处环境充满敌意,抱怨人与人之间太虚伪、互相欺骗,很难与同学同事沟通,对生活感到厌倦、绝望等等。
而悲剧的发生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与父母间的情感沟通。
2、调查的结果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大学阶段。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
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
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
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
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研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进入大学以后,如何处理人际交往和关系成为许多大学生无法逃避的问题,与中学教育的应试体制不同,大学更加自由开放,学习环境较为宽松,压力不大,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因此与他人的交往和协同就成为了一件重要的事,大学生们会遇到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可以说良好的大学同学关系积累下的人脉基础对自身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帮助,那么当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对此作了一番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提出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汽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与生物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光电信息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外国语学院
三、调查时间和方式
2011年11月,采用系统抽样进行问卷调查,总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大学时代的人际关系,大家普遍认为很重要,但是同学们也觉得大学时代的朋友和同学关系和中学时代有很大不同,32.5%的同学认为关系更深刻了,但也有35.8%的同学认为“大学同学不如高中同学亲密”,变得冷漠和虚伪。
这个结果应该说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事实上,我们发起这个调查也正是因为听到身边的同学们普遍有“大学的社交有点变质”的感触。
而我们特地按学院的人数进行抽样,还对男生和女生,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做了一番对比,对比结果是在大学时代的人际交往上,不同群体之间未见明显区别。
但是在学院比对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差异,认为大学时代的交往和中学差不多的,公管院比例最高,认为更深刻的,文学院比例最高,认为更虚伪的,外国语学院比例最高。
而大学生的主要交友途径和中学有明显的差别,在多项选择中,选择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交友途径的占到67.1%,其次是学校部门工作占到54.9%。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依靠班级同学维系的,而是通过各种工作和活动维持的,同学之间一般只是在一起上课,平时的交流比较少,然而各种工作和活动之间不免参杂了各种利益因素,使大家产生了主观排斥感。
男女对大学生活满意度相似,但是男生认为大学关系更虚伪封闭的人数比女生多10%,也就是说,男生的主观感受更强烈。
或许是因为主观因素,在接下来有关交友中大家最看重什么的多选题中,最看重性格的占了87%,看重处事方法的达到84%,其次是兴趣,占66%,由此可见大家都希望能够合得来,处理好同学关系,交友看性格和处事作风还有个人能力3项,女生都比男生多约12%,可见女生更为敏感。
而大学生交友最不看重的就是成绩、家境和长相,这些选项都低于10%。
而大学交往中最容易闹矛盾的还是性格和价值观,生活磨擦和感情问题排在其后,因为感情问题闹矛盾男生比女生多10%,价值观和生活磨擦矛盾女生比男生多近20%,从这个比较中我们能明显看出男女生的差异。
而很多同学基本上能较快适应不同地区同学的生活方式,达到97.2% 。
生活中大家对朋友有看法的话大部分会委婉说出来,只有20%的同学会当面说,也有15%的同学会忍着,在宿舍串门这个细节上,选择“有事才去”的达到54%,经常去的只有32.5%,而经常串宿舍的男生比女生多近25%,女生一般不窜,有事情才去,比例比男生高近40%,可见男生更
活泼而女生则把寝室视为自己的小圈子,较为封闭。
同学们在遇到生活,学习或感情问题时,大部分人选择自我调整,其次是向朋友倾诉,女生向知心朋友倾诉比男生高15%,男生更倾向于自我调整,也有部分同学会找家人倾诉,但是找辅导员或者心理医生的人很少。
我们认为正是因为大家无法放开自己的内心或者说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才会把什么事都压抑在自己的心里,这点在男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与他人联络感情的方式”这道多选题中,选择电话的有85.4%,网络的有87.8%,面对面61.4%,活动44.3%,通讯工具的发展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也给人际交往带来了不少问题,大家更倾向与用网络交流,降低了亲近感。
从而使大家在做一件工作或项目时要找到合伙人并不是那么容易,51.2%的同学认为“需要花些时间”。
同学们在社交场合中遇到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53.75的同学会选择会违心耐心应付,25.6%则会有兴致地和他们谈论各自的爱好或观点。
选择“耐心应付”的,公管院比例最高,达到63.4%,其次是商学院有58.2%,而选择“有兴致地谈论各自的爱好和观点”的,文学院比例最高,达到了34.6%,这些就能够明显反映出各个学院之间的特色,这些选择都与同学们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关
五、意见和建议
(一)不管是主观个体的差异,还是客观因素的存在,大学时代的人际交往,归根到底,都是
利益在起调节作用,都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造成的。
大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家最基本的就要从真善美做起,要真诚待人,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不好性格。
要学会容忍他人的行为的观点,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同学。
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弄虚作假,说别人的坏话。
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不被同学接纳时,要学会宽宏豁达,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感受,误会、委屈就会烟消云散,别人也会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大度。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参杂了不少功利的因素,因此我认为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
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
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