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实证分析_基于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361.57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02期)2012(6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收稿日期:2012-08-31

作者简介:青 平(1967-),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消费者行为学。E-mail:qingping

@mail.hzau.edu.cn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实证分析

———基于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

青 平,聂 坪,陶 蕊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 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通过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国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居民对节水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这2个因素对其节水行为的影响均正向显著,但知觉行为控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整体上正向调节着计划行为理论中预测变量与节水行为的关系。提出在实施经济性措施的同时,实行增强居民环保态度、增进生态情感、营造社会微观层次环保文化,多项措施并举促进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节水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生态情感;公众环保行为;知觉行为控制中图分类号:F 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56(2012)06-0064-06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震惊了全世界,

随之产生的巨大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城市用水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瓶颈。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

家,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达到28 

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 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每年缺

水总量为300亿~400亿m3

,全国669个城市中有

400余个供水不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

水资源保护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突出内容。除了工程措施以外,强化水管理、鼓励节约用水已成为解决用水矛盾的重要措施。我国居民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30%,有效调控居民的节水习惯是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以实证方法探讨公众节水行为的影响因素,

进而广泛促进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对于推动中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公众环保行为的研究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已取得了明显进展

[1-

2]。国内关

于公众环境保护行为包括节水行为的研究则起步较

晚。已有研究以政策和管理层面上的定性探讨居

多[3]

,尽管有一些关于公众环保意识或环保态度的

调查报告、定量分析报告公布,其成果形式也多为描述性研究,对居民环保行为、节水行为内在心理与行为机制的深度挖掘有待加强。

本文把比较成熟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planned 

behavior,TPB)引入我国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研究,以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改善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相应建议。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1.

节水的内涵节水(water saving

,WS)一词的内涵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展,到目前为止,关于节水的概念和准确定义仍有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节水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用水户的单位取水量低于本地区、本行业现行标准的行为,凡是有利于减少取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污染量)的行为均应视为节

水[

4]

。陈家琦等认为节约用水不仅是减少用水量和简单的限制用水,而且是高效地、合理地充分发挥水

的多功能和一水多用、

重复用水,即在用水最节省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5]

。结合以上研究,

本文认为节水是指人们采取现实可行的

第6期青 平等:中国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 

综合措施,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综合合理利用的一系列行为。

2.计划行为理论与节水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是1991年Ajzen正式提出的[6-7],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产生直接取决于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BI),而影响行为意向的3个关键因素是: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该理论在消费者行为包括环保型消费行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态度(attitude to the behavior,AB)是指人们对从事某特定行为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N)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的大小。它反映的是关键性个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PBC)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感知到的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就愈强。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如果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因素均为正向,其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得行为者在认知、情感、行为后果评判及行为信心诸方面都会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推动人们从事特定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大[8]。由此,对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提出以下假设:

H1:城市居民对节水行为的态度(AB)与其节水行为(WS)存在正相关关系;

H2:城市居民关于节水行为的主观规范(SN)与其节水行为(WS)存在正相关关系;

H3: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能力(PBC)与其节水行为(WS)存在正相关关系;

3.生态情感与节水行为

在环境保护行为领域的研究中,生态情感(eco-logical affect,EA)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已有研究看,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证明生态情感与环保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例如,早在1975年,Ma-loney等就发现人们的生态情感和环保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9]。不过,也有研究认为生态情感还可能作为调节变量正向影响着人们的环保行为。如Chan在对中国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研究中发现生态情感调节生态态度和行为,认为生态情感通过绿色购买态度和绿色购买意愿显著影响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10]。而有些学者曾指出,当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作为控制变量时,增加的其他变量能调节行为经验与行为意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可能有更好的变量解释行为经验产生的效应[11]。据此,本文认为生态情感正向调节着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者和节水行为之间的关系,故提出下述假设:

H4: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正向调节着节水行为的态度(AB)与其节水行为(WS)之间的关系;

H5: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正向调节着节水行为的主观规范(SN)与其节水行为(WS)之间的关系;

H6: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正向调节着节水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能力(PBC)与其节水行为(WS)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武汉市居民。将武汉选为调查地区的原因在于:武汉作为拥有近千万人口的我国中部的大型城市,其居民水资源使用观念与行为习惯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有普遍性。我们以分层配比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先从城市的各区中随机抽取3个区,再在抽中的区中随机抽取街道,在街道中以门牌号码随机抽取居民家庭。整个抽样过程保证了研究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经过核查检验得到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为78%。采用SPSS17.0完成后期的数据分析工作。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男性占51.0%、女性49.0%;年龄分布上:25岁以下占23.9%、25~35岁占28.2%、36~45岁占29.8%、46~55岁占16.5%、56岁及以上占1.6%;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占13.2%、高中或中专占30.6%、本科或大专占50.0%、本科以上占6.2%。家庭人口构成上3人以下7.1%、3人为52.3%、4人家庭占25.2%、5人及5人以上的家庭占15.4%。

从数据看,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及部分武汉居民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内容共包含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生态情感的测量;第二部分是对计划行为理论涉及到的节水行为的态度(AB)、节水行为的主观规范(SN)、节水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PBC)及节水行为(WS)的测量。这两部分采用的是5点李克特量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