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实证分析_基于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361.57 KB
- 文档页数:6
上海市居民住宅小区节约用水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市居民住宅小区的数量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节约用水管理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现状分析1. 居民生活用水量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用水在过去几年中增长了20%以上。
由于小区内存在一些水资源浪费现象,如水管漏水、冷热水不及时开关等问题,使得小区居民用水量增加的速度更快。
2. 管理手段不足目前上海市居民住宅小区在节约用水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居民用水行为的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引导居民节约用水。
小区缺乏专业的水务管理人员和配套设施,导致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够高效。
3. 缺乏用水意识在居民层面,对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意识也相对较弱。
很多居民对用水习惯较为随意,存在着大水龙头使用、洗涤衣物浪费水等现象。
一些居民对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意识培养。
二、优化对策1. 完善管理机制为了提高上海市居民住宅小区的节约用水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
要建立专门的水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水务管理人员,加强对小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
小区需要配备完善的水务设施,安装智能水表、水压调控装置等,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用水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2.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居民层面的用水习惯和意识培养,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小区可以开展水资源节约知识宣传活动、举办节水科普讲座等形式,引导居民正确对待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可以加强对居民的技能培训,指导居民合理使用家居设施、改进生活习惯,减少水资源浪费。
3. 建立奖惩机制为了提高居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小区可以设立节约用水奖励计划,对那些表现出节约用水态度的居民进行奖励。
对于那些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用水规定,促进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
城市居民节约用水状况分析核心提示:城市居民节约用水状况的描述与分析——关于南方区九省一市的调查报告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人人爱水,处处节水。
近年来,我国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人为的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现象依然严重,水危机不容忽视。
在现阶段,水危机、水短缺已上升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动员广大城市居民共同关注水资源,营造全社会的节水氛围,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科学用水,合...城市居民节约用水状况的描述与分析——关于南方区九省一市的调查报告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人人爱水,处处节水。
近年来,我国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人为的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现象依然严重,水危机不容忽视。
在现阶段,水危机、水短缺已上升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动员广大城市居民共同关注水资源,营造全社会的节水氛围,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发展,已成为重大的城市课题。
出于此,安利公司特在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开展了一次大型的公益性的节水调查。
该调查旨在对南方区城市居民家庭用水的基本状况、市民节约用水的行为与意识进行描述与分析,呼吁市民节约用水,并为有关部门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提供大量的现实资料,团结各方力量,共建“节水型城市”、城市居民共同的碧水家园。
一、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项调查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广西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共九省一市。
由于调查范围较广,因此抽取九个省份的省会城市作为代表,共调查了昆明市、贵阳市、成都市、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南宁市、广州市、海口市、重庆市十个城市。
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进展,城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阻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同时,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浪费严重,生活用水节水迫在眉睫。
生活节水措施归纳起来可分为技术、经济、行政、法律和教育等五个方面。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各种措施对生活节水的有效性,并辅助以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以期促进城市生活用水节水。
关键词:生活用水节水措施有效性技术1.生活节水的必要性1.1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短缺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除西藏水资源特别丰富外,华南、西南、两湖地区以及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或脆弱地区;华北、东北、陕甘宁地区以及山东、河南、上海、江苏属于缺水或严重缺水地区[1]。
在全国67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多座。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发展城市节水已经迫在眉睫。
1.2生活节水潜力城市用水需求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两个方面。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清洁生产推进,工业用水量不断下降;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水量还将继续增长,占总用水的比例增大。
2000至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从285.9亿吨增长至462 亿吨,占全国总用水量的由5.2%增长至7.7%,增幅高达 61.9%。
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亦在所有用水户当中最快[2]。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包括饮用、烹调、洗涤、冲厕、洗澡等。
在城市居民用水中,冲厕占29%~35%,洗浴占 25%~30%,厨用(含饮用)占23%~27%,洗衣占10%左右[3]。
由此可见,在生活用水总量中,饮用等生理必须用水占的比例很小,做饭、洗衣、冲厕、洗澡等用水占家庭用水的80%左右。
若采取有效措施,洗涤、冷却用水可大大减少,大量节约用水,从而有效缓解水资源危机。
节水行动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全球水资源逐渐变得稀缺。
而且,随着气候变化和干旱的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因此,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变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节水行动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以便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来收集数据: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个人和家庭的节水行为数据,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公共水务部门获取水资源利用和节水政策执行情况的相关数据。
2.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节水行为普及率较低: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只有20%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了节水措施,如减少冲洗次数、优化供水设备等。
•存在节水意识不足的现象:调查结果还显示,80%的受访者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少关注个人和家庭的水资源消耗情况。
•政府节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通过分析水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我们发现,政府在节水政策的执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企业和农村地区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尤为突出,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
3. 结果和讨论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以实现更有效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3.1 提高节水意识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节水知识和节水行为的重要性,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节水行动中来。
3.2 完善节水政策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和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控制。
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3 建立节水监测系统政府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情况,及时调整水资源分配和利用策略。
4.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当前节水行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改善公众对节水意识的提高、加强节水政策的执行以及建立完善的节水监测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节约水资源的行动。
黑河中游农村居民节水意识对节水行为的影响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李丽丽;钟方雷;程清平【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9(41)4【摘要】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有助于推动居民节水行为,但由于意识难以客观测量,意识对行为的影响机理难以刻画,定量评估其影响路径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节水意识对节水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设定相应的观测指标,设计问卷调查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张掖市526户农村居民家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路径。
结果显示,节水态度、节水预期、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对节水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03、0.122、0.140、0.161,其中属于行为控制的自身经验与节水障碍预期、属于主观规范的管理部门信任度与邻里感知均对节水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虽然节水态度维度中,对水资源价值、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因子载荷分别达到0.74、0.67、0.70,表明农村居民对水资源的生态、社会价值认同度很高,但向节水行为的转化过程中仍受经济效益预期的支配。
提出了通过奖惩正式制度与邻里乡约非正式制度结合,以及高效节水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居民节水意识向节水行为的高效转化。
【总页数】12页(P993-1004)【作者】李丽丽;钟方雷;程清平【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相关文献】1.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参与用水协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2.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r——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4.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校园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研究5.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建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镇居民使用家庭节水器具必要性探讨对国内外的研究调研的结果说明,关于节水行为的研究较多,大多是通过实证方法,重点关注的是节水行为的影响因素。
本文针对城镇居民采用节水器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主体特征、节水器具质量、政府推广政策是其关键的影响因素,政府对企业的技术专项支持、对购买节水器具居民的经济补偿、宣传教育等对节水器具的推广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近些年,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资源紧缺问题,节能减排工作迫在眉睫。
201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水资源紧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需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节水工作”。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及水安全使用的战略来保障水资源的高效和合理的利用。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构建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是指,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协调有序的运行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产节水和生活节水;鼓励全民参与节水、合理高效用水;培养公众的节水意识,将节水行为贯穿于生活中,将节水思想融入每个人的行为意识中。
据水利部发布的2010—2020年《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自2010年起,生活用水所占比例整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工农业用水量呈现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36%,而生活用水年均增长率为0.21%o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增长趋势自2013年起稳定且明显,特别是2014年以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总体增长趋势是上升的。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造成城市生活用水总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城市用水量的快速增长对城市水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构成了巨大威胁。
安装节水器具是引导城镇居民节水的有效方式,将城镇居民作为节水管理的微观着力点,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在发达国家,通过室内用水设备(如淋浴、马桶、洗衣机)消耗的水占家庭日常用水的很大一部分。
例如,根据最近的调查发现,在法国,平均每日用水量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水用于卫生目的(39%)、马桶(20%)和洗碗(10%);在加拿大埃德蒙顿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了类似的数据:马桶(29%),沐浴(34%),洗衣(19%),厨房(13%)和户外(5%)。
水价对城市居民用水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褚俊英1, 王 灿1, 王 琦2, 陈吉宁1, 邹 骥1(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2.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科研处,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 讨论了水价对城市居民用水行为影响的复杂性,介绍了该领域主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所关注的政策问题等,分析了水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研究水价的作用机理有助于需水预测、供水管理、制定合理的需求管理战略;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水价研究往往受数据限制,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实施成本很高,定性分析与统计分析所能回答的政策问题有限;综合利用社会学、计量经济学、微观模拟模型等方法,定量地研究水价对用水行为变化、节水技术扩散、回用替代水的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机理,是解决我国城市水短缺的基础研究需求。
关键词: 水价; 政策分析; 居民用水; 需求管理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3)11-003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0730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BJY029) 水价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非常复杂,具体表现为:首先,水价信号具有多样性,这是由水价政策目标的多样性决定的。
通常,水价政策的目标除了刺激节水以外,还包括公众可接受性、水厂的收入稳定性、社会公平性、易操作性、透明性等[1~4],实际上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权重的相对大小导致了不同地区水价类型的多样性。
例如,实际征收的水价类型有:①仅含固定费用的水价,即根据房屋大小、用水设施数量、居住人口等基准收取的固定费用,如挪威和英国[1];②仅含变动费用的水价,如匈牙利、波兰等;③混合形式的水价,即消费者支付连接费用和根据用水量不同的变动费用,如日本和大多数的欧洲国家。
而且,对于水价的变动部分也具有不同的形式:a .单一水价,所有消费者面临相同的水价,如我国的大部分地区;b .差异水价,如水量差价(累进加/减价),即随着用水量增加水价升高/降低(还可分为超额和总体加/减价形式)以及季节、高峰差价等。
第1篇一、引言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本报告通过对节约用水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节约用水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水利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官方机构发布的各类统计数据,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节约用水相关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如用水量、节水率等。
(2)对比分析: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的节约用水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规律。
(3)相关性分析:分析节约用水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政策、技术、经济等。
(4)趋势预测:根据历史数据,运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节约用水的发展趋势。
三、节约用水现状分析1. 用水量及节水率近年来,我国用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总用水量为6139.6亿立方米,较2018年下降1.9%。
其中,工业用水量为1946.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为4125.6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为1047.6亿立方米。
在用水量下降的同时,我国节水率不断提高。
据水利部数据,2019年全国万元GDP 用水量较2018年下降6.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较2018年提高0.01。
2. 节约用水政策及措施为推动节约用水,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税改革等政策措施。
此外,各地政府也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如北京市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活动,推广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等技术;浙江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关于节约用水研究报告节约用水是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基本举措。
为了深入研究节约用水方案的实施效果和推广难题,本文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节约用水方案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某社区居民节约用水行为的调查,发现节约用水方案的实施效果显著。
首先,居民对于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渐增强,有意识地采取了节约用水的措施,如缩短洗澡时间、关紧水龙头等。
其次,在供水管理方面,水务部门对居民节约用水行为进行了宣传教育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居民的节约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最后,社区居民在具体行动中发现,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可以降低水费的支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节约用水方案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居民的节约用水行为。
二、节约用水方案的推广难题尽管节约用水方案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
首先,不同地区和群体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地方和个人仍然存在浪费用水的行为。
其次,节约用水的制度建设和监管仍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
再次,一些居民认为用水价格偏低,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来推动节约行为。
最后,节约用水方案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于方案的了解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三、提高节约用水方案的推广效果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方案的推广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
首先,加强对于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节约意识和行动能力。
其次,完善用水价格机制,通过合理定价来引导居民实施节约用水行为。
再次,加强用水管理和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力度。
最后,重视技术创新和节水设施的推广应用,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成本。
总之,节约用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节约用水方案的实施效果显著,但仍然面临推广难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方案的推广效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用水价格机制、加强用水管理和监管以及重视技术创新等措施的践行。
居民用水消耗行为研究居民用水消耗行为一直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居民用水消耗量不断增加,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研究居民用水消耗行为,了解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对于有效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居民用水消耗行为的定义、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一、居民用水消耗行为的定义居民用水消耗行为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消耗行为。
这包括居民的生活、生产、消费等方面的用水行为。
居民用水消耗行为的特点是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对象。
二、居民用水消耗行为的影响因素1. 社会经济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居住环境等因素会影响其用水消耗行为。
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往往会有更高的用水消耗量,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居民则会更加节约用水。
2. 水资源供给和价格因素:水资源的供给状况和价格水平也会影响居民的用水消耗行为。
水资源供给充足的地区,居民往往会有较高的用水消耗量;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居民则会更加节约用水。
3. 环境意识和教育因素: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其用水消耗行为。
环境意识较高的居民更加注重节约用水,而环境意识较低的居民则往往会浪费用水。
三、居民用水消耗行为的现状分析1. 居民用水消耗量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居民用水消耗量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居民用水消耗量增长迅速,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2. 居民用水消耗行为存在浪费现象:一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用水的现象,比如洗澡、洗车、浇花等过度消耗水资源的行为。
这不仅浪费了水资源,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3. 居民用水消耗行为缺乏规范和管理:在一些地区,居民对于用水消耗行为缺乏规范和管理,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也使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
四、居民用水消耗行为的对策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城市生活节水对策及其有效性分析摘要: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对于人们生产及日常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却相对较低,尤其是城市生活用水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用水量显著增加,但是其节水意识却未随之得到有效提高,反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关于城市生活用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节水对策及其有效性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城市;生活节水;对策;有效性前言众所周知,我国城市属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其用水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大幅增加。
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却不高,而且截至目前为止,我国还存在部分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缺水现象,而城市生活用水却还存在着浪费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制约作用,所以在城市倡导生活节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节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活用水方面浪费现象较为严重1.1城市居民节水意识相对薄弱就目前城市用水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城市居民用水方面存在着节水意识薄弱的情况。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其生活用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情况。
这种浪费的情况在公共用水方面尤其严重,比如宾馆、学校及公共厕所等,经常可以发现水龙头未关或者滴漏的情况。
这些都源于其节水意识薄弱[1]。
与此同时,在城市居民住宅中90%以上的居民卫生间都是采用的抽水马桶来进行冲水,对于一个大概6升的马桶水箱来说,其在冲小便时将浪费大约70%左右的水。
而且,还有一部分居民家的马桶存在漏水情况,这更会增加生活用水的浪费程度。
1.2供水管网损坏率相对较高,城市漏损率较大具有效数据显示,当前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城市供水管网都存在着一定的损坏程度。
这些管网由于使用时间较久没有进行及时更换,所以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就单单在管网漏水这一项方面就存在大约15亿立方米/年的自来水被浪费。
2.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还有待改善。
分析居民家庭用水量影响因素的实证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材料及分析方法调研方法和样本的基本情况文中数据由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社会阶层分化的北京城市居民水消费分析”课题组入户调查取得。
调查是由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在2013年6 -7月完成的。
调查采用配额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
为了保证问卷的代表性,在抽样中对家庭结构和家庭中的调查对象进行了控制。
要求每个学生调查自己熟悉的数个家庭,在家庭的选取上,适当根据家庭人口学特征进行配额,如家庭结构控制,每个人在家庭的选取上,要兼顾成员主要为老人的家庭、核心家庭以及独身家庭;家庭中调查对象的控制,即在一个家庭中,调查对象不能都是一类人,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男性、女性等各类人都应该有所覆盖。
按照这种抽样方法,共获得问卷976份。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分析。
主要指标文中研究因变量有两个:月家庭总用水量(吨)和月人均用水量(吨)。
自变量分为六类:1)个人特征,包括年龄(岁),性别(男=1) ;2)家庭特征:家庭平均人口(人),人均住房面积(m2) ;3)社会经济地位因素:一是教育程度,包括初中及以下、高中、职高或者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别赋值为1,2,3,4,5,二是家庭消费水平,包括3万以下、3 -5万元、5一10万元、10一15万元、15万元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5,三是收入水平,包括5万元以下、5一10万元、10一15万元、15 - 20万元、20一30万、30万元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5,6;4)用水行为:一是每周洗衣次数,二是每周拖地次数,三是是否一水多用,四是”您洗脸洗手是否随时关水龙头”,五是”您洗碗筷是否不间断冲洗”,六是”您洗澡用沐浴液时是否关掉花洒”;5)水危机意识,即”您对北京的水资源担心吗?”采用五级测量,包括非常担心、比较担心、有点担心、不担心,没有想过,分别赋值为1,2,3,4,5;6)水价感受,即“你认为目前的水价如何?”采用五级测量,即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分别赋值为1,2,3,4,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02期)2012(6)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收稿日期:2012-08-31作者简介:青 平(1967-),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消费者行为学。
E-mail:qingping@mail.hzau.edu.cn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青 平,聂 坪,陶 蕊(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 要 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通过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国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居民对节水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这2个因素对其节水行为的影响均正向显著,但知觉行为控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整体上正向调节着计划行为理论中预测变量与节水行为的关系。
提出在实施经济性措施的同时,实行增强居民环保态度、增进生态情感、营造社会微观层次环保文化,多项措施并举促进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节水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生态情感;公众环保行为;知觉行为控制中图分类号:F 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56(2012)06-0064-06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震惊了全世界,随之产生的巨大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城市用水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瓶颈。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达到28 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 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亿~400亿m3,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个供水不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
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水资源保护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突出内容。
除了工程措施以外,强化水管理、鼓励节约用水已成为解决用水矛盾的重要措施。
我国居民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30%,有效调控居民的节水习惯是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以实证方法探讨公众节水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广泛促进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对于推动中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公众环保行为的研究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已取得了明显进展[1-2]。
国内关于公众环境保护行为包括节水行为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已有研究以政策和管理层面上的定性探讨居多[3],尽管有一些关于公众环保意识或环保态度的调查报告、定量分析报告公布,其成果形式也多为描述性研究,对居民环保行为、节水行为内在心理与行为机制的深度挖掘有待加强。
本文把比较成熟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planned behavior,TPB)引入我国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研究,以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改善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相应建议。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1.节水的内涵节水(water saving,WS)一词的内涵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展,到目前为止,关于节水的概念和准确定义仍有不同见解。
有学者认为节水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用水户的单位取水量低于本地区、本行业现行标准的行为,凡是有利于减少取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污染量)的行为均应视为节水[4]。
陈家琦等认为节约用水不仅是减少用水量和简单的限制用水,而且是高效地、合理地充分发挥水的多功能和一水多用、重复用水,即在用水最节省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5]。
结合以上研究,本文认为节水是指人们采取现实可行的第6期青 平等:中国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 综合措施,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综合合理利用的一系列行为。
2.计划行为理论与节水行为计划行为理论是1991年Ajzen正式提出的[6-7],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产生直接取决于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BI),而影响行为意向的3个关键因素是: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该理论在消费者行为包括环保型消费行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态度(attitude to the behavior,AB)是指人们对从事某特定行为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N)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的大小。
它反映的是关键性个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PBC)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
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感知到的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就愈强。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如果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因素均为正向,其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得行为者在认知、情感、行为后果评判及行为信心诸方面都会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推动人们从事特定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大[8]。
由此,对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提出以下假设:H1:城市居民对节水行为的态度(AB)与其节水行为(WS)存在正相关关系;H2:城市居民关于节水行为的主观规范(SN)与其节水行为(WS)存在正相关关系;H3: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能力(PBC)与其节水行为(WS)存在正相关关系;3.生态情感与节水行为在环境保护行为领域的研究中,生态情感(eco-logical affect,EA)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已有研究看,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证明生态情感与环保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例如,早在1975年,Ma-loney等就发现人们的生态情感和环保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9]。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生态情感还可能作为调节变量正向影响着人们的环保行为。
如Chan在对中国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研究中发现生态情感调节生态态度和行为,认为生态情感通过绿色购买态度和绿色购买意愿显著影响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10]。
而有些学者曾指出,当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作为控制变量时,增加的其他变量能调节行为经验与行为意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可能有更好的变量解释行为经验产生的效应[11]。
据此,本文认为生态情感正向调节着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者和节水行为之间的关系,故提出下述假设:H4: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正向调节着节水行为的态度(AB)与其节水行为(WS)之间的关系;H5: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正向调节着节水行为的主观规范(SN)与其节水行为(WS)之间的关系;H6: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正向调节着节水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能力(PBC)与其节水行为(WS)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武汉市居民。
将武汉选为调查地区的原因在于:武汉作为拥有近千万人口的我国中部的大型城市,其居民水资源使用观念与行为习惯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有普遍性。
我们以分层配比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先从城市的各区中随机抽取3个区,再在抽中的区中随机抽取街道,在街道中以门牌号码随机抽取居民家庭。
整个抽样过程保证了研究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经过核查检验得到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为78%。
采用SPSS17.0完成后期的数据分析工作。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男性占51.0%、女性49.0%;年龄分布上:25岁以下占23.9%、25~35岁占28.2%、36~45岁占29.8%、46~55岁占16.5%、56岁及以上占1.6%;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占13.2%、高中或中专占30.6%、本科或大专占50.0%、本科以上占6.2%。
家庭人口构成上3人以下7.1%、3人为52.3%、4人家庭占25.2%、5人及5人以上的家庭占15.4%。
从数据看,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及部分武汉居民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内容共包含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生态情感的测量;第二部分是对计划行为理论涉及到的节水行为的态度(AB)、节水行为的主观规范(SN)、节水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PBC)及节水行为(WS)的测量。
这两部分采用的是5点李克特量表,回答5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102期)设置都是从“1”(代表“完全不同意”)逐渐过渡到5(代表“完全同意”)。
第三部分询问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经济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等,用于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分析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另外,为了确保问卷质量,本研究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成熟量表的内容并征询了多位相关专家的意见。
生态情感用4个项目进行测量并参考了Chan关于生态情感的测量方法[10],使用的4个测量项目分别为:①一想到我吃的大部分食物都曾经被喷过杀虫剂,我就感到内心不好受;②一想到大自然中如此多的植物与动物受到环境污染的伤害,我就感到很不愉快;③一想到现代工商业对环境的大规模破坏,我就感到沮丧和愤怒;④我对环境保护问题不太关注,生活中要关注的其他问题太多了。
其中第4条是反向计分。
节水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测量参考了Kelly等的相关量表[12]。
其中态度的3个测量题项为:①我认为实施节水行为对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是有很有益处的;②我认为实施节水行为对我和我的家庭是很有益的;③总的来看我对节水行为的态度很积极。
测量主观规范的3个项目分别是:①那些生活中我很重视甚至听从他们意见的人重视节水行为;②那些对我比较重要的人并没有因为目前的水资源短缺感到焦虑不安(此项目为反向计分题);③那些生活中对我很重要的人支持我实施节水行为。
知觉行为控制测量所用的3个项目主要参考了Oliver等关于环境自我效用的测量量表并进行了调整[13],具体为:①日常生活中,我自己可以较容易地实施节水行为;②通过我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实施节水行为对节约水资源、促进环保的作用非常有限(反向计分);③每个居民的节水行为对节约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节水行为用2个项目进行测量,也主要参考了Chan关于绿色购买行为的测量方法[10],并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恰当的调整。
回答采用五点量表,从1“很少”到5“很多”。
具体为:①您平均每月所用的水费与相同家庭人口的其他人相比如何(1=很少;5=很多);②您使用节水产品(如节水龙头、节水洗衣机等)的数量与一般人相比如何(1=很少;5=很多)。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1.样本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核心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