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S区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33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8章习题答案1.命名下列配合物:(1)K2[Ni(CN)4] (2)(NH4)2[FeCl5(H2O)](3)[Ir(ONO)(NH3)5]Cl2 (4)Na2[Cr(CO)5]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3)[Al(H2O)4(OH-)2]+ (4)[Cr(C6H6)2]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已知sp K (AB)=4.0×10-10;sp K (A 2B)=3.2×10-11,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关系为( A )A. S (AB )< S (A 2 B )B. S (AB )>S (A 2 B )C. S (AB )=S (A 2 B )D. 不能确定 (2)Mg (OH )2沉淀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A. 纯水 B. 在0.1mol ·L -1 HCl 中 C. 在0.1mol ·L -1 NH 4Cl 中 D. 在0.1mol ·L -1 Mg Cl 2 中 (3)莫尔法测定Cl -和Ag +时,所用滴定剂分别为( B ) A. AgNO 3,Na Cl B. AgNO 3,AgNO 3 C. AgNO 3,KSCN D. AgNO 3,NH 4SCN(4)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溶液中Cl -时,所选用的指示剂为( D ) A. K 2CrO 4 B. 荧光黄 C. 曙红 D. 铁铵矾(5) 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时,溶液中没加有机溶剂,在滴定过程中使结果( A ) A. 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 正负误差不定 二、填空题2.相同温度下,HAc 在N a Ac 溶液中的解离度小于纯水中的解离度,CaCO 3在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种现象可用_同离子效应__来解释。
3.分步沉淀的次序不仅与溶度积常数及沉淀的 类型 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相应离子 浓度 有关。
;4.BaSO 4和Mg(OH)2的θsp K 分别为1.1×10-10和5.6×10-12,两者在水中溶解度为1.05×10-5 , 1.1×10-4 。
;三、简答题6.试用溶度积规则解释下列事实解:(1)CaCO3沉淀溶于稀HCl :CaCO3Ca2++CO32-,在稀HCl中存在H+,能与CO32-结合生成HCO3-和H2CO3,导致平衡向右移动,直到完全溶解。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篇一:《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48/3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开设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也是农学、园艺、生物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上述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基础化学课程。
本课程在元素周期律、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及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含量测定的理论和方法。
上述内容与相关专业对化学基础的要求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写作毕业论文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散系、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2.理解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吸光光度法等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定量分析的常用测定方法。
3.掌握定量分析基本计算方法,能正确表示定量分析结果。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并且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学时分配表章序章题讲授学时实验学时辅导学时自学学时小计1溶液和胶体42化学反应速率23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74物质结构基础55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56配位化合物47氧化还原反应68重要的生命元素自学9分析化学概论610滴定分析法611重量分析法自学12吸光光度法413电势分析法自学合计48 四、教学教法建议本课程教学应在充分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既要注意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对于已习惯中学教学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化学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本课程教学开始就应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内容的精炼,以使学生尽快适应。
每章讲完之后应及时小结重点,以助学生理清思路,及时消化。
M(s)噲溶垐? M n + (aq) + n e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解答1. 什么叫金属的电极电势?以金属-金属离子电极为例说明它是怎么产生的?1.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在金属与溶液间由于电荷不均等原因而产生了电势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势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会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过程。
一方面金属晶格中金属离子受极性水分子 的吸引而形成水合离子进入溶液。
另一方面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吸引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使其沉积到金属表面。
这两个过程可表示如下:解沉积当溶解速率与沉积速率相等时,就达到动态平衡。
一般地说,在溶解和沉积过程中,由金属表面进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总数与从溶液中沉积到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总数并不相等,这样在金属与溶液间就由于 电荷不均等而产生了电势差。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歧化反应?2. 在 Cl 2+H 2O=HClO+HCl 中:Cl 2 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
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氧化数:Fe 3O 4PbO 2 Na 2O 2Na 2S 2O 3 NCl 3 NaHKO 2 KO 3 N 2O 4Fe 3O 4 PbO 2 Na 2O 2 Na 2S 2O 3 NCl 3 NaHKO 2 KO 3N 2O 4Fe Pb Na NaNNaKKN+8/3+4+1 +1 +3 +1 +1 +1+4OO O SClHO OO-2 -2 -1 +2 -1 -1-1/2-1/3-2O -24. 举例说明常见电极的类型和符号。
4. 常见电极共有四种类型:(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置于其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
如 Zn(s) | Zn 2+(2)气体-离子电极 这类电极的构成需要一个固体导电体,该导电固体与所接触的气体和溶液都不起反应,但它有时能催化气体电极反应的进行。
如 Pt | H 2(g) | H +(3)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阴离子电极 表面涂有该金属的难溶盐 (或氧化物)的金属浸入与该 盐具有相同阴离子的溶液即构成此类电极。
第八章s区元素8.1 S区元素概述 (1)8.2 S区元素的一些规则 (3)8.3 重要单质与化合物 (10)8.4 制备 (18)8.5 S区元素的生物作用 (20)8.1 S区元素概述8.1.1 碱金属S区元素价电子构性、氧化还原性及其变化规律S区元素包括周期系中的ⅠA族-碱金属和ⅡA族-碱土金属。
表8-1ⅠA和ⅡA的特征氧化态为+1和+2,但还存在低氧化态,如等。
从标准电极电势(E),均具有较大的负值。
金属单质都是强的还原剂,如纳、钾、钙等常用作化学反应的还原剂。
表8-2 S区元素电极电势由于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只能以化合状态存在于自然界。
如钠和钾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熔盐NaCl 、海水;天然氯化钾、光卤石KCl·MgCl 2·6H 2O 等。
钙和镁主要存在于白云石、方解石、菱镁矿、石膏等矿物中,锶和钡的矿物有天青石和重晶石等。
岩盐 白云石 菱镁矿 重晶石8.1.2 碱土金属2.碱土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在化合时,多以形成离子键为主要特征。
氢氧化物除具有两性,为中强碱外,其他均是强碱。
【问题1】铍与锂具有一定的共价性,为什么?由于锂和铍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小,且为2电子构型,有效核电荷大,极化力强,因此它们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共价性。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也可以共价键结合成分子,如等碱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就是共价分子。
IA 和IIA 族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列于表中。
表8-3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基本性质【问题2】为什么ⅡA 金属的熔沸点升华热高于IA ?ⅡA 离子水合放热更多? 因为ⅡA 金属中有两个电子参与形成金属键,金属键较强,所以熔沸点及升华热均高于IA 。
ⅡA 离子带有两个正电荷,更容易与水结合,会放出更多的热量。
8.2 S 区元素的一些规则8.2.1 对角线规则(1)锂和镁的相似性 S 区元素的一些规律1.对角线规则第二周期元素Li 、Be 、B 的性质和第三周期处于对角位置的元素Mg 、Al 、Si 一一对应,它们的相似性称为对角线规则。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重要知识点汇编(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绪论一、化学的地位及作用自然科学在纵向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变化中的能量转换。
化学理论已渗透到许多技术学科当中,如采矿和冶金工业的需要,推动了无机和分析化学的发展;纺织、印染、煤、石油的综合利用又使有机化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四大化学化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如"四大化学"这些都属于纯粹的化学。
无机化学:以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除C、H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有机化学:以C、H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鉴定方法及其原理;物理化学:以应用物理测量方法和数学处理方法来研究物质及其反应,以寻求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间本质联系的普遍规律。
另外,随着化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又产生了许多应用化学:如工业化学、高分子化学、放射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半导体化学等等。
三、本课程的目的及主要内容1、目的: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
2、主要内容:主要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应用以及其变化的基本原理。
本教程分为两部分:化学理论与元素及其化合物其中化学理论又分为:四大平衡(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结构理论。
3、学习方法:(1)理论课大学的学习模式: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多,讲授内容重复性小,作业量少,无课堂练习,强调自学能力的提高。
针对大学学习特点,提出如下要求:①课堂认真听讲,跟上教师讲授思路,有弄不懂的问题暂且放下,待以后解决,不然,由于讲授速度快,容易积累更多的疑难问题。
②作好课堂笔记,留下一定的空白处,做标记,提出问题,写出结论。
(2)实验课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理论的理解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