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 格式:ppt
- 大小:12.21 MB
- 文档页数:5
村居古诗和咏柳古诗村居古诗和咏柳古诗如下:1、村居古诗如下三首:①《村居》[作者] 高鼎 [朝代] 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②《村居》[作者] 张舜民 [朝代] 宋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③《清平乐·村居》[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咏柳古诗如下十首:①《咏柳》[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咏柳》[作者] 王克功 [朝代] 宋春到枝枝是绿丝,秋来叶叶是愁眉。
灞桥何限经行者,不记寻花击马时。
③《赠柳》[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④《咏柳》[作者] 曾巩 [朝代] 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⑤《咏柳》[作者] 韩偓 [朝代] 唐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⑥《咏柳》[作者] 薛逢 [朝代] 唐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⑦《咏柳》[作者] 吴融 [朝代] 唐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⑧《咏柳》[作者] 李咸用 [朝代] 唐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
牵仍别恨知难尽,夸炫春光恐更无。
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
⑨《咏柳》[作者] 日本贡使 [朝代] 明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深。
⑩《咏柳》[作者] 杨慎 [朝代] 明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二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语文课本中收录的两首古诗分别是《村居》和《咏柳》。
《村居》是一首清代诗人高鼎创作的诗歌,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描绘了一幅春天来临,万物生长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和儿童天真快乐的赞美。
孩子们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体会到春天的气息和乡村的宁静之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诗中写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里通过柳树的比喻,传达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感觉,以及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春风的轻柔和柳枝的柔软,仿佛能够触摸到春天的温暖。
通过这两首古诗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表达,还能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咏柳》通过对早春二月柳树的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诗(古诗诗歌)村(山村村庄)童(童年儿童)绿(碧绿绿色)碧(碧绿碧血丹心)妆(化妆妆扮)丝(丝巾丝瓜)剪(剪刀剪破)2、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生字组词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生字组词湖(湖水)(江湖)(湖泊)(西湖)莲(莲花)(莲子)(莲叶)(水莲)穷(无穷)(穷人)(贫穷)(哭穷)荷(荷花)(荷叶)(荷包)(荷包蛋)绝(绝句)(绝对)(拒绝)(绝交)含(包含)(含义)(含笑)(含泪)岭(山岭)(岭南)(分岭)(西岭)吴(吴国)(吴语)(东吴)(吴歌)3、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说课稿一、说教材《从军行》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战斗的激烈和生活艰苦,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分两课时进行,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五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观全文想画面解诗意悟诗情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受到感染。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
理解边塞诗歌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对比学习诗歌,了解不同作品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诗歌特色。
四、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我意识。
1、古诗二首【教材简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
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
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
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
“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
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
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也许这个时候学生还沉浸在冬的寒意中,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上学期古诗诵读大赛中的成功,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1. 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搜集诗歌、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与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
1.古诗二首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译文:早春二月,绿草生长,黄莺飞舞,春风中柳条轻拂堤岸,杨柳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的直摇。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孩童放学早早回家,忙着借这轻柔的春风放风筝。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译文:柳树长满新叶,看上去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柳条从树上垂下好像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
考点:
1.《村居》的前两句描写了那些景物?
草、莺、提、杨柳、春烟
2.《咏柳》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杨柳)比作(碧玉)
3.《咏柳》后两句运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赞美柳叶,歌颂春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
4“拂堤杨柳醉春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下语文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课堂笔记知识点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村居村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所居住的村庄,展现了村庄的宜人景色和宁静祥和的生活。
结构:诗歌共有四十句,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是典型的骈文体。
每两句构成一个整体,上联主要描述村庄的自然景物,下联则写诗人的生活情致。
意境:诗歌以风物作为线索,展示了丰富的乡村景色,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生动形象,以及村民安乐、丰富的生活。
整首诗以宁静、祥和的画面为主,形成了一幅宜人的乡村图景。
咏柳咏柳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以柳树为主题,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通过写柳树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生命的坚强。
结构:诗歌共四十四句,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结构严谨,韵律流畅。
诗歌由四个相同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以“绿”的字句作为开头,形成了韵律上的对称结构。
意境:咏柳描绘了柳树在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绿意盎然的景象,以及柳树柔软的枝干轻摇的形象。
通过描写柳树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坚持,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以及面对困难时应有的乐观心态。
这首诗以柳树作为主题,通过描写柳树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1.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村居和咏柳都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两句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骈文体的结构。
诗歌的韵律流畅,每句的字数、声调和韵脚都符合规律。
2.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与技巧:村居和咏柳都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感受与赞美。
其中,村居以描写村庄的宜人景色为主,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传达出村舍的平和与安乐。
咏柳则以描写柳树的生机勃勃和绿意盎然为主,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3.表达情感的手法与技巧: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表达,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诗人的生活情致,表达了喜悦、安乐、热爱和坚韧等情感。
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通过与自然景物的对应,进一步凸显了情感的张力,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感受。
村居和咏柳的意思
《村居》和《咏柳》都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作品,下面是它们的意思:
-《村居》的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江南二月春景图,后两句则塑造了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咏柳》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二月的春风,如同灵巧的剪刀。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鲜嫩新绿,展现出柳树的婀娜多姿。
后两句则由一问一答,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下语文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课堂笔记知识点1.《村居咏柳》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春天村居柳树吐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村居宁静安逸的向往之情。
2.《课堂笔记》是当代诗人张枣的作品。
诗中通过描写教室中的场景以及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抒发了对学习的热情和追求知识的精神。
知识点:1.《村居咏柳》中的意境描写:诗人通过描绘村居柳树吐绿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情景。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疑是地上霜”、“举头数峰青叶色,返影无穷碧山青”,以及“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使读者在阅读时既能欣赏到自然风景的美丽,又能感受到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2.《课堂笔记》中的写实手法:诗人通过描述教室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如“墙上骨锯著云彩”,“草帘下腰布震飞”,将读者带入到真实的课堂场景中。
这种写实手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和课堂的情景,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3.《村居咏柳》中的感情抒发:诗人通过描绘村居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安逸宁静村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谁家新燕啄春泥”、“闲敲棋子落灯花”等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4.《课堂笔记》中的主题表达:诗人通过描写学生们积极学习的状态,表达了对追求知识和学习的热情的赞赏。
诗中有“涂鸦书桌握笔记,便须狂写才堪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等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学生们勤奋学习、追求知识的认同和鼓励。
5.《村居咏柳》中的韵律和押韵:该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四句一组。
诗中使用了押韵手法,如“交加”、“玉台”、“黄昏”等,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6.《课堂笔记》中的对比手法:诗人通过描述课堂中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学习状态,与普通的生活场景进行对比,如“长勺端好满盘黄,画饼养狐周匝邙”,使读者感受到课堂学习的积极向上和生活中的平凡对比,传递了追求知识和进步的意义。
总结:《村居咏柳》和《课堂笔记》都是通过描写细节和运用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