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2015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2015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2015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2015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实验指导书

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系

2015年3月

实验一、MATLAB 的基本语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数组和矩阵的运算; 2熟悉二维图的绘制。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过程

记录下面习题的程序和运行后的结果。

1、计算

???

???=572396a 与???

???=864142b 的数组乘积。

2、对于B AX =,如果

??

???

?????=753467294A ,??????????=282637B ,求解X 。

3、已知:

??

???

?????=987654321a ,分别计算a 的数组平方和矩阵平方,并观察其结果。 4、角度[]

604530=x ,求x 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

5、将矩阵??????=7524a 、??????=3817b 和

??????=2695c 组合成两个新矩阵:

(1)组合成一个4?3的矩阵,第一列为按列顺序排列的a 矩阵元素,第二列为按列顺序排列的b 矩阵元素,第三列为按列顺序排列的c 矩阵元素,即 ??

???

??

?????237

912685574

(2)按照a 、b 、c 的列顺序组合成一个行矢量,即 []296531877254

6、解方程组??????????=?????????

?66136221143092x 。

7、绘制曲线

13++=x x y ,x 的取值范围为[-5,5]。

8, 有一组测量数据满足1

-at e +=y ,t 的变化范围为0~10,用不同的线型和标记点画出a=0.1、a=0.2和a=0.5三种情况下的曲线,在图中添加标题1

-at e +=y ,并标识出各曲线a 的取值,并添加

图例框。

9

10, x= [66 49 71 56 38],绘制饼图,并将第五个切块分离出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请每位同学自己编写,可写这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实验二、MATLAB 的符号运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悉符号运算;(函数的合并、化简、展开;微分、积分;方程求解;符号表达式绘图)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过程

记录下面题目的程序和运行后的结果。

1、 因式分解:(1)65552

34-++-x x x x ;(2)f=x 9-1

2、 展开表达式f=(x+1)5和f=sin(x+y)

3、对于表达式f=x(x(x-6)+12)t, 分别将自变量x 和t 的同类项合并。

4、对表达式 f=x/y+y/x 进行通分。

5、分别计算表达式

x x x )sin(lim

0→及x x x a

)1(lim _+∞→和x

x e -∞→lim

6、分别计算表达式f=x x 的导数和3次导数.

7、分别计算表达式dx x x ?+-22)1(2、dx

z x

?+2)1(、

dz z x

?+2)1(和?+1

0)1log(dx x x 。

8、求解代数方程组x 2-y 2+z=10, x+y-5z=0, 2x-4y+z=0

9、求微分方程2

2dx y d =-a 2y 当y(0)=1及0)(=a dx dy π

时的特解。

10、绘制函数表达式x 2-y 2的二维图形

11、在极坐标下绘制函数表达式1+cos(t)的二维图形。

12、根据表达式x=sin(t), y=cos(t) 和z=t, 绘制三维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请每位同学自己编写,可写这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实验三、MATLAB 的高级运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悉MATLAB 的高级运算;(矩阵的分析与运算、多项式的运算、数据类型定义等)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过程

记录下面题目的程序和运行后的结果。

1、 将(x-6)(x-3)(x-8)展开为系数多项式的形式。

2、求解多项式x 3-7x 2+2x+40的根。

3、 求解在x=8时多项式(x-1)(x-2) (x-3)(x-4)的值。

4、计算多项式5141242

3+--x x x 的微分(求导)。

5、矩阵

??

???

?????-=943457624a ,计算a 的行列式和逆矩阵。

6、y=sin(x),x 从0到2π,?x=0.02π,求y 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

7、求代数方程012927432

3

4

5

=+++++x x x x x 的所有根。

8、设方程的根为x=[-3,-5,-8,-9],求它们对应的x 多项式的系数。

9、设x

x x x x x x f 1cos 5sin 2)(2

3++-=

(1)、画出它在x=[0,4]区间的曲线,求出它过零点的值。 (2)、求此曲线在x 轴上方第一块所围的面积的大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请每位同学自己编写,可写这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实验四、MATLAB 综合运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会用MATLAB 求电阻电路。(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等)

2、会用MATLAB 求正弦稳态电路。

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中模型的转换方法。

4、会用MATLAB 求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过程

1、已知条件如下图所示。求:RL 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

2、已知Us=100V ,I1=100mA ,电路吸收功率P=6W ,XL1=1250Ω,XC2=750Ω,电路呈感性,求R3及XL3。

3

R U s

0.2

0.1s 2+1

0.2s 0.8

K 2

4、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为:

求其零极点模型。

5、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如下: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请每位同学自己编写,可写这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u x y u x x +=??????+??????-=31102110 )

5)(2)(1()

3(6)(++++=s s s s s G

计算机仿真实验

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09电牵一班学号:22 姓名:饶坚指导老师:叶满园实验日期:2012年4月30日 一、实验名称 三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仿真 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并掌握三相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2.进一步熟悉MA TLAB中对Simulink的使用及构建模块; 3.掌握SPWM原理及构建调制电路模块; 4.复习在Figure中显示图形的程序编写和对图形的修改。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电路图 1、实验原理图

2、电路原理(采用双极性控制方式) U、V和W三相的PWM控制通常公用一个三角波载波Uc,三相的调制信号Uru、Urv和Urw依次相差120°。 电路工作过程(U相为例):当Uru>Uc时,上桥臂V1导通,下桥臂V4关断,则U相相对于直流电源假想中点N’的输出电压Uun’=Ud/2。当Uru

对电路模型进行封装如下图示:

其中Subsystem1为主电路,Subsystem2为负载,Subsystem3为检测电路,Subsystem4为输入信号,Subsystem5为调制电路,Scope 为示波器,Repeating Sequence为三角载波。 各子系统电路分别如下所示: Subsystem1 Subsystem2 Subsystem3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 SolidWorks 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掌握SolidWorks 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 放样的操作方法。 3. 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 征、筋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 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 1 (1) (2) 2 所示。 图 1连接件 图 2草图 (3) 单击【拉伸凸台/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54mm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3所示。 图 3 “拉伸”特征 (4) 120°”,然后 在第二参考中选择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5) 1,选择“反转法线” 1,单选择 4所示。 图4草图 图4建立基准面 底面边线

(6) 单击【拉伸凸台/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12mm”,单击【确定】按钮,如图5所示。 图5“拉伸”特征 (7)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在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6所示。 图 6 中心线 (8) 内输入“8mm”,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添加尺寸】、【选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7所示。 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 -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8所示。

计算机仿真与建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计算机仿真与建模 实验报告 题目:理发店的服务过程仿真 姓名:XXXX 班级:计科XXXX班 学号:0909XXXX 日期:2013XXXX

理发店的服务过程仿真 1 实验案例 (2) 1.1 案例:理发店系统研究 (2) 1.1.1 问题分析 (3) 1.1.2 模型假设 (3) 1.1.3 变量说明 (3) 1.1.4 模型建立 (3) 1.1.5 系统模拟 (4) 1.1.6 计算机模拟算法设计 (5) 1.1.7 计算机模拟程序 (6) 1实验案例 1.1 案例:理发店模拟 一个理发店有两位服务员A和B顾客随机地到达该理发店,每分钟有一个顾客到达和没有顾客到达的概率均是1/2 , 其中60%的顾客理发仅用5分钟,另外40%的顾客用8分钟. 试对前10分钟的情况进行仿真。 (“排队论”,“系统模拟”,“离散系统模拟”,“事件调度法”)

1.1.1 问题分析 理发店系统包含诸多随机因素,为了对其进行评判就是要研究其运行效率, 从理发店自身利益来说,要看服务员工作负荷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增加员工等考 虑。从顾客角度讲,还要看顾客的等待时间,顾客的等待队长,如等待时间过长 或者等待的人过多,则顾客会离开。理发店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排队系统,可以用 排队论有关知识来研究。 1.1.2 模型假设 1. 60%的顾客只需剪发,40%的顾客既要剪发,又要洗发; 2. 每个服务员剪发需要的时间均为5分钟,既剪发又洗发则花8分钟; 3. 顾客的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4. 服务中服务员不休息。 1.1.3 变量说明 u :剪发时间(单位:分钟),u=5m ; v: 既剪发又理发花的时间(单位:分钟),v=8m ; T : 顾客到达的间隔时间,是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单位: 分钟) T 0:顾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秒),T 0=λ 1; 1.1.4 模型建立 由于该系统包含诸多随机因素,很难给出解析的结果,因此可以借助计算机 模拟对该系统进行模拟。 考虑一般理发店的工作模式,一般是上午9:00开始营业,晚上10:00左 右结束,且一般是连续工作的,因此一般营业时间为13小时左右。 这里以每天运行12小时为例,进行模拟。 这里假定顾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T 0服从均值3分钟的指数分布, 则有 3小时到达人数约为603 603=?人, 6小时到达人数约为1203 606=?人, 10小时到达人数约为2003 6010=?人, 这里模拟顾客到达数为60人的情况。 (如何选择模拟的总人数或模拟总时间)

EDA技术实验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EDA技术实验 任课教师:王小虎 所属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班级:自本1201-02 教学时间: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湖南工学院课程基本信息

P 1 实验一原理图的绘制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绘制一张完整的电源电路原理图. 1.绘制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并填上正确的封装,完成后将文件存盘。 2.对完成的电路图进行ERC校验,若有错误,则加以改正,直到校验无误后, 存盘. 2.对修改后的电路图进行编译,产生网络表文件,将网络表文件存盘后退出 3.根据以上的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并将绘制好的完整电源电路图打印出来 贴在报告中,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用到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PROTEL99的基本操作。 2.学会绘制电路原理图。 3.掌握电路图的ERC校验、电路错误修改和网络表的生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调用元件;创建原理图元件库;网络标号。 难点:原理图元件库的创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大概20分钟时间,对原理图绘制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多媒体进行演 示、制作教学幻灯片。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并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要给元器件定义封装形式?是否所有原理图中的元器件都要定义封装 形式? 2、放置元器件时系统提示没有打开元器件库,应如何解决? 3、使用网络标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总线和一般连线有何区别?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P 2 实验一原理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PROTEL99的基本操作。 (2)学会绘制电路原理图。 (3)掌握电路图的ERC校验、电路错误修改和网络表的生成。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新建文档,设置参数的基本操作。进入ADV ANCED SCHEMATIC,新建一张原理图,并设置它的工作空间参数和文档参数。其中,电路图大小设置为A4, 横向放置,标题栏选择标准标题栏,栅格大小均选为20mil。 (2)装入元器件库。执行相关命令, (3)放置元器件。按照如图1-1所示,从元器件库中放置相应的元器件到电路图中,并对元器件做移动,旋转等操作,同时进行属性设置。各元器件的元器 件标号及标称值均采用小四号宋体,完成后将文件存盘。 (4)全局修改。利用SCH的全局修改功能,将图1-1中电阻的标号和标称值均由小四号宋体改为五号黑体,并将电阻的编号R*由大写改为小写r*,完成后将 文件改名存盘。 (5)绘制电源电路图。按照如1-1所示,绘制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并填上正确的封装,完成后将文件存盘。 (6)对完成的电路图进行ERC校验,若有错误,则加以改正,直到校验无误后,存盘 (7)对修改后的电路图进行编译,产生网络表文件,将网络表文件存盘后退出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后期新秀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新兴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起到了只管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在科研领域,计算机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人们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方法,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科研领域技术成果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本文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理论思想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产生的基本原因,也就是人们用计算机模拟解决问题的优点所在,讨论了模拟、仿真、实验、计算机仿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析并预测了计算机仿真的未来发展趋势。经过查阅大量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对比,这对于初步认识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模拟;仿真技术;发展 一、引言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多种学科和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为工具,通过虚拟试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早期称为蒙特卡罗方法,是一门利用随机数实验求解随机问题的方法。其原理可追溯到1773年法国自然学家G.L.L.Buffon为估计圆周率值所进行的物理实验。根据仿真过程中所采用计算机类型的不同,计算机仿真大致经历了模拟机仿真、模拟-数字混合机仿真和数字机仿真三个大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仿真主要采用模拟机;60年代后串行处理数字机逐渐应用到仿真之中,但难以满足航天、化工等大规模复杂系统对仿真时限的要求;到了70年代模拟-数字混合机曾一度应用于飞行仿真、卫星仿真和核反应堆仿真等众多高技术研究领域;80年代后由于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机才最终成为计算机仿真的主流。现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船舶工程、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军事模拟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 模拟:(Simulation)应用模型和计算机开展地理过程数值和非数值分析。不是去求系统方程的解析解,而是从系统某初始状态出发,去计算短暂时间之后接着发生的状态,再以此为初始状态不断的重复,就能展示系统的行为模式。模拟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模拟要表现出选定的物理系统或抽象系统的关键特性。模拟的关键问题包括有效信息的获取、关键特性和表现的选定、近似简化和假设的应用,以及模拟的重现度和有效性。可以认为仿真是一种重现系统外在表现的特殊的模拟。 仿真:(Emulation)利用模型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又称模拟。即使用项目模型将特定于某一具体层次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它们对目标的影响,该影响是在项目仿真项目

计算机仿真实验-基于Simulink的简单电力系统仿真

实验七 基于Simulink 的简单电力系统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Simulink 的工作环境及SimPowerSystems 功能模块库; 2) 掌握Simulink 的的powergui 模块的应用; 3) 掌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稳态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 4)掌握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特点; 5)掌握PID 控制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如图7-1所示。平衡节点电压0 44030 V V =∠? 。负荷功率10L P kW =。线路参数:电阻1l R =Ω;电感0.01l L H =。发电机额定参数:额定功率100n P kW =;额定电压440 3 n V V =;额定励磁电流 70 fn i A =;额定频率50n f Hz =。发电机定子侧参数:0.26s R =Ω, 1 1.14 L mH =,13.7 md L mH =,11 mq L mH =。发电机转子侧参数:0.13f R =Ω,1 2.1 fd L mH =。发电机阻尼绕组参数:0.0224kd R =Ω, 1 1.4 kd L mH =,10.02kq R =Ω,11 1 kq L mH =。发电机转动惯量和极对数分别 为224.9 J kgm =和2p =。发电机输出功率050 e P kW =时,系统运行达到稳态状态。在发电机输出电磁功率分别为170 e P kW =和2100 e P kW =时,分析发电机、平衡节点电源和负载的电流、电磁功率变化曲线,以及发电机转速和功率角的变化曲线。

G 发电机节点 V 负 荷 l R l L L P 图 7.1 单机无穷大系统结构图 输电线路 三.实验步骤 1. 建立系统仿真模型 同步电机模块有2个输入端子、1个输出端子和3个电气连接端子。模块的第1个输入端子(Pm)为电机的机械功率。当机械功率为正时,表示同步电机运行方式为发电机模式;当机械功率为负时,表示同步电机运行方式为电动机模式。在发电机模式下,输入可以是一个正的常数,也可以是一个函数或者是原动机模块的输出;在电动机模式下,输入通常是一个负的常数或者是函数。模块的第2个输入端子(Vf)是励磁电压,在发电机模式下可以由励磁模块提供,在电动机模式下为一个常数。 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打开Simulink库,找出相应的单元部件模型,构造仿真模型,三相电压源幅值为4403,频率为50Hz。按图连接好线路,设置参数,建立其仿真模型,仿真时间为5s,仿真方法为ode23tb,并对各个单元部件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改,如图所示。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2016年10月27日

实验三创建和使用R语言数据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R语言中的数据结构。 2.熟练掌握他们的创建方法,和函数中一些参数的使用。 3.对创建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查找、删除等简单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向量的创建及因子的创建和查看 有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所有州和行政区的20个税务会计师的信息样本 1 以及他们各自所在地的州名。州名为:tas, sa, qld, nsw, nsw, nt, wa, wa, qld, vic, nsw, vic, qld, qld, sa, tas, sa, nt, wa, vic。 1)将这些州名以字符串的形式保存在state当中。 2)创建一个为这个向量创建一个因子statef。 3)使用levels函数查看因子的水平。 2.矩阵与数组。

i.创建一个4*5的数组如图,创建一个索引矩阵如图,用这个索引矩 阵访问数组,观察结果。 3.将之前的state,数组,矩阵合在一起创建一个长度为3的列表。

4.创建一个数据框如图。 5.将这个数据框按照mpg列进行排序。 6.访问数据框中drat列值为3.90的数据。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矩阵、数据框、列表、因子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四数据的导入导出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从一些包中读取数据。 2.熟练掌握csv文件的导入。 3.创建一个数据框,并导出为csv格式。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csv文件(内容自定),并用readtable函数导入该文件。 2.查看R语言自带的数据集airquality(纽约1973年5-9月每日空气质 量)。 3.列出airquality的前十列,并将这前十列保存到air中。 4.查看airquality中列的对象类型。 5.查看airquality数据集中各成分的名称 6.将air这个数据框导出为csv格式文件。(write.table (x, file ="", sep ="", https://www.doczj.com/doc/1f6589369.html,s =TRUE, https://www.doczj.com/doc/1f6589369.html,s =TRUE, quote =TRUE))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从包中读取数据,导入csv文件的数据,并学会将文件导出。

MATLAB实验题目及答案

实验二一维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寻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创建和寻访的几种方法。 2、区别数组运算和矩阵运算的差别。 3、熟悉执行数组运算的常用数组操作函数。 4、掌握数组运算中的关系和逻辑操作及常用的关系、逻辑函数。 5、掌握“非数”、“空”数组在MA TLAB中的应用。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装配有MA TLAB7.6软件的计算机 三、预习要求 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第三章MATLAB的数值数组及向量化运算功能。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一维数组的创建方法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一维数组的创建方法有: ①递增/递减型一维数组的创建:冒号生成法:x=a:inc:b 线性(或对数)定点法:x=linspace(a,b,n),x=logspace(a,b,n) ②逐个元素输入法:如x=[0.1,sin(pi/5),-exp(-3),-2*pi] ③运用MA TLAB函数生成法:例ones,rand等。 2、输入以下指令,并写出运行结果。本例演示:数组元素及子数组的各种标识和寻访格式;冒号的使用;end的作用。 A=zeros(2,6) %创建(2×6)的全零数组 A(:)=1:12 %赋值号左边:单下标寻访(2×6) 数组A的全部12个元素 %赋值号右边:拥有12个元素的一维数组 A(2,4) %双下标:A数组的第2行第4列元素 A(8) %单下标:数组A的第8个元素 A(: , [1,3]) %双下标:显示A的“第1列和第3列上全部行的元素” A([1, 2, 5, 6]') %单下标:把A数组第1,2,5,6个元素排成列向量 A(: , 4:end) %双下标:显示A的“从第4起到最后一列上全部行的元素” %在此end用于“列标识”,它表示“最后一列” A(2,1:2:5)=[-1, -3, -5] %把右边的3个数分别赋向A数组第2行的第1,3,5个元素位置 B=A([1, 2, 2, 2], [1, 3, 5]) %取A数组的1,3,5列的第1行元素作为B的第1行 %取A数组的1,3,5列的第2行分别作为B的第2,3,4行 L=A<3 %产生与A维数相同的“0,1”逻辑数组 A(L)=NaN %把逻辑1标识的位置上的元素赋为“非数” 运行结果: A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计算机仿真实训实验报告实验1-4

实验一 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 16电气5班 周树楠 20160500529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 软件的方法。 2.熟悉MATLAB 软件的运行环境。 3.熟悉MATLAB 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及条件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0以上的软件境)。 三、实验内容 1.练习下面指令: cd,clear,dir,path,help,who,whos,save,load 。 2.建立自己的工作目录MYBIN 和MYDATA ,并将它们分别加到搜索路径的前面或者后面。 3.求23)]47(*212[÷-+的算术运算结果。 4.M 文件的建立,建立M 文件,求出下列表达式的值: ?? ????-+=++=+= 545.0212),1ln(21 185sin 2222 1i x x x z e z o 其中

5.利用MATLAB的帮助功能分别查询inv、plot、max、round函数的功能和用法。 四、运行环境介绍及注意事项 1.运行环境介绍 打开Matlab软件运行环境有图1-1所示的界面

图1-1 MATLAB的用户界面 操作界面主要的介绍如下: 指令窗( Command Window ),在该窗可键入各种送给 MATLAB 运作的指令、函数、表达式,并显示除图形外的所以运算结果。 历史指令窗( Command History ),该窗记录已经运行过的指令、函数、表达式;允许用户对它们进行选择复制、重运行,以及产生 M 文件。 工作空间浏览器( Workspace Browser ),该窗口罗列出 MATLAB 工作空间中所有的变量名、大小、字节数;并且在该窗中,可对变量进行观察、编辑、提取和保存。 其它还有当前目录浏览器( Current Directory Browser )、 M 文件编辑 / 调试器(Editor/Debugger )以及帮助导航/ 浏览器(Help Navigator/Browser )等,但通常不随操作界面的出现而启动。 利用 File 菜单可方便对文件或窗口进行管理。其中 File | New 的各子菜单, M-file ( M 文件)、 Figure (图形窗口)、或 Model ( Simulink 编辑界面)分别可创建对应文件或模块。 Edit 菜单允许用户和 Windows 的剪切板交互信息。 2.在指令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所有输入的指令、公式或数值必须按下回车键以后才能执行。例如: >>(10*19+2/4-34)/2*3 (回车) ans= 234.7500 2)所有的指令、变量名称都要区分字母的大小写。 3)%作为MATLAB注释的开始标志,以后的文字不影响计算的过程。 4)应该指定输出变量名称,否则MATLAB会将运算结果直接存入默认的输出变量名ans。 5)MATLAB可以将计算结果以不同的精确度的数字格式显示,可以直接在指令视窗键入不同的数字显示格式指令。例如:>>format short (这是默认的) 6)MATLAB利用了↑↓二个游标键可以将所输过的指令叫回来重复使用。按下↑则前一次输入的指令重新出现,之后再按Enter键,即再执行前一次的指令。

实验指导书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SolidWorks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掌握SolidWorks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放样的操 作方法。 3.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征、筋的 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1所示模型。 (1)单击【新建】按钮一1,新建一个零件文件。 (2)选取前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按钮一I,进入草图绘制,绘制草图,如图2 所示。 图1连接件图2草图 ⑶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出现【拉伸】属性管理器,在【方向】下拉列表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54mm ”,单击【确定】 按钮,如图3所示。 (4)单击【基准面】按钮一1,出现【基准面】属性管理器,其中第一参考选择图形下底面, 然后单击【两面夹角】按钮日,在【角度】文本框内输入"120°,然后在第二参考中选择 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图4建立基准面 (5) 在设计树中右击基准面 1选择“反转法线” 卜,然后再单击基准 面 1单选择 【草图绘制】按钮 ,进入草图绘制,单击【正视于】按钮 ,绘制草图,如图 4所示。 边线 底面 图4草图

(6)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 ,出现【拉伸】属性管理 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12mm ”,单击【确 定】按钮1 如图5所示。 (7) 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 按钮_1,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 6所示。 图6中心线 (8) 单击【等距实体】按钮丄,出现【等距实体】属性管理器,在【等距距离】文本框 内输入 “8mm ”,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 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 【添加尺寸】、【选 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 按钮 ,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 7所示。 律黑 __________________ 严 玄[B 总 -召 厂[.砲 r 韦歼左眛編◎也 17比自口 R an (A ) 广 Efetfi- 图_7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单击【拉伸切除】按钮 □,出现【切除-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如图8所示。 图5 “拉伸”特征

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7

山东工商学院计算机仿真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七 MATLAB的基本应用(二)及Simulink仿真 (验证性实验) 学院: 专业班级: 实验时间: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信号的仿真和傅里叶分析方法 2、掌握连续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拉氏变换法和傅里叶分析法); 3、掌握离散信号的仿真和分析运算方法 4、掌握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 5、掌握符号运算方法; 6、掌握Simulink仿真工具; 二、实验原理 1、连续信号的仿真和分析法,参考教材第6.1节,重点: 单位冲激信号的仿真方法;单位阶跃信号的仿真方法;复指数信号的仿真方法 2、连续系统的分析方法,参考教材第6.1节,重点: 例6.2,LTI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的求解方法; 例6.3,LTI系统的冲激响应的求解方法 例6.5,LTI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 例6.6,系统中有重极点时的计算 3、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参考教材第6.2节,重点: 例6.7,方波分解为多次正弦波之和 例6.8:全波整流电压的频谱 例6.10:调幅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 例6.12:用傅里叶变换计算滤波器的响应和输出 4、离散信号的仿真和分析法,参考教材第6.3节,7.1节,重点: 单位脉冲序列impseq,单位阶跃序列stepseq 例7.1:序列的相加和相乘 例7.2:序列的合成与截取 例7.3:序列的移位和周期延拓运算 三、实验内容(包括内容,程序,结果) 以自我编程练习实验为主,熟悉各种方法和设计,结合课堂讲授,实验练习程序代码。 1、根据教材第6.1节的内容,练习连续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和拉氏变换方法。 q602 clear,clc a=input('输入分母系数向量a=[a1,a2,...]= '); n=length(a)-1; Y0=input('输入初始条件向量Y0=[y0,Dy0,D2y0,...]= '); p=roots(a);V=rot90(vander(p));c=V\Y0'; dt=input('dt= ');tf=input('tf= '); t=0:dt:tf;y=zeros(1,length(t));

计算机仿真对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作用-计算机仿真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仿真对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作用-计算机仿真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为充分发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摒弃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并适应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1],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实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开放化、素质化和节约化。 1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计算机仿真实验平台是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利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的实验操作环境,其中的每一个可视化仿真物体代表一种实验仪器或设备,通过操作这些虚拟的实验仪器或设备,即可进行各种实验[2-3]。 具体的仿真实验项目可采取如下操作过程:(1)在Windows下运行“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系统”;(2)授权登陆,选择实验;(3)根据需要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在“实验演示”中,根据实验要求,用户可选择仪器及药品自己组装装置,实验过程采用动画方式来演示全过程;(4)

实验结束后,返回主菜单。选择课堂练习和实验要点总结相关思考题或进行练习;(5)退出系统。 2物化实验教学改革的实现 2.1实现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绿色化学[5](GreenChemistr)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BenignChemistry)是指从污染预防的基本思想出发,在化学品生产的始端就采用预防的科学手段,整个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涉及到很多化学试剂,有些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如“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中制备锌电极就需要使用到硝酸亚汞;并且在各实验过程中排放的“三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污染,虽然看起来量好像不大,但这种“聚沙成塔”的效应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很早就提出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并把绿色化学理念融会到实验教学中[5]。 在计算机仿真实验中学生通过鼠标就可以完成实验,实验药品零投入,在过程中也就不存在三废的产生,可以说在源头上杜绝了污染的产生,特别是那些传统实验中必需使用有毒有害药品的实验,计算机仿真无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电路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在capture环境下编辑电路,用PSPICE 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 动”进行电路分析了。需要强调的是,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自动”列写节点电 压方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参考节点(即接地点)。此外,一个元件为一 条“支路”(branch),要注意支路(也就是元件)的参考方向。对于二端元件的参考方向定 义为正端子指向负端子。 三、示例实验 应用PSPICE求解图1-1所示电路个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 图1-1 直流电路分析电路图

4.000V R2 1 2.000A 0V Idc2 4Adc 4.000A 6.000V R1 1 4.000A Idc1 2Adc 2.000A R3 3 2.000A 图1-2 仿真结果 四、选做实验 1、实验电路图 (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Us1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I RL随电压源Us1的变化曲线。 R4 3 Is3 2Adc 0Vs2 10Vdc RL 1 Is1 1Adc Is2 1Adc R1 4 I Is5 3Adc R2 2 12Vdc IPRINT Vs3 5Vdc Vs4 7Vdc 图1-3 选做实验电路图 2、仿真结果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二)

实验二类与对象㈡——对象初始化、对象数据与指针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意义及作用,掌握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时间,熟悉构造函数的种类; 2.理解this指针及使用方法,熟悉对象数组、对象指针、对象引用的定义及使用方法,熟悉对象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方法; 3.熟悉类与对象的应用及编程。 二、实验学时 课内实验:2课时课外练习:2课时 三本实验涉及的新知识 ㈠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在C++中,提供了两个特殊的成员函数,即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构造函数用于对象的初始化,即在定义一个类对象时,计算机在给对象分配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同时,为对象的数据成员赋初值。 析构执行的是与构造函数相反的操作,用于撤销对象的同时释放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1.构造函数 ⑴构造函数的定义 格式: 类名(形参表) { 构造函数体} ⑵构造函数的调用 构造函数的调用是在定义对象时调用的。 格式:类名对象名(实参表); 类名对象名=构造函数名(实参表); ⑶说明 ①构造函数必须与类同名。 ②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但不能在构造函数前加void类型符(其他没有返回值的成员函数必须加类型符void)。 ③在实际应用中,在定义类时通常应定义一至多个构造函数(重载),以对各数据成员进行初始化;如果不给出构造函数,系统将自定义一个构造函数。 ④构造函数可以可以带参数,也可不带任何参数(称无参构选函数),还可以使用缺省参数。 ⑤不能象普通成员函数一样单独调用。 2.析构函数 ⑴析构函数的定义 格式: ~类名(void) { 析构函数体} ⑵析构函数的调用 析构函数是在撤销对象时自动调用的。 ⑶说明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000502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者:游红梅编写日期:2002.5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选修的技术应用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并会用Saber进行系统仿真。掌握利用系统仿真常用的计算方法,掌握用Saber求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方法。 了解系统病态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解决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讲课2学时)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掌握计算机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原则和步骤。了解常用仿真软件。介绍Saber仿真软件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模型与仿真(讲课4学时) 掌握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理解等价性原理。 重点: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部分数字仿真原理(讲课8学时) 掌握插值法、数值微分、数据拟合法、数值积分等常用的计算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方法、求解方法和相互间的关系。掌握数字仿真的特点,掌握数值积分法和离散相似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误差估计与步长控制。了解病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决方法。 重点:数值积分法。 难点:R-K法。 第四部分 Saber仿真软件(讲课10学时,上机8学时) 了解Saber仿真软件的使用环境。掌握Saber仿真软件的基本编程、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重点: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难点: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和课外作业、课堂测试和上机实验。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理论部分理论性较强、内容广泛且抽象,同学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授课时不追求对仿真理论的全面介绍,而是从实际应用出发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2.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教案与上机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 3.计算机的应用:上机做实验。 4.外语要求: 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掌握本专业的英语词汇,能读懂Saber软件的说明文件。

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实验

《计算机仿真》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2012104021 专业:测控 班级: 12级

实验一常微分方程的求解及系统数学模型的转换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计算机仿真中常用到的Matlab指令的使用方法,掌握常微分方程求解指令和模型表示及转换指令,为进一步从事有关仿真设计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 实验设备 个人计算机,Matlab软件。 三. 实验准备 预习本实验有关内容(如教材第2、3、5章中的相应指令说明和例题),编写本次仿真练习题的相应程序。 四. 实验内容 1. Matlab中常微分方程求解指令的使用 题目一:请用MATLAB的ODE45算法分别求解下列二个方程。要求:1.编写出Matlab 仿真程序;2.画出方程解的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简要分析;3.分析下列二个方程的关系。 1.2. 1.function fun=funl(t,x) fun=-x^2;

[t,x]=ode45('fun1',[0,20],[1]); figure(1);plot(t,x); grid 2.function fun=fun2(t,x) fun=x^2; [t,x]=ode45('fun2',[0,20],[-1]); figure(2);plot(t,x); grid

题目二:下面方程组用在人口动力学中,可以表达为单一化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式(例如,狐狸和兔子)。其中1x 表示被捕食者, 2x 表示捕食者。如果被捕食者有无限的食物,并且不会出现捕食者。于是有1'1x x ,则这个式子是以指数形式增长的。大量的被捕食者将会使捕食者的数量增长;同样,越来越少的捕食者会使被捕食者的数量增长。而且,人口数量也会增长。请分别调用ODE45、ODE23算法求解下面方程组。要求编写出Matlab 仿真程序、画出方程组解的图形并对图形进行分析和比较。 1.ODE45

实验指导书模板2

请大家按照以下要求更改自己负责的实验(实训)指导书 一、最大标题1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两个空格 二、最大标题2 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1.5倍行距两个空格 三、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 1.5倍行距顶格 四、正文宋体小四常规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 1.5倍行距 五、正文页边距左、右、上2.5cm。下2.1cm 六、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是内容不能出错,前后语句要连贯,意思表达完成。 2.标点符号要使用准确。 3.每个结束句子后面要有句号。 4.所有标题号手动输入,不能自动生成。 5.标题级别:一、(一)1.(1)① 七、请大家在群里原文件更改,更改后的文件写上姓名+负责课程(王旭霞+人体解剖学) 八、附件一、附件二模板。

实验指导书模板二: 第二部分内科护理学(最大标题1) 实训一胸腔穿刺术(最大标题2) 一、实训目的(一级标题) (一)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抽取积液检查,协助病因诊断。(二级标题) (二)胸腔内大量积液或积气者,抽取积液或积气,以缓解压迫症状,避免胸膜粘连增厚。 (三)脓胸抽脓灌洗治疗,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人药物者。 二、实训仪器 (一)胸腔穿刺包:内含弯盘2个、尾部连接乳胶管的16号和18号胸腔穿刺针各1根、中弯止血钳4把孔巾1块、巾钳2把、棉球10个纱布2块、小消毒杯2个、标本留置小瓶5个。 (二)消毒用品:2.5%碘酊和75%酒精,或0.5%碘伏。 (三)麻醉药物:2%利多卡因5ml。 三、实训内容 (一)患者体位抽液时,协助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放椅背上或取坐位,使用床旁桌支托;亦可仰卧于床上,举起上臂;完全暴露胸部或背部。如患者不能坐直,还可来用侧卧位,床头抬高30°抽气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二)穿刺部位一般胸腔积液的穿刺点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气胸者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或腋前线第4-5肋间隙进针。 (三)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术者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在局部麻醉处沿下位肋骨上缘缓慢刺人胸壁直达胸膜。连接注射器,在助手协助下抽取胸腔积液或气体,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脏层胸膜,并注意保持密闭,防止发生气胸。术毕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穿刺点后,覆盖无菌敷料,稍用力压迫容刺部位片刻。 四、注意事项 (一)术前护理 1.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目的操作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做好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计算机仿真试验报告 自动化1201 ** 3120502007 [实验目的] (1).掌握采样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的特点。 (2).了解数字控制器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学会编制双重循环法的仿真程序。 (1). 复习采样控制系统的仿真原理及特点。 (2).根据理论分析,初步估计系统在给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动态过程。

(1).按实验目的、要求和已知条件,建立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且编制双重循环法的仿真程序。 1) Simulink模型建立: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数字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的其中数字控制器为: 根据上面结构图,所建立 2) 编制双重循环法的仿真程序 根据数字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条件(1)式,我们可以得到得到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

[]112212()()0010()() ()110()()01()x t x t u t x t x t x t y t x t ?????????=+?????????-? ????????? ?? ?=??? ??? (2) 按连续系统离散相似算法将(2)式离散化。为了保证精度,其离散化时的步长h (虚 拟采样周期)应比数字控制器的实际采样周期T (=1s)小得多。为简化起见,取h=T/N=T/100=0.01T=0.01s 。 利用M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提供的将连续系统转换成离散系统的函数c2d ,把连续状态空间模型(2)变换为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离散程序如下(程序1): clear; h=0.01; A=[0 0;1 -1]; B=[10;0]; [G,H]=c2d(A,B,h) 运行后的结果为: 即: 1 0(())0.010.99T ??==???? G Φ (3) 0.1(())0.0005T ?? ==? ? ?? H Γ (4) 故连续系统被控对象(2)的等价离散化状态方程为: []112212(1)()100.1()(1)()0.010.990.0005()()01()x k x k u k x k x k x k y k x k ?+???????? =+????????? +???? ?????? ?? ?=??? ???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