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突破(六) 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 格式:ppt
- 大小:990.00 KB
- 文档页数:27
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与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区别弹性碰撞是物体之间发生碰撞后,能量守恒且动量守恒的碰撞形式。
它被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这两种碰撞形式在物理学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效果。
完全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之间没有能量损失,且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发生改变的碰撞形式。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的能量转移是完全可逆的,碰撞前的动能和动量完全转化为碰撞后的动能和动量。
完全弹性碰撞的特点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与完全弹性碰撞相对应的是非完全弹性碰撞。
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物体之间的能量不完全被保存,部分能量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声能等)。
此外,非完全弹性碰撞还会导致物体形状的改变。
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区别在于能量转移和物体形状的改变。
首先,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物体之间没有能量损失,而非完全弹性碰撞中存在能量损失。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的运动能量完全被保留下来,而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的能量转化是不完全的,一部分能量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使得总能量减少。
其次,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发生改变,而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形状会发生变化。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碰撞后能够回复到碰撞前的形状;而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会导致物体变形或者形状改变。
举个例子来说明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区别。
假设有两个球,一个是塑料球,另一个是橡胶球。
当它们发生碰撞时,塑料球会发生形状改变,而橡胶球则会保持原状。
这是因为橡胶球属于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后能够恢复到碰撞前的形状;而塑料球属于非完全弹性碰撞,碰撞会导致球的形状改变。
总之,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在能量转移和物体形状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完全弹性碰撞中能量完全保存,物体形状不变;而非完全弹性碰撞中能量不完全保存,物体形状可能发生改变。
这些差异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木块与轻弹簧水平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在竖直墙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0v 击中木块,并嵌在其中,木块压缩弹簧后在水平面做往复运动,木块从被子弹击中前到第一次回到原来位置的过程中,( )A .子弹、木块和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子弹、木块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 .木块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2Mmv M m +D .木块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0Mmv M m+2.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台面上,存在有平行于水平面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
水平台面上放置两个静止的小球A 和B (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质量均为m ,带正电的A 球电荷量为Q ,B 球不带电,A 、B 连线与电场线平行。
开始时两球相距L ,在电场力作用下,A 球开始运动(此时为计时零点,即0t =),后与B 球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A 、B 两球总动能无损失。
若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 、B 两球间均无电荷量转移,且不考虑两球碰撞时间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则( )A .第一次碰撞结束瞬间B B .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B 小球向右运动了2LC .第二次碰撞结束瞬间BD .相邻两次碰撞时间间隔总为3.甲、乙两铁球质量分别是11kg m =、22kg m =,在光滑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分别是16m /s v =、22m /s v =。
甲追上乙发生正碰后两物体的速度有可能是( )A .17m /s v '=,21.5m /s v '= B .12m /s v '=,24m /s v '=C .1 3.5m /s v '=,23m /s v '= D .18m /s v '=,21m /s v '= 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通过两条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初始时BC 两球静止,A 球与B 球连线垂直B 球C 球的连线,A 球以速度v 沿着平行于CB 方向运动,等AB 之间的细线绷紧时,AB 连线与BC 夹角刚好为45,则线绷紧的瞬间C 球的速度大小为( )A .14vB .15vC .16vD .17v5.如图所示,半径和动能都相等的两个小球相向而行。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高一物理专题练习(内容+练习)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弹性碰撞:系统在碰撞前后动能不变.2.非弹性碰撞:系统在碰撞前后动能减少.二、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为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碰后m 1小球的速度为v 1′,m 2小球的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m 1v 1=m 1v 1′+m 2v 2′;12m 1v 12=12m 1v 1′2+12m 2v 2′2解出碰后两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m 1+m 2v 1.(1)若m 1>m 2,v 1′和v 2′都是正值,表示v 1′和v 2′都与v 1方向同向.(若m 1≫m 2,v 1′=v 1,v 2′=2v 1,表示m 1的速度不变,m 2以2v 1的速度被撞出去)(2)若m 1<m 2,v 1′为负值,表示v 1′与v 1方向相反,m 1被弹回.(若m 1≪m 2,v 1′=-v 1,v 2′=0,表示m 1被反向以原速率弹回,而m 2仍静止)(3)若m 1=m 2,则有v 1′=0,v 2′=v 1,即碰撞后两球速度互换.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nm n >的物块B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P 点,P 点左侧地面光滑,物块在P 点右侧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大小与物块的速率成正比(f kv =,k 为已知常数)、与物块质量无关。
现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A 以初速度0v 向右撞向物块B ,与B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 、B 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则碰撞过程中A 对B 的冲量大小为0(1)1n mv n -+B .若A 、B 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则B 的位移012(1)nmv x k n =+C .若A 、B 碰后粘在一起,则碰撞过程中A 对B 的冲量大小为01mv n +D .若A 、B 碰后粘在一起,其共同运动的位移022mv x k =【答案】B【解析】A .由系统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知0A Bmv mv nmv =+2220A B 111222mv mv nmv =+解得A 011n v v n -=+0B 21v v n =+得0B 21nmv I nmv n ==+故选项A 错误;B .依题意1n >,则物块A 碰后反弹,物块B 碰后做减速运动,最终静止法一:由动量定理可得0kv t nm v-∆=-∆全过程累加求和有1B0kx nmv -=-得012(1)nmv x k n =+法二:类比电磁感应中的安培力可以证明f 与x 成线性关系,由动能定理可得2B 1B 01022kv x nmv +-⋅=-解得012(1)nmv x k n =+故选项B 正确;C .若A 、B 碰后粘在一起,则有0()mv m nm v =+共解得01v v n =+共故01nmv I nmv n ==+共故选项C 错误;D .由动量定理可得()kv t m nm v-∆=+∆全过程累加求和有20()kx m nm v -=-+共得02mv x k=故选项D 错误。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是物理学中常见的两种碰撞形式。
它们在能量转移、速度变化以及物体运动轨迹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定义、运动规律以及实际应用。
一、弹性碰撞的定义与特点弹性碰撞指的是两个物体在碰撞时,彼此之间不发生永久性形变或损失能量的碰撞过程。
在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发生改变,但总的动能守恒。
弹性碰撞具有以下特点:1. 动量守恒: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即使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在碰撞过程中也不会发生动量损失。
2. 动能守恒: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的总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只是在碰撞过程中,动能会在物体之间转移,使得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
3. 完全恢复: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在碰撞后完全恢复为碰撞前的相对速度。
因此,物体的动量、速度和动能在碰撞中都能得到完全保留。
二、非弹性碰撞的定义与特点非弹性碰撞指的是碰撞过程中会发生能量转化或损失、物体形变或结合的碰撞形式。
在非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会发生永久性形变或损失能量,使得碰撞后的物体状态与碰撞前不同。
非弹性碰撞具有以下特点:1. 动量守恒:与弹性碰撞一样,非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2. 动能转化:在非弹性碰撞中,物体的动能会因为碰撞而转化或部分损失。
例如,两个物体碰撞后可以结合成一个整体,使得动能减少。
3. 形变或结合:非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会发生永久性形变或结合。
一些形变会导致能量的转化或损失,而结合则是物体之间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导致的。
三、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1. 球类运动:例如,乒乓球、篮球、高尔夫球等运动中,球与球、球与球拍之间的碰撞都属于弹性碰撞。
这使得球体在碰撞后能够继续运动,保持较好的弹跳性能。
2. 交通事故:在车辆碰撞事故中,由于相对速度较大以及碰撞时会产生形变,一般属于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一、弹性碰撞1.定义: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各自形状和大小不变,能够完全恢复原状,且动能不损失的碰撞。
a.碰撞前后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但速度大小不变。
b.动量守恒,即碰撞前后总动量保持不变。
c.动能守恒,即碰撞前后总动能保持不变。
2.数学表达:a.动量守恒定律:(m_1v_1 + m_2v_2 = m_1v_1’ + m_2v_2’)b.动能守恒定律:(m_1v_1^2 + m_2v_2^2 = m_1v_1’^2 +m_2v_2’^2)二、非弹性碰撞1.定义:非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各自形状和大小发生改变,不能完全恢复原状,且动能部分损失的碰撞。
a.碰撞前后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但速度大小不一定不变。
b.动量守恒,即碰撞前后总动量保持不变。
c.动能不守恒,即碰撞前后总动能发生损失。
2.数学表达:a.动量守恒定律:(m_1v_1 + m_2v_2 = m_1v_1’ + m_2v_2’)b.动能损失:(E_k = m_1v_1^2 + m_2v_2^2 - m_1v_1’^2 -m_2v_2’^2)3.非弹性碰撞的分类:a.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粘在一起,共同运动。
b.不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分开,但速度不完全恢复。
三、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比较1.动能损失:弹性碰撞动能损失为零,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
2.速度恢复:弹性碰撞速度完全恢复,非弹性碰撞速度部分恢复。
3.例子:弹性碰撞如球与墙壁碰撞,非弹性碰撞如球与地面碰撞。
总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特点和数学表达,有助于理解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区分这两种碰撞,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习题及方法:一、弹性碰撞习题两个质量均为1kg的物体A和B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而行,A的初速度为6m/s,B的初速度为4m/s。
它们发生弹性碰撞后,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