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腰椎疾病诊断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3.96 MB
- 文档页数:57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腰椎病的鉴别诊断
腰椎病是指腰椎区域出现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的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要进行腰椎病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腰椎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1.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症状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痛、腰部僵硬等。
影像学检查如MRI可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程度。
2. 腰椎管狭窄:常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无力、步态异常、排尿排便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如MRI可以显示腰椎管的狭窄情况。
3. 腰椎滑脱:常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无力、步态异常、腰部不稳等。
影像学检查如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以显示腰椎滑脱的情况。
除了上述常见的腰椎病,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如骨质疏松性骨折、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等。
要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脊柱外科医生,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腰椎病诊断标准一、腰椎病的定义和分类腰椎病是指发生在腰椎的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变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根据发病原因和病理表现的不同,腰椎病可分为多种类型。
二、病史收集与评估医生在诊断腰椎病时,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以及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三、临床表现及物理检查腰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肌力减弱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脊柱外观、活动度、压痛点等。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物理检查,如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
四、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诊腰椎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X光、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五、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要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给出相应的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腰肌劳损、腰椎骨折等。
六、制定治疗计划依据分析治疗腰椎病的计划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疾病的类型、程度、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1.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腰椎病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消炎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牵引、按摩、针灸等。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腰椎病患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等,可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
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
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
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
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
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
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
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
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堑垦堂业塑兰垄兰¨塑—————————————————————————坐医学长府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102601史群伟黄文铎关键词1腰椎椎间盘髓核腰椎问盘突出症影像学诊断l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棱突出刺激或雕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占下腰痛的lO%~15%。
90%~96%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于第4腰椎、第5腰椎间隙和第5腰椎、第1骶椎间隙。
其它间隙的腰椎问盘突出约占3%一5%。
熟悉畸腰椎间盘突Ⅱ{症发生有关的局部解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是台合并其它影响手术效果的疾病,对治疗是卜分必要,只有在这基础}1,才能正确区分腰椎间盘突f}5痖的类型,把捉手术和非手术的适应证,“及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
忽视任何一方面,均影响治疗效果。
2病因和病理椎嗣盘的髓核为尤血循环、无神经支配的组织,90%.95%的组分为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其营养主要来源纤维环和软骨终扳,如有损伤(包括腰骶部外伤、腰椎结核、肿瘤等J,难以痊愈。
髓核的变性始于青年期,随着年龄增长髓棱变性』Jn重。
间时髓核随年龄的增加星渐脱水状,主要表现为蛋白多精和水分的减少。
成人髓棱弹性下降,髓梭与纤维环出现不同宽度的过度区,使纤维环受力不均匀,成为纤维环破裂的组织学基础。
髓核随腰椎活动有一定的前后活动度.第4、5腰椎间隙及第5腰椎间隙、第l骶椎阳】隙活动度最大,这些部位准间盘突出占该病的90%~96%。
早期髓棱损伤变性,由于无神经支配可能无症状.当髓棱压迫有神经支配的纤维环时,使之产生损伤,才表现为腰背痛。
髓核突破纤维环后腰背痛症状可改变,或由于髓核压迫神经根而引起根性痛。
从神经根的组成来看.由于神经根由运动种经、感觉神经及相连的脊神终节组成,因此髓拔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麻木、麻痹、运动乏力和小腿或足底放射性疼痛。
另一方面,神经根接受来自节段和脊髓血管的血液供应,它们形成神经内微血管血循环系统。
腰椎病疾病研究报告腰椎病疾病研究报告(上)腰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腰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腰椎病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腰椎病的发病机制腰椎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无一致的解释。
然而,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与腰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1.1 姿势不良长期保持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如长时间弯腰、久坐不动等,会增加腰椎的负荷,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1.2 运动不足缺乏运动导致腰肌无力,无法承担正常的腰椎负荷,从而加速腰椎退行性变。
1.3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弹性降低,导致腰椎退行性改变。
1.4 外伤因素腰部受到外力冲击或摔跤等事故,会导致腰椎受伤,甚至引发腰椎间盘脱出。
二、腰椎病的诊断方法腰椎病的诊断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如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以帮助确定诊断。
2.2 体格检查通过触摸和其它简单的体格检查来评估腰部的功能和疼痛触发点,以及腰椎的灵活性。
2.3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这些检查能够显示腰椎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三、腰椎病的治疗策略对于腰椎病患者,早期的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恢复功能,避免病情进展。
根据病情和病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3.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腰椎病,可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如休息、生活习惯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病情,但并不能完全治愈。
3.2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或修复损坏的腰椎结构,缓解疼痛,恢复腰部功能。
腰椎病疾病研究报告(下)四、预防和康复除了治疗,预防和康复也是腰椎病患者应该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