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体的呼吸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7
第3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主要结构是肺(作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毛细血管)、清洁(鼻毛和黏膜)、湿润(黏膜),但是能力是有限的。
3、⑴痰的产生: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的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和表面的纤毛吸附和阻挡吸入气体中的尘粒、细菌等物质而形成的。
⑵痰的排出:在纤毛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下,把痰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由于痰里带有大量细菌,可传染呼吸道疾病。
4、人第一次呼吸:在出生前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故不用肺呼吸。
出生后的第一次啼哭,使得空气进入肺里,开始了用呼吸系统进行呼吸。
5、吃饭说笑可能会窒息:原因: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的共同通道,由会厌软骨调节。
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进入前面的气管;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后面的食道。
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使食物进入气管,引发危险。
6、发声的秘密:在喉部有发声的器官声带。
呼吸时声带打开(打开或关闭)。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既:呼气和吸气)完成的。
过程如下:吸气: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胸廓气压减小→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气体入肺(肌缩胸扩氧气来)_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下降,外界空气_进入肺。
呼气: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减小→胸廓气压增大→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肌张胸缩废气去)_肋间肌舒张时,肋骨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时,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减小,这时候胸廓缩小,肺随着缩小,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的气压上升,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知识点:2、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3)A.11cm B.12.4cmC.12cm D.11.8cm4、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A. 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B. 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C. 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D. 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5、当吸气刚停止时,肺内气压和肺内气体分别是()A.等于大气压新鲜气体B.等于大气压混合气体C.高于大气压混合气体D.低于大气压新鲜气体6、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肺内的气体交换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③肺的通气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③7、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A.肺容积增大,气压增大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D.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8、一个人在深深地吸气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肋骨向上向外运动B.胸廓扩大C.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D.胸廓缩小9、人在平静时完成吸气动作,肋间肌、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A.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B.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胸廓扩大C.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D.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胸廓扩大10、人体血液流经肺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是()A.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浓度下降B.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氧气浓度上升C.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浓度上升 D.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氧气浓度下降11、人体内红细胞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场所是()A.肺动脉B.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肺静脉D.肺泡的外毛细血管二、简答题1、下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的示意图。
请问:(1)由a到b表示此人正在()。
(2)由b到c表示此人正在()。
A.吸气B.呼气C.屏气D.无法确定(3)若将c值减去d值,所得的数值表示此人的()。
2023人体的呼吸复习课件必用PPT•呼吸系统概述•鼻腔与喉•气管与支气管目录•肺与呼吸•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保健01呼吸系统概述1 2 3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滤清、加湿和温暖进入的气体、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等作用。
鼻腔喉是呼吸系统的通道,连接鼻腔和气管,具有调节呼吸和吞咽的功能。
喉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主干道,将外界的氧气传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气管和支气管03调节呼吸节律呼吸系统可以自主调节呼吸节律,使呼吸运动与身体需求相适应。
01吸入氧气通过呼吸运动将外界氧气吸入体内,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
02排出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运动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酸碱平衡。
通过吸气和呼气完成气体交换的过程,吸气时氧气进入体内,呼气时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吸气和呼气自主呼吸是指人体在无意识状态下所进行的呼吸运动,由呼吸中枢控制。
自主呼吸呼吸节律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基本生理现象,指呼吸运动的周期性变化。
呼吸节律呼吸系统的运行机制02鼻腔与喉1鼻腔的结构与功能23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由左右两个鼻腔组成,可分别通气。
鼻腔内表面覆盖有黏膜,可分泌黏液,具有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进入肺部。
喉是呼吸道的狭窄部分,由软骨、肌肉和黏膜构成。
喉的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等。
喉的肌肉包括声带肌、杓状肌和环杓状肌等,可控制声带的位置和紧张度。
喉的结构与功能03在呼吸过程中,鼻腔和喉相互协作,共同维持呼吸过程的正常进行。
鼻腔与喉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01鼻腔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加湿和调温进入肺部的空气,同时通过嗅觉受体感受气味分子。
02喉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呼吸通道的畅通,保证肺部气体交换的正常进行。
03气管与支气管气管由C形软骨环和膜性结构构成,上端与喉相连,下端与支气管相连。
气管具有保护功能,能够防止吞咽时气管被压闭。
气管的结构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进入肺门。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 呼吸系统的功能:气体交换、呼吸作用。
3. 人体呼吸的过程:吸气、呼气。
4. 呼吸作用的意义: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呼吸的过程。
2. 难点: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新课导入: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如气体交换和呼吸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讨论呼吸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1. 活动一:呼吸系统组成结构图绘制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绘制出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2. 活动二:人体呼吸过程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人体呼吸过程中的角色(如吸气肌、肺等),进行角色扮演,形象生动地展示呼吸过程。
七、教学评估1. 评估一: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评估二: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拓展一:呼吸系统疾病介绍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哮喘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提高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
2. 复习呼吸道的功能,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
3. 复习肺的功能,包括肺泡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4. 复习人体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5. 复习呼吸运动的原理,包括胸廓的运动和呼吸肌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运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复习和思考呼吸系统的问题。
2. 采用图示和模型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采用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呼吸系统的图示和模型。
2. 准备人体呼吸过程的演示材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结合图示和模型进行讲解。
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人体呼吸的过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系统的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设计1. 绘制呼吸系统的结构图,并标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总结人体呼吸的过程,并简要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