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分配方法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5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大学本科课程交通工程学基础交通工程学基础第1次作业(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道小题)1.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A) 道路条件与交通条件(B) 控制条件(C) 环境条件(D) 以上四个条件均包括正确答案: D解答参考:2.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模型不包括哪个阶段(A) 交通生成(B) 交通分布(C) 方式划分(D) 网络设计正确答案: D解答参考:3. 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A) 铁路运输(B) 航空运输(C) 道路交通(D) 水路运输正确答案: C解答参考:4. 美国将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划分为(A) 三级(B) 四级(C) 五级(D) 六级正确答案: D解答参考: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共4道小题)5.交通工程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解答参考:6.某一道路断面上,通过的交通流量与该断面的通行能力之间的比值可以大于1。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解答参考:7.高峰小时流量比是指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路段白天12小时交通量之比。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解答参考:8.公交线路密度是指区域内布设公交线路的道路里程与有公交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解答参考:(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四、主观题(共7道小题)9.有效绿灯时间参考答案:实际绿灯时间、黄灯时间中,除掉损失时间后,实际上用于通车的时间即为有10.饱和流量参考答案:答:饱和流量是在车辆处于饱和车头时距的条件下,一小时通过的交通量。
11.服务水平参考答案:答: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以及影响驾驶员和乘客感受的一种质量标准。
12.高峰小时系数参考答案: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
题目:设图示交通网络的OD 交通需求量为t=200辆,各径路的交通阻抗函数分别为: 1110.05h c +=,22025.010h c +=,33015.015h c +=试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二等分)和均衡分配法(迭代步长分别取0.618和0.0291)求出分配结果,并进行比较。
设目标函数表示车辆受到的总阻抗,即令交通阻抗函数对h 求积分,函数如下:2332222110075.0150125.01005.05h h h h h h Z +++++=1.全有全无分配法1.1方法介绍全有全无分配法是将OD 交通需求沿最短经路一次分配到路网上去的方法,也被称为交通需求分配。
顾名思义,全有(all )指将OD 交通需求一次性地全部分配到最短径路上。
全无(nothing )指对最短径路以外的径路不分配交通需求量。
全有全无分配法应用于没有通行能力限制的网络交通交通量分配等场合。
在美国芝加哥城交通解析中,首次获得应用。
另外,后述增量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中频繁使用。
1.2 解:由路段费用函数可知,在路段交通量为零时,径路1最短。
利用该方法的以下结果: 15,10,2520010.05,0,200321321===⨯+====c c c h h h因为,25,132=<c c c ,所以,没有得到均衡解。
目标函数:30000075.0150125.01005.0523*******=+++++=h h h h h h Z2.增量分配法2.1方法介绍增量分配法时将OD 交通需求量进行适当形式的分割(分割数、等分或不等分),然后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将分割后的OD 交通需求量逐渐分配到网络上去。
实际工作中,如何分割OD 交通需求量是很重要的,一般多用5―10分割,并且采用不等分。
2.2解:采用2等分。
(1)第1次分配,全有全无分配法相同,径路1最短。
15,10,1510010.05,0,100321321===⨯+====c c c h h h(2)第2次分配,最短径路变为径路25.12100025.010,1510010.05,0,100,10021321=⨯+==⨯+====c c h h h 153=c这时,结果接近于均衡解。
(1) 简述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和步骤.现在交通预测中普遍采用的是“四阶段模式”,即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交通分配四步骤的交通预测程序。
(1)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包括出行产生预测和出行吸引预测。
因为两者的影响因素不同,前者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后者以土地使用的型态为主,故须将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分别进行预测,以求其精确,也利于下一阶段出行分布的工作。
(2)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是要找出各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即要得出由交通生成预测的各出行端交通量与区间出行交换量的关系问题。
(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方式划分即交通工具分配与选择,就是指人出行次数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进行划分,这主要是对客运交通而言的,对货运交通规划目前无需进行这一步程序,这是因为城市市内货运交通一般只有卡车交通一种,毋须进行方式预测。
(4)交通分配预测在掌握了各分区的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
交通分配就是已知各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具体地确定它们所选用的路线、所使用的道路的方法,也就是对城市各条道路所分担的交通量进行预测。
(2) 简述城市交通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城市交通规划是指为城市居民的交通行为提供合适的交通设施,改善以致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主要内容。
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间内城市的各项用的、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般包含以下工作:①总体设计(工作机构、责任分工、总体设计、目标设计);②交通调查(社会经济调查、交通设施调查、居民出行调查、汽车货运调查、公交运行调查);③交通需求预测(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居民就业就学预测、居民出行分布预测、客运交通需求预测、货运交通需求预测);④方案制定(近期交通治理、中长期道路网规划、公共客运系统规划、静态交通规划、远期交通发展规划);⑤方案评价(网络总体性能评价、交通质量评价、经济效益评价、交通环境评价);⑥信息反馈与方案调整(交通网络结构调整、交通方式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调整、交叉口等级及规模调整)。
第十一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有、、、、、、、等。
2.汽车运输成本计算对象是。
3.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载货量的增加而。
4.运输成本由固定成本、、、、等构成。
5.增加货物的疏密度通常会使运输成本。
6.铁路运输成本计算以为运输成本计算对象。
答案:1.输送距离、载货量、货物的疏密度、装载能力、装卸搬运、责任、运输供需因素。
2.企业的各项运输业务,也是各项营运费用的承担者3.减少4.可变成本、联合成本、公共成本5.降低6.千换算吨公里二、名词解释1.联合成本联合成本是指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费用。
2.货物运输工作量货物运输工作量,通常称为货物周转量,其计量单位为“吨公里”,即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与运距的乘积。
3.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额是考核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主要指标,是以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与本期周转量计算的总成本减本期实际总成本的差额。
成本降低额是按成本计算对象计算。
4.船舶的航次时间是以上一航次最终港卸空所载货物、旅客时起,至本航次最终卸空所载货物、旅客时为止。
航次有单程航次和往复航次。
5.营运间接费用企业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各种间接费用,但不包括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
6.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率是考核成本降低幅度计划完成程度的主要指标,是成本降低额与按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的比率。
三、问答题1.简述汽车运输完全成本核算程序。
答:(1)根据企业的营运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单位、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2)由车队根据费用支出和生产消耗的原始凭证,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类别和部门对营运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并编制各种费用汇总表,包括工资及职工福利费分配表,燃材料以及轮胎消耗汇总表,以及低值易耗品摊销表,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费用提存计算表、轮胎摊销分配表等;(3)根据各种费用汇总表或原始凭证,登记“辅助营运费用”、“营运间接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以及“运输支出”、“装卸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的明细分类帐;并将其辅助营运费用、营运间接费用按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和结转计入“运输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帐户,确定各项业务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各种业务成本;(4)企业根据车队、车站等所属单位上报的成本核算资料,汇总分配企业各项费用,编制企业成本计算表。
作业15:在图15-1的交通网络示意图中,①、④、⑤、⑦分别为OD作用点,图形中线路数值为出行时间,有些为固定值,有些与交通量有关,Q为交通流量,OD分布流量矩阵如下表15-1所示。
用容量限制-增量加载法分配该OD矩阵,采用二次分配,第一次为交通量的50%,第二次为剩余的50%。
图15-1 交通网络示意图
解:假设Q=0时的路权为:
1.5
3 0.5
3
图15-2 交通网络示意图(Q=0时的路权)
根据图15-2的路权,在EXCEL中采用规划求解的方法求最短路,结果见表15—2。
交通分配结果见图15-2:
图15-3 最短路交通分配结果
b)Q=0时的路权及最短路线分别与图15-2和表15-2相同。
第一次分配50%的交通量,结果见图15-4
1200
1200 1200
1250
1250 1100
1100
1350
1350 600
600 650 550
550
675 600
650
675
图15-4 第一次分配50%的交通量
路权修正后的网络示意图为:
1.5
15 33.5
15.5
图15-5 路权修正后的网络示意图按照图15-5的修正后的路权,在EXCEL中求出最短路线为:
第二次分配50%的交通量,结果为:
600
600 650
550
550
675
625
675
325
325
600
675
600 650 675
图15-6 第二次分配50%的交通量。
Xx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作业报告交通系统仿真与评价课程作业2报告学号:x姓名:x指导教师:x时间:2020年10月26日xx运输工程学院一、操作目的交通分配是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目的是将各种出行方式的OD矩阵按照一定的路径选择原则分配到交通网络中的各条道路上,求出各路段上的流量及相关的交通指标。
一般的交通网络中,每一O-D对之间有很多条路径,如何将O-D量正确、合理地分配到这些路径上是交通分配的核心,正确的交通分配方法应能较好地再现实际交通状态,这种交通状态是出行者路径选择的结果。
本次操作的目的在于应用TransCAD软件,在SiouxFalls市的路网上测试TransCAD软件中所含有的所有交通分配算法,总结及对比各类交通分配算法的结果,并给出对算法的评价,同时对已有交通需求进行等倍数的扩大或缩小,评价高交通需求和低交通需求下各交通分配算法的结果。
二、主要操作步骤(一)路网的建立新建线类型地理文件,路段图层名称“road”,路段节点图层名称为“node”,为路段图层建立3个属性数据字段,分别是reallength、capacity、free flow time, 为节点图层增加一个属性数据字段为index,用于下一步中的O-D矩阵索引转换,保存新建的线类型地理文件。
编辑:以导入的点为底图,描摹路网。
注意事项:画路网时,最好不要一次输入整条道路,应该分段输入路段,即遇到一个交叉口,点一次回车,然后再开始下一条路段的输入,同时注意要按照所给路网节点的顺序画,即要让所画节点的编号(ID)与所给的路网节点标号一致。
检查路网的连通性:查看是否有虚接的线段或不连通的节点,避免将来在进行交通分配时出现错误。
操作如下:设置图层为“road”,选择“Tools→Map Editing→Check Layer Connectivity”此时会弹出“Check Line Layer Connectivity”对话框,在“Threshold”后输入100(或其他数值),注意数值不要输入太大,否则会把一些正常的节点也判断为有连通性问题,若路网连通性没有问题,则会出现如下对话框。
第一章概述1.1规划目的巩固和掌握在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拓展专业实践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掌握交通调查、OD小区划分及调查数据统计处理;熟练掌握“四阶段”交通预测的原理及方法,熟悉道路网络构造及交通分配算法实现。
1.2规划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交通规划研究。
根据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交通特点,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九龙湖校区的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2)九龙湖校区交通预测;(3)九龙湖校区道路交通网络分析;(4)对九龙湖校区道路网优化处理;(5)设计自行车交通系统与行人交通系统规划方案;(6)校外交通衔接规划;(7)总体评价。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本次规划属于大学校园内部交通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在于便捷校园内部学生及工作人员的交通出行,使九龙湖小区内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运行安全,有序,高效。
规划要有整体观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本次交通规划要满足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践,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1.4规划的范围和期限本次课程设计交通规划的范围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全部区域。
本次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的年限为10年。
第二章交通现状分析与交通调查方案设计2.1交通小区划分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交通小区划分说明:1九龙湖宾馆;2北门;3校医院;4桃园生活区;5桃园体育场;6院系楼A;7院系楼B;8西门;9李文正图书馆;10本科教学楼;11东门;12院系楼C;13橘园生活区;14橘园体育场;15行政楼;16南门;17院系楼D;18梅园生活区;19梅园体育场2.2方案设计调查组织方案具体如下:1.确定调查对象: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全体学生。
2.组织调查机构:东南大学。
3.准备工作:设计,印刷调查问卷。
4.确定抽样方法:桃园,梅园,橘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出行差异较大,不能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也难以采用等间隔抽样,因此考虑采用分层抽样法。
交通运输布置方案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布置方案能够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保障交通安全。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布局、公共交通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一个综合性的交通运输布置方案。
其次,公共交通发展是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公共交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地铁、公交、轻轨等。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确保公共交通覆盖城市各个区域。
公共交通的运营应注重时刻表的准确性和运营频次的增加,方便市民出行。
第三,交通设施建设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交通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和停车场等。
在城市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土地来建设交通设施,同时注重交通设施的合理布局。
道路应规划为多车道,以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桥梁和隧道应满足交通流量要求,确保交通的顺畅通行。
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要与城市的用地规划相衔接,方便市民的停车。
最后,交通管理是确保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重要措施。
交通管理包括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交通执法的加强和道路巡逻等。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在交叉口和主要路段进行,以保证交通的有序进行。
交通执法的加强包括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如超速、闯红灯等,以提高交通安全。
道路巡逻是为了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保证交通的畅通。
综上所述,一个综合性的交通运输布置方案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布局,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交通设施和加强交通管理。
通过合理的布置和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保障交通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于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布置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一、填空题1、公交车辆调度形式的类型,按照工作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分为正班车车和加班车车,对于晚上运营的车辆有时也称为夜班车车。
区间车是指车辆仅行驶在线路上某一客流量的高路段或高区间的一种辅助形式。
2、在现场调度时,车辆运行中因受交通阻塞等原因影响,到站局部线路或全线不能正常运行时,一般可以采用绕道行驶、分段行驶、缩短行驶等方法来满足乘客需要;而当线路运营车辆有富余运力时,为了方便乘客支援运力不足的线路,可以采用跨线行驶的方法。
3、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行车时刻表有车辆行车时刻表、车站行车时刻表和线路行车时刻表三种。
4、在现场调度时,由于突然情况打乱正常的行车秩时,若要求恢复车辆的行车秩序,则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调整车序、拉长发车、放站发车、区间掉头、提前发车、填补车次。
5、在城市公交客流高峰时段,为了加快车辆周转,车辆在始末站停站时间,不应大于当时行车间隔的 2~3 倍(范围值)。
6、公交客流调查的方法有:问询法、观测法、填表发、凭证法和机票发等。
根据观测地点不同,观测调查可以分为高断面观察法、随车观测法和驻站观测法。
7、在制订行车作业计划是,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时段一般取值为0.8~1.1(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0.5~0.6 (范围值)。
8、在制定行车作业计划时,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期一般取值为0.8~1.1(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0.5~0.6 (范围值)。
9、编制城市公共交通的行车作业计划是,行车人员用餐时间的安排方法有:增加劳动力的方法、增加车辆来代替用餐停驶的车辆、既不增加车辆也不增加劳动力,用拉大行车间隔的方法来挤出用餐时间。
10、三级调度机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司总调度室、车场调度室、车队调度组。
二、选择题1、在选择车辆调度形式的时,若采用区间车调度形式,则需要满足条件——路段客流差大于等于( B )倍的计划车载客定额;A.2 B。
2~4 C。
1.2~1.5 D。
1.52、以下调度形式是基本的调度形式,而不是辅助调度形式的是( A )A.全程车B.区间车C.大站车D.定点定班车3、以下对于行车计划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C );A.行车计划是进行车辆运营调度的主要依据B.行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客流的情况C.运营调度要完全依据行车计划的规定D.行车计划在实施时需要不断修正或修改4、在运营调度的三级层次中,需要执行“贯彻执行线路行车作业计划和具体措施”职能的层次是( C)。
交通分析与交通设计第二次作业2010010130 结02 胡皓宇第一题:设图示交通网络的OD 交通需求量为t=200辆,各径路的交通费用函数分别为:C 1=8+0.1X 1,C 2=10+0.25X 2,C 3=15+0.15X 3试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分配4次)求出分配结果,并比较路网总成本。
(1)全有全无分配法:由全有全无分配法的概念可知,不考虑各路径的交通流量,并且把所有交通量都分配至交通费用最小的路径。
故令X 1= X 2= X 3=0,则有C 1=8,C 2=10,C 3=15故将OD 交通需求量为t=200全部分配至路径1,即X 1=200,X 2=0,X 3=0根据公式123112233000min ()()()x x x Z t x dx t x dx t x dx =++⎰⎰⎰,可知2222112233min (80.05)(100.125)(150.075)82000.052003600Z X X X X X X =+++++=⨯+⨯=对总成本另有公式111222333'()()()200285600Z X C X X C X X C X =•+•+•=⨯=(2)增量分配法(分配4次): 分配4次,故每次分配200/4=50初始无分配量时,有C 1=8,C 2=10,C 3=15C 1最小,分配50单位交通需求量至路径1,即X 1=50,X 2=0,X 3=0此时C 1=8+0.1X 1=13,C 2=10,C 3=15C 2最小,分配50单位交通需求量至路径2,即X 1=50,X 2=50,X 3=0此时C 1=13,C 2=10+0.25X 2=22.5,C 3=15C 1最小,分配50单位交通需求量至路径1,即X 1=100,X 2=50,X 3=0此时C 1=8+0.1X 1=18,C 2=22.5,C 3=15C 3最小,分配50单位交通需求量至路径3,即X 1=100,X 2=50,X 3=50此时C 1=18,C 2=22.5,C 3=15+0.15X 3=22.5故最终有:X 1=100,X 2=50,X 3=50C 1=18,C 2=22.5,C 3=22.5由公式123112233000min ()()()x x x Z t x dx t x dx t x dx =++⎰⎰⎰,可得222112233222min (80.05)(100.125)(150.075)81000.0510010500.1255015500.075503050Z X X X X X X =+++++=⨯+⨯+⨯+⨯+⨯+⨯=对总成本另有公式111222333'()()()100185022.55022.54050Z X C X X C X X C X =•+•+•=⨯+⨯+⨯=(3)比较路网总成本对于全有全无分配法,其分配方式为X 1=200,X 2=0,X 3=0路网总成本为3600(另一算法5600)对于增量分配法,其分配方式为X 1=100,X 2=50,X 3=0路网总成本为3050(另一算法4050)由以上比较可见,增量分配法的路网总成本较低,更优。
习 题第二章 线性规划习题2-1 某桥梁工地需集合料3万立方米,集合料含量为:粘土含量不大于0.8%,细沙含量在5%~8%之间,粗沙含量在60%~70%之间,砾石含量在20%~30%之间,现有材料数量及单价如下表所示。
问如何配料才能使集合料的总成本费用最低?(试列出数学模型)。
2—2 将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成标准型:① 42154m ax x x x S ++=s.t.⎪⎪⎪⎩⎪⎪⎪⎨⎧≥≥+-≤-+≤+++=+0,,,8431044803343044321434324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② 4321343m in x x x x S --+=s.t.⎪⎪⎪⎩⎪⎪⎪⎨⎧≤≥≤+-≥++=-+≤+0,0,843404040321324213214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3 用图解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2152m ax x x S +=s.t.⎪⎪⎩⎪⎪⎨⎧≥≤+≤≤0,8234212121x x x x x x(答案:19=*S ,()T X 3,2=*。
)2—4 用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① 321834m in x x x S ++=s.t.⎪⎩⎪⎨⎧≥≥+≤+0,,5223213231x x x x x x x(答案:15=*S ,T X ),0,5,0(=*。
) ② 432132m ax x x x x S -++=s.t. ⎪⎪⎩⎪⎪⎨⎧≥=+++=++=++0,,,1022052153243214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答案:15=*S ,T X )0,2/5,2/5,2/5(=*。
)第三章 特殊类型的线性规划习题3-1用表上作业法求解以下运输问题。
3-2某市区交通愿望图有三个始点和三个终点,始点发生的出行交通量a i ,终点吸引的交通量b j 及始终点之间的旅行费用如下所示。
配送车辆货物积载作业方案1. 概述配送车辆的货物积载作业方案是指,在保证车辆载重限制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货物的装载位置,以提高运载效率、保障安全运输的作业方案。
本文将就该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 车辆载重限制在实施货物积载作业方案之前,一定要了解每一辆车的载重限制,以免超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般来说,每辆配送车辆都会在车门上贴有最大载重限制标识。
当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道路条件会对车辆载重产生不同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车辆的载重是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的,比如路况、气温、车速等等。
因此,应该设置一定的安全裕量,以确保在车辆承受最大限制时,仍不会超载。
3. 货物分类在进行货物积载作业之前,首先要对货物进行分类。
可以按照货物的重量、体积、易损性和堆叠性等因素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重量和体积进行分类是最为常见的方式。
4. 货物装载顺序在明确了每一辆车的载重限制和货物分类之后,就要着手确定货物的装载顺序。
一般来说,重量较大或比较稳定的货物,应该尽可能靠近车头,这样可以使车辆的稳定性更好。
而轻质货物则可以放在车辆后部的位置。
对于易损性较大的货物,应该单独装运,并且应该尽量避免与硬物或锐角相接触,以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
对于堆叠性较好的货物,可以采用“下重上轻”的原则,即先将较重的货物放在下层,然后在上面再放置轻的货物。
在货物装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车辆前后应保持平衡,避免出现前后重心失衡的情况;•货物应该稳固地放置在车辆上,并且不应该出现晃动或滑动的现象;•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车内空间。
5. 装载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际的货物装载作业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人员应该穿戴好防护装备,并且对车辆和货物进行检查,以确保在装载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意外情况。
•装载货物时应该依次进行,并且应该固定好每个货物的位置,避免出现滑动或晃动的情况。
•为了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装载时应该细心、耐心、认真,尽量避免把货物摆放在不合适的位置。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2。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
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 1930 年~ 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 1950 年~ 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第三阶段( 1960 年~ 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交通工程概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6年秋期电大把《交通工程概论》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关于排队系统中的定长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00分)A. 每一个顾客的服务时间都相等B. 每一个顾客的等待时间都相等C. 排队系统的总等待时间是一给定值D. 排队系统的总服务时间是一给定值2.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时,当停车车位数大于500个时,应设置的出口数为()。
(4.00分)A. 2个B. 3个C. 1-2个D. 3-4个3.小型环形交叉口其中心岛的直径尺寸应该是(4.00分)A. 小于50mB. 小于25mC. 大于25mD. 在25-50m之间4.我国交通部门规定:在车速为30(km/h)时,中型货车不大于()(4.00分)A. 8mB. 6mC. 10mD. 9m5.平均日交通量简写为()(4.00分)A. ADTB. MADTC. AADTD. WADT6.在道路结构物景观设计工作中,使边坡造型和现有景观及绿化相适应的造型设计属于()设计。
(4.00分)A. 横断面造型B. 立面造型C. 平面造型D. 整体造型7.在选用速度-密度数学模型时,符合使用“格林伯对数模型”的交通条件()。
(4.00分)A. 交通密度适中B. 交通密度很小C. 交通密度很大D. 交通密度为08.下列叙述中,可用于定义“地点车速”的是()。
(4.00分)A. 根据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B. 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车辆调度作业指导书标题:车辆调度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辆调度是保障物流运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车辆调度作业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货物安全。
本指导书旨在为车辆调度人员提供操作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调度工作。
一、调度前准备1.1 确认货物信息:了解货物种类、数量、重量、体积等信息,以便合理安排车辆。
1.2 核实运输路线:确认运输路线及途中可能遇到的交通状况,提前做好规划。
1.3 检查车辆状态: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行驶安全。
二、车辆调度流程2.1 分配任务:根据货物信息和运输路线,合理分配车辆任务。
2.2 沟通协调:与司机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车辆出发时间和途中情况。
2.3 实时监控:通过GPS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和运输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三、应急处理措施3.1 交通事故: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协助处理。
3.2 车辆故障:对于车辆故障,要及时安排维修并重新安排调度计划。
3.3 天气变化:在恶劣天气下,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车辆出发时间和路线。
四、安全管理4.1 货物安全:确保货物包装完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4.2 司机安全:关注司机工作状态,避免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
4.3 车辆安全:定期维护保养车辆,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五、绩效评估5.1 定期评估:对车辆调度作业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车辆调度效率及成本情况,优化调度策略。
5.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数据分析,持续改进车辆调度作业,提高运输效率。
结语:车辆调度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车辆调度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货物安全。
通过合理的准备、流程、应急处理、安全管理和绩效评估,可以提升车辆调度作业的水平,为物流运输提供更好的保障。
题目:设图示交通网络的OD 交通需求量为t=200辆,各径路的交通阻抗函数分别为:
1110.05h c +=,22025.010h c +=,33015.015h c +=
试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二等分)和均衡分配法(迭代步长分别取0.618和0.0291)求出分配结果,并进行比较。
设目标函数表示车辆受到的总阻抗,即令交通阻抗函数对h 求积分,函数如下:
2332222110075.0150125.01005.05h h h h h h Z +++++=
1.全有全无分配法
1.1方法介绍
全有全无分配法是将OD 交通需求沿最短经路一次分配到路网上去的方法,也被称为交通需求分配。
顾名思义,全有(all )指将OD 交通需求一次性地全部分配到最短径路上。
全无(nothing )指对最短径路以外的径路不分配交通需求量。
全有全无分配法应用于没有通行能力限制的网络交通交通量分配等场合。
在美国芝加哥城交通解析中,首次获得应用。
另外,后述增量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中频繁使用。
1.2 解:由路段费用函数可知,在路段交通量为零时,径路1最短。
利用该方法的以下结果:
15,10,2520010.05,0,200321321===⨯+====c c c h h h
因为,25,132=<c c c ,所以,没有得到均衡解。
目标函数:
30000075.0150125.01005.0523*******=+++++=h h h h h h Z
2.增量分配法
2.1方法介绍
增量分配法时将OD 交通需求量进行适当形式的分割(分割数、等分或不等分),然后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将分割后的OD 交通需求量逐渐分配到网络上去。
实际工作中,如何分割OD 交通需求量是很重要的,一般多用5―10分割,并且采用不等分。
2.2解:采用2等分。
(1)第1次分配,全有全无分配法相同,径路1最短。
15,10,1510010.05,0,100321321===⨯+====c c c h h h
(2)第2次分配,最短径路变为径路2
5.12100025.010,1510010.05,0,100,10021321=⨯+==⨯+====c c h h h 153=c
这时,结果接近于均衡解。
目标函数为:
12510005005000075.0150125.01005.052
33222211+++=+++++=h h h h h h Z 2125
=
3.均衡分配法
3.1方法介绍
Step 1 给出初始可能解{}k
a
x ,令0=k 。
一般用前述全有全无分配法求解初始可能解。
Step 2 更新路段阻抗函数:
)(k a k a x c
Step 3 搜索目标函数的下降方向。
用最短径路搜索法求出各OD 间的最短径路,在用全有全无分配法求出探索方向:
{}k
a
y Step 4 一维搜索。
将下式代入到目标函数中,求出最佳探索步长*α。
)(1k a k a k a k a x y x x -+=+α
Step 5 收敛判定。
设ɛ1和ɛ2为任意小数,若满足下式,则结束计算。
反之,返回Step 2。
11)()(ε≤-∑∈+k a k a A
a k a k a x c x x 2
1/)(max ε≤-+k a k a k a x x x
3.2解:【模型】23322
22110075.0150125.01005.05h h h h h h Z +++++= ..t s ∑==31200k k h
)
3,2,1(,0=≥k h k
(1)用全有全无分配法求解初始可能解
3000,15,10,2520010.05,0,200321030201====⨯+====Z c c c h h h (2)求最佳搜索
方向:
继续用全有全无分配法求解,得使目标函数下降的探索方向如下:
0,200,0030201===y y y
(3)一维搜索,求最佳搜索步长*α和交通量修正
令618.0=α
6.123)0200(618.00,4.76)2000(618.02001211=-+==-+=h h ,
013=h 15,09.136.123025.010,64.124.7610.05321==⨯+==⨯+=c c c
2
2200075.00156.1230125.06.123104.7605.04.765⨯+⨯+⨯+⨯+⨯+⨯=Z 81.210096.190123685.291382=+++=
(4)收敛判定
设ɛ1=ɛ2=0.01。
1000162.55)()(ε≥=-∑∈a a A
a a a h c h h 2001/)(max ε≥∞=-a a a h h h
显然,收敛条件得不到满足。
返回(2)继续修正计算。
(5)这时的最短径路为径路1。
所以,继续用全有全无分配法求解,得:
0,0,200131211===y y y
0.120)6.1230(0291.06.1230
.80)4.76200(0291.04.762221=-+==-+=h h
023=h
2
2
200075.00150.1200125.00.120100.8005.00.805⨯+⨯+⨯+⨯+⨯+⨯=Z 0.21000.1801200320400=+++=
综上所述,均衡分配法的效果最好,得到的目标函数最小,即车辆受到的总阻抗最小;由全由全无分配法得到的解围非均衡解,故得到的目标函数值最大;增量分配法算法简单而且效果相对较好,仅次于均衡分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