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一空气
- 格式:doc
- 大小:607.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课题1 空气一、空气的组成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1)反应原理实验一:汞+氧气氧化汞(银白色)(红色)实验二:氧化汞汞+氧气(红色)(银白色)(2)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知识拓展实验成功的关键(1)红磷要足量:若红磷不足,氧气不能耗尽,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2)装置不能漏气: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塞紧塞子: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高。
(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过早打开止水夹会使装置内气体的温度偏高,压强偏大,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知识拓展(1)洁净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净化后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洁净的空气、新鲜的空气等都是混合物。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依据是看该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
(3)状态不是区别的标准,如冰水共存物是一种物质两种状态,所以不是混合物。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氧气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
氧气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下:(1)能供给呼吸,如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等。
(2)能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宇宙航行等。
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是空气存在的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相关知识。
二、推进新课[提出问题]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能否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归纳总结]方案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倒插入盛水的大烧杯中,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方案2:让一个塑料袋鼓起后系住袋口,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方案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过渡]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很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内容,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展示](结合装置图对实验进行讲解)[归纳总结]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渡]我们能否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用较为简单的方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2-1(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空气
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空气
B、空气的成分中(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占21%,氮气占78%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
D、由于人和动物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的氧气逐年减少,二氧化碳逐年
增多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清澈的泉水
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
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5、下列有关氮气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制氮肥
B、直接作燃料
C、做灯泡填充气
D、做瓜果保护气
6、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7、夏天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8、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二氧化硫污染
9、能够用来制造霓虹灯的是气体是()
A.稀有气体
B. 氮气
C.二氧化碳
D. 氧气
10、下列情况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汽车排出的尾气
B.燃烧产生的烟雾
C.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
D.工厂生产产生的烟尘
11、我国许多城市都禁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
①产生有害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易引起火灾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2、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13、2012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14、目前,我们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不包括()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 总悬浮颗粒物
15、以下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
⑤二氧化碳;⑥新鲜的空气。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请再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
16、如图用此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标号①、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在空气中点燃①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无底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红磷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后,看到无底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_________而生成了固态的__________,从而使无底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无底集气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无底集气瓶外的大气压
(4)上述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_________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用该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重难点培优】
17、某同学可如右图所示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
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 ℃),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
活塞处在5 cm处。
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
的热。
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塞向(填“左”或“右”)
移动。
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cm处,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18、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
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20、酒精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易燃烧,完全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酒精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热
棒
足量
①
②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