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10
《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中小企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二、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1. 发展速度:近年来,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农牧业、能源、化工、制造、服务等各个行业。
2.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3. 贡献程度:中小企业在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 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信用体系不完善,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2. 人才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内蒙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人才引进和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4.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
四、解决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对策1. 加强融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2.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中小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内蒙古地区发展,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此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需求,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还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产区,盛产肉类、奶制品、小麦等农产品,是我国承担牧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要区域之一。
内蒙古还发达的特色产业,如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能源等资源开发,环境污染严重。
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力量薄弱。
农村经济仍然薄弱,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内蒙古应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推动产业升级。
在保障能源和资源开发的加大对文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格局。
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强对重化工业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内蒙古的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内蒙古应当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构建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内蒙古金融史研究(1947-1952)》篇一一、引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内蒙古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一环,其金融史的发展历程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和探讨1947年至1952年期间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情况,为当今的金融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二、金融业的发展背景(一)背景介绍内蒙古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历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战后重建阶段。
此时,解放的内蒙古面临着社会经济全面复苏与重建的任务,其中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了支撑经济社会复苏的关键力量。
(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当时的内蒙古社会百废待兴,需要重建农村经济和城镇市场,金融机构作为提供金融服务和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机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内蒙古金融业发展历程(一)1947年的初步建设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内蒙古金融业开始了其初步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为后续的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兴起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广泛建立,为农民提供了贷款支持与金融服务,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三)银行业务的扩展与规范化随着金融业务的拓展,内蒙古的银行业务逐渐规范化,储蓄、贷款、结算等业务逐渐开展起来,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金融政策与措施(一)货币政策的实施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内蒙古根据经济状况,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为稳定市场货币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支持工业发展举措为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政府通过低息贷款、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工业建设,推动了地方工业的初步发展。
五、金融业的影响与作用(一)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为农民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金融机构在城市中为工商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对城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内蒙古投融资现状、问题及建议作者:海山来源:《北方经济》 2017年第5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积累、优化、再积累、再优化,如此无限循环的过程。
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目前,内蒙古的经济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这一特征在“十三五”期间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经测算,“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 万亿元,其中,除了5% 左右由各级财政承担外,其余资金均需通过社会融资。
因此,能否按期融到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将是决策者优先考虑的问题,也是内蒙古能否如期实现“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一、内蒙古投融资基本情况(一)投资基本情况2016 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470 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国的比重为2.6%。
其中,500 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3亿元,增长12%。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76 亿元,增长11.6% ;第二产业投资6496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投资8197 亿元,增长25.1%。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807 亿元,增长26% ;集体单位投资162 亿元,增长30.8% ;个体投资249 亿元,增长11.9% ;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8251 亿元,增长4.2%。
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4301亿元,增长9.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168 亿元,下降57.8%。
当年新开工项目19665 个,增长54.9% ;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36956 亿元,增长3.6%。
(二)融资基本情况2016 年,全区社会融资5171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 1.2%,其中新增贷款2220 亿元、直接融资1280 亿元、信托融资1671 亿元。
当年新增融资2138 亿元,同比多增269 亿元,同比小幅回落0.02 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23 位。
从结构看,表内融资同比多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增长。
全区表内融资增加2203 亿元,同比多增30亿元,表外融资小幅增加,委托贷款增量扩大。
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05).[2]李学坤,赵鸭桥.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云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07).[3]王玥.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功能、性质和财政作为[J].南方农村,2014(03).[4]胡雪萍,董红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剖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6).[5]陈翀.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模式探讨[J].中国金融,2017(20).[6]肖远企.金融的本质与未来[J].金融监管研究,2018(05).[7]陆岷峰,张欢.开放银行: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06).[8]张乐,王楠.农村金融理论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18(09).[9]夏梓耀.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制困境与出路[J].环境保护,2018(1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为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政策环境。
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绿色金融就是内蒙古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最有利的金融手段。
一、内蒙古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首次从政府层面对绿色金融进行了权威界定,明确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2017年6月,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正式启动,区域性绿色金融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
内蒙古虽然没有被列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但绿色金融各项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中,2017年3月就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并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