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10
《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中小企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二、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1. 发展速度:近年来,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农牧业、能源、化工、制造、服务等各个行业。
2.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3. 贡献程度:中小企业在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 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信用体系不完善,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2. 人才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内蒙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人才引进和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4.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
四、解决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对策1. 加强融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2.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中小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内蒙古地区发展,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此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需求,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还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产区,盛产肉类、奶制品、小麦等农产品,是我国承担牧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要区域之一。
内蒙古还发达的特色产业,如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能源等资源开发,环境污染严重。
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力量薄弱。
农村经济仍然薄弱,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内蒙古应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推动产业升级。
在保障能源和资源开发的加大对文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格局。
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强对重化工业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内蒙古的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内蒙古应当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构建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内蒙古金融史研究(1947-1952)》篇一一、引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内蒙古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一环,其金融史的发展历程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和探讨1947年至1952年期间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情况,为当今的金融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二、金融业的发展背景(一)背景介绍内蒙古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历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战后重建阶段。
此时,解放的内蒙古面临着社会经济全面复苏与重建的任务,其中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了支撑经济社会复苏的关键力量。
(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当时的内蒙古社会百废待兴,需要重建农村经济和城镇市场,金融机构作为提供金融服务和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机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内蒙古金融业发展历程(一)1947年的初步建设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内蒙古金融业开始了其初步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为后续的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兴起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广泛建立,为农民提供了贷款支持与金融服务,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三)银行业务的扩展与规范化随着金融业务的拓展,内蒙古的银行业务逐渐规范化,储蓄、贷款、结算等业务逐渐开展起来,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金融政策与措施(一)货币政策的实施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内蒙古根据经济状况,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为稳定市场货币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支持工业发展举措为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政府通过低息贷款、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工业建设,推动了地方工业的初步发展。
五、金融业的影响与作用(一)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为农民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金融机构在城市中为工商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对城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内蒙古投融资现状、问题及建议作者:海山来源:《北方经济》 2017年第5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积累、优化、再积累、再优化,如此无限循环的过程。
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目前,内蒙古的经济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这一特征在“十三五”期间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经测算,“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 万亿元,其中,除了5% 左右由各级财政承担外,其余资金均需通过社会融资。
因此,能否按期融到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将是决策者优先考虑的问题,也是内蒙古能否如期实现“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一、内蒙古投融资基本情况(一)投资基本情况2016 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470 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国的比重为2.6%。
其中,500 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3亿元,增长12%。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76 亿元,增长11.6% ;第二产业投资6496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投资8197 亿元,增长25.1%。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807 亿元,增长26% ;集体单位投资162 亿元,增长30.8% ;个体投资249 亿元,增长11.9% ;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8251 亿元,增长4.2%。
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4301亿元,增长9.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168 亿元,下降57.8%。
当年新开工项目19665 个,增长54.9% ;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36956 亿元,增长3.6%。
(二)融资基本情况2016 年,全区社会融资5171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 1.2%,其中新增贷款2220 亿元、直接融资1280 亿元、信托融资1671 亿元。
当年新增融资2138 亿元,同比多增269 亿元,同比小幅回落0.02 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23 位。
从结构看,表内融资同比多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增长。
全区表内融资增加2203 亿元,同比多增30亿元,表外融资小幅增加,委托贷款增量扩大。
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05).[2]李学坤,赵鸭桥.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云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07).[3]王玥.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功能、性质和财政作为[J].南方农村,2014(03).[4]胡雪萍,董红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剖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6).[5]陈翀.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模式探讨[J].中国金融,2017(20).[6]肖远企.金融的本质与未来[J].金融监管研究,2018(05).[7]陆岷峰,张欢.开放银行: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06).[8]张乐,王楠.农村金融理论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18(09).[9]夏梓耀.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制困境与出路[J].环境保护,2018(1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为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政策环境。
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绿色金融就是内蒙古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最有利的金融手段。
一、内蒙古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首次从政府层面对绿色金融进行了权威界定,明确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2017年6月,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正式启动,区域性绿色金融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
内蒙古虽然没有被列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但绿色金融各项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中,2017年3月就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并取得积极成效。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冯丽娜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4期内蒙古是能源、资源大区,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6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而其综合能源消费量要占全区能耗的90%以上。
内蒙古长期以来依靠资源开发谋求数量增长,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内蒙古对国家和社会的职责所在,也是内蒙古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内蒙古一些银行开始探索发展低碳金融,对高耗能、高排放贷款开始进行约束,但碳金融体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
如何构建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行之有效的碳金融体系对于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碳金融实践内蒙古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强度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承载能力弱,资源环境问题已非常突出,是全国碳排放污染大区。
据报道,内蒙古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人均11.95吨,是比较典型的高碳经济区。
但内蒙古高耗能产业集中,并拥有丰富的森林草原,森林面积占全国1/9,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草场资源占全国的1/5,内蒙古有5.6亿亩可利用的荒漠化土地,可种树1.2亿亩、种草2.8亿亩,这些都是进行碳汇交易的巨大资源,这也使得内蒙古在实施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项目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2005年,内蒙古与国际社会合作的第一个碳汇造林项目——中国东北部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在敖汉旗荒沙地造林4.5万亩,在第一个有效期的5年时间内投资15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万元,其中意大利环境和国土资源部资助1150万元),通过第一个5年项目的全过程和长期管理,使约2500名当地农民和林场工人从项目中直接受益。
该项目产生的可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到在2012年归意大利所有。
2005年6月,第一个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注册的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项目总投资1737.7万元,每年CO2的减排额为5万吨,该减排量将销售给荷兰政府。
《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中小企业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内蒙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
本文将围绕内蒙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一)融资需求旺盛内蒙古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日益旺盛。
由于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在农牧业、能源、化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这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融资渠道有限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旺盛,但内蒙古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却相对有限。
大多数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其他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渠道的使用率较低。
此外,由于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三)融资成本较高由于融资渠道有限,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较高。
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高昂的融资成本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企业自身原因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等问题,导致银行难以评估其信用状况,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
此外,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二)金融机构原因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和成本。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管。
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融资服务不足。
(三)政策环境原因政策环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
四、解决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一)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财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
内蒙古行业分析报告一、内蒙古行业分析报告1. 内蒙古能源行业分析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该地区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使得能源行业成为内蒙古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章节将分析内蒙古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内蒙古农业行业分析内蒙古具备广阔的草原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节将探讨内蒙古农业的发展情况,包括主要农作物、畜牧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创新。
3. 内蒙古旅游行业分析内蒙古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本章节将研究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包括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业面临的挑战。
二、内蒙古经济发展1. 内蒙古工业发展分析内蒙古工业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包括煤炭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领域。
本章节将分析内蒙古工业的发展水平、重点产业及相关政策措施。
2. 内蒙古金融行业分析金融行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支撑,本章节将研究内蒙古的金融业发展情况,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发展概况以及金融业对内蒙古经济的贡献。
3. 内蒙古科技创新分析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章节将研究内蒙古的科技创新环境、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科技创新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内蒙古社会发展1. 内蒙古教育行业分析教育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基础,本章节将研究内蒙古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评估内蒙古教育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2. 内蒙古医疗健康行业分析医疗健康是一个关乎人民福祉的行业,本章节将探讨内蒙古的医疗资源、健康水平和医疗体制改革等方面,评估内蒙古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3. 内蒙古社会文化行业分析社会文化行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节将研究内蒙古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等方面,评估内蒙古社会文化行业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四、内蒙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内蒙古环境问题分析内蒙古作为资源型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本章节将研究内蒙古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探讨环境问题对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