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跳绳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7.64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学习基本的跳绳技巧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学习基本的跳绳技巧跳绳是小学体育课程中常见的项目之一,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为了帮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基本的跳绳技巧,本教案将介绍跳绳的基本规则、正确的跳绳姿势以及一些简单的跳绳技巧。
一、基本规则1. 跳绳的长度应该适合孩子的身高。
学生站在跳绳中心,跳绳的两端应该能够达到学生的腋窝位置。
2. 在开始跳绳前,学生应该清除身体周围的杂物,确保跳绳的区域安全。
3. 学生应该选择一个平坦的地面跳绳,避免在不平整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跳绳。
4. 在跳绳时,学生应该保持适当的呼吸,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呼吸困难。
二、正确的跳绳姿势1. 站立姿势:学生应直立站立,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2. 握绳姿势:学生应用拇指和食指紧握跳绳,保持手腕和手臂放松自然。
3. 运动姿势:学生应该保持膝盖微屈,双脚稍微分开与肩同宽,上半身保持稳定。
三、基本的跳绳技巧1. 单脚跳:学生先站在原地,用一只脚轻轻地跳起来,然后再换另一只脚跳。
这个技巧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控制跳绳的节奏和平衡能力。
2. 双脚跳:学生双脚同时离地跳起,维持适当的节奏和速度,并逐渐增加跳绳的时间。
3. 交叉跳:学生跳跃过程中,将双手交叉于前方,交替出现在身体两侧,然后再交叉回去。
这个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手脚协调性。
4. 奔跑跳:学生在跳绳的同时,稳定地奔跑前进。
这个技巧可以增加跳绳的难度和挑战性。
四、练习方法1. 初学者可以先从单脚跳和双脚跳开始练习,逐渐掌握基本的跳绳节奏和技巧。
2. 学生可以在每堂体育课前后花几分钟的时间跳绳,以提高跳绳的熟练度。
3. 学生还可以组织跳绳比赛或者进行团体跳绳活动,增加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注意事项1. 跳绳时要保持平稳的节奏,切忌过快过慢。
2. 学生在跳绳时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避免摔倒或者扭伤。
3. 跳绳过程中,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呼吸,避免呼吸不畅造成不适。
五年级跳绳教案课题:五年级跳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基本的跳绳动作,如单人跳、双人跳、小游戏等。
2. 学生能够通过跳绳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教具准备:1. 跳绳2. 标志物(如彩带、小旗等)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 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热身活动,如摇摆、扭动、伸展等,激活学生身体。
Step 2: 单人跳(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单人跳的基本动作,如跳高、跳远、连续跳等,并示范演示。
然后学生进行尝试。
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纠正。
Step 3: 双人跳(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两人一组进行双人跳。
每组选一人拿起跳绳,另一人在旁边帮助拍打节奏。
一人先跳,跳到固定次数后换另一人跳。
每组跳一段时间后进行交换。
Step 4: 小游戏(15分钟)老师设计一些跳绳小游戏,如跳绳过河、跳绳踩气球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跳绳技巧,并同时锻炼身体和团队合作能力。
Step 5: 冷静活动(5分钟)结束课堂前,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伸展、呼吸训练等,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的心率和呼吸。
Step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跳绳课进行总结,提问学生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困难。
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坚持跳绳锻炼。
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示范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示范跳绳动作让学生明白动作的要领,然后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纠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跳绳动作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可以通过跳绳小游戏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跳绳锻炼,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跳绳动作和技巧,提高跳绳水平,并可以组织跳绳比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小学五年级体育《跳绳》教学设计范文3篇小学五年级体育《跳绳》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你在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学生可能会说打球、游泳、踢毽子、跑步、跳绳等等)。
其实跳绳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跳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肥,还可以长高哟!2.课件出示课本第78页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3.教师谈话:小东、小红和小亮非常喜欢跳绳,你看,今天他们三个就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他们三个的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红跳了40下,小亮跳了28下,小东跳了32下。
5.教师谈话: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可真棒!看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师生活动: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把这些问题按加减法分类整理好,告诉孩子有关加法的问题可留到课余时间自己去解决。
然后板书有代表性的例题:小红比小亮多跳了多少下?2.学生活动:给学生留几分钟思考时间,也可小组合作交流,然后点名学生算出列式。
老师板书:40-28=?3.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列减法?点名学生回答。
4.教师谈话:你会算40-28=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困难吗?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交流一下吧!5.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6.交流算法:(1)计数器: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拨珠子过程:(让学生边演示边说算理)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40,减28时,根据笔算规则,先从个位算起,但个位上0—8减不着,需要从十位上借1当10来用,10减8等于2,十位上原来是4,因被借走了1而变为3,3减2等于1,合起来就是12。
小学生跳绳体育课教学计划(精选8篇)小学生跳绳体育课教学计划(精选8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跳绳体育课教学计划(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跳绳体育课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节课从健身体育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自我锻炼的意识。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互评能力,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选择双长绳是本单元教材四,跳绳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内容,经常进行跳绳,对于促进运动器官的发育和内脏机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够对发展弹跳力和提高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课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五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将跳绳教材游戏化,培养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通过游戏提高团结、协作、竞争以及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教学过程1.开始与准备部分:采用英语谈话的方式开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体育课不是单一存在的。
利用音乐烘托课堂气氛,改变队列枯燥、单调的练习方式,巧妙地利用队形变化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队列真正成为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体现学生的动作整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
用节奏欢快的乐曲进行韵律操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达到热身的目的。
小学跳绳课教案8篇小学跳绳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懂得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锻炼好身体。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跳绳、体育、操场、练习、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昨天、感动、成绩、连蹦带跳、感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给句子加上似的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能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写。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赖宁苦练跳绳的`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明白学好文化知识与锻炼好身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拼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第1自然段,教学有关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
1、让学生说说学习《铁棒磨成针》、《不是为了分数》后受到的教育。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学跳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英雄赖宁跳绳的故事。
可见出示赖宁画像,简介赖宁事迹。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4学跳绳,读题。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1)谁学跳绳?(2)他是怎样学跳绳的?(3)遇到了哪些困难?结果怎样?二、听老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能回答哪个问题?学生汇报后,教师简介赖宁事迹——赖宁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
1988年3月,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国家财产,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
团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赖宁学习。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难生字的字音。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重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评议,正音赖宁、操场、一拐一拐、昨天、脚肿、连蹦带跳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他功课都很好,只有体育不太好”这句话的意思。
[穿插理解“其他功课”、“不太好”]3、教学有关字词赖:“束”加“负”,束的捺变成点。
宁:宝盖头,组词:宁静、安宁。
育:月字底,书空。
4、齐读第1段。
5、赖宁体育成绩不太好,那他事怎么做的呢?读读2-4段。
五、书写指导。
一分钟跳绳(教案)体育五至六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第四章“一分钟跳绳”训练。
具体内容包括:一分钟跳绳的基本技巧、跳绳的节奏和速度控制、跳绳的多样式练习以及一分钟跳绳的比赛规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分钟跳绳的基本技巧,提高跳绳的节奏和速度控制能力。
2. 通过多样式跳绳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了解一分钟跳绳的比赛规则,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体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分钟跳绳的基本技巧和节奏速度控制。
难点:跳绳的多样式练习和比赛规则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跳绳、计时器、标志物。
学具:每人一根跳绳。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跳绳热身活动,包括跳绳的基本动作、转身跳、跨绳跳等。
2. 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一分钟跳绳的基本技巧,如手腕摇摆、脚跟节奏、身体协调等,并进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节奏速度控制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一分钟跳绳练习,教师用计时器记录每组的成绩。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节奏和速度控制的方法。
4. 多样式跳绳练习(1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创新跳绳方式,如交叉跳、双人跳、三人跳等。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 比赛规则讲解与实践(5分钟)教师讲解一分钟跳绳的比赛规则,学生进行实践比赛。
教师担任裁判,公正评判。
六、板书设计跳绳技巧:1. 手腕摇摆2. 脚跟节奏3. 身体协调比赛规则:1. 比赛时间为一分钟2. 跳绳过程中,绳子不能触地3. 以跳绳次数最多者为胜七、作业设计1. 练习一分钟跳绳的基本技巧,熟练掌握并提高速度。
2. 创编一种新的跳绳方式,下节课分享。
答案:1. 一分钟跳绳的基本技巧:手腕摇摆、脚跟节奏、身体协调。
2. 新创编的跳绳方式:X(学生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一分钟跳绳练习,家长协助记录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坚持锻炼的习惯。
五年级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1500字五年级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跳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跳绳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单人跳、双人跳、长绳跳等。
2.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基本的跳绳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跳绳运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跳绳技术三、教学难点进行跳绳运动的技巧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摆臂等,活跃学生身体。
2.引入新知(10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跳绳的技巧和动作,引发学生对跳绳的兴趣。
3.示范与讲解(10分钟)老师进行跳绳技术的示范,并详细解说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4.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跳绳练习,老师逐个指导学生的动作和技术,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学习(15分钟)学生进行双人跳和长绳跳等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跳绳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跳绳运动。
通过多媒体教具的运用,我引发了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并提供了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在学生练习环节,我逐个指导学生的动作和技术,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能够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导致有些学生的动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加强纠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练习和表演。
在拓展学习环节,学生进行了双人跳和长绳跳等拓展学习。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个别学生在跳绳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跳绳产生了兴趣,掌握了基本的跳绳技术。
一、教学目标:1.了解跳绳的基本技巧和跳绳的好处;2.学会基础的跳绳动作,如单脚跳、双脚跳等;3.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1.基本跳绳动作的教学;2.正确的跳绳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2.有些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掌握基本的跳绳动作。
四、教学准备:1.跳绳;2.课堂背景音乐;3.教具:板书、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段跳绳的视频,并向学生们提问:“你们见过跳绳吗?你们跳过几下呢?”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的经验。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际示范,向学生展示跳绳的基本动作,如单脚跳、双脚跳等。
同时,教师要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如双脚跳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等。
3.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们讲解跳绳的好处,如锻炼身体、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等。
同时,告诉学生们正确的跳绳姿势和呼吸方法,如双脚跳时需要同时呼吸等。
4.练习(20分钟)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派两名学生跳绳,其他学生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指导员,由指导员帮助其他成员纠正动作。
5.展示(15分钟)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跳绳表演,其他学生们观看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6.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跳绳,要求学生们按照节奏齐步跳,充分展示学生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7.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问学生:“你们对跳绳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作业让学生回家记录自己每天跳绳的次数,并在下节课上汇报给全班。
七、板书设计:跳绳基本动作:单脚跳双脚跳多人跳八、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跳绳的基本动作,并能够按照节奏进行集体跳绳。
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们在动作上还有些困难,需要多加练习。
下节课可以继续进行跳绳的训练,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提高。
五年级上册体育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跳绳教学目标:1. 学习跳绳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耐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跳绳的基本动作: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跳等。
2. 跳绳的组合动作:连续跳、转身跳、跳跃转身等。
3. 跳绳比赛:个人比赛和团队比赛。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慢跑,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膀、手腕、腰部、膝盖等。
2. 基本动作练习:教师示范并讲解跳绳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组合动作练习:教师示范并讲解跳绳的组合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跳绳比赛:学生进行个人比赛和团队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鼓励。
5. 放松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和肌肉放松。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跳绳中的动作准确性。
2. 观察学生在跳绳中的协调性和耐力。
3. 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互助情况。
第二章:投掷教学目标:1. 学习投掷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学生的手臂力量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投掷的基本动作:握球、摆动、投掷等。
2. 投掷的技巧:用力点、投掷角度、投掷方向等。
3. 投掷比赛:个人比赛和团队比赛。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慢跑,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膀、手腕、腰部、膝盖等。
2. 基本动作练习:教师示范并讲解投掷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投掷技巧练习:教师示范并讲解投掷的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投掷比赛:学生进行个人比赛和团队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鼓励。
5. 放松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和肌肉放松。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投掷中的动作准确性。
2. 观察学生在投掷中的力量和准确性。
3. 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互助情况。
第三章:跑步教学目标:1. 学习跑步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耐力和速度。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跑步的基本动作:正确的姿势、步频、步幅等。
小孩儿跳绳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跳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2. 帮助学生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跳绳的基本动作;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学生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跳绳;2. 计分板;3. 音乐。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为跳绳做好准备。
2. 跳绳基本动作讲解(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跳绳的基本动作,包括单人跳、双人跳、交叉跳等,同时示范给学生看。
3.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分组进行跳绳练习,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正确的动作和姿势。
4. 比赛环节(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比赛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团队合作和竞技的乐趣。
5. 总结(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坚持跳绳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跳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让学生掌握了跳绳的基本动作,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动作不够标准,需要加强练习。
下节课将继续加强基本动作的训练,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跳绳游戏,让学生更加喜欢跳绳运动。
七、教学延伸:1. 继续加强跳绳基本动作的训练;2. 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跳绳游戏;3. 组织学生参加跳绳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跳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对跳绳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通过持续的跳绳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