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风格派
- 格式:doc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2
简述荷兰风格派运动及四位代表人物“风格派”(De Stijl )是 1917—1928 年,拥有相像美学观点的画家、设计家、建筑家组织起来的松懈集体。
他们经过 1917 年创立的名为《风格》的杂志沟通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
重要人物包含 P·蒙德里安、 B·V·德列克、 J·J·P·奥德、 G·里特韦尔德等以及主要促使者:西奥多·凡·杜斯伯格。
风格派反对个性,倡议国际化,排除表现成分,追求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构图即纯粹抽象。
因此,平面、直线、几何形成为其表达手法,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三非色。
风格特点:剥除设计、绘画、雕塑等的传统特点,采纳基本的几何构造单体称为“元素”;对“元素“进行再组合,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鲜亮的可视性;研究构图的非对称性;频频运用纵横几何构造和基来源色及中性色。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师在 1917 年到 1928 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懈的组织,此中主要的组织者和促使者是杜斯伯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第一版的《风格》杂志,在这个集体活动的 10 年间有几个人成为了他们的中坚力量,此中包含这个运动的精神领袖杜斯伯格、画家蒙德里安和莱克等,他们与一批切割派建筑加关系亲密,这批建筑家包含里特韦尔。
“风格派”来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究,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
1917 年杜斯伯格在荷兰创立了以几何抽象艺术为特点的风格派。
他希望抽象艺术家能够将绘画与适用的艺术设计相联合,形成风格一致的生活环境,以此影响大众并改变人们的意识 ,最后实现风格派应当带来的朴实与体谅的天下太平,结束旧的个人主义世界, 创始新的宇宙世界。
与坚持抽象艺术纯粹精神价值的蒙德里安不一样 , 杜斯伯格坚持将风格派的原则推行到艺术设计运动中。
他相信艺术的形式规律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生产、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等因素构成的。
对风格派的认识风格派起源一战期间, 荷兰作为中立国逃脱了战争的蹂躏, 为各国艺术家、设计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庇护所。
各国艺术家特别是前卫艺术家都来荷兰避难, 因而荷兰一时间人才济济。
在这种背景下, 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 因而形成了著名的艺术派别———风格派( De Stijl,荷兰文, 即风格之意) 。
风格派艺术家们主要通过1917 年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 风格派也由此而得名。
风格派艺术脱离了当时繁多的前卫艺术形式, 结合立体派形象与未来派理想,使建筑按几何学条例发展,以合乎新塑型主义(N e o p la stic ism )规律走向了完全抽象, 它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1917—1924) 、德国的新建筑和现代设计运动( 1904—1933 年左右) 共同成为当时世界上几个重要的现代设计的试验中心。
它对20 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这种探索成果至今仍然影响着各国设计师的造型和风格,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依然能够看到“风格派”的影子。
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 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
它的一些主要成员彼此接触不多, 甚至从未谋面, 但相似的美学观念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风格派的特征“风格派”带有鲜明特征的形式手法如下: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及所有平面设计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称为“元素”。
2)把这些集合结构单体或元素进行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中单体元素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出发点即是对事物的绝对抽象。
他们认为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但这种几何因素不是自然物体的特定形式,而是高度抽象的形式。
荷兰风格流派荷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于1917~1928年由蒙德里安等人在荷兰创立。
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代表人物还有奥特·凡杜斯堡、巴特·凡·德·莱克等。
“风格派”即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说其松散是因为比起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运动,风格派运动并没有完整的结构和宣言,参加这场运动的不少人都互相不认识,且参加的人从没同时展览作他们的作品。
他们没有成员身份,唯一能够展示“风格派”风格的展览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巴黎举行的展览。
这场运动的主要促进者是杜斯柏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一份称为《风格》的杂志,这份杂志的编辑者也是杜斯柏格。
风格派作品特征⏹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荷兰风格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以上几点特征可以很清晰的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看出。
⏹风格派的成就⏹1.关于新建筑的观点:新建筑应该是反立荷兰风格派方体的⏹四维分解法(通过将一个盒子分解开来,从而赋予每个面以流动、延展的动感)领导人物 ------ 蒙德里安⏹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BartvanderLeck)、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万东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筑师欧德(J.J.P.Oud)、里特维尔德(GerritRietveld)等人。
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所有的室内装饰都有其特征,但这个特征又有明显的规律性和时代性,把一个时代的室内装饰特点以及规律性的精华提炼出来,在室内的各面造型及家具造型的表现形式,称之为室内装饰风格。
中国有中国古典式的传统风格,西方有西方古典式的传统风格,每一种风格的形式与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生活方式、文化潮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可称之为民族的文脉。
装饰风格就是根据文脉结合时代的气息创造出各种室内环境和气氛。
装饰风格是室内装饰设计的灵魂,是装饰的主旋律,而风格的主要种类分为:东方风格和西方风格。
东方风格一般以有中国明清传统风格、日本明治时期风格、南亚伊斯兰国家的风格为主要风格。
西方风格中主要以欧洲早期的罗马式、哥德式、中世纪以巴洛克式、洛可可式为代表以及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风格流派。
现代主义中强调使用功能以及造型简洁化和单纯化。
后现代主义强调室内装饰效果,推崇多样化,反对简单化和模式化,追求色彩特色和室内意境。
在风格中能够创造出各种室内环境气氛,使人领略到古典的、现代的、西方的、中国传统式的整体美感,具有很强的文化表达性和鲜明的特色。
风格即风度品格,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流派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属室内环境中的艺术造型和精神功能范畴。
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和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和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和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例如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一词及其含义,最早是起用于西班牙的文学著作中,而“风格派”则是具有鲜明特色荷兰造型艺术的一个流派。
可见,建筑艺术除了具有与物质材料、工程技术紧密联系的特征之外,也还和文学、音乐以及绘画、雕塑等门类艺术之间相互沟通。
风格的成因和影响: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
风格派名词解释风格派是指艺术作品在某一特定时期或地区产生的一种特殊风格或风格倾向,包括绘画、音乐、文学、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
在绘画方面,风格派通常是指具有共同绘画特点、风格或技巧的画家群体或艺术流派。
常见的绘画风格派有:印象派、立体派、超写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每个风格派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思想表达出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追求。
音乐方面的风格派是指在特定时期或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表现方式的音乐流派。
不同风格派的音乐表现方式、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都有所不同。
常见的音乐风格派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这些音乐风格派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音乐发展的轨迹和特点,是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方面的风格派是指在一定时期或一定领域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或风格。
每个文学风格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词语、句式、形象和叙事方式,代表了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追求。
常见的文学风格派有:古文运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文学风格派反映了文学创作和思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是文学界的重要创作流派。
电影方面的风格派是指电影作品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具有的一种独特风格、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
每个电影风格派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电影元素和叙事风格,代表了一种特定时期的电影美学和审美观念。
常见的电影风格派有:新浪潮、现实主义、惊悚片等。
这些电影风格派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电影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是电影史上的重要流派。
总的来说,风格派在各个艺术领域中都是一种特定时期或地区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审美追求的体现,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代表着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的思想和风尚。
通过研究和了解风格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趋向。
对风格派的认识风格派起源一战期间, 荷兰作为中立国逃脱了战争的蹂躏, 为各国艺术家、设计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庇护所。
各国艺术家特别是前卫艺术家都来荷兰避难, 因而荷兰一时间人才济济。
在这种背景下, 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 因而形成了著名的艺术派别———风格派( De Stijl,荷兰文, 即风格之意) 。
风格派艺术家们主要通过1917 年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 风格派也由此而得名。
风格派艺术脱离了当时繁多的前卫艺术形式, 结合立体派形象与未来派理想,使建筑按几何学条例发展,以合乎新塑型主义(N e o p la stic ism )规律走向了完全抽象, 它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1917—1924) 、德国的新建筑和现代设计运动( 1904—1933 年左右) 共同成为当时世界上几个重要的现代设计的试验中心。
它对20 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这种探索成果至今仍然影响着各国设计师的造型和风格,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依然能够看到“风格派”的影子。
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 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
它的一些主要成员彼此接触不多, 甚至从未谋面, 但相似的美学观念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风格派的特征“风格派”带有鲜明特征的形式手法如下: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及所有平面设计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称为“元素”。
2)把这些集合结构单体或元素进行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中单体元素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出发点即是对事物的绝对抽象。
他们认为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但这种几何因素不是自然物体的特定形式,而是高度抽象的形式。
简述风格派在平面设计上的特点[object Object]风格派是一种在平面设计领域内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设计流派。
它追求独特的艺术表达和视觉冲击力,注重色彩、形状和布局的创新和变化。
风格派设计师通常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通过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和原则,创造出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设计作品。
一、色彩运用:风格派设计注重色彩的运用,常常采用饱和度高、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
设计师会运用大胆的色彩搭配,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同时,他们也善于运用色彩的变化和渐变效果,使设计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形状和布局:风格派设计注重形状的创新和变化。
他们会运用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如几何形状、有机形状等,来打破传统的布局方式,创造出富有动感和张力的设计作品。
同时,他们也注重布局的创新,通过合理的排列和组合,使设计更具艺术感和吸引力。
三、字体和排版:风格派设计师注重字体的选择和排版的创新。
他们会运用各种独特的字体,如手写字体、艺术字体等,来丰富设计的表现形式。
同时,他们也善于运用排版的技巧和变化,使文字更具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
四、创意和想象力:风格派设计师具有较强的创意和想象力,他们能够从生活中的细节中发现设计的灵感,并将其转化为独特的设计作品。
他们善于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五、符号和图标:风格派设计师善于运用符号和图标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意义。
他们会设计出独特的符号和图标,具有辨识度和记忆性,并将其运用到设计作品中,使设计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六、多媒体和互动性:风格派设计师注重多媒体和互动性的运用。
他们会将平面设计与其他媒体形式相结合,如音频、视频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设计作品。
同时,他们也注重设计的互动性,通过运用交互式的设计元素和效果,使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
七、个性化和品牌化:风格派设计注重个性化和品牌化的表达。
他们会运用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元素,来展现品牌的个性和特点。
题目:《走进风格派》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初中九年级授课教师:黄露燕学号:20104941076班级:美术教育4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风格派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2.技法目标: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并喜爱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难点: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出示两幅图:(一)(二)提问:对比两张图,第一张相比第二张有什么特点?学生:第一张有黄色、红色、蓝色、白色,没有绿色、橙色:第一张的方格大小不一。
区别:(一)颜色:红色、蓝色、黄色。
构图: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七块、红色面积最大、其次是蓝色、最后是白色;有长方形、正方形。
(二)颜色:红色、黄色、绿色、橙色、蓝色。
构图:均匀的被切成九块:棱形。
教师:哪张看起来和谐、舒服?学生:第一张。
教师:第一张大小不一的格子图,用上了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这是荷兰风格派创始人蒙德里安的代表作之一。
什么是风格派,这节课我们就走近风格派。
三、新知识讲授引导。
1.风格派概括。
教师:什么叫风格派?这个同学很有风格:这种衣服是90年的风格:这是属于什么什么风格的画派。
风格是不是风格派?学生:不是……教师:风格:1. 风度;品格。
指风韵2. 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3泛指事物的特色。
风格派多了一个“派”就不是这个意思了,“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因为主要大多是荷兰的画家,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荷兰风格派。
我们来认识风格派的代表人有哪些?风格派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代表人物里特维尔德。
蒙德里安(超链接)风格派最核心的人物之一。
一八七二年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十四岁开始学画,十七岁就拿到小学绘画教师的资格,二十岁进入皇家艺术学院深造,才二十出头,就已成为荷兰新一代设计的代表。
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红树》《灰树》这是蒙德里安1908年的《红树》,主要受到凡高和野兽派画风影响。
画面以曲折跳跃的线条和趋于平面的树形传达出某种象征性和表现性意味.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蒙德里安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唯有几何形体才是最合适表现“纯粹实在”,他希望用这些基本要素,最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
《灰树》,蒙德里安作,1912年,布上油画,78.4x108.9厘米,荷兰海牙市立美术馆藏。
我们这里看到的这幅《灰树》是他作于1912年的作品。
在这幅画中,蒙德里安关注的焦点是树枝与树枝、树枝与树干以及树与其他物象之间的造型关系。
我们看到,树撑满了整个画面,树的枝干几乎全部伸展到画框,仿佛画框把树剪切在它所包围的空间里。
树的个别特征已被全然抹去,我们所见到的,是高度抽象化的图形。
尽管如此,深色的枝干在中性的灰、绿色小碎面中依然显示蓬勃的生力。
《开花的苹果树》再看看这衣服,蒙德里安这幅《开花的苹果树》。
这副几乎走到了纯抽象的边缘。
形象被进一步简化至碎面,而几乎成为图案的象征。
我们可以看到,树干与枝杈变成了直线和弧线,它们相互交错,产生某种特别的律动感。
色彩则采用了柔美的淡绿、淡黄色系,给人轻快和愉悦之感。
画面上,树的基本形态其实已经消失在一种黑色线条的网格之中。
整个画面都被网格笼罩着。
这种网格的结构,显示出中间稠密而四周逐渐疏松的构成秩序。
《红、黄、蓝的构成》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
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点击)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
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点击)、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点击)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
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
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
《百老汇爵士乐》伦敦地图纽约,那整齐严谨的街道布局、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充满活力的舞厅和爵土乐队,以及夜幕下流光溢彩、闪烁变幻的灯光……右边的伦敦地图与这《百老汇爵士乐是不是有些相似?《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
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
依然是原色,但不再受到黑线的约束,它们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
看上去,这幅面比以往任何一件作品更为明快和亮丽。
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我们再看看下一个人物:杜斯堡(1883—1931)(超链接)风格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
杜斯堡生于荷兰乌特勒支,起先曾以戏剧为业,写过一些寓言和剧本。
1900年,他的兴趣转向了绘画;他在里克斯博物馆临摹藏画,并以卖画为生。
杜斯堡对现代艺术运动颇有兴趣和热情,经常撰写文章进行评论。
1915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赞扬蒙德里安那些将树木、教堂等母题一步步引向抽象的系列画。
蒙德里安读到该文后便到处寻找作者。
杜斯堡自己也在绘画中进行与蒙德里安相似的抽象实验。
“《玩牌者》我们看到,玩牌者的形象已被抽象成为无法辨认的直线和矩形。
那些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个疏密聚散变化有致的网格结构。
在这一网格结构中,所有造型要素均被水平线和垂直线控制着,形成某种节奏和韵律。
再看看下一个代表人物: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里特维尔德生于乌特勒支市,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顏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
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红蓝"椅,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
它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相间》的立体化翻译。
用13根木条互相垂直,形成椅子的空间结构,各结构间用螺丝紧固而非传统的榫接方式,以防有损于结构。
这把椅子最初被涂以灰、黑色。
后来,里特维德通过使用单纯明亮的色彩来强化结构,使其完全不加掩饰。
这样就产生了红色的靠背和蓝色的坐垫。
把手和椅腿仍保持黑色、少量的黄色被用来强化端面。
这把椅子以最简洁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表达了深刻的设计观念。
《红黄蓝椅》“Z”字椅他1934年设计了"曲折"椅,椅子的脚、座椅部分及靠背都摆脫了传統椅子的造型,非常节省空間。
这张椅子是这位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925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位于乌特勒列支市的"施罗德住宅"和住宅内的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化体现。
特点: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以上几点特征可以很清晰的从风格派的的作品中看出。
四、 1. 体验与感受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我们来欣赏:绘画建筑室内设计家具服装设计生活用品教师: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
从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就越出荷兰国界,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
其美学思想渗入各国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诸多领域,尤其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对室内装饰和家具经常采用几何形体以及红、黄、青三原色,间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
风格派的室内,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与个性。
建筑与室内常以几何方块为基础,对建筑室内外空间采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穿插统一构成为一体的手法,并以屋顶、墙面的凹凸和强烈的色彩对块体进行强调。
2.提出问题:(1).谈谈你对风格派有什么感受或者想法。
(2)风格派还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3.分小组讨论讨论、分析和探索。
做出自己的评价和阐述。
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阐释及归纳本组意见。
4.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补充意见。
五、课堂总结1.表扬全班同学共同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师总结:直线造型给人以垂直、刚强、庄严、向上的感觉,其长度有穿透感,可象征崇高和无限。
粗直线显得粗壮、有力,好比挺拔壮实的大松树。
而细直线尖锐、潇洒、敏感,像是竹枝的写意。
简单的几何形式,有长方形,或正方形,带来画面的丰富感,面积的大小,形成画面的疏密关系,红蓝黄三种基本色调任意应运搭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派。
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学以致用,发挥思维进行自己大胆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