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常用表格_钢筋计算截面面积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注结构考试常用表格查询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常用表格材料强度表242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表4.2.3-1/钢筋弹性模量E52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表注:括号内为预应力螺纹钢筋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m)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等级每米板宽内钢筋截面面积表(mm2)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表8.2.1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8.5.1受弯构件有屈服点钢筋配筋时的ξb 值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yvt SV sv f fbs nA 24.0min 1=≥=ρρ柱轴压比限值柱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剪力墙墙肢轴压比限值剪力墙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 c及其配箍特征值λV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要求不同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结构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侧向刚度比计算方法的选用建议高宽比λ对墙段侧向刚度D的影响高层建筑风振效应设计规定汇总结构在中震和大震下的性能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力的调整系数短肢剪力墙加强措施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内力的调整系数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落地剪力墙弯矩和剪力调整防震缝最小宽度δmin板柱抗震墙的构造要求梁板内力、挠度、裂缝计算时,计算跨度取值刚性屋盖单层房屋排架柱、露天吊车柱和栈桥柱的计算长度注:1表中H为从基础顶面算起的柱子全高;Hl为从基础顶面至装配式吊车梁底面或现浇式吊车梁顶面的柱子下部高度;Hu 为从装配式吊车梁底面或从现浇式吊车梁顶面算起的柱子上部高度;2表中有吊车房屋排架柱的计算长度,当计算中不考虑吊车荷载时,可按无吊车房屋柱的计算长度采用,但上柱的计算长度仍可按有吊车房屋采用;3表中有吊车房屋排架柱的上柱在排架方向的计算长度,仅适用于Hu/Hl≥0.3的情况;当Hu/Hl<0.3时,计算长度宜采用2.5Hu。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净保护层厚度:25mm)梁宽b 钢筋直径(mm)
注:表内分数值,其分子为梁上部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分母为梁下部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净保护层厚度:30mm)
注:表内分数值,其分子为梁上部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分母为梁下部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净保护层厚度:30mm)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净保护层厚度:35mm)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F] (kN)
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F] (kN)。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2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不同根数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板宽1000mm内各种钢筋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mm2)每米箍筋实配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f)受弯构件挠度限值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本章学习要点:1、掌握轴心受拉、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及破坏形态;2、了解实际工程中,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情况;3、掌握轴心受拉、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4、熟悉轴心受力构件的构造要求。
§3-1 概述一、轴心受力构件的定义:轴向力作用线与构件截面形心线重合的构件。
二、分类:轴心受力构件⎧⎨⎩轴心受拉轴心受压三、工程应用情况:实际工程中理想的轴心受力构件不存在。
图3-1 轴心受力构件§3-2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正截面的概念: 一、受力特征: 分为三个阶段:I 加载至混凝土即将开裂: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受力, II 开裂后至钢筋即将屈服;III 全部钢筋屈服至且裂缝开展超过规定的要求。
图3-2 轴心受拉构件破坏的三个阶段二、基本计算公式y s N f A ≤ (3-1) 式中各符号的含义:﹡承载力与混凝土和构件截面尺寸无关; ﹡高强钢筋不能发挥作用。
三、构造要求:1、钢筋连接有绑扎连接、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套筒挤压连接等多种方式。
轴拉构件不 得采用绑扎的搭接接头。
2、纵筋一侧配筋率0.2%ρ≥且45t y f f ≥(t f 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配筋率的概念)3、纵筋应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并宜优先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
4、箍筋直径 d ≥6mm, 间距s ≤200mm (腹杆中 s ≤150mm)。
四、举例: P56例3-1通过该例题,强调今后基本构件的设计中需注意的几点:1、步骤,2、已知条件的查找,3、钢筋的选择,4、配筋图的表达。
§3-3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概述:轴压构件的截面形式:正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及环形等。
钢筋骨架⎧⎪⎧⎨⎨⎪⎩⎩纵向受压钢筋普通箍筋箍筋螺旋箍筋图3-3 普通箍筋柱和螺旋箍筋柱纵筋的作用:1、帮助混凝土承受压力;2、承担由初始偏心引起的附加弯矩所产生的拉力;3、防止构件突然脆性破坏以增加构件的延性;4、减小混凝土的徐变变形。
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面积计算一、已知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宽度: b=300mm;截面高度: h=700mm,受500KN.M的弯矩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型号为HRBB400,求受拉钢筋面积。
二、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三、计算信息1. 几何参数截面类型: 矩形截面宽度: b=300mm截面高度: h=700mm2. 材料信息混凝土等级: C30 fc=14.3N/mm2ft=1.43N/mm2钢筋种类: HRB400 fy=360N/mm2最小配筋率: ρmin=0.200%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20mm3. 受力信息M=500.000kN*m4. 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四、计算过程1. 计算截面有效高度ho=h-as=700-20=680mm2. 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β1/(1+fy/(Es*εcu))=0.80/(1+360/(2.0*105*0.0033))=0.5183. 确定计算系数αs=γo*M/(α1*fc*b*ho*ho)=1.0*500.000*106/(1.0*14.3*300*680*680)=0.2524.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1-sqrt(1-2αs)=1-sqrt(1-2*0.252)=0.296≤ξb=0.518 满足要求。
5. 计算纵向受拉筋面积As=α1*fc*b*ho*ξ/fy=1.0*14.3*300*680*0.296/360=2397mm26. 验算最小配筋率ρ=As/(b*h)=2397/(300*700)=1.141%ρ=1.141%≥ρmin=0.200%,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第1页,共1页。
结构设计计算题第一类:①计算矩形面梁钢筋截面面积A s例1、已知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h=200×500mm,承受弯矩M d=100kNm,所用混凝土C30,钢筋HRB400,计算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
Ⅰ类环境,二级安全等级。
第一步:出受压区高度x公式:0Md=f cd bx(h0-x/2),其中x≤ξb h0第二步:求出面积A s公式: A s=f cd bx/f sd(题目要求配筋就配筋,不要求就直接把算出来的A s代入第三步的公式里)第三步:计算实际配筋率公式:A s/b h0>ρmin(不想计算实际配筋率的也可计算出A s与ρmin bh比较,A s>ρmin bh即为满足条件)②复核矩形面梁是否安全例2、已知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h=200×500mm,承受弯矩M d=100kNm,所用混凝土C30,钢筋HRB400,已配受拉钢筋A s=3φ18,问梁的正截面是否安全?Ⅰ类环境,二级安全等级。
第一步:计算实际配筋率ρ= A s/b h0>ρmin第二步;求出受压区高度x公式: f sd A s=f cd bx,其中x≤ξb h0截面不会发生超筋第三步:求最大承载力M uMu=f cd bx(h0-0.5x),M u>γ0Md 即结构安全第二类:①求轴心受压构件钢筋截面面积As’例3:已知轴心受压柱,截面尺寸b×h=350×350mm,计算长度l0=4.2m,采用C30混凝土和HRB400钢筋,承受轴力N d=1700kN。
求所需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Ⅰ类环境,二级安全等级。
第一步:计算As’公式:A s’=(γ0N d/0.9ϕ- f cd A)/ f sd’A s’>ρmin b h,即为满足要求②复核轴心受压构件是否安全例4:已知轴心受压短柱(ϕ=1),截面尺寸b×h=350×350mm,采用C30混凝土和HRB400钢筋,承受轴向压力N=1800KN,已配受压钢筋4φ18,问构件是否安全?Ⅰ类环境,二级安全等级。
一注结构考试常用表格查询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常用表格材料强度表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表4.1.3/混凝土弹性模量(× 104N/mm2) 表4.1.5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表4.1.4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表4.2.3-1/钢筋弹性模量E s(×105N/mm2)表4.2.4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表注:括号内为预应力螺纹钢筋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m)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等级每米板宽内钢筋截面面积表(mm2)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表8.2.1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8.5.1受弯构件有屈服点钢筋配筋时的ξb值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yvt SV sv f fbs nA 24.0min 1=≥=ρρ柱轴压比限值柱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剪力墙墙肢轴压比限值剪力墙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 c及其配箍特征值λV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要求不同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结构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侧向刚度比计算方法的选用建议高宽比λ对墙段侧向刚度D的影响高层建筑风振效应设计规定汇总结构在中震和大震下的性能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力的调整系数短肢剪力墙加强措施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内力的调整系数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落地剪力墙弯矩和剪力调整防震缝最小宽度δmin板柱抗震墙的构造要求梁板内力、挠度、裂缝计算时,计算跨度取值刚性屋盖单层房屋排架柱、露天吊车柱和栈桥柱的计算长度注:1表中H为从基础顶面算起的柱子全高;Hl为从基础顶面至装配式吊车梁底面或现浇式吊车梁顶面的柱子下部高度;Hu 为从装配式吊车梁底面或从现浇式吊车梁顶面算起的柱子上部高度;2表中有吊车房屋排架柱的计算长度,当计算中不考虑吊车荷载时,可按无吊车房屋柱的计算长度采用,但上柱的计算长度仍可按有吊车房屋采用;3表中有吊车房屋排架柱的上柱在排架方向的计算长度,仅适用于Hu/Hl≥0.3的情况;当Hu/Hl<0.3时,计算长度宜采用2.5Hu。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注:表内分数值,其分子为梁上部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分母为梁下部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注意:φ6面积=28.3,φ6.5面积=33.2。
(一级钢常用规格为φ6.5)梁箍筋折算面积表(一)梁端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6.3.4 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b(二)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采用,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三)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9采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嵌固部位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
“双筋”和“双向配筋”是两个不同范围内的概念,“双筋”是指在构件的同一截面内既有受拉钢筋,又有受压钢筋;“双向配筋”是指在构件的同一截面内的同一位置上有两个方向的受力钢筋,它们的受力方向(拉或压)是一样的。
“双筋”和“单筋”主要指梁中的配筋。
在梁的计算中,当荷载不大时,其受压区的应力(压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受拉区的应力(拉力)由钢筋承担。
此时,只需在受拉区配置受力钢筋即可,在受压区配置的是构造钢筋(架力筋),在计算中架力筋是不承担应力的,这种配筋的梁叫“单筋梁”。
当荷载较大时,梁中受压区的混凝土不足以承担压应力时,就要在受压区也配置一部份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压应力,这种钢筋称为受压区的受力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