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角色扮演读、感叹句反问句的表达运用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6.59 KB
- 文档页数:2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5篇)第一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教学重点: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出示生字卡片叫同学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1、齐读“我要的是葫芦”,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2、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引导学生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4、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
5、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提问:a、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喜欢)b、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很喜欢?(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d、他为什么这么喜欢他的小葫芦呢?(应为小葫芦很可爱)e、从哪里我们可以看出小葫芦很可爱,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2)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全班齐读细长的葫芦藤到挂了几个小葫芦)(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
板书:长满绿色的叶(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课题我要的是葫芦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汉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难点】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4.【教学用具】葫芦、课件5.【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方案授课日期:8.【教学设想】《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
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精心照顾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想的:一、自读──发现与探究自读是同学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
它必定随着同学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同学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
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学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
原来蚜虫不只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同学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时发展下去。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那个人爱葫芦表示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同学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测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示出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识3个生字2、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3、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4、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1、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教师范读,生倾听)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语文课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下面是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语文课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我要的是葫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葫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名字叫做《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3、指名答。
(出示葫芦。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注音的生字。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答。
(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中介绍了葫芦的哪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答。
(显示正确答案。
)齐读二、三两句话。
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心情会怎样?分男女生朗读该段。
(2)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指名读第一句话。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齐读该段。
(3)教学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共同评议:邻居此刻的心情怎样?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种葫芦的人着急吗?应用什么语气读?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优秀8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
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
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
[板书:14]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让学生自由说)(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1、朗读理解第一段:⑴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⑴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⑴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⑴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⑴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CAI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Pte-一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6.重点指导: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
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
2.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2.第1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1、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说了小葫芦长得好,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勾下来。
2、抽生说后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语句)3、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生:再读。
4、师范读后,5、生齐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6、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
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
可是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了吗?(课件)你有什么感受?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4、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识字。
2、理解课文,提高认识能力。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指导“芦”的读音谁见过葫芦?给大家介绍一下。
相机简介“葫芦”:“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我们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三、自学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
做好三件事:1、标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3、读通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1、按自然段读课文: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⑴指名拼读,全班跟读。
⑵全班拼读。
⑶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课件上的无音节生字。
如有读不出来的,请其他同学给推荐一个记忆方法。
⑷读词语:3、齐读课文。
五、理解课文1、“我”不要的是什么?(叶子,板书:不)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他不要叶子的?(2、3自然段。
板书)2、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把书平放在桌面上,拿出笔来,把你认为最能说明他不要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说明不可怕呢?(第一个句子)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3、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中最能说明他不关心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指名读这个句子。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能更加肯定地告诉我们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5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怪”、“慢”2个字,会用“每天”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懂得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初步了解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叶子和果实是密切联系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直接导入⑴课件出示:青青藤儿爬满架,藤儿遍身开白花。
8字果儿藤上挂,老君装药用上它。
⑵猜谜并讲一讲理由。
⑶揭谜底,引出新课《我要的是葫芦》⑷板书课题:14、我要是葫芦二、图文结合,感悟课文⑴先学文,再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线划出来。
2、重点句子:A、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可以知道葫芦藤是又细又长的,绿叶长得很密很多,葫芦花是白色的)B、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象小葫芦在干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C、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用每天说一句话)3、带着自己的感觉再完整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⑵对比观察图片二,设疑激趣(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观察图二,说一说葫芦有什么变化。
找出书中写这张图的段落。
(讲完后,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慢慢地)你来读读。
板书:黄了,落了1、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小葫芦却都黄了、落了,猜猜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生:怎么才几天,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就都掉了呢?生:小葫芦怎么都掉了,真奇怪啊!⑶讨论交流没收获葫芦的原因(学习二、三自然段)⑴同桌合作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⑵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把这句话读一读。
重点句子:A、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①他心里想什么?(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②分析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