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电压的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352.00 KB
- 文档页数:48
初中科学【八上】第4 章】电路探秘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目录第 1节电路图——1、电路——2、电路图——第 2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2、电流的测量——第 3节物质的导电性——1、物质的导电性——2、导电的微观解释——3、电阻——第 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影响导体电阻大少的因数——2、电阻计算——3、超导现象——第5节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第 6节电压的测量——1、电压——2、电压的测量——第 7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2、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3、欧姆定律——4、欧姆定律的应用——第 8节电路的连接——1、串联电路的特点——2、并联电路的特点——3、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比较表第 1 节 电路图【知识点总结】 一、 电路1、 电路的组成1) 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 电源:像发电机、电池( 1.5V )、蓄电池( 2V)一样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
3) 用电器:利用电源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4) 开关:控制电路通与断的装置;在接线时,必须让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
5)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是电流的通道。
6) 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 电路的状态1) 通路 : 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样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
(接通的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的电路)。
2) 开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处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开路,也叫断路。
(断 开的电路;某处断开没有电流的电路)。
3) 短路: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 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火灾。
(还有一种短路叫部分短路,也用电器短路。
)4)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电路状态通路 开路 短路 电流大小电流正常没有电流电流过大3、 电路的类型1)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八年级上第四章电路探秘第1节电荷与电流一、电荷及其相互间的作用物体内两种带电的粒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等量的正电.以上现象为摩擦起电,物体所带的电荷叫做静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电流与电路电流:导体内部电荷产生定向运动,形成持续不断的电流.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带负电的电子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电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能量属性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导线:输送电能的通道;开关:控制电能的输送;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能量属性是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通路:电路连通,用电器和电源正常工作.短路:电路中断,用电器和电源均不工作.短路定义:电源或者用电器两极直接连在一起.电源短路:导致电源烧坏,用电器不工作.短路开关短路:电源常通,开关的通断不起作用.用电器短路:导致用电器不工作也不会损坏,可能导致电源或其它用电器的损坏.三、电路图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整个电路只有一条主线,没有分支;各串联用电器同时工作、同时断电;若有某一用电器损害(断路)则全部电路布工作.2.并联电路干路:从电源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部分支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头电路并联电路特点:整个电路分干路和支路,有分支;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可以控制各支路用电器.第2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方向:正电荷移动到方向;电子或负电荷移动的反方向.电流强度:衡量电流大小的物理量,单位:安培(A)1A=103mA电流的测量: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表的使用要求:①正确选择量程.如不能估计,则先选择大量程,采用试触法决定;②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用电器旁;③电流应从“+”极接入,从“-”极流出.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两极.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①串联电路中,在a、b、c、d接入电流表,可得到结果:I a=I b=I c=I d,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②并联电路中,在a、b、c接入电流表,可得到:I c=I a+I b,即: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节变阻器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导线经常使用塑料进行包裹,是为了防腐蚀、防止漏电、短路.2.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盐溶液导电的微观解释:溶液内部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越大,电阻越大.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导体的电阻非常小.电阻的单位:欧姆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1)材料,不同材料导电能力不同,导电能力最强的依次为:银、铜、铝(2)长度,长度越大,电阻越大(3)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温度,一般来讲,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温度越低电阻越小,低到一定程度电阻为零.特殊地,玻璃的温度升高,导电性增强.4.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变阻器改变的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滑动变阻器的符号: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上面两个接线柱和下面两个接线柱各接一个第5节电压的测量1.电压:衡量电路中自由电荷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伏特(V)(1)电压是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2)电压的测量:使用电压表,○V.(3)电压表的使用方法:①正确选择量程.如不能估计,则先选择大量程,采用试触法决定;②电流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用电器旁,或并联在电源旁;③电流应从“+”极接入,从“-”极流出.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①串联电路中,在L1和L2两端接入电压表,可得到结果:U=U1+U2,即: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压之和.②并联电路中,在L1和L2两端接入电压表,可得到:U=U1=U2,即: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我们首先要分步进行研究:(1)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结论: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关系.实验: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结论:电压不变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关系.2.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研究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1827年得到以下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 用字母表示:I=RU 标准单位:电压(V );电流(A );电阻(Ω)3.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测量导体的电阻,即伏安法测电阻.(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2)闭合开关S ,读出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入表格;(3)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再次读书,记录;再重复一次;(4)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计算出电阻值,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一般来讲,不能使用小灯泡来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因为温度差异过大,电阻值会变化.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图一图二上面这个表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右面两列,经常能够简化解题.。
电工知识点直流电路电工常用工具验电笔:普通低压验电笔的电压测量范围:60V-500V,低于60V验电笔的氖管可能不会发光,高于500V不能用普通试电笔测量,否则容易造成人身触电。
作用:区别电压的高低,区别相线零线:氖管发亮的是相线,正常情况下,零线是不会是氖管发光的。
区别直流电交流电,区别直流电的正负极,识别相线碰壳。
断线钳又称斜口钳、扁嘴钳,主要用于剪短较粗的电线、金属丝及导线电缆等。
剥线钳用于剥削小直径(6平方毫米以下)塑料、橡胶绝缘电线电缆芯线绝缘层的专用工具一半绝缘手柄套有绝缘套管,耐压为500V。
二、安全用电常识触电:人体因触及带电体而承受过大的电流以致于引起局部受伤或死亡的现象。
触电种类:电击:电流流过人体对人体造成内部器官的伤害。
电伤:电流流过人体对人体造成外部器官的伤害。
电伤:电流流过人体对人体造成外部器官的伤害。
(电击较电伤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大)触电方式:单相触电:人体及一根带电导体或接触到漏电的电气设备外壳,此时人体承受的电压是电源的相电压,在低电压供电系统中是220V两相触电:人体的两个部分分别触及两相带电导体。
此时加在人体触电部位两端的电压是电源的线电压,在低压供电系统中是380V。
跨步电压触电:影响电流伤害程度因素:主要因素是电流的大小,还有电流的频率出点时间的长短、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触电者自身的情况等。
同样大小的电流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大。
频率为50-100HZ的电流最危险。
我国规定36V以下为安全电压,30mA以下为安全电流。
电流有左手至足通过,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最大。
第二节电路及常用物理量一、电路的概念:电路也称网路,是电流通过的路径。
二、电路的组成及作用1、组成:电路一般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及控制保护装置四部分组成2、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设备,如干电池、发电机,他们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负载:取用电能的设备,如白炽灯、电动机,他们八点嗯呢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连接导线:分配、传输电能控制保护装置:接通或断开电路或起保护作用,如开关和熔断器三、电路的三种状态及特点通路又称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成闭合回路,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
初中物理电压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电压的基本定义及其在电路中的意义。
2.理解电压的测量方法以及电压计的使用,掌握基本的电压测量技能。
3.学习几种常见电路的电压测量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压的基本定义与测量方法;电压计的使用。
难点:不同电路中电压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一)电压的基本概念及意义1.引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电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2.电压的定义电压是指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3.电压的意义电压可以表征电路中电子的能量,有电压才能让电子流动,且电压与电流、电阻有密切的关系。
(二)电压的测量方法1.电压测量的方法通过接不同的测量电路和采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可以测量不同场合下的电压。
2.电压计的使用电压计是一种专门测量电压的仪器,它可以直接读取电压信息,有模拟电压计和数字电压计两种。
(三)不同电路中电压的测量原理1.直流电路中的电压测量直流电路中,可以通过串联的电压计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2.交流电路中的电压测量交流电路中,可采用交流电压表等专门的测量仪器,也可以通过示波器的观察,测量交流信号的振幅等信息,进而计算出相应的电压大小。
3.并联电路中的电压测量并联电路中,可以通过并联的电压计来测量电压,同时也需要结合电路的特性和计算方法,以得到更准确的电压大小。
四、实验操作1.实验器材电压计、示波器、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各种电阻器等。
2.实验操作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给定的电路模型或自己设计的电路,来进行电压测量实验。
首先需要检查实验器材的正常运转,然后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电压测量实验。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应该能够基本掌握电压的测量方法和电压计的使用技巧,同时也要注意对不同电路中电压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以便于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电路中。
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安全和正确使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或安全隐患。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理中的电压概念。
电压,也被称为电势差,是电场中在两个点之间的电势能差。
当电荷从高电势点移动到低电势点时,电势能被释放,从而产生电能。
因此,电压是电能转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能够影响电路中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压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和电路中。
那么,如何测量电压?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在初三物理中,我们通常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压。
万用表,也叫多用表,是一种能够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参数的测量工具。
万用表通常包含电压表和电流表两部分,可以通过旋转转换旋钮来切换测量模式。
下面,我们将以初三物理电学教学中的电压测量为例,编制一份针对初三学生的电压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次电压测量教学旨在让学生:1.掌握电压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2.学会配置和使用万用表进行电压测量。
3.了解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电学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课堂基本设备:黑板、白板、笔、草稿纸等。
2.电学实验设备:万用表、干电池、电线等。
3.课堂教学资料:电学教材、电路图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电压的基本概念1.通过黑板、白板、教材等介绍电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运用实例解释电压和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电压在电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电压的测量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2.提供电路图,让学生简单配置电路并进行电压测量,便于学生掌握测量技能。
3.讲解万用表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4.强调安全措施,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防止出现意外。
第三部分:电压实验操作示范1.提供具体的实践操作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及电压测量的应用。
2.指导学生使用万用表对不同电路中的电压参数进行测量,帮助学生熟悉实际应用情况。
3.强调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实验问题,提高实验思维及操作能力。
四、教学总结本次电压测量教学,主要以电压概念的讲解和实验操作为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压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技能。
第一节电荷与电流一、摩擦起电1、摩擦能使物体带电。
物体带了电,能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3、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4、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
5、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电不流动,称为静电。
6、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成的。
7、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物体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8、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9、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二、电荷与电流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科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金属内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因此,电子运动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电流方向恰好相反。
4、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①干电池:带有铜帽的碳棒是正极,锌筒是干电池的负极。
②蓄电池③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
5、需消耗电能的电器,叫做用电器。
实验室常用的用电器是小灯泡。
6、开关的作用:控制电流的通或断。
7、导线的作用:输送电能。
8、电路的元件: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9、连接电路的注意点:将导线露出的铜芯丝线顺时针绞成一股,顺时针弯成半圆形。
连接时开关一定要断开。
10、电路的三种状态:①通路(也叫做闭合电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通路。
②开路(也叫做断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时,电路中不再有电流通过,这样的电路叫做开路。
原因电阻的符号:第四章电路探秘第一节电路图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开路(断路):某处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状态通路(闭合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电源短路(另外,还有一种短路,叫用电器短路。
)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第二节电流的测量1. 电流的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
(金属导体中实际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与电荷的实际移动的方向相反。
)3.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来表示,电流的单位:安培4.电流表的符号。
使用方法为(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2)、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3)、使电流从标有“+”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4)、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
(5)、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一、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食盐水。
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如: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三、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
半导体材料:硅、锗。
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是: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是:内部几乎不存在自由电荷。
四、电阻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3、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体,越长,电阻越大2.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长度、材料相同的导体,越粗,电阻越小。
3.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长度、粗细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4.与温度的关系—一般导体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第5节变阻器的使用一.滑动变阻器1.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2.构造:3、结构示意图:3.电路符号:4.使用:上、下各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4.5测量电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4.5章,测量电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电压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电压表进行电压测量,并能够理解电压测量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压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电压表进行电压测量。
2. 使学生理解电压测量的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压测量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压测量实验,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压表、导线、开关、电源、电阻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压测量现象,如电压表测量家用电器的工作电压等。
2. 知识讲解:讲解电压的测量方法,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压测量的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压测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电压表,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电压测量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电压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6. 板书设计:板书电压的测量方法、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压测量的原理等内容。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关于电压测量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包括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电压测量的原理等。
六、作业设计1.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请简述电压表的使用步骤。
2. 电压测量的原理:请解释电压测量的原理。
3. 实验报告:请根据实验数据,完成电压测量实验报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电压的测量方法,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电压表进行电压测量。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测量家用电器的工作电压,进一步巩固电压测量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电压测量的原理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电压测量的原理,这两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小试牛刀:如何测量电压初中物理教案从静电电学说起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个词叫静电。
静电教我们一件事情: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那么,同一静电场中的物体要是距离极近,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是多少?可是,用“力”这个概念去衡量会有问题,因为“力”是大小和方向都有的物理量,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表示。
而这个标准,就是电势差、电位差、电压。
二、电压是如何产生的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一样,同样电荷也会产生高低之分。
两端电势不同的电荷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电“压”——这种差异性便是电压。
电压是电势差的另一个称呼,即两端的电势差值就是电压。
电压可以产生电场,从而产生电流。
我们拿一根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就能产生电流。
这时,更烫的端子就是正电压端子,而不太烫的端子则是负电压端子。
在电压的引导下,电荷走了一圈,实现了一个物理转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三、如何测量电压那么,在物理学上,如何测量电压呢?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万用表或电压表来测试。
对于初中生而言,万用表以其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是常用工具之一。
我们要了解电压的单位——伏特(V),而其倒数便是电势的单位——伏每米(V/m)。
我们可以将电量以伏来计算,即电势差的大小。
火花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电压的方法。
正如其名,该方法需要用到一个电火花柱。
将电火花柱的一端放在待测电压源上,另一端放在地上或与负电极连接的接线柱上,并关闭其它与该电源相连的电源。
电流穿过火花柱,产生了一个电压差。
该方法虽然简单,但其环保性相对较差,一般使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较为环保的万用表取代。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万用表测试电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在连线之前,请确保待测电源的总电流不超过万用表的额定电流。
过高的电流可能会对万用表造成损害。
2.在使用万用表进行电压测试时,必须先设置适当的量程。
如果设置量程过小,万用表会直接和工作电路发生短路,导致电池或电源的短路电流过大,会使万用表的熔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