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塔多回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下达
- 格式:doc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7
5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作业指导书目录1. 500kV同塔双回线路直线塔进入等电位作业指导书2. 5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检查和修补导线作业指导书3. 500kV同塔双回线路更换耐张串单片绝缘子作业指导书4. 500kV同塔双回线路更换直线塔V形串绝缘子作业指导书5. 5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更换直线塔悬垂串绝缘子作业指导书6. 5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检测绝缘子作业指导书7. 5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检查和维修架空地线作业指导书8. 500kV同塔双回线路沿耐张串进入等电位更换间隔棒作业指导书9. 500kV同塔双回线路一回带电、一回停电进入停电回路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号:500kV同塔双回线路直线塔进入等电位作业指导书编写: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作业负责人:作业日期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1/121适用范围适用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各种直线塔进入等电位。
2引用文件《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试行)》DL/T 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GB 50233-2005《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966 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原国家电力公司1997.7《带电作业管理制度》原国家电力公司1997.10《带电作业操作导则》国家电网公司《5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3作业前准备3.1准备工作安排2/123.2人员要求3.3工器具3/123.4材料3.5危险点分析4/123.6安全措施3.7作业分工5/124 作业程序4.1开工4.2作业内容及标准4.2.1平梯法6/124.2.2吊篮(短梯)法7/128/124.2.3滑轨—吊杆—座椅法4.2.4竖梯荡入法4.3竣工4.4 消缺记录4.5 验收总结4.6 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编号:5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检查和修补导线作业指导书编写: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作业负责人:作业日期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1适用范围适用于5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检查和修补导线作业。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可行性分析及作业方法研究【摘要】带电进行作业会直接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它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工程技术。
由于每一次带电作业的环境和所需的设备都各不相同,带电作业所需的工具和作业方式具有多样性,以及人在作业过程中流动性较大等因素,使带电作业的高压现场极其复杂。
在不同作用下,带电作业各种间隙的放电特性也都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主要针对同塔多回路输电线路目前带电作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在220kV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可以开展的带电作业项目,并通过对较为典型的输电线路杆塔的分析,进行了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方法,可供今后开展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考。
【关键词】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可行性;方法由于一些大容量输电的需要和一些线路环境的限制,在近几年,多回线路较为迅速的增长着,多回线路在输电线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多回线路具有:输送电量大、线路所占地方面积小及成本低等优点,将会成为未来线路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多回路带点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网线路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现状由于多回路杆塔设计紧凑而且带电体密集,因此带电作业在距离和空间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容易控制,这对带电作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目前,我国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带电作业方法,但有些地区尝试了多回路杆塔本体上的检修,结果还比较成功。
一九八七年江苏淮阴供电局就对“220KV 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带电调整弧垂”的作业项目进行了理论研究;在两千零二年国家电力公司南京高压研究所对“500kV 双回路铁塔带电作业”进行了研究;在两千零六年黄冈供电公司在10kV同杆双回线路上实施对用户进行接火和消缺作业;两千零九年华北电网承德供电局用110kV线路在使用双回路进行的模拟实验取得了成功,通过实践证明,多回路带点作业是可行的,将会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
2 可行性分析22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作业,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有些项目由于受到塔形结构、绝缘工具等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站在安全以及经济的角度,也不能强行进行220kV 同塔双回线路带电作业。
同杆\塔多回路线路带电作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作者:郑和平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4期摘要:由于同杆、塔架设的多回输电线路普遍存在相邻两层横担之间的净空距离过小,安全距离小,用传统的带电作业方式安全距离达不到安全作业要求,为拓宽带电作业范围,本文针对影响作业人员在同塔多回上因安全距离不满足带电作业这一主要问题,介绍了110kV电压等级同塔多回上采用"杠杆法间接作业"、"绝缘悬臂梯进入等电位"、"悬臂抱杆辅助作业"、"引流线支撑扩距法辅助作业"等改进传统带电作业的工作方案。
由此解决在同杆、塔多回线路上工作无法安全带电作业的难题。
关键词:带电作业;多回线路;安全距离;解决办法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A前言对同杆、塔架设的多回线路进行带电作业因安全距离较小,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难点。
在我们近几年的带电作业项目中类似的项目常常被放弃,采用停电的方式进行作业。
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大了线损。
所以如何安全地在同杆、塔架设在输电线路开展带电作业,扩大作业范围,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1、在同杆、塔多回线路上开展带电作业的意义由于同杆、塔架设铁塔塔型普遍存在相邻两层横担之间的净空距离过小,导线的布置、相间距离与单回线路相比都显得紧凑,安全距离小,用传统的带电作业方式安全距离达不到安全作业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制定新的带电作业方案将"多回路杆、塔带电作业"等带电作业项目引用到实际工作中。
2、对在多回路杆、塔带电作业项目中的难点进行分析。
2.1、带电作业的安全要求带电作业人身安全靠三个技术条件保证,即只要流经人体的电流不超过人体的感知水平1mA;人体体表场强至少不超过人的感知水平2.4kV/cm(或某个电场卫生标准);保证可能导致对人身放电的那段空气距离足够大。
2.2、多回路铁塔带电作业难点和解决方法以110kV线路为例讨论在多回路铁塔上工作,会有几个原因对作业人员够成威胁。
广东电网公司110kV~500kV交流架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导则(试行)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原则 (4)5 同塔多回线路防雷总体技术要求 (8)5.1基本要求 (8)5.2降低接地电阻 (8)5.3加强线路绝缘 (9)5.4减小保护角 (12)5.5安装耦合地线 (13)6 继电保护和自动重合闸装置技术要求 (13)7 同塔多回线路不平衡绝缘配置技术要求 (14)7.1增加绝缘子片数 (14)7.1.1 同塔双回线路 (14)7.1.2 同塔四回线路 (15)7.1.3 基于增加绝缘子片数的不平衡绝缘配置方案 (15)7.2加装线路避雷器 (17)7.2.1 基本要求 (17)7.2.2 用于易击段防雷保护 (17)7.2.3 用于变电站侵入波保护 (18)7.2.4 用于同塔线路不平衡绝缘配置 (19)7.2.5 基于加装线路避雷器的不平衡绝缘配置方案 (20)7.3加装绝缘子并联间隙 (20)7.3.1 基本要求 (20)7.3.2 用于保护线路绝缘子 (21)7.3.3 用于同塔线路不平衡绝缘配置 (22)7.3.4 基于绝缘子并联间隙的不平衡绝缘配置方案 (23)7.3.5 安装和运维要求 (24)8 同塔多回线路差异化防雷措施的选择 (25)8.1新建线路 (25)8.1.1 基本原则 (25)8.1.2 差异化防雷措施选择 (25)8.2运行线路 (26)8.2.1 基本原则 (26)8.2.2 差异化防雷措施选择 (27)前言广东地区雷电活动强烈,雷击一直是导致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由于杆塔高易发生雷电反击同时跳闸事件(以下简称“同跳事件”),对供电可靠性影响较大。
为减少广东电网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雷击同跳事件,降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防雷运行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500kV输电线路终端塔大号侧进电场方式探究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输配电设备的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带电作业在电网检修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国内带电作业快速发展,随之配套的新型作业工器具不断涌现,新的作业方法也在不断地被探索和应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也日趋成熟。
本文主要针对某500kV输电线路终端塔大号侧进电场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究,由于输电线路终端塔大号侧的带电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对该情况进电场方式进行探究,希望能给行业有关人员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超高压输电线路;终端塔;带电作业;进电场方式1.引言本文主要针对某500kV输电线路带电安装在线监测装置,需进入该线路终端塔大号侧进行设备安装,该线路为同塔双回线路,其终端塔大号侧耐张串又采用的是瓷质绝缘子,通过对不同进电场方式进行定性分析,找出最适合该工况的进电场方式。
2.背景情况2.1线路基本情况某500kV输电线路起自500千伏T变电站出线构架挂线点,至500千伏S变电站进线构架挂线点止,线路全长47.039千米,与某另一500kV输电线路同塔架设,色标为黄色。
导线型号为4 ×LGJ-500/45,架空地线采用LBGJ-120-40AC与GPGW-140配合。
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如图1所示。
图1 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2.2作业基本情况本次作业需要在某500kV输电线路108#大号侧(进站侧)上、中、下三相导线上带电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通过查阅基础台账资料得知,108#位于500千伏S 变电站进站处是为终端塔,铁塔型号SJDA51度27米,全塔高度57.5米,小号侧绝缘子为玻璃钢绝缘子,每串33片,型号U300B,结构高度195mm,大号侧绝缘子为瓷质绝缘子,每串35片,型号U160BP,结构高度170mm。
通过查阅铁塔一览图,108#铁塔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SJDA51终端塔总图3、进出电场方式分析3.1沿绝缘子串进出电场根据《同塔多回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规定:对于500kV,170mm结构高度的绝缘子,其良好绝缘子片数不得小于21片;采用“跨二短三”的方式进入电场时,如图3所示,扣除人体短接3片、均压环短接2片,良好绝缘子片数为30片大于21片,满足要求。
带电作业操作导则1 总则2 带电作业的有关术语3 带电作业操作的一般要求4 地电位作业的基本要求5 等电位作业的基本要求6 中间电位作业的基本要求7 常规作业项目的操作1 总则1.1为确保带电作业安全,实现带电作业规范化、标准化,在总结我国开展带电作业四十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本《带电作业操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交流10~500kv输配电线路和变电所(开闭所、发电厂)电气设备上的带电作业项目。
1.3本《导则》提出了项目的操作方法、工(器)具使用范围、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对带电作业方法、项目和工(器)具有关术语作了统一规定。
1.4鉴于我国电气设备型式多样,作业项目开发较多,从安全和实用出发,本《导则》正文只推荐常用项目,且操作方法只作原则指导。
1.5各基层单位(指电业局、供电局、供电公司、发电厂、发电公司等,下同〉应按本《导则》的规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合本单位的《带电作业现场操作规程》。
1.6《带电作业现场操作规程》应按项目制订。
其内容应包括:a.项目名称;b.适用范围;c.作业方法;d.劳动组合;e.操作步骤;f.安全措施;g.所需工具。
较为复杂的项目还应附有操作示意图。
1.7 dl409、dl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中的带电作业章节和其它有关专业标准中已提及的安全措施,本《导则》一般不再重复,因此,各基层单位除应遵守本《导则》规定外,还应严格遵守《安规》和其它有关专业标准中的条文规定。
2 带电作业的有关术语2.1作业方法根据作业时作业人员所处的电位高低,带电作业方法可分为地电位作业法等电位作业法和中间电位作业法三种,如图1所示。
图1 带电作业方法分类示意图(a)地电位作业法;(b)等电位作业法;(c) 中间电位作业法1- 带电体;2-绝缘体;3-人体2.1.1地电位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于地电位,通过绝缘工具对带电体进行的作业。
QG/YW云南电网公司110kV~220kV输变电 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修订)云南电网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3)一、范围 (4)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4)三、术语和定义 (4)四、职责 (4)五、内容与方法 (5)六、一般规定 (5)七、电网建设思路和原则 (6)八、工程概述 (8)九、电力系统一次 (8)十、电力系统二次 (11)十一、变电站站址选择 (14)十二、变电站工程设想 (17)十三、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8)十四大跨越选点及工程设想 (20)十五、节能措施分析 (21)十六、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21)十七、图纸 (22)十八、有关协议 (24)十九、检查与考核 (24)前 言本办法是根据《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原《云南电网公司110kV~220kV 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G/YW-JH-11-2007)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参照《关于下达<云南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界面和业务流程调整方案>的通知》(云电计〔2008〕135号)文的相关内容,结合目前前期工作的实际修编而成。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生效实施,原《110kV~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G/YW-JH-11-2007)予以作废。
本办法由云南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提出并归口。
本办法由云南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易志生统一编号。
本办法起草部门:云南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
本办法主要起草人:钱纹、袁源。
本办法主要审核人:李品清、郑外生、张虹。
本办法由廖泽龙批准。
本办法由云南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解释。
云南电网公司110kV~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一、范围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核准提供技术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
为进一步加强云南电网公司11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规范11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提高电网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满足建设项目核准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326号)的任务编制的。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2000m及以下地区1000kV单回和双回交流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作业,规定了作业方式、技术要求、作业安全措施、作业工具的试验、运输和保管等。
一、编制背景1.1000k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皖电东送工程已经投入运行。
2.目前的《1000kV交流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只适用于1000kV单回交流线路。
二、编制主要原则及思路1.本导则中规定的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是根据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带电作业的应用经验制定的。
2.本标准中1000kV同塔双回线路带电作业主要技术要求编制依据如下:(1)安全距离、组合间隙及工具绝缘长度1)带电作业过电压结合1000kV交流同塔双回线路的工程实际,分析研究了带电作业工作中的过电压类型,并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在带电作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
考虑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时,不必考虑和空载线路过电压和自动重合闸过电压。
经计算,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工程,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单相接地三相分闸过电压水平为:三相分闸在故障线路健全相上产生的最大操作过电压为1.61p.u,在不同方式下的单相接地故障清除分闸过电压水平为:最大操作过电压为1.58p.u。
根据计算结果,在确定带电作业相关技术参数时,按照最大过电压1.61p.u考虑。
计算结果表明,皖电东送1000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波前时间为2800μs以上,远大于标准操作波的波前时间(250μs)。
根据计算结果,在带电作业试验中采用波前时间为720/4000μs的操作冲击波进行试验,(与外绝缘研究中采用波形相同),所有试验数据均已按GB/T 16927.1修正至标准气象条件下。
《同塔多回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12号)文的要求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110kV~1000kV同塔多回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作业。
本标准规定了110kV~1000kV同塔多回线路带电作业及不全停电时在停电线路上作业的作业方式、技术要求、进出等电位的方法、作业中的注意事项、作业工具的试验、运输和保管等。
本标准与DL/T 1126-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800kV和1000kV特高压同塔多回线路带电作业的技术要求;——增加了220kV-±800kV、220kV-1000kV、500kV-±800kV和500kV-1000kV 的同塔混压并架线路的带电作业技术要求.其中特高压同塔混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要求的依据如下所示:在以往的相间安全距离的研究中,多为同一电压等级的相间,而对于混压多回线路,相间既包括同一电压等级也包括不同电压等级,混压同塔多回相间安全距离的研究是本项目必须关注的问题。
不同电压等级,造成导线分裂数及半径不同,最终影响放电特性,本项目研究中,人员在交流500kV、220kV线路上作业时,由于下层500kV、220kV线路双相在同侧并行排列,同一电压等级相间间隙放电成为带电作业危险控制因素之一,当人员在档中进行作业时,作业人员离开塔窗骑跨于下层的500kV、220kV 线路上,其头部与上层1000kV相线形成存在着尖端局部电场,上层特高压线路与下层线路的相间作业间隙同样成为带电作业危险率控制因素之一。
因此,将针对如表1所列的相间情况进行研究。
表1 相间试验工况序号作业人员所在相对相1 500kV 1000kV2 220kV 1000kV3 500kV ±800kV4 220kV AC ±800kV(1)档中500kV 相等电位作业人员对1000kV 相最小安全距离档距中央下层500kV 相对上层1000kV 安全距离试验布置见图1所示,试验模拟人穿戴整套屏蔽服,骑跨在500kV 相导线,用金属线与导线连接,使其与导线保持等电位,试验中在构成放电间隙的两相分别施加+250/2500μs 操作波和-250/2500μs 操作波,波形系数α=0.3。
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到该工况安全距离放电特性曲线,见图2。
放电路径图1 下层500kV 等电位作业人员对上层1000kV 试验布置示意图190020002100220023002400250026005.86.36.87.37.88.38.8放电间隙(m)放电电压(k V )图2 档中500kV-1000kV 安全距离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由试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可知,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为:U 50=1403.5Ln(d )-593.62(kV 峰值,m )根据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计算值,档中500kV 线路与上层1000kV 线路的最大过电压值为1680kV。
计算根据已有的档中等电位人员下层500kV对上层1000kV相间最小安全距离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保证危险率小于1.0×10-5,可计算该工况的带电作业最小间隙距离。
并根据海拔修正公式将标准气象海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U50修正到海拔500m和1000m高度,计算结果见表2。
表中最后列出了考虑人体允许活动范围(0.5m)后的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
表2 档中500kV-1000kV相间最小安全距离最大过电压值(kV)海拔高度(m)标准条件下U50(kV)最小间隙距离(m)危险率(×10-6)最小安全距离(m)16800 2033 6.5 8.12 7.0 500 2117 6.9 7.81 7.4 1000 2215 7.4 5.52 7.9(2)档中220kV相等电位作业人员对1000kV相最小安全距离档距中央下层220kV相对上层1000kV安全距离试验布置见图3所示,试验模拟人穿戴整套屏蔽服,骑跨在220kV相导线,用金属线与导线连接,使其与导线保持等电位。
在构成放电间隙的两相分别施加+250/2500μs操作波和-250/2500μs操作波,波形系数α=0.3。
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到该工况安全距离放电特性曲线,见4。
放电路径图4 下层220kV 等电位作业人员对上层1000kV 试验布置示意图170018001900200021002200230055.566.577.588.5放电间隙(m)放电电压(k V )图5 档中220kV-1000kV 安全距离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由试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可知,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为:U 50=910.06Ln(d )+312.28(kV 峰值,m )根据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计算值,档中220kV 线路与上层1000kV 线路的最大过电压值为1497kV 。
根据已有的档中等电位人员下层220kV 对上层1000kV 相间最小安全距离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保证危险率小于1.0×10-5,可计算该工况的带电作业最小间隙距离。
并根据海拔修正公式将标准气象海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U 50修正到海拔500m 和1000m 高度,计算结果见表3。
表中最后列出了考虑人体允许活动范围(0.5m )后的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
表3 档中220kV-1000kV 相间最小安全距离最大过电压值 (kV )海拔高度 (m)标准条件下 U 50(kV ) 最小间隙 距离(m )危险率 (×10-6) 最小安全距离(m )14971813 5.2 7.87 5.7 500 1896 5.7 7.93 6.2 100019876.36.626.8(3)档中500kV 相等电位作业人员对±800kV 相最小安全距离档中500kV 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对±800kV 相间最小安全距离试验布置如图6,试验模拟人穿戴整套屏蔽服,骑跨在500kV 相导线,用金属线与导线连接,使其与导线保持等电位,试验中在构成放电间隙的两相分别施加+250/2500μs 操作波和-250/2500μs 操作波,波形系数α=0.3。
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到该工况安全距离放电特性曲线,见图1.44。
放电路径800kV500kV图6 500kV 等电位人员对上层±800kV 导线安全距离试验布置图1900200021002200230024002500260066.577.588.599.5放电间隙(m)放电电压(k V )图7 500kV 等电位人员对上层±800kV 导线安全距离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由试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可知,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为:U 50=1398.7Ln(d)-557.16(kV 峰值,m )根据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计算值,档中500kV 线路与上层±800kV 线路的最大过电压值为1684kV 。
根据已有的档中500kV 等电位人员对上层800kV 相间最小安全距离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保证危险率小于1.0×10-5,可计算该工况的带电作业最小间隙距离。
并根据海拔修正公式将标准气象海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U50修正到海拔500m和1000m高度,计算结果见表4。
表中最后列出了考虑人体允许活动范围(0.5m)后的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
表4 500kV等电位人员对上层±800kV导线最小安全距离最大过电压值(kV)海拔高度(m)标准条件下U50(kV)最小间隙距离(m)危险率(×10-6)最小安全距离(m)16840 2039 6.4 7.94 6.9 500 2124 6.8 7.64 7.3 1000 2223 7.3 5.30 7.8(2)档中220kV相等电位作业人员对±800k相最小安全距离档中220kV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对±800kV相间最小安全距离试验布置如图8,试验模拟人穿戴整套屏蔽服,骑跨在500kV相导线,用金属线与导线连接,使其与导线保持等电位,试验中在构成放电间隙的两相分别施加+250/2500μs操作波和-250/2500μs操作波,波形系数α=0.3。
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到该工况安全距离放电特性曲线,见图9。
放电路径800kV220kV图8 220kV等电位人员对上层±800kV导线安全距离试验布置图165017501850195020502150225055.566.577.588.5放电间隙(m)放电电压(k V )图9 220kV 等电位人员对上层±800kV 导线安全距离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由试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可知,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为:U 50=1090.7Ln(d)-76.48(kV 峰值,m )根据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计算值,档中220kV 线路与上层±800kV 线路的最大过电压值为1109kV 。
根据已有的档中220kV 等电位人员对上层±800kV 相间最小安全距离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保证危险率小于1.0×10-5,可计算该工况的带电作业最小间隙距离。
并根据海拔修正公式将标准气象海拔条件下的放电电压U 50修正到海拔500m 和1000m 高度,计算结果见表4。
表中最后列出了考虑人体允许活动范围(0.5m )后的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
表4 220kV 等电位人员对上层±800kV 导线最小安全距离最大过电压值 (kV )海拔高度 (m)标准条件下 U 50(kV ) 最小间隙 距离(m )危险率 (×10-6) 最小安全距离(m )11091351 3.7 6.44 4.2 500 1408 3.9 7.89 4.4 100015144.34.664.8本标准共分10章,第一章是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第二章是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三章是术语和定义;第四章是一般要求;第五章是技术要求;第六章是进出等电位;第七章是不全停电时在停电线路的作业;第八章是作业中的注意事项;第九章工器具的试验;第十章工器具的运输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