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 (土壤)
- 格式:ppt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15
土壤卫生[单项选择题]1、关于土壤的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B.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C.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80%D.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E.土壤的气相是指土壤孔隙所存在的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土壤中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土壤上层与大气近似B.深层土壤中O2减少,CO2增多C.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气体交换D.土壤中空气各种成分的数量与污染程度无关E.土壤通气性与大气压力有关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土壤颗粒越小,容水量越大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C.土壤颗粒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差D.土壤容水量越大,透气性越差E.土壤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土壤的容水性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A.土壤颗粒粒径B.土壤的缓冲性C.土壤所含化学元素D.土壤中空气E.土壤有机物含量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5、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是指()。
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C.该地区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6、某地土壤中镉的自然本底值为0.2mg/kg,土壤中镉的环境质量标准为1.0mg/kg,则该地区土壤镉的环境容量为()。
A.1.2mg/kgB.1.0mg/kgC.0.8mg/kgD.0.2mg/kgE.0.2~1.2mg/kg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土壤污染的基本特点是()。
A.隐蔽性B.累积性C.不可逆转性D.长期性E.以上都对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8、按照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不属于土壤污染源分类的是()。
A.农业污染源B.工业污染源C.生活、交通污染源D.灾害污染源E.生物污染源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9、土壤的净化作用包括()。
土壤卫生1.[单选题]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可破坏土壤的自净过程,主要因为()A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态B影响土壤的环境容量C影响土壤的元素含量D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活活动E以上都对2.[单选题]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可破坏土壤的自净过程,主要因为()A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态B影响土壤的环境容量C影响土壤的元素含量D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物活动E以上都对对3.[单选题]目前最常用且安全卫生经济的垃圾处理方法是()A堆肥B卫生填埋C焚烧D热解E低温氧化法4.[单选题]沼气发酵的卫生标准中,提出了以下要求,除了()A血吸虫卵和钩虫卵B粪大肠均值C寄生虫卵沉降率D蚊子、苍蝇E甲烷茵量5.[单选题]有害工业废渣的处理措施主要有()A安全土地填埋B焚烧法C固化法D化学法E以上都包括6.[单选题]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多少的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A100µm B10µm C5µm D2µm E1µm7.[单选题]土壤气型污染的特点之一是()A污染物主要在土壤深层B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C污染物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在各层D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与大气中浓度无关E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不受气象因素影响8.[单选题]用沼气发酵法无害化处理粪便时的甲烷菌繁殖最快的温度为()A10~20℃B20~30℃C28~32℃D32~34℃E35~38℃9.[单选题]我国土壤环境中的POPs来源包括()A堆放、填埋区域的POPs物质泄漏B生产过程产生POPs或从事POPs相关的化工、农药生产企业的厂区或周边区域C一些长期施用有机氯农药的农田仍有较高浓度残余D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导致的新POPs问题E以上都是10.[单选题]土壤中那种物质的吸附作用最强()A土壤胶体颗粒B土壤矿物质胶体C土壤中的砂粒D土壤中的腐殖质E土壤中的动物有机残体11.[单选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农药的生物化学作用不包括()A脱氯作用B氧化还原作用C脱烷基作用D水解作用E中和作用12.[单选题]土壤环境容量取决于()A污染物的性质B土壤净化能力的大小C污染物的总量D土壤的背景值E以上都对13.[单选题]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 A动物-土壤-人B人-土壤-人C土壤-人D动物-人E以上都不对14.[单选题]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15.[单选题]在土壤自净过程中如氧气充足含氮有机物中氮最后将氧化成()A氨B铵盐C亚硝酸盐D尿素E硝酸盐16.[单选题]关于土壤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基本因素B土壤的构成和性状能影响微小气候C土壤污染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D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E土壤环境容量大,可消纳的污染物量较少17.[单选题]在土壤自净过程中在厌氧条件下含碳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主要产物为()A水BH2CCO D甲烷E碳酸盐18.[单选题]多数人认为痛痛病是慢性镉中毒,镉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饮水B吃鱼C蔬菜D粮食E空气19.[单选题]影响土壤中化学物质迁移转化的因素,除了()A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B土壤颗粒大小C土壤pH值D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E土壤中无机物含量20.[单选题]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不包括()A杀灭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虫卵B实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C对含有毒物的污水进行净化,回收处理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E治理工业废渣21.[单选题]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A大气污染物B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C固体废弃物D化肥及农药的使用E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22.[单选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农药的生物化学作用主要有()A脱氯作用B氧化还原作用C脱烷基作用D水解作用E以上都对23.[单选题]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土壤颗粒越小容水性越大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C土壤颗粒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差D土壤容水性越大透气性越差E土壤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24.[单选题]关于垃圾焚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焚烧炉应当设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距居民区500m以上B烟囱高度至少30m,以利烟气扩散C垃圾的水分和灰分分别不应超过50%和45%D垃圾应在焚烧炉内充分燃烧,烟气在后燃室应在不低于850℃的条件下停留不少于2秒E以上都对25.[单选题]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A肠道致病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杆菌及肉毒杆菌等D金黄色葡萄球菌E噬菌体26.[单选题]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土壤颗粒越小,容水量越大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C土壤颗粒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差D土壤容水量越大,透气性越差E土壤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27.[单选题]下列物质不属于(POPs公约)严格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A滴滴涕B六氯苯C乐果D毒杀芬E氯丹28.[单选题]关于铬污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壤铬污染主要来自铬矿和金属冶炼、电镀、制革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及含铬工业废水灌溉B铬在土壤环境中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等形式存在C三价铬因毒性较强,比六价铬毒性大100倍D铬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体内过量的铬主要积聚在肝、肾、内分泌腺体E三价铬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六价铬主要存在于水中29.[单选题]按照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不属于土壤污染源的为()A农业污染源B工业污染源C生活污染源D交通污染源E生物污染源30.[单选题]天然土壤中常存在的致病微生物()A伤寒杆茵B肉毒杆菌C痢疾杆菌D炭疽杆菌E钩端螺旋体31.[单选题]土壤化学性污染来源不包括()A钢铁厂工业废水B矿山采掘废水C化工厂工业废水D屠宰场污水侧E生活污水32.[单选题]土壤的容水性主要和()有关()A土壤颗粒粒径B地面的雨雪水量C土壤所含化学元素D土壤中空气E土壤有机物含量33.[单选题]土壤中有机物的腐殖质化实质是()A有机物无机化的过程B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过程C有机物有机化的过程D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E有机物的硝化阶段34.[单选题]关于土壤酸碱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壤酸碱度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B中性土壤的pH值为6.5~7.5C碱性土壤的pH值为7.5以上D随着土壤pH值的升高,重金属元素的溶出率也高E我国的土壤pH大多数在4.5~8.5范围内,并由南向北pH呈现递增的趋势35.[单选题]有毒工业废渣的处理措施包括()A安全土地填埋B焚烧法C固化法D化学法E以上都对36.[单选题]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A土壤成分仅吸附重金属和农药B土壤有机质包括一般有机质和腐殖质二大类.其中一般有机质占多数C进入土壤的所有病原体由于环境不利,全部很快死亡D土壤中有机物的腐殖质化是土壤自净的重要过程E土壤的有机物都最终能变成简单的无机物37.[单选题]土壤的卫生标准是指土壤中有害物质的()A背景值B残留值C对照值D环境容量E最高容许浓度38.[单选题]土壤的容水性量主要和下列哪项有关()A土壤颗粒粒径B地面的雨雪水量C土壤所含化学元素D土壤中空气E土壤有机物含量39.[单选题]城市垃圾综合整治的目标是()A无害化、合理化、系统化B无害化、综合化、系统化C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D无害化、系统化、资源化E综合化、减量化、系统化40.[单选题]关于土壤的化学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各地区成土母岩、土壤种类和地形地貌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土壤背景值差别很大B不同土壤其环境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的环境容量也是不同的C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仅占百分之几,最高也不过10%左右D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10µm,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E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小,土壤的缓冲性能就越弱41.[单选题]关于腐殖质,那种说法不对()A含氮化合物分解形成简单的无机物B化学性质稳定C含氮量很高,成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D无臭味E不合病原体42.[单选题]土壤受铬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A二价铬B三价铬C四价铬D五价铬E六价铬43.[单选题]如氧气充足含硫有机物在土壤自净过程中最终转化为()A硫化氢B硫醇C硫醚D硫酸盐ESO244.[单选题]关于下面有关POP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废旧电线和电子垃圾回收金属熔融时可生成POPsB POPs可对包括肝、肾等脏器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并具有明显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C POPs在低浓度时不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D我国已开始对我国境内POPs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E POPs可通过胎盘和授乳传递给胎儿和婴儿,从而影响其发育45.[单选题]厕所是收集和贮存粪便的场所,对其卫生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坑式厕所应选土质潮湿,坑底应距地下水位lm以上,距分散式供水水源、饮食行业和托幼机构l0m以外的地方B粪池要高出地面,防雨雪水流入,应防渗漏,不污染地下水C有防蝇、防蛆、防鼠、防臭、防溢的设施D采光、照明、通风良好,使用方便,便于保洁E城市公共厕所卫生应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17217-1998)》46.[单选题]镉污染土壤的最主要方式是()A通过污水灌田B经大气沉降C化肥农药的使用D工业废渣E生活垃圾47.[单选题]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规定蛔虫卵死亡率为()A65%~75%B75%~85%C85%~95%D95%~100%E80%~95%48.[单选题]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内容包括()A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B鼓励、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C需要进行处理的固体废物,按其性质采取相应控制标准进行处理D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E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不限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49.[单选题]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A肠道致病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噬菌体50.[单选题]一般来说,重金属在哪种土壤中容易迁移()A腐殖质多的土壤B颗粒小的土壤CpH值低的土壤D呈还原状态的土壤E粘土51.[单选题]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规定蛔虫卵死亡率为() A65%~75%B75%~85%C85%~95%D95%~100%E80%~95%52.[单选题]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土壤中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土壤上层与大气相近似B深层土壤中O2减少,CO2增多C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气体交换D土壤中空气各种成分的数量与污染程度无关E土壤通气性与大气压力有关53.[单选题]下列病原体中在土壤中存活时间最短的为() A伤寒杆菌B痢疾杆菌C蛔虫卵D霍乱弧菌E肉毒杆菌54.[单选题]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55.[单选题]我国对垃圾填埋有如下卫生要求,除了()A填埋场应为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下水流向的下游B填埋场应距居住区500m以上C垃圾填埋场应设排气管、排水管D垃圾填埋前应经卫生处理E填埋场应有防渗漏衬底56.[单选题]土壤自净时吸附作用最强的是()A细粒土壤B粗粒土壤C腐殖质D岩石E砂土57.[单选题]某地土壤中镉的自然本底值为0.1mg/kg,土壤中镉的卫生标准为1.0mg/kg,则该地区土壤镉的环境容量为()A1.1mg/kg B1.0mg/kg C0.9mg/kg D0.1mg/kg E0.1mg/kg~1.1mg/kg 58.[单选题]我国对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高温堆肥B低温厌氧堆肥C沼气发酵D垃圾填埋E垃圾焚烧59.[单选题]慢性镉中毒患者一般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骨质疏松B低分子蛋白尿C骨质软化D全身疼痛E疲劳60.[单选题]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值的影响,其特点是()APH值低,金属溶解度高BPH值高,金属溶解度高CPH=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DPH>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E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PH值无关61.[单选题]土壤大肠菌值是()A100g土壤发现的大肠菌群数B发现大肠菌的最少土壤克数C1g土壤中发现的大肠菌群数D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土壤千克数E土壤中大肠菌群数62.[单选题]土壤中有机物的腐殖质化实质是()A有机物无机化的过程B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过程C有机物有机化的过程D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E有机物的硝化阶段63.[单选题]判定某地区人群有慢性镉危害,应具备的条件为()A尿镉15ug/g肌苷B尿微球蛋白1000ug/g肌苷C尿NAG酶(NAG酶-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7U/g肌苷D出现10%联合反应率E包括上述各项64.[单选题]目前应用最广泛并且安全卫生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是()A卫生填埋B焚烧C热解D堆肥E低温氧化法65.[单选题]某地土壤中锡的自然本底值为0.1mg/kg,土壤中镉的卫生标准为1.0mg/kg,则该地区土壤镉的环境容量为()A1.lmg/kg B1.0mg/kg C0.9mg/kg D0.lmg/kg E0.1~1.lmg/kg 66.[单选题]工业废渣排放标准中有关浸出液中有毒物质含量要求,一般以下列哪个标准为基础()A地面水卫生标准B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D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E农田灌溉水质标准67.[单选题]土壤大肠菌值是()A100g土壤发现的大肠菌群数B发现大肠菌的最少土壤克数C1g土壤中发现的大肠菌群数D发现1个大肠菌群的土壤千克数E土壤中大肠菌群数68.[单选题]铊在人体内分布浓度最高的脏器是()A肝脏B心脏C脾脏D肾脏E胃肠69.[单选题]土壤净化的类型包括()A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B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天然净化C物理净化、生物净化、自然净化D化学净化、生物净化、自然净化E物理净化、生物净化、天然进化70.[单选题]土壤处于什么状态有利于农作物吸收重金属()A土壤富含大量的腐殖质B土壤的PH值较高,呈碱性C土壤处于还原状态D土壤呈酸性状态,PH较低E土壤富含无机矿物质胶体71.[单选题]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后进行无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 A硝化作用B氧化作用C腐殖化作用D氨化作用E微生物作用72.[单选题]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的指标是()A鞭虫卵B蛔虫卵C血吸虫卵D钩虫卵E活寄生虫卵73.[单选题]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后进行无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 A硝化作用B氧化作用C腐殖化作用D氨化作用E微生物作用74.[单选题]工业废渣排放标准中有关浸出液中有毒物质含量的卫生要求,一般是以哪项标准为基础()A污水综合排放标准B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地面水卫生标准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E农田灌溉水质标准75.[单选题]关于垃圾的卫生填埋叙述不正确的是()A卫生填埋的基本操作是:在城市垃圾填埋坑上覆盖一层土,以减少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漏出B填埋场址应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地下水流向的下游,距居民区500m以下C卫生填埋位置应远离河流、湖泊、井等水源D填埋层中废物分解产生的大量气体含有大量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其中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E设排水管76.[单选题]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的指标是()A鞭虫卵B蛔虫卵C血吸虫卵D钩虫卵E活寄生虫卵77.[单选题]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 A动物-土壤-人B人-土壤-人C土壤-人D动物-人E以上都不对78.[单选题]通过哪种方式可以减少金属镉向农作物的转移()A加入石灰使PH值增加,使其转化为难溶盐B加入Ca(COl)CI使PH值增加,使其转化为难溶盐C加入硅酸使PH值降低,使其转化为难溶盐D加入CaCl2使PH值降低,使其转化为难溶盐E加入NaCl与镉元素结合79.[单选题]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期残留性B生物蓄积性C半挥发性D高毒性E以上都不对80.[单选题]污染的土壤化学性污染来源不包括()A钢铁厂工业废水B矿山采掘废水C化工厂工业废水D屠宰场污水E生活污水81.[单选题]关于土壤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基本因素B土壤的构成和性状能影响微小气候C土壤污染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D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E以上都不对82.[单选题]一般重金属在那种土壤中容易迁移()A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B颗粒小的土壤CpH值低的土壤D还原状态的土壤E以上都不是83.[单选题]我国对生活垃圾焚烧要求燃烧温度应达到() A300~400℃B300~700℃C850℃D700℃E500℃84.[单选题]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不包括()A杀灭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虫卵B实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C对含有毒物的污水进行净化,回收处理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E治理工业废渣85.[单选题]土壤气型污染的特点之一是()A污染物主要在土壤深层B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C污染物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在各层D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与大气中浓度无关E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不受气象因素影响86.[单选题]引起痛痛病的污染物是()A汞B铬C有机磷农药D镉E铊87.[单选题]以下哪个是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在有氧条件下无机化的最终产物()A氨B吲哚C二氧化碳D硫化氢E甲烷88.[多选题]土壤污染的来源有()A工业污染B农业污染C生活污染D交通污染E电子垃圾污染89.[多选题]土壤污染及其危害的特点正确的是()A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B污染源复杂C土壤污染后不会影响大气环境D土壤污染往往是长期的E治理困难90.[填空题]霍乱弧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国家建立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实行数据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
环境卫生(一)环境与环境卫生的概念1.环境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由各种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所组成。
(1)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指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由各种物质因素所组成。
自然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
原生环境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某地区氟的含量过高就会导致氟中毒,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这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故又称地方病。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如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
(2)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体系,它由各种非物质因素组成。
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与社会人际关系等。
2.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二)环境污染及其来源1.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
扰乱了生态平衡。
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public nuisance)。
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1)污染源(pollutant source):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或设备与装置,即污染因素的发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