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计算中的特殊问答
- 格式:doc
- 大小:453.12 KB
- 文档页数:15
潮流计算的定义(课后题)各种潮流计算模型和算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课后题)影响潮流收敛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潮流计算的收敛性(课后题)通过功率方程说明为什么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求解(03A、05A)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有哪些常规算法有哪些扩展算法(05B)潮流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其数学模型是什么有何特点(06B)简要说明潮流计算的概念、模型及计算方法。
(07B)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牛顿拉夫逊迭代法是常规的潮流计算方法,请介绍一下最优潮流(OPF)算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04电科院)潮流计算的目的:常规潮流计算的目的是在已知电力网络参数和各节点的注入量的条件下,求解各节点电压。
目的1: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和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年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在预计复合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的薄弱环节,供调度人员异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常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分析的影响及做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目的2:A.检查电力系统各元件是否过负荷;B.检查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电压是否满足电压质量的要求;C.根据对各种运行方式的潮流分布计算,可以正确的选择系统接线方式,合理调整负荷,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向用户供给高质量的电能;D. 根据功率分布,可以选择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和导线截面积,可以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等; E. 为电力系统扩建和规划提供依据;F. 为调压计算、经济运行计算、短路计算等提供必要的数据。
§4.5牛顿-拉夫逊法计算潮流有关问题1.比较大,破坏了牛顿法的基础,不收敛。
选择的原则。
2.--塞德尔法、PQ 分解法为一阶收敛特性。
X Δ3.多值解••(PV节点或平衡节点的无功功率超过允许值,平衡节点的有功功率超过允许值;节点的电压过高或过低)对策:调整运行参数,PV节点、PQ节点相互转化•给定的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不合理;PV节点数目过少对策:调整运行方式,增加PV节点z问题很复杂,至今尚未很好解决二、稀疏矩阵技术1.稀疏矩阵表示法¾节点导纳矩阵:1234¾雅可比矩阵:高度稀疏的2N阶实数方阵,其形式对称但数值不对称。
其稀疏程度与节点导纳矩阵相同,可根据节点导纳矩阵形成。
2.高斯消去法3.节点的优化编号¾静态优化法:¾半动态优化法:¾动态优化法:不首先进行节点编号,而是寻找消去后出现的新支路数最少的节点,并为其编号,且立即将其消去;然后再寻找第二个消去后出现的新支路数最少的节点并为其编号,再立即将其消去……依此类推。
三、直流潮流计算¾-¾¾一种所谓N-1校核计算,即对于某一种运行方式要逐一开断系统中的线路或变压器,检查是否存在支路过载情况。
直流法计算潮流的过程1.2.在正常运行时线路两端相位差很少超过20°3.节点电压值的偏移很少超过10%,且对有功功率分布影响不大****2Re Re cos sin ij i j ij i i ij iij i j ij ij ij ij P U I U y U U U G U U G B θθ⎡⎤⎡⎤⎛⎞==−⎜⎟⎢⎥⎢⎥⎣⎦⎝⎠⎣⎦⎡⎤=−+⎣⎦&&1.0,1/2.sin ,cos 13.1ij ij ijij i j ij i j G B x U U θθθθ≈≈−≈−≈≈≈()()/ij ij i j i j ijP B x θθθθ=−−=−(cos sin )i i j ij ij ij ij j iP U U G B θθ∈=+∑解方程求出各节点的相角后,可利用前面的式子求出各支路的有功潮流。
潮流计算的定义(课后题)各种潮流计算模型和算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和了解(课后题)影响潮流收敛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潮流计算的收敛性(课后题)通过功率方程说明为什么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求解?(03A 、05A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有哪些常规算法?有哪些扩展算法?(05B )潮流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其数学模型是什么?有何特点?(06B )简要说明潮流计算的概念、模型及计算方法。
(07B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牛顿拉夫逊迭代法是常规的潮流计算方法,请介绍一下最优潮流(OPF )算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04电科院)潮流计算的目的:常规潮流计算的目的是在已知电力网络参数和各节点的注入量的条件下,求解各节点电压。
目的1:1. 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和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年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 在编制年运行方式,在预计复合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的薄弱环节,供调度人员异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 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常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 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分析的影响及做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目的2:A. 检查电力系统各元件是否过负荷;B. 检查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电压是否满足电压质量的要求;C. 根据对各种运行方式的潮流分布计算,可以正确的选择系统接线方式,合理调整负荷,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向用户供给高质量的电能;D. 根据功率分布,可以选择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和导线截面积,可以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等;E. 为电力系统扩建和规划提供依据;F. 为调压计算、经济运行计算、短路计算等提供必要的数据。
第4章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计算一、填空题1.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时,按照给定量的不同,可将电力系统节点分为PQ节点、PV 节点、平衡节点三大类,其中,PQ节点数目最多,PV节点数目很少、可有可无,平衡节点至少要有一个。
二、选择题1.若在两个节点i、j之间增加一条支路,则下列关于节点导纳矩阵的说法正确的是(C)A.阶数增加1B.节点i的自导纳不变C.节点i、j间的互导纳发生变化D.节点j的自导纳不变2.若从节点i引出一条对地支路,则下列关于节点导纳矩阵的说法正确的是(B)A.阶数增加1B.节点i的自导纳发生变化C.节点i和其余节点间的互导纳均发生变化D.节点导纳矩阵的所有元素均不变3.若从两个节点i、j之间切除掉一条支路,则下列关于节点导纳矩阵的说法正确的是(C)A.阶数减少1B.节点i、j间的互导纳一定变为0C.节点i、j间的互导纳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变为0D.节点i、j的自导纳均不变4.若网络中增加一个节点k,且增加一条节点i与之相连的支路,则下列关于节点导纳矩阵的说法正确的是(A)(1)阶数增加1(2)节点k的自导纳等于题干中所述支路的导纳(3)节点i的自导纳等于题干中所述支路的导纳(4)节点i、k间的互导纳等于题干中所述支路的导纳A.(1)(2)B.(2)(3)C.(1)(4)D.(2)(4)三、简答题1.节点导纳矩阵有些什么特点?其自导纳和互导纳元素各自的物理含义和计算方法分别是什么?2.潮流计算有哪些约束条件?四、综合题1..如图所示,四节点简单电力系统中各线路的阻抗标幺值已列于表中,而各线路对地导纳忽略。
支路电阻电抗1-2 0.05 0.151-3 0.10 0.302-3 0.15 0.452-4 0.10 0.303-4 0.05 0.15(a)求该系统中无虚线所示线路时的节点导纳矩阵;(b)如果虚线支路被接入系统,那么,原节点导纳矩阵应作哪些修改?解:根据阻抗和导纳互为倒数的原理,求出各支路的导纳标幺值列入下表:支路电导电纳1-2 2 -61-3 1 -32-3 0.67 -22-4 1 -33-4 2 -6(a)根据网络接线图,计算出无虚线所示线路时的节点导纳矩阵中各元素,如下:311311j y Y -== 567.1)31()267.0(242322j j j y y Y -=-+-=+= 1167.3)62()267.0()31(34231333j j j j y y y Y -=-+-+-=++= 93)62()31(342444j j j y y Y -=-+-=+= 0122112=-==y Y Y 31133113j y Y Y +-=-== 0144114=-==y Y Y 267.0233223j y Y Y +-=-== 31244224j y Y Y +-=-== 62344334j y Y Y +-=-== 写出节点导纳矩阵如下(阶数为4×4):⎥⎥⎥⎥⎦⎤⎢⎢⎢⎢⎣⎡-+-+-+--+-+-+-+--+--=9362310621167.3267.03131267.0567.10031031j j j j j j j j j j j j Y (b ) 在系统中接入支路1-2后,节点1、2的自导纳和节点1、2间的互导纳会发生改变,原节点导纳矩阵中Y 11、Y 12、Y 21和Y 22的值应作以下修改:93)62()31(1211'11j j j y Y Y -=-+-=+=1167.3)62()567.1(1222'22j j j y Y Y -=-+-=+= 62)62(01212'21'12j j y Y Y Y +-=--=-== 写出修改以后的节点导纳矩阵如下:⎥⎥⎥⎥⎦⎤⎢⎢⎢⎢⎣⎡-+-+-+--+-+-+-+--+-+-+--=9362310621167.3267.03131267.01167.3620316293'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Y2.写出下图所示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
第四章 潮流计算中的特殊问题第一节 负荷的静态特性负荷的功率是系统频率和电压的函数。
在潮流计算中可以认为频率变化不大。
但由于发电机或输电设备的开断会引起电压较大的变化,在潮流计算中计及负荷的静态电压特性是合理的。
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就是负荷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与电压大小的关系,一般表达如下:⎪⎪⎪⎩⎪⎪⎪⎨⎧⎥⎥⎦⎤⎢⎢⎣⎡+⎪⎪⎭⎫ ⎝⎛+⎪⎪⎭⎫ ⎝⎛=⎥⎥⎦⎤⎢⎢⎣⎡+⎪⎪⎭⎫ ⎝⎛+⎪⎪⎭⎫ ⎝⎛=Qi is i Qi is iQi Di Di Pi is i Pi is i Pi Di Di c V V b V V a Q Q c V V b V V a P P 2)0(2)0( (4-1)式中系数满足11=++=++Qi Qi Qi Pi Pi Pi c b a c b a)0(DiP 、)0(DiQ 是在设定电压isV 下的负荷值。
组成负荷的三部分被分别看做恒定阻抗部分、恒定电流部分和恒定功率部分,所以(4-1)称为负荷的ZIP 模型。
当0=Pia、0=Qia时,忽略电压的二次项。
潮流计算中计及负荷的静态电压特性的方法: 1、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计算:⎪⎪⎪⎩⎪⎪⎪⎨⎧-⎥⎥⎦⎤⎢⎢⎣⎡+⎪⎪⎭⎫⎝⎛+⎪⎪⎭⎫⎝⎛-=--=∆-⎥⎥⎦⎤⎢⎢⎣⎡+⎪⎪⎭⎫⎝⎛+⎪⎪⎭⎫ ⎝⎛-=--=∆),(),(),(),(2)0(2)0(θθθθV Q c V V b V V a Q Q V Q Q Q Q V P c V V b V V a P P V P P P P i Qi is i Qi is i Qi Di Gi i Di Gi i i Pi is iPi is i Pi Di Gi i Di Gi i (4-2)2、牛顿法雅可比矩阵子矩阵N 和L 的对角线元素要增加ii V P ∂∆∂和ii V Q ∂∆∂3、P-Q 分解法,Q-V 迭代的系数矩阵B ''的对角线元素也应增加ii V Q ∂∆∂,这样B ''不再是常数了。
3.1 牛顿-拉夫逊法简介牛顿-拉夫逊方法(Newton-Raphson method),它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
多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因此求精确根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从而寻找方程的近似根就显得特别重要。
方法使用函数f(x)的泰勒级数的前面几项来寻找方程f(x) = 0的根。
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
3.2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形成了雅克比矩阵并建立了修正方程式,运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潮流的核心问题已解决,已有可能列出基本计算步骤并编制流程图。
虽然修正方程式有两种不同表示方式,但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总不外乎如下几步:(1)形成节点导纳矩阵;(2)给各节点电压设初值;(3)将节点电压初值代入功率方程,求出修正方程式的常数项向量;(4)将节点电压初值代入雅克比矩阵系数求解公式,求出雅可比矩阵元素;(5)求解修正方程式,求出变量的修正向量;(6)求出节点电压的新值;(7)如有PV节点,则检查该类节点的无功功率是否越限;(8)检查是否收敛,若电压趋近于真解时,功率偏移量将趋于零。
如不收敛,则以各节点电压的新值作为初值自第3步重新开始下一次迭代,否则转入下一步。
(9)计算支路功率分布,PV节点无功功率和平衡节点注入功率,最后输出结果,并结束。
3.2 P-Q分解法概述3.2.1 P-Q分解法基本原理3.2.2 P-Q分解法的特点(1)用解两个阶数几乎减半的方程组(n-1 阶和n-m-1 阶)代替牛顿法的解一个(2n-m-2)阶方程组,显著地减少了内存需求量及计算量。
(2)牛顿法每次迭代都要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并进行三角分解,而P-Q 分解法的系数矩阵 B’和B’’是常数阵,因此只需形成一次并进行三角分解组成因子表,在迭代过程可以反复应用,显著缩短了每次迭代所需的时间。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答辩问题
问题:
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2. 潮流计算是如何进行的?
3. 潮流计算有哪些特征?
答:
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可以起到的作用包括:用于导线、变压器和发电机的容量评估,寻找最佳经济运行状态,说明系统的安全运行及失电分析、负荷预测、未来负荷增速的预测等分析。
2. 潮流计算是通过解决大型线路有限潮流(power flow)方程组来确定特定负荷状态下电力系统元件的最优运行状态来实现的,它们包括电压、功率、电压将大及其他因素在内的数量计算。
3. 潮流计算的特征包括:非线性性质、高精度数值求解以及边界值条件,它还要求大量的数据信息,如电力系统参数、负荷数据信息等要求被准确的输入系统。
潮流计算问答题1.什么是潮流计算?潮流计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
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
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整定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2.潮流计算有哪些待求量、已知量?(已知量: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参数;决定系统运行状态的边界条件待求量:系统稳态运行状态例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
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3.潮流计算节点分成哪几类?分类根据是什么?(分成三类:PQ节点、PV节点和平衡节点,分类依据是给定变量的不同)PV节点(电压控制母线):有功功率Pi和电压幅值Ui为给定。
这种类型节点相当于发电机母线节点,或者相当于一个装有调相机或静止补偿器的变电所母线。
PQ节点:注入有功功率Pi和无功功率Qi是给定的。
相当于实际电力系统中的一个负荷节点,或有功和无功功率给定的发电机母线。
平衡节点:用来平衡全电网的功率。
平衡节点的电压幅值Ui和相角δi是给定的,通常以它的相角为参考点,即取其电压相角为零。
一个独立的电力网中只设一个平衡节点。
4.教材牛顿-拉夫逊法及有功-无功分解法是基于何种电路方程?可否采用其它类型方程?基于节点电压方程,还可以采用回路电流方程和割集电压方程等。
但是后两者不常用。
5.教材牛顿-拉夫逊法是基于节点阻抗方程、还是基于节点导纳方程进行迭代计算的?试阐述这两种方程的优点与缺点。
(基于节点导纳矩阵。
第四章 潮流计算中的特殊问题第一节 负荷的静态特性负荷的功率是系统频率和电压的函数。
在潮流计算中可以认为频率变化不大。
但由于发电机或输电设备的开断会引起电压较大的变化,在潮流计算中计及负荷的静态电压特性是合理的。
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就是负荷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与电压大小的关系,一般表达如下:⎪⎪⎪⎩⎪⎪⎪⎨⎧⎥⎥⎦⎤⎢⎢⎣⎡+⎪⎪⎭⎫ ⎝⎛+⎪⎪⎭⎫ ⎝⎛=⎥⎥⎦⎤⎢⎢⎣⎡+⎪⎪⎭⎫ ⎝⎛+⎪⎪⎭⎫ ⎝⎛=Qi is i Qi is i Qi Di Di Pi is i Pi is i Pi Di Di c V V b V V a Q Q c V V b V V a P P 2)0(2)0( (4-1) 式中系数满足11=++=++Qi Qi Qi Pi Pi Pi c b a c b a)0(Di P 、)0(Di Q 是在设定电压is V 下的负荷值。
组成负荷的三部分被分别看做恒定阻抗部分、恒定电流部分和恒定功率部分,所以(4-1)称为负荷的ZIP 模型。
当0=Pi a 、0=Qi a 时,忽略电压的二次项。
潮流计算中计及负荷的静态电压特性的方法:1、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计算:⎪⎪⎪⎩⎪⎪⎪⎨⎧-⎥⎥⎦⎤⎢⎢⎣⎡+⎪⎪⎭⎫ ⎝⎛+⎪⎪⎭⎫ ⎝⎛-=--=∆-⎥⎥⎦⎤⎢⎢⎣⎡+⎪⎪⎭⎫ ⎝⎛+⎪⎪⎭⎫ ⎝⎛-=--=∆),(),(),(),(2)0(2)0(θθθθV Q c V V b V V a Q Q V Q Q Q Q V P c V V b V V a P P V P P P P i Qi is i Qi is i Qi Di Gi i Di Gi i i Pi is i Pi is i Pi Di Gi i Di Gi i (4-2) 2、牛顿法雅可比矩阵子矩阵N 和L 的对角线元素要增加ii V P ∂∆∂和i i V Q ∂∆∂3、P-Q 分解法,Q-V 迭代的系数矩阵B ''的对角线元素也应增加i i V Q ∂∆∂,这样B ''不再是常数了。
为了节省计算量,ii V Q ∂∆∂也可取为常数,如忽略二次项取0=Qi a ,或不改变B '',但功率不平衡量要按(4-2)计算。
负荷电压静态特性模型的指数形式⎪⎪⎩⎪⎪⎨⎧⎪⎪⎭⎫ ⎝⎛=⎪⎪⎭⎫ ⎝⎛=βαis i Di Di is i Di Di V V Q Q V V P P )0()0( (4-3) 8.1~5.0=α、6~5.1=β在动态潮流计算中,不能不考虑频率的变化。
考虑频率变化时式(4-1)、(4-3)变为。
⎪⎪⎪⎩⎪⎪⎪⎨⎧⎪⎪⎭⎫ ⎝⎛-+⎥⎥⎦⎤⎢⎢⎣⎡+⎪⎪⎭⎫ ⎝⎛+⎪⎪⎭⎫ ⎝⎛=⎪⎪⎭⎫ ⎝⎛-+⎥⎥⎦⎤⎢⎢⎣⎡+⎪⎪⎭⎫ ⎝⎛+⎪⎪⎭⎫ ⎝⎛=002)0(002)0(11f f f k c V V b V V a Q Q f f f k c V V b V V a P P Qi Qi is i Qi is i Qi Di Di Pi Pi is i Pi is i Pi Di Di ⎪⎪⎩⎪⎪⎨⎧⎪⎪⎭⎫ ⎝⎛-+⎪⎪⎭⎫ ⎝⎛=⎪⎪⎭⎫ ⎝⎛-+⎪⎪⎭⎫ ⎝⎛=00)0(00)0(11f f f k V V Q Q f f f k V V P P Qi is i Di Di Pi is i Di Di βα 当考虑频率变化时,频率也是待求的未知量,应出现在潮流方程中。
模型中系数的选取属于负荷建模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节 节点类型的相互转换一、PV 节点转换为PQ 节点当在迭代过程中出现PV 节点无功功率越限时,可以再迭代几次,如果无功仍越限,说明PV 节点电压设置不合理,应进行调整:如果无功功率越下限,检查是否电压设置过低?如是可适当提高电压设定值,或转换为PQ 节点,无功定值置下限值。
如果无功功率越上限,说明节点无功功率不能支持设定的电压,可适当调低电压设定值,或转换为PQ 节点,无功定值取上限值。
PV 节点转换为PQ 节点的处理方法:1、直角坐标方式的节点不平衡量由2i V ∆变为i Q ∆;2、牛顿法极坐标方式的修正方程加1个Q ∆方程;3、P-Q 分解法,θ-P 迭代不变,V Q -迭代的系数矩阵有两种处理方法:(1)B ''增加一行一列,如增加到最后:⎥⎦⎤⎢⎣⎡''=''ii T i B B B B B i ~ (4-4) 新的矩阵的因子表可由右下角加边的因子表修正法求出。
(2)B ''的对角元加大数在形成B ''时包含PV 节点对应的导纳,但PV 节点的对角元加一个很大的数。
这样在正常Q-V 迭代时,PV 节点的电压修正零接近于0,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电压修正量。
当PV 转换为PQ 节点时,将加的大数去掉。
ΔB B B -''=''~(4-5)采用因子表秩1修正法得到新的因子表二、PQ 节点转换为PV 节点当在迭代过程中出现PQ 节点电压越限时,可以再迭代几次,如果电压仍越限,说明PQ 节点无功设置不合理,应进行调整:如果电压越下限,说明无功设置较低,可适当提高无功设定值,或转换为PV 节点,电压定值取下限值。
如果电压越上限,说明节点无功设定偏高,可适当调低无功设定值,或转换为PV 节点,电压定值取上限值。
PQ 节点转换为PV 节点的处理方法:1、直角坐标方式的节点不平衡量由i Q ∆变为2i V ∆;2、牛顿法极坐标方式的修正方程减1个Q ∆方程;3、P-Q 分解法,θ-P 迭代不变,V Q -迭代的系数矩阵有两种处理方法:(1)在B ''中划去将要转换为PV 节点的节点所在的行和列,重新形成因子表。
(2)在B ''中将要转换为PV 节点的节点对应的对角元加一个很大的数,用因子表秩1修正法得到新的因子表三、因子表修正方法1、因子表秩1修正法设系数矩阵A 已因子化为如下的形式LDU A = (4-6)由于某种原因,A 变化为:A A N M A A ∆+=+=T a ~ (4-7)其中M 和N 为1⨯n 的列矢量,a 为标量。
新矩阵A ~的因子表为:U D L A ~~~~= (4-8)将(4-8)、(4-6)代入(4-7)有:T M aN LDU U D L +=~~~ (4-9)为了求出U D L ~~~中的各元素,将U D L ~~~和LDU 各矩阵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单独列出,并写成分块矩阵的形式:⎥⎦⎤⎢⎣⎡=11L l L 1 ⎥⎦⎤⎢⎣⎡=1D D 1d ⎥⎦⎤⎢⎣⎡=1U u U 11 (4-10) 和⎥⎦⎤⎢⎣⎡=11L l L ~~1~ ⎥⎦⎤⎢⎣⎡=1D D ~~~1d ⎥⎦⎤⎢⎣⎡=1U u U ~~1~1 (4-11) 及⎥⎦⎤⎢⎣⎡=11M M m ⎥⎦⎤⎢⎣⎡=11N N n (4-12) 将(4-10)代入(4-6),A 矩阵可写为:⎥⎦⎤⎢⎣⎡+=11111111111U D L u l l u A d d d d (4-13) 将(4-11)代入(4-8),A ~矩阵可写为:⎥⎦⎤⎢⎣⎡+=11111111111~~~~~~~~~~~~U D L u l l u A d d d d (4-14) 将(4-12)代入T MaN A =∆⎥⎦⎤⎢⎣⎡=∆T T a an a m an m 11111111N M M N A (4-15) 将(4-13)、(4-14)、(4-15)代入(4-7)有⎥⎦⎤⎢⎣⎡+⎥⎦⎤⎢⎣⎡+=⎥⎦⎤⎢⎣⎡+T T a an a m an m d d d d d d d d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N M M N U D L u l l u U D L u l l u (4-16) 根据等号两端矩阵对应元素相等,可得:(1) 1111~an m d d += (4-17)(2) T a m d d 111111~~N u u +=将(4-17)变为1111~an m d d -=代入,有 T a m d 111111~~~N u u -+= (4-18) 其中1111~u N N n T T -= (4-19) (3) 111111~~an d d M l l +=将(4-17)变为1111~an m d d -=代入,有111111~~~-+=d an M l l (4-20)其中1111~m l M M -= (4-21)由上(1)、(2)、(3)可计算出新矩阵因子表上三角矩阵第一行元素、下三角矩阵第一列元素和对角线矩阵第一个元素。
(4) T a d d 11111111111111~~~~~~N M U D L u l U D L u l ++=+ 重写为111111111111111111~~~~~~A U D L N M U D L u l u l U D L ∆+=++-=T a d d(4-22) 其中T a d d 111111111~~~N M u l u l A +-=∆将(4-18)、(4-20)代入得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a a m d an a a m d an n a m a m d an an m a m a m d an a an a m an m a m d an a an m an an m a m an m a m d an a an m n a m an m a a m d an an a m an m a a m d d d an d d an a m d d d an m d a a m d d d an an m d a d d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N M N M N M u N l M N M u l M N l M N M N M u M N l u l N M N M u l u M u l N l u l N M N M u l M u N l u l N M N M u M N l u l N M N M u M N l u l u l u l N M N u M l u l N M u l u l A =-=---=----=-+--=-++-+--=-+-----=+----=+-----=+++--=+-=∆------------- (4-23)其中)~(~1111a m d an a a --= (4-24)因此,(4-22)可写为如下的形式T a 11111111~~~~~~N M U D L U D L += (4-25) (4-25)与(4-9)有同样的形式,可用(1)、(2)、(3)的方法分别求出111~~~U D L 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