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考研 操作系统整理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7
1:操作系统的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使用户使用更方便,兼容新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2:操作系统的作用: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使用户方便的操纵硬件,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对计算机资源进行抽象。
3: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人工操作方式(穿孔卡片),单道批处理系统(每次只从磁盘中调入一个程序进内存),多道批处理系统(调入多个程序,CPU可以切换),分时操作系统(将一台主机给多个用户使用)实时操作系统(响应快,同时面对大量的远程终端)。
4:操作系统特点:并发,共享,虚拟(空分,时分),异步。
5:操作系统的功能:CPU管理(进程控制,同步,通信,调度),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设备管理(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目录管理,读写保护管理)接口(用户接口管理,程序接口管理)6:操作系统结构:模块化操作系统,分层式操作系统,C/S 操作系统(分布式),微内核结构(建立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微内核只提高“最基本”的服务,进程调度、进程间通信、存储管理、处理I/O设备。
其他服务,如文件管理、网络支持等通过接口连到微内核,微内核具有良好的移植性)。
7:传统操作系统中,进程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8:为了并发才引入进程。
9:进程控制块PCB:是一个记录型数据结构,记录了操作系统所需的用户描述进程的当前状况和控制进程运行的全部信息,使一个在多道环境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系统创建一个进程的时候就要顺带着创建PCB,OS要调用一个进程的时候就要先查看PCB,系统将PCB组织成若干个链队列或索引表,PCB中有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等。
10:进程的特性:动态,并发,独立(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独立接受调度),异步(不可预知的速度前进)。
11: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就绪,阻塞,执行(就绪到执行到阻塞再回到就绪,执行可以直接回到就绪),此外还有挂起,创建,终止。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操作系统功能:1. 资源管理:协调、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2. 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环境和服务。
操作系统特征:1.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性: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3.虚拟性: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在操作系统中,虚拟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分时使用的方法。
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2.提高了OS的可靠性3.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微内核的基本功能: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存储器管理、低级I/O功能。
第二章进程程序和进程区别: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程序顺序执行: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程序并发执行:间断性,无封闭性,可再现性进程:1.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2.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和实体;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具有生命期;它可以由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直至完成而被撤消2.并发性;3.独立性;4.异步性;进程的基本状态:1.执行状态;2.就绪状态;3.阻塞状态;进程控制块PCB:记录和描述进程的动态特性,描述进程的执行情况和状态变化。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运行状态: 1.系统态(核心态,管态)具有较高的访问权,可访问核心模块。
2.用户态(目态)限制访问权进程间的约束关系:1.互斥关系进程之间由于竞争使用共享资源而产生的相互约束的关系。
这种因共享资源而产生的制约关系称为进程的互斥。
—间接相互制约关系2.同步关系并发执行进程之间通过在执行时序上的某种限制而达到相互合作的这种约束关系称为进程的同步—直接相互制约关系临界资源:凡是以互斥方式使用的共享资源都称为临界资源。
临界资源具有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属性。
操作系统考研知识点必背操作系统考研知识点如下:操作系统概述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越来越丰富。
为了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和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出现了相应的操作管理程序,作为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位于硬件和用户之间。
一方面,它能向用户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另一方面,它能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以便合理充分地利用它们。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2)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3)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出现、使用和发展是近四十余年来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大进步,它的出现为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奠定了重要基础。
1.1.1 操作系统概念计算机发展到今天,从个人机到巨型机,无一例外都配置一种或多种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建立各种各样的应用环境奠定了重要基础。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硬件是所有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软件能充分发挥硬件潜能和扩充硬件功能,完成各种系统及应用任务,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图1-1给出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层次结构。
硬件层提供了基本的可计算性资源,包括处理器、寄存器、存储器,以及各种I/O设施和设备,是操作系统和上层软件赖以工作的基础。
操作系统层通常是最靠近硬件的软件层,对计算机硬件作首次扩充和改造,主要完成资源的调度和分配、信息的存取和保护、并发活动的协调和控制等许多工作。
操作系统是上层其他软件运行的基础,为编译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程序的设计者提供了有力支撑。
系统程序层的工作基础建立在操作系统改造和扩充过的机器上,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扩展指令集,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各种各样的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其他系统程序。
考研计算机统考操作系统重难点复习指导考研计算机统考操作系统重难点复习指导第一: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概述这部分内容不会出现大题。
一般是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形式为主,属于识记形式的题目。
重点是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特征和主要功能等。
第二:进程管理进程管理是考试的热门,考点即可以出现在选择题中,也可出在综合应用题中。
重点是要掌握进程的基本特征、进程的状态及其相互转换的条件和过程;进程与线程的区别和联系;进程通信的基本类型;调度的基本概念、时机、切换过程,掌握各种调度算法及其环境,并会用算法进行计算;进程同步相关概念、同步互斥机制;死锁的定义、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熟练掌握死锁的预防、死锁的避免,死锁解除的原理与方法。
从往年试题来看,在综合应用题中,考了一道信号量机制的应用题,这部分是操作系统科目的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
第三:内存管理内存管理这部分内容也要作为重点进行复习,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方式也很灵活。
建议重点复习内存连续分配算法、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虚拟内存请求分页的基本原理,页面置换算法等。
虚拟内存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中虚拟存储器来进行复习。
第四:文件管理文件管理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文件的几种逻辑物理结构,目录的管理和磁盘管理,重点掌握磁盘管理各种调度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输入/输出管理输入/输出管理这部分重点掌握四种输入/ 输出控制方式特点及相互比较、中断处理、SPOOLing技术,提高性能的缓冲策略等。
辅导班能提供很多模拟试题,由学员在线测试,老师进行批改和试题讲解。
这些模拟试题是老师根据考试大纲来命题的,符合考试要求,对考生进行考前练习,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前两年的考试中,对操作系统科目的考查都占了35分,次于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但要高于计算机网络。
从这两年统考操作系统科目的情况来看,在往年的考试中,都是设置了10道选择题和2道大题,因此操作系统的复习备考大家要格外重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操作系统的定义: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1.1操作系统的目标与作用1.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2.作用: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c.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三种类型的使用接口:1.命令方式;2.系统调用方式;3.图形、窗口方式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批处理系统(单道、多道)、分时系统、实时系统1.单道批处理系统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2.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特征:分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实时系统的特征: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3.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比较:a.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但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则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匕交互性:实时信息系统虽然也具有交互性,但其交互性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等服务;c.可靠性:分时系统虽然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基本特性: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技术、异步性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以保证多道程序能有条不紊的、高效的运行,并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方便用户的使用。
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处理机调度)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虚拟设备)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读/写管理和保护)1.5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1.用户接口:供用户组织和控制作业的执行和管理计算机系统;2.程序接口:供编程人员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
计算机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操作系统常见考点详解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相关的考点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操作系统常见的考点做详细解析,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并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1.1 进程管理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的实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执行单位。
进程管理包括进程的创建、撤销、调度、同步与通信等。
常见的考点包括进程状态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如优先级调度、轮转调度和最短作业优先调度等)、进程通信方法(如信号量、互斥量和管程等)等。
1.2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如何分配和管理系统内存资源。
其中涉及到的考点包括内存分配策略(如连续内存分配和非连续内存分配等)、页面置换算法(如最佳置换算法、先进先出置换算法和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等)、虚拟内存管理(包括页面置换和页面访问机制等)等。
1.3 文件系统管理文件系统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如何组织和管理磁盘上的文件和目录。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文件系统结构(如FAT、NTFS和EXT等),以及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
1.4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如磁盘驱动器、打印机和键盘等。
考生需要了解设备的分配和共享机制,以及设备的工作模式和中断处理等知识点。
二、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常见的核心概念及其解析。
2.1 进程与线程进程是指正在执行的程序的实例,它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
线程是进程的子任务,它与其他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
考生需要理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区别和关系。
2.2 调度算法调度算法决定了进程或线程的执行顺序和使用时间。
常见的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和优先级调度等。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结构1、操作系统的概念在信息化时代,软件被称为计算机系统的灵魂。
而作为软件核心的操作系统,已经与现代计算机系统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计算机系统自下而上可粗分为四个部分: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
操作系统管理各种计算机硬件,为应用程序提供基础,并充当计算机硬件和用户的中介。
硬件,如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提供了基本的计算资源。
应用程序,如字处理程序、电子制表软件、编译器、网络浏览器等,规定了按何种方式使用这些资源来解决用户的计算问题。
操作系统控制和协调各用户的应用程序对硬件的使用。
综上所述,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的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集合。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的特征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但与其他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有很大的不同,他有自己的特殊性即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
这些概念对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核心至关重要,将一直贯穿于各章节中。
(1)并发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执行,而在同一时刻,单处理器环境下实际上只有一个程序在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还是在分时的交替进行。
操作系统的并发是通过分时得以实现的。
操作系统的并发性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运行着的程序,因此它具有处理和调度多个程序同时执行的能力。
在操作系统中,引入进程的目的实施程序能并发执行。
(2)共享资源共享即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共享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资源共享方式。
1)互斥共享方式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虽然他们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使用,但为使所打印的内容不致造成混淆,应规定在同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方位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