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西方国家的宪法与宪政(二)
- 格式:ppt
- 大小:353.50 KB
- 文档页数:1
欧美宪法知识点总结在欧美国家,宪法是最高法律文书,它规范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的职权划分和运作方式,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欧美宪法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法律传统,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正是由于宪法的重要性,欧美国家对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都非常慎重,以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欧美宪法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宪法的定义、体系结构、权利与义务、立法过程、修正程序等方面。
一、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基本规范文书,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的职权划分和运作方式,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通常包括宪法序言、宪法章程、宪法修正条款等部分,是国家各项法律的最高准则。
宪法的最重要特征是宪法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它可以规范国家机关和政府的各项活动,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欧美国家,宪法通常是通过一定程序制定和修改的,以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二、宪法的体系结构欧美国家的宪法通常由宪法基本原则、宪法条文和宪法解释等部分构成。
宪法基本原则是指宪法的总体精神和理念,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宪法条文是宪法中具体规定的内容,宪法条文通常包括国家组织结构、权力机构的职权划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规定。
宪法解释是对宪法规定的解释和适用,宪法解释通常由宪法法院或最高法院进行,以确保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欧美国家的宪法还通常包括宪法修正条款,以规定宪法的修正程序和标准。
宪法的修正通常需要特定的程序和条件,例如议会的特定多数通过、全民公投等。
宪法修正条款可以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确保宪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宪法的权利与义务宪法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和保障。
欧美宪法通常包括宪法国家的权利与自由、政府权力与制约、司法权利与独立等方面的规定。
宪法国家的权利与自由包括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财产权利等方面的规定,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一、西方国家宪法的主要内容西方国家宪法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由各国制定宪法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不同以及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所决定的。
但由于其经济基础相同、国家政权的性质相同,所以其宪法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概括起来,西方国家宪法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1、对私有财产和剥削制度的确认。
西方国家宪法一般都规定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第2条就明确规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美国宪法第4条修正案也明确规定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原则。
此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也都毫无例外地在其制定的宪法中规定了这一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是保护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就是确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西方国家宪法的核心和灵魂,是全部宪法条文中最为重要的规定。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才能巩固。
在保障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个人对私有财产的运用应考虑到对社会的功效,使其充分发挥服务于公益的作用。
2、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统治形式和方法。
这主要表现在西方国家的宪法无一例外地都规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政府体制及其他有关制度,如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官吏制度等,这些规定最终确立了改过的政治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该国的统治地位,确保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得以实现和巩固,进而保证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这些规定是西方国家宪法的主要内容。
3、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西方国家的宪法一般都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加以详细规定。
这里说的“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随着国家与法律的出现而出现的。
这里所说的”权利”,主要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或法律所确认的公民实现在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这里所说的“义务”,主要是指先发货法律规定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西方国家的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义务的规定繁简不一,但大致都规定了以下五类权利:财产权、平等权、自由权、受益权、参政权。
《外国宪法教案》word版章节一:美国宪法1.1 教学目标:了解美国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美国宪法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1.2 教学内容:美国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自由、平等)美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如三权分立、权利保障)美国宪法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章节二:英国宪法2.1 教学目标:了解英国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英国宪法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2.2 教学内容:英国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君主立宪、议会主权)英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如宪法惯例、法律体系)英国宪法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章节三:法国宪法3.1 教学目标:了解法国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法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法国宪法对法国政治制度的影响3.2 教学内容:法国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法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共和、平等)法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如五权分立、权利保障)法国宪法对法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章节四:德国宪法4.1 教学目标:了解德国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德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德国宪法对德国政治制度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德国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德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法治、社会福利)德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如联邦制、权利保障)德国宪法对德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章节五:日本宪法5.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日本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日本宪法对日本政治制度的影响5.2 教学内容:日本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日本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和平、尊重人权)日本宪法的主要内容(如天皇制度、权利保障)日本宪法对日本政治制度的影响《外国宪法教案》word版章节六:俄罗斯宪法6.1 教学目标:了解俄罗斯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俄罗斯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俄罗斯宪法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俄罗斯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俄罗斯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法治、联邦制)俄罗斯宪法的主要内容(如权力分配、权利保障)俄罗斯宪法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影响章节七:加拿大宪法7.1 教学目标:了解加拿大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加拿大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加拿大宪法对加拿大政治制度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加拿大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加拿大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法治、多元文化)加拿大宪法的主要内容(如联邦制、权利保障)加拿大宪法对加拿大政治制度的影响章节八:澳大利亚宪法8.1 教学目标:了解澳大利亚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澳大利亚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澳大利亚宪法对澳大利亚政治制度的影响8.2 教学内容:澳大利亚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澳大利亚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法治、联邦制)澳大利亚宪法的主要内容(如权力分配、权利保障)澳大利亚宪法对澳大利亚政治制度的影响章节九:印度宪法9.1 教学目标:了解印度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印度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印度宪法对印度政治制度的影响9.2 教学内容:印度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印度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平等、secularism)印度宪法的主要内容(如权力分配、权利保障)印度宪法对印度政治制度的影响章节十:南非宪法10.1 教学目标:了解南非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南非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南非宪法对南非政治制度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南非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南非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法治、平等)南非宪法的主要内容(如权力分配、权利保障)南非宪法对南非政治制度的影响这是的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同样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概述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是一种政治体制,其基本原则是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它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 人民主权:民主宪政制度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宰,政府权力必须合法地由人民授予。
2. 政治平等:民主宪政制度追求政治平等,所有公民享有相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政治决策。
3. 多党制和选举:民主宪政制度通常允许多个政党竞选,通过公正的选举程序选出政府和议会成员。
4. 三权分立:民主宪政制度倡导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5. 宪法保障人权:民主宪政制度通过宪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限制政府的权力。
6. 公民社会:民主宪政制度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建立独立的民间组织和媒体,扩大公众参与度。
7. 法治原则:民主宪政制度重视宪法的实施和法律的约束,保障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追求政府权力受到约束和平衡,
为人民提供自由、平等、公正和参与政治的机会。
它是一种基于普遍价值观念的政治体制,旨在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宪法、宪政与民主的关系一、宪法的学理界定(一)宪法词义的演变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后演变为英文constitution,其本来意义为组织、结构等。
在西方,最早使用“Constitutio”一词的是古罗马的西塞罗。
他在《国家论》(De Re Publica )一书中,用以表示平民的权力是构成罗马人统治之源泉的国家状态。
在中世纪,“Constitutio”是用以限制教会和王权的国王制定法,如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克拉伦登法(constitution of Clarendon)。
在1610年,怀特洛克(whitelocke)在平民院的演说中,明确指出:未经议会同意的课税,违反了王国统治的本来架构,意指违反了constitution(基本法)。
英国是最早使用近现代意义宪法的国家。
从中世纪以后,英国建立了代议制度,确立了国王未得到议会之同意不得征税和立法的原则,英国人把这种确认代议制度和限制王权的法律称之为本国特有的“Constitution”。
在近代社会,实定法意义之宪法的标志性成果是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按照萨托利教授的观点,近代意义的宪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基本权利。
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就有之,如《尚书》中的“监于先王成宪”,《史记》中的“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唐书》中的“永垂宪则,贻范后昆”,《唐熙字典》把“宪”解释为“悬法示人日宪”。
这里的“宪、宪令、宪制”,指的都是典章制度或普通法规,不是近现代意义的宪法。
又如日本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等。
这里的宪法是指尊贵的法和重要的法,但不是指近现代意义的宪法。
在亚洲,最早使用近现代意义宪法的国家当属日本。
在1873年,日本学者林正明翻译了“合众国宪法”、“英国宪法”等。
于是,宪法在日本广为流传,并以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中国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词,始于19世纪中叶。
简述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民主原则:西方国家宪法倡导民主原则,即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通过选举或代表制度进行政治决策,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法治原则:西方国家宪法强调法治原则,即法律是最高规范,政府和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行事,法律具有普遍性、公正性和确定性,保障公民的平等和权利。
3. 个人权利和自由:西方国家宪法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信仰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私人财产权、人身自由等,尊重个体的尊严和权益。
4. 分权原则:西方国家宪法将政权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独立的分支,以实现权力的制衡和相互监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5. 派别政治原则:西方国家宪法允许和保护政治派别的形成和运作,尊重不同政治观点和意见的存在,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保障政治多元化和竞争。
6. 司法独立原则:西方国家宪法规定司法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司法系统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构,从而维护公正和公正审判。
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西方国家宪法的核心价值观和法律基础,旨在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概述西方的宪政民主法治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权制衡体系,绝不是少数服从多数、选票说话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完整的法律结构。
首先,它在横向上进行分权,叫做三权分立。
也就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各自独立、相互牵制。
立法者的地位最高,就是国会,他们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一切机构一切人都在它的立法下运行,但是它没有行政权,没有司法权,那么,政府、政党在其取得执政地位的前提下,有行政权,但是没有立法权,没有司法权,司法机构、判案机构有行使法律的权力,但它没有立法权没有行政权,从而形成一个权力制约体系,这是横向制衡。
至此还不够,它需要建立纵向的分权制,它的官员体系不是由上级派下级,而是各地方有自己的立法机构,由地方选民选出地方的行政长官。
地方行政长官仅对本地区的人民负责、向地方议会负责,又形成一个低一级的三权分立结构,这是在垂直线上的进一步分权,也就是所谓的联邦制。
到此还不算结束,还有一层叫舆论民办,在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法律明文规定政府不得开办舆论机构,比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等。
对外宣传机构,政府可以办。
对内的舆论机构政府不得开办,只能民办,形成舆论独立于政府权力之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
所以舆论号称为第四权力机构,到此还不算结束,它再划一条线,叫天赋人权,在这条线以下,人民的基本权利个人权利不受任何公权力的侵犯,比如个人肖像权、个人名誉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权,任何机构包括政府公权力不得侵害。
到此还不算结束,它还有一条叫做违宪审查权,如果出现总统超出立法机构所立宪法的范围,最高法院有权对总统行为、行政机构的行政措施加以违宪审查,看它是不是符合宪法,这样的一个层层的权力制约系统,构成民主宪政法制的复杂体系。
我们要注意的是,西方的这个法律用词:law,同时就是自然科学上所说的规律,什么意思,它认为,法律这个东西是一个纯理性的产物,就像你发现自然规律一样,它不是根据每个人的需要,而是根据整个社会的结构,用理性排布的一个规则,这就好比交通法规,红绿灯的设立不为任何人服务,它的设立方式是根据交通流量来进行调整,所有人必须遵守,它是一个非常系统的、非常细腻的理性结构,康德把这个东西称为纯理性的道德命令。
考点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9·浙江丽水联考)17世纪的某一天,荷兰执政发表宣言,声称他接受邀请去英国,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新教、自由、财产及自由的议会”。
荷兰国会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
与这一情节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B.《航海条例》引发英荷战争C.英国议会诞生D.《权利法案》颁布解析:A 从“17世纪的某一天,荷兰执政发表宣言,声称他接受邀请去英国”等信息判断,1688年,应议会之邀,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来到英国,成为英国国王,史称“光荣革命”,故A项正确;《航海条例》引发英荷战争反映的是英荷矛盾紧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英国议会诞生在13世纪,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是在光荣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2.如图版画反映了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一起加冕的情景。
作为加冕的条件,他们必须先签署《权利法案》。
这直接表明,“光荣革命”后英国( )A.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B.议会凌驾于王权之上C.英王已是“统而不治”D.君主立宪政体基本定型解析:B 《权利法案》的内容是扩大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但没有直接表明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故A项错误;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没有征税权,直接表明,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故B项正确;英王“统而不治”是在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基本定型是在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故D项错误。
3.(2018·浙江湖州期中)威廉和玛丽的“双王时代”是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段特殊时期,当时“双王”受制约的权力包括( )①废除议会通过的某一项法律②组织常备军③直辖内阁行使行政权④独立实施征税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B 行政权是“双王时代”“双王”保留的权力,不属于被制约的权力,故排除③,选择B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