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复习资料:耳鼻喉名解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耳鼻喉名词解释耳鼻喉是指耳、鼻、喉三个部位。
耳鼻喉科是研究、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相关疾病的医学专科。
下面是一些与耳鼻喉相关的常用名词的解释。
1. 听力损失:指听觉功能下降或完全丧失的状态。
常见原因包括耳朵感染、耳部损伤、遗传因素等。
2. 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发生的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耳朵疼痛、听力下降、耳内积液等。
3. 鼻窦炎:鼻窦炎是鼻腔和鼻窦部位发生的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力等。
4. 喉炎:喉炎是喉部发生的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声音嘶哑等。
5.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组织发生的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咽喉痛、吞咽困难等。
6. 了解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用户体验或增加利润7. 鼻咽癌:鼻咽癌是发生在鼻腔和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喉咙疼痛、吞咽困难等。
8. 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黏膜上的肿物,常常与慢性鼻窦炎相关。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嗅觉减退等。
9. 视频剪辑:视频剪辑指将不同镜头、音频等素材按照预定的次序剪辑、拼接成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
10. 扁平苔藓:扁平苔藓是鼓膜表面发生的病变,常见于慢性中耳炎患者。
常见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内分泌物等。
11. 鼾症:鼾症指因喉咙和鼻腔部位狭窄或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常见症状包括打鼾、睡眠质量差等。
12. 鼓室积液:鼓室积液是中耳腔积聚液体,常见于中耳炎等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鸣等。
13. 鼻出血:鼻出血是指鼻腔内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液流出。
常见原因包括鼻腔干燥、鼻部损伤等。
14. 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方法,用于去除扁桃体。
常用于扁桃体炎、反复咽喉感染等患者。
15. 鼻塞:鼻塞是指鼻腔的气流受阻,导致呼吸困难。
常见原因包括鼻窦炎、鼻息肉等。
以上是一些与耳鼻喉相关的常见名词的解释,通过了解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耳鼻喉科的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解释只是简单的介绍,具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名词解释一组1、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为Little area,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为“易出血区”。
2、声门: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
3、窦口鼻道复合体:鼻和鼻窦炎性及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现代概念认为: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解剖结构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为关键,该区域被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功能性内窥镜手术就是以中鼻甲、钩突和筛泡作为手术标志和进路的。
4、咽峡:上界为县雍垂,软腭游离像;两侧为腭舌弓,腭咽弓;下界为舌背。
5、光锥:在鼓膜脐部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系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
二组1,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鼓膜见一弧形液平面,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汽泡. 2,嗅沟:位于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3,眩晕: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是机体对空间空位和重力关系体重能力的障碍.4,声阻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5,黎氏区:鼻咽隔前下部粘膜内血管汇聚成丛,该已是鼻出血好发区,又称"易出血区".6,喉阻塞:喉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引起声门狭窄或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属证.7,鼻-鼻咽呈氏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浅表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区.8,EB-VCA-IgA: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9,声门: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10,咽峡:上界为县雍垂,软腭游离像;两侧为腭舌弓,腭咽弓;下界为舌背三组1、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为Little area,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为“易出血区”。
2、窦口鼻道复合体:鼻和鼻窦炎性及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现代概念认为: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解剖结构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为关键,该区域被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1、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面的粘膜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境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集成血管从。
该区称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2、OMC:以晒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
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痘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鼻道窦口复合体。
3、咽隐窝:在鼻咽,位于咽鼓管圆枕后上方(*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称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4、OSAHS: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于七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大于或等于4%;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5。
5、贯声门癌:指原发于喉室的癌肿,亦称声门旁癌。
跨越两个解剖区域即声门上区及声门区,癌组织在粘膜下浸润扩展,以广泛浸润声门旁间隙为特点。
该型癌肿尚有争议,UICC组织亦尚未确认。
临床少见,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声嘶时,常已先有声带固定,而喉镜检查仍未能窥见肿瘤。
癌肿易向声门旁隙扩展,并侵犯甲状软骨。
6、willis误听:即患者常感在嘈杂环境听力反较在安静环境下为好。
7.钩突8.Messelinger术式9.声门上区10.椭圆囊11.RT test12. 咽鼓管吹张13、翼管神经:交感神经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组成的岩深神经(deep petrosal nerve),副交感神经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神经(greater superficial petrosal nerve)。
两者在翼腭管内组成翼管神经(vidian nerve)15、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位穿乳汁,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位穿处置,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16、咽旁隙:咽旁隙(parapharyngeal space)又称咽侧间隙或咽上颌间隙(pharyngomaxillary space)。
耳鼻喉名词解释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外鼻有皮肤、骨和软骨构成。
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颚骨突起(下)共同形成梨状孔。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内侧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
上鼻甲后端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是蝶窦开口所在。
鼻腔黏膜包括嗅区黏膜和呼吸区黏膜。
鼻窦:左右成对,共4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下列情况应考虑为鼻息肉:①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史②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有效③息肉样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无明显分界线④双侧鼻及鼻窦黏膜广泛性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累及多个鼻窦⑤组织学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但以前者多见。
可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出血。
耳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颞骨内包括了外耳道的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
颞骨:参与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的侧壁和底壁。
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五部分。
颞线常作为颅中窝底硬脑膜平面的颅外标志。
颞线之下,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有一个小棘状突起,名道上棘是耳科手术的重要标志。
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凹陷的三角形区域称道上三角区,又名筛区,为鼓窦的体表标志。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成人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交界处称为峡部。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
鼓室腔:具有6个壁的腔隙,即外、内、前、后、顶、底。
鼓室内容物:包括听骨、韧带和肌肉。
听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
听骨韧带:锤上韧带、锤前韧带、锤外侧韧带、砧骨上韧带、砧骨后韧带和镫骨环韧带。
1、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面的粘膜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境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集成血管从。
该区称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2、OMC:以晒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
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痘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鼻道窦口复合体。
3、咽隐窝:在鼻咽,位于咽鼓管圆枕后上方(*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称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4、OSAHS: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于七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大于或等于4%;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5。
5、贯声门癌:指原发于喉室的癌肿,亦称声门旁癌。
跨越两个解剖区域即声门上区及声门区,癌组织在粘膜下浸润扩展,以广泛浸润声门旁间隙为特点。
该型癌肿尚有争议,UICC组织亦尚未确认。
临床少见,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声嘶时,常已先有声带固定,而喉镜检查仍未能窥见肿瘤。
癌肿易向声门旁隙扩展,并侵犯甲状软骨。
6、willis误听:即患者常感在嘈杂环境听力反较在安静环境下为好。
7.钩突8.Messelinger术式9.声门上区10.椭圆囊11.RT test12. 咽鼓管吹张13、翼管神经:交感神经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组成的岩深神经(deep petrosal nerve),副交感神经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神经(greater superficial petrosal nerve)。
两者在翼腭管内组成翼管神经(vidian nerve)15、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位穿乳汁,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位穿处置,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16、咽旁隙:咽旁隙(parapharyngeal space)又称咽侧间隙或咽上颌间隙(pharyngomaxillary space)。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诸器官的共同密切联系:1.解剖相沟通2.生理相关联3.病理相影响4.检查有共性5.治疗相辅佐第一章鼻解剖一、外鼻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
外鼻:皮肤、骨、软骨构成☑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鼻面部静脉回流途径(2条):①内眦静脉→面静脉→颈内静脉↓②眼上静脉、眼下静脉→海绵窦二、鼻腔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鼻前庭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
)(一)▲固有鼻腔前界:鼻内孔,后界:后鼻孔,四壁:①顶壁:穹窿状②底壁:硬腭鼻腔面③内侧壁:鼻中隔☑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④外侧壁 a.下鼻甲和下鼻道b.中鼻甲和中鼻道筛漏斗:是一个真正的三维空间。
以钩突为内界,眶纸板为外界,前上为上颌骨额突,外上为泪骨。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
c.上鼻甲和上鼻道(最小)(二)鼻腔粘膜1嗅区黏膜: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2呼吸区黏膜:呼吸区黏膜鼻腔前1/3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鼻腔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鼻分泌物在粘膜表面形成随纤毛运动而向后移动的粘液毯,保护鼻粘膜。
(三)鼻腔血管1、眼动脉2、上颌动脉3、静脉回流鼻中隔前下部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静脉丛称鼻-鼻咽静脉丛。
易出血区:把颈内、颈外动脉和静脉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网分别称之为little动脉丛和kiesselbach静脉丛,源于该区的出血很难区分动脉性或静脉性,故临床笼统将该区称之为“易出血区”。
1.喉阻塞: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病变,喉部通道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称为喉阻塞。
2.喉狭窄:各种原因所致的喉部瘢痕组织形成,使喉腔变窄或闭锁,致呼吸和发声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3.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它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注入鼻腔。
4.分泌性中耳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鼓室积液,传导性耳聋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5.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常见病。
特征是鼻腔黏膜、骨膜、鼻甲骨萎缩,鼻腔扩大,有大量黄绿色分泌物积存,形成痂皮,发出臭味,并伴有嗅觉障碍,也称臭鼻症。
6.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的患儿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称腺样体面容。
7.眩晕: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8.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是以特发性膜迷路积水为病理改变的内耳病,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耳胀满感为特征。
9.耳聋: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1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所造成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的现象;指成人在7h的夜间睡眠中,至少有30次的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至少10s或呼吸暂停指数>5。
11.黎氏区Little’s area:位于鼻中隔前下部,该部黏膜内血管汇集成丛,是鼻出血好发区,双称易出血区。
12.声门区:位于两声带之间,其声门裂是喉最窄处。
13.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一弧形液平,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汽泡。
14.嗅沟:位于中臭甲游离缘水平线以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
15.慢性腭扁桃体炎:是指急性腭扁桃体炎反复发作,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
导致扁桃体隐窝及实质内发生慢性炎症病变。
16.外耳道软骨切迹:外耳道软骨在前下方常有2~3个垂直的,由结缔组织填充的裂隙,称外耳道骨切迹;可增加耳廓的活动性,也是外耳道,腮腺之间感染相互传播的途径。
耳鼻喉名词解释1、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前组鼻窦的自然开口。
是内镜筛窦手术的标志和进路。
2、鼻中隔前下方,粘膜内动脉血管丰富,汇聚成丛,称利特尔(little’s)该处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称“易出血区”。
3、膜迷路基底膜上的螺旋器(Corti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4、腺样体:顶部与后壁交界处的丰富淋巴组织团块,过分肥大可影响听力,10岁后渐萎缩。
5、咽鼓管咽口:下鼻甲后端后方约1.0 -1.5cm处。
6、咽鼓管圆枕:咽口上方隆起的部分。
7、咽隐窝:圆枕后上方的一个凹陷区,鼻咽癌好发部位,该处接近颅底的破裂孔,由此可入颅内。
8、咽峡---上由悬雍垂、软腭的游离缘,下由舌背以及腭舌弓、腭咽弓共同围成的狭窄部分。
9、咽侧索:每侧腭咽弓的后方的纵行条索状淋巴组织。
10、会厌谷(vallecula epiglottica) ----舌会厌外侧襞和舌厌正中襞之间,左右有两个浅凹陷。
11、梨状窝(pyriform sinus) -----位于喉口两侧的两个较深的隐窝。
12、环后隙(postericoid space) -----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之后方,其下方即为食道入口。
13、甲状软骨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中有一“V”形凹陷,临床上常用来作为颈正中的标志。
14、室带:又称假声带,由粘膜、室韧带和肌纤维组成,与声带平行。
15、喉室:位于室带与声带之间的腔隙,其前端向外上形成一小憩室,为喉室小囊,可分泌粘液,润滑声带。
16、声门裂:两侧声带外展时声门区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之声门裂。
其前端为前连合,后端为后连合17、四凹征:喉部梗阻的病人在吸气性呼吸困难时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以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的现象,临床上称为四凹征。
18、变应性鼻炎(AR allergic rhinitis):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
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耳鼻喉考试名解大题整理名解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部经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股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病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任克氏间隙(keinke 间隙):在声带边缘上皮层缓和声韧带之间有一潜在的间隙称为。
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痰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
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上唇动脉,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相互吻合形成动脉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疼等。
听骨链:1/ 31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互衔接形成听骨链,介于鼓膜和前庭窗之间,将鼓膜感受到的声波传入内耳。
咽峡: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骨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 Corti 氏器(螺旋器):位于基底膜上,自蜗底至蜗顶全长 32cm,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听阈:声音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才生听觉,每个频率能听到的最小声音为。
嗅沟:又称嗅裂,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间隙。
吴氏鼻-鼻咽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部有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为。
常是鼻腔后部出血的主要来源。
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鼓膜是弧形液平面,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气泡。
眩晕: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位置错觉。
声阻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
声门:声带张开时,出现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
筛漏斗:半月裂向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的漏斗状空间谓筛漏斗,从前上向后下依次有额隐窝,前组筛窦开口和上颌窦开口等重要结构。
1、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闭合体OMC2、OSAHS:患者睡眠时由于上气道的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3、喉弹性圆锥:为弹性纤维组成的膜状结构。
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附着于杓状软骨声带突。
前后附着处游离缘边缘增厚形成声韧带,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形成环甲膜,其中央部分增厚成为环甲正中韧带。
当急性喉阻塞来不及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可切开或用粗针头穿过此韧带,建立临时的通气道,抢救病人生命。
4、响度重振:又称复响,是指响度随声强异常快速的增加,是感觉神经性耳聋的一个常见症状。
5、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6、韦氏误听(Willis paracusis)患者在喧闹的环境中反较在安静的环境下听觉为好7、利特尔动脉丛(Little Plexus):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包括鼻腭动脉、腭大动脉、上唇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的鼻中隔支,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8、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是神经内分泌对鼻粘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衡而引起的一种高反应性鼻病。
有鼻塞,流鼻涕,喷嚏等症状。
9、腺样体: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表面不平,有纵形沟隙,出生后即存在,6-7 岁最显著,10 岁以后逐渐萎缩,又称咽扁桃体。
10、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时,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抬,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
11、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显著困难,高度狭窄时呼吸肌极度紧张,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常伴有频繁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喘鸣音。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耳鼻喉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 名词解释1.1 耳鼻喉科 (Otorhinolaryngology)耳鼻喉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和治疗耳朵、鼻子和喉咙相关疾病的一门学科。
它涵盖了耳朵、鼻腔、喉咙、声带以及与这些部位相关的疾病和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1.2 中耳炎 (Otitis Media)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朵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这种感染导致中耳内部的炎症和积液,通常会引起耳朵疼痛、听力受损和发烧等症状。
1.3 鼻窦炎 (Sinusitis)鼻窦炎指的是鼻腔内鼻窦(额窦、筛窦、蝶窦和腭窦)的炎症。
它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力感、头痛和嗅觉异常。
1.4 喉癌 (Laryngeal Cancer)喉癌是指喉部(声带、喉咙等)出现恶性肿瘤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喉咙疼痛、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2. 简答题2.1 什么是耳鸣?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声音刺激的情况下,出现在一个人耳朵内部的噪音感觉。
这种噪音可以是咔嗒声、嗡嗡声、风声等不同形式。
耳鸣可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也可能是一种慢性问题,多种因素可导致耳鸣,如噪音暴露、听力受损、耳朵感染等。
2.2 什么是鼾症?鼾症是指在睡眠时出现的打鼾声和呼吸暂停的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呼吸道的阻塞或收缩引起的。
鼾症可能会干扰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治疗鼾症的方法包括改变睡姿、减肥、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手术等。
2.3 什么是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位于咽喉后部)的感染和炎症。
它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扁桃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疼痛、咽峡炎、发烧、咳嗽和吞咽困难。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用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使用抗生素等。
2.4 什么是鼻咽癌?鼻咽癌是指出现在鼻咽部位的恶性肿瘤。
它通常起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部位和淋巴结。
鼻咽癌的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出血、喉咙疼痛、吞咽困难和颈部肿块。
耳鼻喉一、名词解释:1、胶耳:患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时,由于病变长期不能治愈,中耳积液中的水分大部分被吸收,剩下的粘蛋白等成分极为粘稠,而呈胶冻状者,称为胶耳2、气管插管术:在麻醉喉镜引导下,经口腔或鼻腔将气管插入到声门下气管的治疗技术。
3、.鼻阈:是指相当于大翼软骨外侧的上缘处向内形成的弧形隆起,是鼻前庭最狭窄处,亦称鼻内孔。
4、利特尔区: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静脉系统和颈外静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该区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易出血区”5、窦体复合体:是指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解剖结构。
6、花粉症: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由植物花粉作为季节性变应原引起,又称花粉症。
7、全鼻窦炎:一侧或双侧各鼻窦均受累的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称全鼻窦炎。
8、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称鼻中隔偏曲9、声门裂: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简称声门,为喉最狭窄处。
10、混合型乳突:依据气房发育程度,乳突可分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四种类型,混合型是指上述3型中有任何2型同时存在,或3型俱存者。
11、听阈:听阈是指足以引起人耳听觉的最小声强值,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每个人的听阈不一样。
12、灯塔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开始穿孔一般甚小,不易看清。
清洁外耳道后可见穿孔之处鼓膜有闪烁搏动的亮点,称为灯塔征。
13、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如此区发生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将直接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导致鼻窦炎14、危险三角区:遍布危险三角区是指鼻根部、两口角这三点连线之内的区域二、填空题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2、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额骨鼻突、鼻骨、上颌骨的额突和前鼻棘组成3、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Little's area :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处的动脉血管丛,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而成,是鼻出血最好发的位置1.OMC :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半月裂、筛泡、筛漏斗以及额窦、筛窦前组、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此区域若发生解剖结构变异,将直接影响鼻腔通气引流,导致鼻窦炎2.Kiesselbach's plexus :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丛,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位置3.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颅中窝或其它部分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或变薄出,流入鼻腔4.喉喘鸣:气管或喉阻塞,病人用力呼吸时,气流通过气管或喉的狭窄处发出的特殊声音5.病灶扁桃体:当扁桃体慢性炎症反复发作,直接或间接诱发或加重全身其它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肾炎),或与临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时,称作病灶扁桃体6.梅尼埃病:以特发性膜迷路积水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7.感音神经性耳聋: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路径及各级神经元受损,使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以及皮层功能缺如8.胆脂瘤Cholesteatoma :非真性肿瘤,是中耳乳突腔内的一囊性结构,外壁是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内壁是胶质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胆固醇结晶9.BPPV :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伴眼震,是一种自限性外周前庭疾病,耳石复位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10.咽淋巴环:内淋巴环输出的淋巴管与颈淋巴结联系交通形成外环,内外环合成咽淋巴环11.内淋巴环:咽淋巴环的内环,由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组成,这些淋巴组织在粘膜下有淋巴管相连形成环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睡眠时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血氧饱和度降低和白天嗜睡等症状。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 2.5--3.5cm ,为一略呈“ 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 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
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耳鼻喉1.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击出性骨折:又称眶底爆折,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
3.击入性骨折:比眶底爆折少见,暴力来自眶外侧,击出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颧缝骨折,并延续到眶下壁。
冲击力使上颌骨转动,导致部分眶底向上旋转进入眶内。
4.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折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
5.鼻前庭炎: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分急、慢性两种。
多因急性或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的鼻分泌物刺激,或长期接触有害粉尘,或用手指挖鼻孔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患糖尿病时容易发生。
6.鼻疖:比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7.鼻腔炎性疾病:即鼻炎,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
8.急性鼻炎:俗称“伤风”、“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多见。
9.慢性鼻炎: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并呈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特征。
10.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常伴有鼻窦变态反应性炎症。
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后者又称“花粉症”。
11.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12.鼻出血: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因鼻腔、鼻窦病变引起,也可因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前者较多见。
可单侧出血,也可双侧出血。
可表现为反复间歇性出血,也可表现为持续出血。
13.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耳鼻喉历年名词解释(不多,就不分类了~)
04 八年制耳鼻咽喉考试
韦氏误听,little plexus, vasomotor rhinitis,腺样体面容,吸气型呼吸困难
05三院耳鼻喉
1.corti器
2.咽淋巴环
3.胆脂瘤
4.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5.利特氏区
05一院耳鼻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胆脂瘤形成的袋状内陷学说
05八年
生理性鼻周期;little plexus;咽淋巴内环;耳硬化症
06口腔五年耳鼻喉
1.利特尔区
2.咽淋巴内环
3.梅尼埃病
4.喉阻塞
06三院
翼管神经;咽淋巴内环; 四凹征; 呼吸暂停; 胶耳
07附一名解5*4
窦口鼻道复合体、鼻肺反射、耳硬化症、腭扁桃体、耳聋
07附一补考名解5*4
鼻道窦口复合体、耳硬化、腭扁桃体、耳聋、利特尔区
07附二名解:
窦口鼻道复合体、OSAHS、喉弹性圆锥、响度重振、梅尼埃病
07附三名词解释(5*5)
任克间隙、低通气、贝佐尔德脓肿、咽峡、耳石器官
07口腔耳鼻喉
梅尼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07口腔七年(2院)名解5×3
危险三角区、生理性鼻甲周期、梅尼埃病08口腔七年生理性鼻甲周期、喉弹性圆锥、梅尼埃病08补考
名解:咳嗽反射,喉癌前病变,还有两个忘了(很主流的)……回帖补充吧……
08附一名词解释(3x5)
鼻肺反射、梅尼埃病、喉癌前病变
08附二
OSAHS 跨声门癌响度重振生理性鼻甲周期喉弹性圆锥
08口腔五年
1.响度重振
2.梅尼埃病
3.咽淋巴环
09二院口七
FESS 利特尔区任克间隙膜迷路鼻肺反射
09二院
名解5*5 窦口鼻道复合体梅尼埃病OSAHS 咽淋巴内环眶尖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