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481.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绪论重难点解析1. 在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人体的组成、常用术语;细胞、器官、系统的概念。
2. 细胞膜:光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也叫单位膜。
3. 主要细胞器的功能:见教材P9表1-1。
4.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5.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于身体表面、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6. 各种被覆上皮的分部。
7.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三种纤维的特性。
8. 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部,骨骼肌的光镜电镜特点、分类和分布。
9. 神经元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突触的概念及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神经纤维的构造及分类,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概述一. 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解剖学姿势(1)1.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 上肢下垂B. 下肢并拢C. 手掌相前D. 足尖向前E.低头答案:E相同知识点:人体的轴和面(2-7)2.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A. 水平面B. 矢状面C. 冠状面D. 横切面E.纵切面答案:B3.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A. 垂直轴B. 水平轴C. 冠状轴D. 矢状轴E.前后轴答案:D4.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A. 正中矢状面B. 矢状面C. 水平面D. 冠状面E.额状面答案:D5. 冠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C6. 矢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B7. 横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A相同知识点:方位术语(8-14)8.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A. 体表B. 四肢的附着部C. 正中矢状切面D. 腹、背E.头答案:C9.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内、外B. 内侧、外侧C. 近侧、远侧D. 深、浅E.上、下答案:C10.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前后B. 内外C. 上下D. 浅深E.左右答案: D11.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A. 近侧和远侧B. 头侧和尾侧C. 内侧和外侧D. 内和外E.头和脚答案:B12.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正中矢壮面者为()A. 内B. 外C. 浅D. 内侧E. 外侧答案: D13.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躯干者为()A. 内侧B. 外侧C. 近侧D. 远侧E. 内答案: C14.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A. 上B. 下C. 近侧D. 远侧E. 内侧答案: A二 .填空题1. 常用的面有三种即()、()、()。
1第1章 绪 论1.1 基本要求● 掌握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 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熟悉共价键的性质及其意义。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价键特征分析分子间作用力,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合物特点。
● 掌握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中间体。
1.2 基本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及其特点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组成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包括C ,H ,O ,N ,S ,P ,X (卤素)。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烃,若还含有其他官能团,则称为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一门学科。
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具有以下特点:多数有机物易燃烧;熔点低;化学反应速率慢,副反应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物的以上特点都是由其结构特征所决定的。
2. 经典结构理论 组成分子的若干原子在分子内是按一定的顺序和结合方式连接着的,这种排列和结合方式称为结构。
19世纪中叶,由凯库勒(A.Kekul é)、库柏尔(A.Couper )、布特列洛夫(A.M.Buteleroff )、范特荷夫(J.H.van't Hoff )、勒贝尔(J.A.Le Bel )等提出的经典结构理论要点如下:(1)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元素总是四价的,其他元素都有各自的氧化值,如氢一价、氧二价、氮三价、卤素一价;(2)碳原子间可以彼此以单键、双键或叁键结合。
例如: (3)饱和碳原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4)分子结构决定分子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根据上述要点,就可以依分子式写出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经典结构理论反映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及组成,但无法说明为什么要以一定比例结合。
3. 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是波函数Ψ的图像。
Ψ是描写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可以粗略地把Ψ看作是在x,y,z 三维空间里能找到电子的一个区域。
原子轨道有s ,p ,d ,f ,g 等不同类型。
一、判断题1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
错2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
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
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
错3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对4行动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
行动公众不仅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者已经采取解决问题的某种行动。
错5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对6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错7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
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环境又称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公众。
对8广义的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或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错9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还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对10从表面上看,庸俗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是一致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或获取利益。
但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等等。
对单选题1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c)。
A. publication relationsB. public relationC. public relationsD. publication relation1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a)。
选择一项:A. 公众关系B. 人际关系C. 人群关系D. 社区关系13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
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d)。
选择一项:A. 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社会组织向其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B.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哲学,在所有的决策和行动上,都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第一章第一部分学习指导生理学、机体、机体功能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繁盛反应的能(特征)。
一、刺激与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是引起反应的条件。
按刺激性质分为: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生物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生理学多用电刺激)。
刺激具备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反应的形式:兴奋: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等于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兴奋性∝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兴奋性搞、反应迅速明显、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表1-1)表1-1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分期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起反应基本消失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降低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其反应稍微增高低常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稍微降低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组织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最多次数。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人体生活的自然界,人体与外环境相互影响。
二、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反射。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学习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品营销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以及与营销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清楚药品营销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相关理论奠定基础。
2.知识要求掌握药品营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药品营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药品营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能力要求学会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第一节药品营销心理学概述药品营销心理学就是分析和研究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营销对象——药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药品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药品的营销策略的学科。
药品营销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消费心理都不相同。
这就要求药品的经营者兼顾各方面的因素,尽量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要求。
不仅要知道药品消费者的心理,同时要了解从业人员的心理,还要把营销的方法、策略以及广告宣传等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
总之,就是研究各种和自己所经营的药品这一特殊商品有关的一切对象的心理活动。
一、药品营销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药品营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派生于心理学、营销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
这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处在探索中有待发展的学科。
(一)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药品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和特定的市场,但其经营和消费与所有商品一样,符合商品经营的规律。
在人类历史上,商品和市场关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人类与自然界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经历了蒙昧时代,进入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中后期逐步产生了以家庭为中心的财产私有制,并相继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以物易物,也就是物物交换。
这种交换十分简单,交换的发生也是偶然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不断增多,交换也越来越频繁,于是在部分群体中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交换场所——市场。
市场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