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7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和答案(在最后)
- 格式:doc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7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 )A.邸报B.小报C.京报D.宫门抄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于( )A.唐朝B.宋朝C.秦朝D.汉朝3.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A.《特选撮要》B.《天下新闻》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A.《广州纪录报》B.《中国丛报》C.《蜜蜂华报》D.《中国之友》5.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付诸实践的中国人是(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王韬6.《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的作者是( )A.郑观应B.王韬C.梁启超D.章太炎7.1903年5月,应陈范邀请担任上海《苏报》主笔的是( )A.蔡元培B.邹容C.章太炎D.章士钊8.在辛亥革命期间,提出“先知先觉”是报纸的天职这一办报观点的是( )A.孙中山B.章太炎1C.于右任D.陈少白9.在中国,第一次载有言论出版自由条款的是( )A.《大清报律》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暂行报律》D.《中华民国约法》10.把新闻采写经验归纳为“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刘少少D.于右任11.1918年12月创刊的《每周评论》的出版地点是( )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12.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最先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页的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周恩来13.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1922年创刊于( )A.上海B.广州C.北京D.武汉14.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报《红星报》创刊于( )A.1931年B.1932年C.1934年D.1937年15.始终坚持发扬为读者报务精神的办报作风的是( )A.邹韬奋B.黄远生C.张季鸾D.胡政之16.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诞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于( )A.1939年B.1940年C.1942年D.1945年17.为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所欢迎的通俗小报是( )A.《边区群众报》B.《新中华报》C.《今日新闻》D.《解放日报》18.1945年,《救亡日报》在上海复刊,改名为( )A.《联合日报》B.《时代日报》2C.《建国日报》D.《和平日报》19.1947年《解放日报》停刊后,担负起中共中央机关报任务的是( )A.《新华日报》B.新华社C.《红旗》D.《解放》20.《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必须从胡风事件吸取教训》是在(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21.1956年,率先展开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是( )A.《解放日报》B.《人民日报》C.新华社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2.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其作者是( )A.陆定一B.胡乔木C.邓拓D.毛泽东2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后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的通讯作品是( )A.《随行纪谈》B.《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C.《燕山夜话》D.《长短录》24.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遭到毛泽东严厉批判的文艺作品是( )A.《刘志丹》B.《李慧娘》C.《林家铺子》D.《不夜城》25.最早在报眼位置上刊登毛泽东语录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解放军报》C.《解放日报》D.《光明日报》26.1972年10月14日,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在第2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文章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文汇报》C.《解放日报》D.《光明日报》27.1981年首家推出“星期刊”的是( )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中国青年报》D.《解放军报》328.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 )A.1987年B.1994年C.1996年D.1997年29.1960年5月20日,在台湾进行电视转播示范表演的是( )A.中国广播公司B.台湾电视公司C.中华电视公司D.有线电视公司30.香港出版的《东方日报》创刊于( )A.1949年1月B.1959年1月C.1969年1月D.1970年1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单选、多选、填空1. 《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什么事件?香港回归。
2. 《京郊出现科学热》中出现的人的职业?大学教授廉平湖。
3. 《水域威尼斯》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域,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4. 《从邮局看变化》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事?时间是?1980年的乌鲁木齐5. 《日本签字投降》的采访方式是?现场观察6.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由四篇短小通讯组成,其中的第一句话都是对其内容的概括,其内容分别是:①记者王建国、侯业扬、钱钢自某发射场报道我国第一枚动载火箭发射情景称;②我国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高空顺利地完成了级间分离、关机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了全程。
③从我国本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飞越了万里长空,今天在这里准备地落入了预定海域。
④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在这里重返大气层距离海面三千米至四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仓,自动从弹体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发出无线电定向信号,穿过去层,向洋面飘落。
7. 《“飞天”凌空》中描写的人物的职业是?跳水运动员。
8.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可爱啊!”》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拟人。
9. 《写在绢帕上的诗》的作者是:其主题是?作者:柏生。
主题:表现了邓拓与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10.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是由外国哪家著名通讯社发布的?法新社。
11.求异思维是什么?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常常冲破思考的习惯范围,激发非习惯的联想,从而引出更多更深刻的信息,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最大的功能是求异。
12.毛泽东的作品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沙》。
13.穆青的作品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水城威尼斯》。
14.《欧洲金融界进入大竞争时代》是什么类型的报道?解释性报道。
15.《巴西获得美洲杯赛冠军》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以重要程度或受众观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较重要的往前放,次要的往后放。
2007年7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试卷真题2007年7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试卷真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是()A.《过客》B.《落叶》C.《灭亡》D.《赵子曰》2.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A.《伤逝》B.《在酒楼上》C.《阿Q正传》D.《祝福》3.在乡土文学之外,最早开辟现代田园小说别一支派,并对后起的沈从文有直接影响的作家是()A.台静农B.彭家煌C.废名(冯文炳)D.许杰4.与徐志摩诗集同名的作品是()A.《再别康桥》B.《红烛》C.《雪花的快乐》D.《翡冷翠的一夜》5.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是()A.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流丽B.自我写真、悲壮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流丽C.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严谨、文笔清新流丽D.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冲淡6.叶圣陶(绍钧)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A.《潘先生在难中》B.《多收了三五斗》C.《倪焕之》D.《城中》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A.《绅士的太太》B.《八骏图》C.《有学问的人》D.《王谢子弟》8.人物“陶岚”出自于作品()A.《冲出云围的月亮》B.《二月》C.《为奴隶的母亲》D.《三姐妹》9.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A.《二马》B.《骆驼祥子》C.《离婚》D.《月牙儿》10.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A.革命文学B.为人生文学C.为艺术文学D.表现自我文学11.“五四”时期创作内容主要是对母爱、童心与大自然讴歌的作家是()A.徐志摩B.宗白华C.王统照D.冰心12.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是一部多幕剧,全剧共有()A.三幕B.四幕C.五幕D.六幕13.短篇小说《樊家铺》的作者是()A.艾芜B.柔石C.吴组缃D.沈从文14.云普叔的形象出自()A.《春蚕》B.《多收了三五斗》C.《丰收》D.《在禾场上》15.萧红的成名作是()A.《王阿嫂的死》B.《生死场》C.《呼兰河传》D.《马伯乐》16.“汉园三诗人”指的是()A.何其芳、金克木、李广田B.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C.卞之琳、徐迟、金克木D.金克木、徐迟、路易士17.曾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A.《淘金记》B.《困兽记》C.《还乡记》D.《南行记》18.林语堂最早创办的刊物是()A.《人间世》B.《论语》C.《宇宙风》D.《晨报副刊》19.被称为“泥土诗人”的臧克家的第一本诗歌集是()A.《烙印》B.《泥土的歌》C.《泥淖集》D.《宝贝儿》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作家主要有()A.冯文炳、凌叔华、沈从文、萧乾等B.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C.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D.李辉英、罗烽、白朗等21.诗集《鱼目集》的作者是()A.何其芳B.李广田C.卞之琳D.路易士22.赵惠明是茅盾哪一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A.《子夜》B.《腐蚀》C.《走上岗位》D.《林家铺子》23.老舍笔下的老一辈北平市民形象是()A.祁瑞丰B.钱默吟C.二强子D.骆驼祥子24.陈白尘的四幕剧《岁寒图》写于()A.1937年B.1942年C.1944年D.1948年25.下列哪部作品的出版,被胡风称作“中国............。
新闻概论自考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新闻的定义是什么?A. 新闻是一种艺术形式B.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C. 新闻是个人观点的表达D. 新闻是历史事件的记录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及时性答案:C3. 新闻传播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传递信息B. 引导舆论C. 娱乐大众D. 个人宣传答案:D4.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以下哪项?A. 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趣味性B. 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情感性C. 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冲突性D. 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普遍性5. 新闻采访的第一步是什么?A. 确定新闻线索B. 准备采访提纲C. 与采访对象建立联系D. 进行采访答案:A6. 新闻写作的六个基本要素是什么?A. 5W1HB. 4W1HC. 3W2HD. 6W答案:A7. 新闻报道中,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节省版面B. 突出重点C. 增加阅读兴趣D. 便于编辑修改答案:B8. 新闻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传播信息B. 引导舆论C. 娱乐读者D. 增加报纸销量答案:B9. 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是什么?B. 真实C. 艺术性D. 创意答案:B10. 网络新闻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互动性B. 实时性C. 单一性D. 多媒体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新闻报道的类型包括哪些?A. 硬新闻B. 软新闻C. 专题报道D. 评论E. 广告答案:ABCD12. 新闻传播的渠道包括哪些?A. 报纸B. 电视C. 广播D. 互联网E. 社交媒体答案:ABCD13. 新闻采访的技巧包括哪些?B. 观察C. 记录D. 引导E. 打断答案:ABCD14. 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通常包括哪些?A. 选题B. 校对C. 排版D. 采访E. 审核答案:ABCE15. 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尊重事实B. 保护隐私C. 公正无私D. 追求利润E. 服务公众答案:ABC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新闻报道的五个W和一个H。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新闻作品的研究者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阅读,形成印象的感知,其认识就进入了( )A.感性认识阶段B.理性阶段C.立体思维阶段D.求异思维阶段2.“倒金字塔结构”是西方新闻界哪一种新闻体裁的固定结构模式?( )A.通讯B.消息C.特写D.深度报道3.下列关于新闻作品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不仅要确保具体事实本身的准确无误,还要求在总体上及发展趋势上与客观世界的总体面貌保持一致。
B.新闻要求迅速及时,即“唯快是好”。
C.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要素是一个可变性要求,某些人认为重要的事件,但另一些人可能并不关注。
D.新闻要求新鲜,但有些时候,一些事件虽不是新近发生的,但仍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值得报道。
4.下列著名记者中,以采访世界政治风云人物而闻名于世的是( )A.范长江B.柏生C.埃德加·斯诺D.法拉奇5.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要透过事实表面现象实现对其本质内涵的理解,主要依靠的是研究者的( )A.感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理性思维D.求异思维6.《文心雕龙·知音》云:“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1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如果将这句话运用到新闻作品的鉴赏中,则可以认为它较为贴近地说明了鉴赏者的( )A.创造性B.客观性C.主观性D.发散性7.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作者是( )A.柏生B.范长江C.穆青D.郭玲春8.要对新闻作品的形式做出分析,首先要认清新闻作品的( )A.报道内容B.新闻体裁C.报道时机D.刊载媒体9.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是( )A.主题鲜明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D.用事实说话10.下列不属于...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的是( )A.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B.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C.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D.分析同一新闻作品中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功用11.消息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A.新闻的主题B.新闻的内容C.新闻的性质D.新闻的形式12.狭义的新闻是指( )A.事件性新闻B.非事件性新闻C.消息(电讯)D.特稿13.下列关于“解释性报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B.它强调对于“why”这一新闻要素的回答C.简历性事实是构成该报道解释的方面之一D.它强调对社会问题的揭露与反思214.以采写“水门事件”而闻名全球的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是哪家报纸的记者?( )A.《费城问讯报》B.《纽约时报》C.《华盛顿邮报》D.《洛杉矶时报》15.归根到底,新闻的接近性是指与受众在( )A.地理上的接近B.心理上的接近C.文化上的接近D.利害关系上的接近16.《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胡乔木D.刘少奇l7.下列关于新闻敏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新闻敏感主要是一种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B.新闻敏感主要体现在新闻采访之中,而不是新闻编辑之中C.对于新闻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也需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D.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职业能力18.下列作品中以背景运用见长的是( )A.《别了,“不列颠尼亚”》B.《桌上的表》C.《“一厘钱”精神》D.《小城风光更迷人》19.《“金”张掖的破产》一文的体裁是( )A.人物通讯B.旅游通讯C.事件通讯D.工作通讯20.下列作品中属于名记者穆青的代表作的是( )A.《访“葡萄常”》B.《上海严寒》C.《经济学家赶集》D.《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9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新闻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A. 中国新闻学会B.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C.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D.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2.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两大天职的是()A. 陈独秀B.邵飘萍C.徐宝璜D.梁启超3.理论新闻学属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A. 应用学科B.基础学科C.综合学科D.交叉学科4.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的()A.文化教育B.信息交往C.政治宣传D.商品交换5.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A. 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B.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C.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D.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6.与文学相比,新闻的主要特征在于()A. 讲究报道真实B.坚持为人民服务C.坚持为社会服务D.注重反映群众生活7.新闻价值要素中“接近性”的全面含义指的是()A. 地理和心理的接近B.心理和利益的接近C.利益和地理的接近D.地理、利益和心理的接近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指的是()A. 趣味性B.接近性C.重要性D.显著性9.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A. 新闻需求的程度B.信息需求的程度C.文化需求的程度D.社会需求的程度10.甘惜分教授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A. 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B.新闻—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11.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A. 传播新闻信息B.开展政治宣传C.提供社会服务D.进行舆论监督12.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A. 政治民主B.经济发达C.文化繁荣D.技术进步13.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新闻事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 奴隶主义阶段—封建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B.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国家控制阶段—社会责任阶段C.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责任阶段D.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14.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决定于()A. 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形态C.技术进步程度D.文化繁荣程度15.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A. 通过理论宣传进行思想教育B.通过刊播广告促进经济发展C.通过新闻报道进行知识传播D.通过新闻报道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16.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手段,而表达和引导舆论是新闻事业的()A. 基础B.目的C.方法D.动力17.新闻传播自由,不.包括()A.创办媒体的自由B.采写新闻的自由C.播报新闻的自由D.揭露隐私的自由18.正确理解新闻自由,它应当()A. 是目的,不是手段B.是手段,不是目的C.既是目的,也是手段D.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其本质是社会主义的,同时又具有()A. 时代特色B.文化特色C.民族特色D.历史特色20.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A. 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B.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C.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D.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2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坚持()A. 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B.以正面宣传为主C.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D.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2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受资本家的直接控制B.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受到社会大众的控制C.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支配D.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受到资本主义国家执政者的影响2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新闻改革的重点是()A. 运行机制改革B.管理体制改革C.指导思想改革D.法律法规改革24.各类新闻事业公开承认的共同原则是()A. 党性原则B.群众性原则C.真实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25.新闻失实一般分为()A. 完全失实与部分失实B.现象失实与本质失实C.整体失实与具体失实D.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26.“错误舆论”按其错误程度不同可以分为()A. 反动舆论、片面舆论、消极舆论B.片面舆论、极端舆论、反动舆论C.消极舆论、片面舆论、极端舆论D.消极舆论、极端舆论、反动舆论27.“正确舆论”的含义通常应当包括()A. 政治方向正确、思想方法正确、话题内容正确B.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C.政治方向正确、思想方法科学、传播时间适宜D.政治方向正确、传播内容健康、传播速度快捷28.将读者来信称作政治的“晴雨表”的是()A.马克思B.列宁C.恩格斯D.毛泽东29.为吸引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实行舆论监督,中共中央1950年4月专门作出了()A.《关于改进报纸批评的决定》B.《关于开展舆论监督的决定》C.《关于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D.《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30.1945年在延安与毛泽东谈论跳出“人亡政息”历史周期率的民主人士是()A. 宋庆龄B.张澜C.张治中D.黄炎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6年7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和答案(在最后)1.研究新闻作品社会效果需要具备的是批判意识。
2.《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是一篇深度报道。
3.错误的表述是D,新闻语言要求以议论为主、描写为辅。
4.错误的表述是B,读者对新闻作品的认识序列是先有理性认识,再发展为感性认识。
5.消息《___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个性最突出的体现在标题拟定。
6.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叙述。
7.突出运用了对比表现手法的是C,《别了,“不列颠尼亚”》。
8.错误的表述是D,不是所有新闻作品都有特定的主题思想。
9.新闻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人物通讯。
10.在西方,以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是调查性报道。
11.社会生活、消费类的报道在西方属于软新闻。
12.不构成解释的事实是指纯粹的客观陈述,没有解释或评价的成分。
13.要想让新闻更易读,应该注重哪些方面?C。
报道手法以描写为主,辅以客观叙述。
14.曾获___新闻奖的报道《藏匿的数十亿美元与社会动乱的征兆》属于哪种报道?A。
揭露性报道。
15.《中国救荒史》的作者是谁?A。
___。
16.下列哪个作品属于新闻特写?A。
《访“葡萄常”》。
17.《论联合政府》的作者是谁?C。
___。
18.下列哪个作品属于工作通讯?B。
《华美窗帷的后面》。
19.下列哪个作品中,记者没有直接发表议论,但“寓观点于事实之中”?C。
《菜价追踪》。
20.《彭德怀印象》的作者是谁?B。
___。
21.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要求研究者不仅要考察新闻作品自身,还要把视野扩展到其他方面,如哪些方面?B。
采写过程,C。
传播效果,D。
主题思想,E。
谋篇布局。
22.新闻作品的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A。
真实,B。
准确,C。
迅速,D。
及时,E。
针对性。
23.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有哪些?A。
言论,B。
特稿,C。
消息(电讯),D。
解释性报道,E。
调查性报道。
24.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哪些方面?B。
全国2010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自学考试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B、五要素俱全C、自由、灵活、多样化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D、20世纪80年代后期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为新闻作品的()A、客观性B、共性C、真实性D、个性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B、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系C、细节往往是新闻作品中的“局部”,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关系不大D、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尤其是通讯体裁的最基本表现手法8、新闻作品中,用来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A、议论B、描写C、说明D、叙述9、《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10、在西方新闻界,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被称为()A、特稿B、专访C、通讯D、消息1234。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新崛起的新闻报道体裁是()A.工作通讯B.散文式报道C.深度报道D.大特写2.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的人是()A.黄远生B.梁启超C.范长江D.邵飘萍3.《中国的西北角》中的通讯文章,最初发表在()A.《申报》B.《新闻报》C.《文汇报》D.《大公报》4.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A.第一代导语B.第二代导语C.复合导语D.延缓式导语5.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相对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A.直接性B.生动性C.单个性D.抽象性6.在新闻作品研究的诸种思维方式中,强调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思索的是()A.宏观思维B.创造性思维C.立体思维D.求异思维7.毛泽东写的新闻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其突出的个性主要表现在()A.语言B.结构C.情感D.主题8.下列不属于...新闻报道体裁的是()A.消息B.特写C.通讯D.社论9.下列报道中运用了设置悬念表现手法的是()A.《醒来,铜陵!》B.《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10.对于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节可以突出新闻作品的现场感,因此在所有新闻体裁中都应该运用细节描写B.细节是新闻作品的“最小组成部分”,应注意真实典型,同时文笔力求简洁C.相对于叙述与议论,细节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不是突出作品主题的必要手段D.消息报道以叙述为主,并不追求细节描写11.西方在新闻消息写作中,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是()A.悬念式结构B.金字塔结构C.倒金字塔结构D.并列式结构12.《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属于()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宣传性报道D.述评式报道13.“报纸的主体”通常是指()A.消息B.社论C.通讯D.述评14.下列关于特稿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报道形式B.在西方,广义上的特稿是指除了消息、评论以外的所有新闻文章C.特稿不太注重可读性、趣味性D.特稿往往从宏观切入,反映一个较大的主题15.一般而言,西方新闻记者注重使用新闻背景来说明()A.新闻事实的重要性B.新闻事实变化的过程C.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原因D.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向16.关于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党性原则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各个环节B.党性原则是阶级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C.党性原则要求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实话D.党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时事政治类报道中,而在体育、时尚等报道中则无法体现17.下列著名记者中曾担任过晋察冀日报社社长的是()A.邓拓B.范长江C.穆青D.邹韬奋18.下列作品中采用了纵向对比手法的是()A.《中原我军占领南阳》B.《上海严寒》C.《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D.《“飞天”凌空》19.新闻作品《华美窗帷的背后》的体裁是()A.人物通讯B.事件通讯C.问题通讯D.风貌通讯20.下列新闻作品中由通讯社首发的是()A.《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B.《“老报童”罗伊去世了》C.《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D.《日本签字投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是( )A.阎吾B.穆青C.毛泽东D.胡乔木2.社会生活及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 )A.硬新闻B.软新闻C.消息D.特写3.新闻导语产生于( )A.1830年的“政党报道”时期B.14至16世纪近代报刊出现之时C.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D.20世纪初“客观报道”发端之时4.下列作品中,表现祖国大陆与台湾“血浓于水,两岸一家”骨肉亲情的是( )A.《写在绢帕上的诗》B.《春夜》C.《别了,“不列颠尼亚”》D.《相思正是吐黄时》5.通讯《生命的支柱》报道的主要对象是( )A.张海迪B.雷锋C.李素丽D.徐虎6.“昨天,记者在正在施工中的市纺织站购物中心看到:一人手持两根尺余长的直径22毫米的螺纹钢互相敲击,便见钢材一截截落下来。
”这段文字所采用的是( )A.场面描写B.细节描写C.心理描写D.景物描写7.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 )A.描写B.议论C.说明D.叙述8.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的是( )A.深度报道B.报告文学C.消息D.通讯9.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方式是( )A.悬念式结构B.并列式结构C.对比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0.新闻史上《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著名报道,属于( )A.解释性报道B.大特写C.调查性报道D.电讯11.西方一般认为,在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事件中,某一事件的发生地距离读者所在地越近,则( )A.新闻价值越高B.新闻价值越低C.不能确定其新闻价值的高低D.没有新闻价值12.从新闻语言的角度看,新闻文体属于( )A.记叙文体B.散文文体C.故事文体D.议论文体13.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C.努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D.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14.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是( )A.范长江B.胡乔木C.刘少奇D.毛泽东15.作品《春夜》的体裁是( )A.消息B.深度报道C.新闻特写D.调查报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闻学概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 新闻写作技巧B. 新闻传播规律C. 新闻伦理与法规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独立性D. 娱乐性答案:D3. 新闻的五要素包括:A.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B.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C. 何人、何事、何地、如何、为何D. 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答案:A4. 新闻传播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传递信息B. 教育公众C. 娱乐大众D. 促进销售答案:D5. 新闻采访的主要方式包括:A. 面对面采访B. 电话采访C. 网络采访D. 以上都是答案:D6.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报道手法?A. 叙述B. 描述C. 议论D. 诗歌答案:D7. 新闻评论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信息B. 引导舆论C. 娱乐读者D. 记录历史答案:B8. 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包括:A. 真实性B. 艺术性C. 时效性D. 以上都是答案:D9. 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不包括:A. 新闻稿件的选择B. 新闻稿件的修改C. 新闻稿件的创作D. 新闻稿件的校对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传播的媒介?A. 报纸B. 电视C. 广播D. 小说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答案: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时效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新鲜程度;重要性是指新闻事件对公众的影响程度;接近性是指新闻事件与受众的地理、心理或利益上的接近程度;显著性是指新闻事件中涉及的人物或组织的知名度;趣味性则是指新闻事件能够吸引受众兴趣的程度。
2. 描述新闻报道中的“倒金字塔”结构。
答案:新闻报道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巧,它要求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的最前面,然后按照信息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排列后续内容。
全国2006年7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和答案(在最后)1.研究新闻作品的社会效果需要具备哪些意识?A.参与意识B.大局意识、全局观念C.批判意识D.建设意识答案:C2.《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属于哪种新闻作品体裁?A.长篇通讯B.深度报道C.大特写D.新闻述评答案:C3.下列哪项表述是关于新闻语言错误的?A.新闻语言要求准确严谨B.不同的新闻体裁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不同C.简练明了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D.新闻要追求现场感和生动性,因此新闻语言要以描写为主、议论为辅答案:D4.下列哪项表述是关于新闻作品研究过程中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关系错误的?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读者对新闻作品的认识序列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才发展为理性认识C.二者互相渗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D.对新闻作品标题、语言的分析与对主题、角度的分析不同,前者主要依靠感性认识,后者主要依靠理性认识答案:B5.消息《XXX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个性最突出地体现在哪里?A.标题拟定B.题材选择C.背景运用D.表现手法答案:A6.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什么?A.描写B.议论C.叙述D.抒情答案:C7.下列哪篇新闻作品突出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A.《十三册全部出齐》B.《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C.《别了,“不列颠尼亚”》D.《醒来,铜陵!》答案:C8.下列哪项表述是关于新闻作品主题错误的?A.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B.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C.新闻主题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D.新闻作品都有其特定的主题思想答案:D9.新闻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哪种通讯?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答案:A10.在西方,以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是什么?A.调查性报道B.解释性报道C.新闻特稿D.事件通讯答案:A11.社会生活、消费类的报道在西方属于哪种新闻类型?A.硬新闻B.软新闻C.社会新闻D.动态新闻答案:B12.不构成解释的事实是简历性事实。
2007年7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试卷真题2007年7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试卷真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63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张铅印新闻纸诞生于()A.德国B.日本C.美国D.中国2.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人是()A.卢因B.李普曼C.约翰·弥尔顿D.拉扎斯菲尔德3.提出“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观点的著作是()A.《论出版自由》B.《舆论学》C.《德国新闻事业史》D.《新闻学原理》4.《报刊的四种理论》的作者是()A.拉斯韦尔B.王韬C.施拉姆D.洪仁轩5.新闻学中的“本质真实论”概念来源于()A.文学B.史学C.哲学D.社会学6.“舆论”是指()A.政党的主张B.民众的共同意见C.社会集团的意志D.媒介的观点7.《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它的作者是()A.邵飘萍B.梁启超C.徐宝璜D.戈公振8.新闻自由思想的影响从顶峰开始跌落现象发生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新闻定义出自()A.范长江的《记者工作随想》B.徐宝璜的《新闻学》C.甘惜分的《新闻理论基础》D.陆定一的《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0.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第一个明确使用“党性”概念的人是()A.马克思B.列宁C.恩格斯D.斯大林11.在传播方式上,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是()A.点—点B.面—面C.点—面D.面—点12.在新闻传播关系中,就受众而言,对其身份最合适的表达是()A.客体B.主体C.上帝D.既是客体又是主体13.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B.传播技术的进步C.民主意识的增强D.先进文化的形成14.在新闻事业发展的集权主义阶段()A.新闻财团垄断报刊B.媒体间进行自由竞争C.政府严格控制新闻D.传媒成为人民的喉舌15.在社会结构中,新闻事业()A.处于生产力层次B.处于经济基础层次C.属于政治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6.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是()A.引导舆论B.报道新闻C.介绍知识D.提供娱乐17.新闻报道对于社会实践与生活的反映是()A.被动反映B.合理想象C.能动反映D.有闻必录18.新闻传播事业的“本位主体”是()A.传播者B.资产所有者C.上层决策者D.宏观管理者19.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底线是不能()A.批评政府B.揭露政要丑行C.否定资本主义制度D.批评公众20.关于新闻法律制度对于新闻自由的作用,最适合的表达是()A.打压B.保护C.限制D.保护与限制21.新闻控制的实质是()A.剥夺媒介传播自由B.规范媒介传播行为C.消除媒介舆论表达D.取缔媒介职能权力22.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闻传播之所以黄毒泛滥,最直接的原因是()A.新闻自由B.媒体间竞争C.剥削制度D.媒介商业化23.陆定一说“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报纸的这种“信用”来自于()A.媒介权力B.媒介功能C.新闻真实D.新闻价值24.媒介报道各阶层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这体现了新闻事业的()A.阶级性B.社会性C.民族性D.政治性25.“以偏概全”的报道现象作为报道的一种失实,它体现于()A.背景材料B.细节与情节C.概括性事实D.新闻基本要素26.坚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革命性和()A.阶级性的一致B.倾向性的一致C.政治性的一致D.科学性的一致27.对于公众............。
2007年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应当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邓小平D. 列宁答案:C2. 在经济学中,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这表示()。
A. 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B. 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C.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D. 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A.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C. 审议会员国的争端D. 参与制定国际法答案:B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常设机关是()。
A.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 最高人民检察院答案:A5. 计算机科学中的“冯·诺依曼结构”指的是()。
A. 一种编程语言B. 一种计算机网络拓扑C. 一种计算机存储结构D. 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答案:C...(此处省略剩余的15个选择题及其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A. 产品质量B. 价格策略C. 企业规模D. 广告宣传E. 消费者偏好答案:A B D E2. 在国际关系中,以下哪些属于国家间的合作形式?()A. 双边贸易协定B. 军事同盟C. 联合国维和行动D. 单边制裁E. 经济援助答案:A B C E...(此处省略剩余的2个多项选择题及其答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答案: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全面的,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在于它指导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效益、质量、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2. 描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A.广播B.报刊C.电视D.电影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程序是()A.论述和说理B.选题和立论C.说理和总结D.论证和结尾3.比起新闻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A.结构简单、内容抽象B.结构复杂、内容具体C.结构复杂、内容抽象D.结构简单、内容具体4.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A.论据和论述过程的结合B.论述过程和结论的结合C.论点和论证过程的结合D.论据和论点的结合5.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6.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该主张是下列哪个人提出的()A.毛泽东B.邹韬奋C.李大钊D.林放7.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A.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B.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放在首位C.受众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D.市场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8.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9.短评作为一种评论体裁,在()A.报纸上最为常见B.期刊上最为常见C.广播上最为常见D.电视上最为常见10.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今天的哪类新闻评论体裁大体类似()A.短评B.专栏评论C.编者按语D.述评11.具有群言型特点的新闻评论体裁是()A.社论B.评论员文章C.编者按语D.专栏评论12.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A.调查研究B.占有材料C.理论研究D.掌握政策13.评论的“点睛之笔”往往放在()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C.结尾部分D.标题之中14.调查研究应该()A.带着观点找例子B.带着问题调查C.带着结论找问题D.带着框框找材料15.短评写作应该()A.完全依托新闻报道B.完全超脱新闻报道C.一事多议D.一事一议16.按形式品种来分,《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属于专栏评论类型中的()A.专栏小言论B.论坛评论C.个人专栏D.集体专栏17.一般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数是()A.编辑B.记者C.政府官员D.专家18.杂文和一般评论的不同,在于它()A.逻辑性较强B.内容驳杂C.直抒己见D.形象性较强19.在广播评论制作过程中,要做好声音转化工作,这首先要求在文字表达上追求()A.语言生动幽默B.多用方言、俚语C.善用修辞D.我手写我口20.在电视评论的同期声中,具有强烈客观性的是()A.访谈的同期声B.评论主体的同期声C.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D.插入式的说明、解释同期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考研试题(新闻史论)
一.名词解释
敦煌进奏院状
成舍我
约翰.弥尔顿
《华盛顿邮报》
二.问答题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刊思想
2.简述民国初年的少数民族文字报业
3.日本新闻传播的特色
4.马克思关于新闻自由的思想
5.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6.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人民日报1956年新闻改革
2.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媒体兼并浪潮的认识
新闻业务
一.简答
1.简述新闻敏感在媒体竞争中的作用
2.新闻报道如何处理新闻报道和新闻政策的关系
3.简述新闻编辑应具有的基本能力
二.论述
1.请对唐山大地震以来30年间中国大陆在突发事件报道上的变化和不足进行论述
2.谈谈采写过程中如何避免新闻失实
三.应用题
1.具体材料现在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是一篇关于马季去世的消息,就此写一篇短评
2.是在北京娱乐信报上的一篇通讯,压缩成消息
总之应用题难度不是很大,07年的题量也不是很大……以上是我考完后写在纸上带出来的,不是很完整但是每道题都还是有的除了业务题的应用题的材料没有给出,还有就是拟新闻标题,肩题眉题都是很重要的,这些东西以后还是多看些报纸,真题只能给出样板,其他的还是看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