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2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1 额定电压及电压应用范围对于高速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参照《GB/T31466-2015 电动车辆高压系统电压等级》可选择144V、288V、320V、346V、400V、576V等。
对于微型低速电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压等级,100V以下主要以48V、60V、72V和96V为主。
动力电池系统的额定电压及电压范围必须与整车所选用的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工作电压相匹配,因此为保证整车动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需要根据电动整车电机的电压等级及工作电压范围要求,选择合适的单体电池规格(化学体系、额定电压、容量规格等)并确定单体电池的串联数量、系统额定电压及工作电压范围。
通常允许使用的电压范围上限为系统额定电压的115%~120%,下限为系统额定电压的75%~80%。
1.2 动力电池系统容量整车概念设计阶段,从整车车重和设定的典型工况出发,续驶里程、整车性能(最高车速、爬坡度、加速时间等)要求,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所需搭载的总能量需求。
动力电池系统容量主要基于总能量和额定电压来进行计算。
1.3 功率和工作电流整车在急加速情况下,动力电池系统需要提供短时脉冲放电功率,对应的工作电流为峰值放电电流;在紧急刹车情况下,需要提供短时能量回收功率,对应的回馈电流为峰值充电电流。
整车在平路持续加速或长坡道时,动力电池系统需要提供稳定的持续放电功率,此时要求能够长时间稳定输出一定额度的电流,即持续放电工作电流。
1.4 可用SOC范围在动力电池系统产品设计上,由于SOC可用范围会直接影响总能量的设计,直接体现到单体电池的选型及数量要求,因此,也会对电池箱体的包络尺寸设计、内部布置及安装空间间隙以及对总体成本等方面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动力电池系统SOC应用范围的选择首先考虑整车对充放电功率和可用能量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单体电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放电能力(功率和能量)、存储性能(自放电率)、寿命、安全特性,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SOC估算精度等影响因素来确定。
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规范1.1 电动汽车形式的选择汽车形式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轴数、驱动形式以及布置形式上的区别。
1.轴数汽车可以有两轴、三轴、四轴甚至更多的轴数。
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主要有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资粮的限制和轮胎的负荷能力以及汽车的结构等。
本次设计为微型电动货车,故采用两轴设计1.驱动形式汽车的驱动形式有4×2、4×4、6×2、6×4、6×6、8×4、8×8等,其中前一位数字表示汽车车轮总数,后一位数字表示驱动轮数。
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车辆通过性能的要求等,是影响选取驱动形式的主要因素。
增加驱动轮数能够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驱动轮数越多,汽车的结构越复杂,整车质量和制造成本也随之增加,同时也使汽车的总体布置工作变得困难。
对于本次设计的电动货车,可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4×2驱动形式。
3.布置形式货车根据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的不同,分为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和偏置式四种。
汽车的布置形式是指发动机、驱动桥和车身(或驾驶室)的相互关系和布置特点而言。
汽车的使用性能除取决于整车和各总成的有关参数以外,其布置形式对使用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1)平头式货车平头式货车的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内。
其优点有:汽车总长和轴距尺寸短,最小转弯直径小,机动性能良好;不需要发动机罩和翼子板,汽车整备质量小;驾驶员视野得到明显改善;汽车或向与整车的俯视面积之比称为面积利用率,平头式货车的该指标比较高。
但是,也有其缺点:空载时前轴负荷大,因而在坏路上的汽车通过性变坏;因为驾驶室内有翻转机构和锁止机构,使结构复杂;进、出驾驶室不如长头式货车方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复杂等等。
2)短头式货车短头式货车发动机大部分在驾驶室的前部,少部分位于驾驶室内。
它的主要优缺点是:与长头式货车比较,汽车的总长和轴距得到缩短,最小转弯半径小,机动性能虽然好于长头式货车,但不如平头式货车;驾驶员视野不如平头式货车好,但与长头式货车比较得到很大改善;动力操纵机构简单;发动机的工作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对驾驶员的影响与平头式货车比较得到很大改善,但不如长头式货车。
DB备案号:JXXXX-2016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3/1121-2016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Code for allocation and desig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acilities of Civil buildings2016-XX -XX 发布 2016-05-01 实施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Code for allocation and desig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acilities of Civil buildingsDB33/1121-2016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6年XX月XX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北京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的方针政策,推进浙江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编制组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制订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规〔2015〕199号),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电动汽车的使用、发展现状及相关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六章,主要技术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充电设施配置;5 电气设计;6 建筑与通风空调。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的实施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锂电池更换站的设计原则。
本规范适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更换站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900.1 电工术语基本术语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 5749 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GB 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 l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18663.1-2008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机柜、机架、插箱和机箱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安全要求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计规范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9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60 3 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9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60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J 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DL 408 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200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782-2001 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定DL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 5149-2001 220kV~55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90-2007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DJ5-85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Q/GDW 214-2008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验收管理规程Q/GDW 233-2009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技术要求Q/GDW 234-2009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Q/GDW 235-2009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协议Q/GDW 238-2009 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技术导则3.总则3.0.1 电池更换站的设计应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标识、优化分布、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
电动车整车EMC设计规范引言电动汽车车载电器部件要满足相应EMC技术要求,就应考虑其内部元器件和导线的合理布排,并做相应的测试及优化工作。
由于整车电气系统为各电器部件及连接线缆的集成体,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剧了电磁环境的复杂性,部件级EMC测试和整车EMC测试关联解析难度大。
同时各车型在功能、市场定位、系统架构与布局、零部件电磁特性、集成度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或一组统一的定量化指标去适合于所有电动汽车.GB/T 18655-2010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9951-2005 (ISO10605-2001)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GB 17799.3-2012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ECE R10.05 欧盟汽车电磁兼容法规ISO 7637-1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1 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ISO 7637-2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 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ISO 7637-3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 3 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ISO 10605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测试方法ISO 11452-1 道路车辆—电子器件抗窄带辐射骚扰测试方法第一部分:一般定义及术语ISO 11452-2 道路车辆—电子器件抗窄带辐射骚扰测试方法第二部分:自由场法ISO11452.2-2004道路车辆窄频辐射电磁能电气干扰的部件测试方法第二部分:吸收器带护衬屏蔽式外壳ISO 11452-4 道路车辆—电子器件抗窄带辐射骚扰测试方法第四部分:大电流注入法ISO 11452-8 道路车辆—电子器件抗窄带辐射骚扰测试方法第八部分:抗电磁场干扰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ISPR 2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CISPR 16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1电磁兼容性的影响因素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电磁兼容性可以分成三部分考虑: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敏感源。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摘要: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简称EV)是当前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可行的技术之一。
电动汽车是由车载动力电池作为能量源的零排放汽车。
近些年来,电动汽车的研制热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逐步向小批量商业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多学科技术的进步,尤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进一步提高动力性能,增加续驶里程,降低成本。
本文基于微型燃油汽车的一些基本参数,研究整车驱动形式,整车总布置方案。
对整车动力学匹配计算,主要部件的选择。
按照动力性能要求,运用汽车理论、电动机和电池相关知识,对电动机的功率、传动比,蓄电池进行主要参数设计与匹配计算。
关键词:电动汽车、总体设计、参数匹配、续驶里程外文摘要Abstract:Electric vehicle is one of availabl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nergy source’s lack and pollution of environment. Pure electric vehicle whose energy is power battery loaded on the vehicle is a kind of zero emission vehicles. In recent years, the upsurge of developing electric vehicle is rising all over the world, and developing to the small amount commercialization production grad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is relying on the progress of several subjects. Especially, further raising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increasing the driving range and reducing cost are very necessary.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funds and times, use the computer to establish the simulation models to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is a better way.This paper, based on one Micro-fuel cars, the power form, configuration and Chassis structure a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such important parameters as the power of the motor can b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knowledge of vehicle, motor and battery. Then the other parameters: reduction ratio, the parameters of battery also can be calculated.Keywords:Electric Vehicle、Overall Design、Driving Range、Parameters Matching目录1 绪论.....................................................1.1电动车的发展历史及国外的研究情况.......................................................................1.2国内的研究情况...................................................................................................................2 纯电动车的原理与构造........................................2.1工作原理 .................................................................................................................................2.2主要结构及特点...................................................................................................................2.3纯电动汽车的技术介绍 ....................................................................................................3 微型纯电动车部件选择与设计...................................3.1微型纯电动车蓄电池系统................................................................................................3.2微型纯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3.3微型纯电动车悬架系统 ....................................................................................................3.4微型纯电动车转向系统 ....................................................................................................4 微型电动车总体参数与性能计算.................................4.1车型、驱动、布置形式的选择 ......................................................................................4.2整车参数的选择...................................................................................................................4.3电机功率的确定...................................................................................................................4.4计算微型电动车的爬坡度与加速时间.......................................................................4.5蓄电池组的数量与电池参数 ..........................................................................................4.6座椅的设计 ............................................................................................................................4.7轮胎的选择 ............................................................................................................................5 纯电动车的发展瓶颈与展望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第一章绪论最初世界各国开始试图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持续飙升造成能源紧缺,而拥有大量人口和消费潜力的金砖四国开始全面普及家庭汽车消费,这加剧了石油危机轰轰烈烈爆发!于是人们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尝试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或者是太阳能汽车等等,然而经过几年摸索之后,大家发现这些模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纯电动汽车才能够满足快速削减石油消费的根本目标。
电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首先,根据电动汽车的特点,给出了电动汽车的设计思路,分析了城市交通的特点,提出了小型纯电动汽车的性能指标,设计了小型纯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总体,对各个控制单元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其次,建立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基于电池组输出能量与电动汽车消耗能量相等的原则,给出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计算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次,探讨了电动汽车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整车及各个组件的数学模型和Simulink仿真模型。
最后,基于PLC和变频器设计了驱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该控制系统能够对电动汽车的转向、前进、倒车、停止、制动进行较为精确的控制,可以为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电动汽车,参数优化,系统仿真,自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1绪论纯电动汽车是以二次电池为储能载体,二次电池以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为主。
由于二次电池目前在储电量、充放电性能、使用寿命、成本等方面无法与内燃机相比,因此近一时期以来,研究进展不大,大多数研究单位已将研究目标转为混合动力汽车。
续驶里程有限: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一般为100~300km,且这个数字通常还需要保持适当的行驶速度及具有良好的电池管理系统才能得到保证,而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在一般行驶环境下的续驶里程只有50~100km。
比起传统燃油汽车而言,电动汽车的较短续驶里程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成本过高:目前各式电动汽车能示范运行的,都是在原燃油汽车的底盘、车厢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即将发动机、油箱等系统全数拆下,然后装上电机、电池等相关配套设备就形成电动汽车。
电池、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复杂,其成本太高,另外也由于采用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致使电动汽车的造价居高不下。
蓄电池性能难以满足要求:电动汽车使用的普通蓄电池的寿命最多为4年,与燃油汽车的寿命相比太短。
若采用动力足、寿命较长的电池,其成本较高。
济南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动力及控制技术设计系部:机械系济南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电动汽车动力及控制技术设计系部:_机械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__________ 姓名:_ 学号:指导教师:_ 二〇一一年4月25 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系部:机械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班级:1班注:设计(论文)总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30%)+评阅人评定成绩(30%)+答辩成绩(40%)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动力及控制技术设计摘要随着世界环境的污染、全球石油危机日益严重而带动的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给汽车工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也增强了人们开发新能源的意识,而新能源汽车更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目前电瓶式纯电动汽车以噪音小、耗能低、无污染、成本低、结构简单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世界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开发电动汽车。
本文主要围绕电动汽车的电动机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动车控制系统主要参数作出分析,例如转速与转矩的关系、转速与功率的关系、功率与转矩的关系以及传动比、蓄电池的比能量等,设计出合理的电动车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
本文主要采用的技术有:1、电动机的转矩、转速、功率。
2、电动机的主要调速方式。
关键词:电动机、发动机、转矩、变频调速、交流电动机、EV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电动汽车构造与原理 (2)第一节电动车的种类 (2)第二节蓄电池电动车 (4)第三节燃料电池电动车 (10)第三章电动车动力及控制设计 (12)第一节电动车驱动电机种类 (12)第二节直流驱动电动机 (14)第三节交流驱动电动机 (18)第四节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21)第五节三项交流电动机的控制 (24)第四章我国电动汽车的缺陷 (27)第五章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29)致谢 (31)附录一 (32)附录二 (33)参考文献 (39)第一章前言汽车工业的告诉发展,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1.1 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3、课程内容和要求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5、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
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第1页毕 业设 计题目_ 电动观光汽车总体结构设计______________目录目录 (2)摘要 (4)前言 (5)1 电动汽车的发展史及现状 (1)1.1电动汽车的历史 (1)1.2电动汽车的现状以及技术水平 (2)2设计参数的选择 (3)2.1设计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构想 (3)2.2设计参数的选择 (3)3 电动汽车总成的布置和参数的确定 (4)3.1电动汽车电机的选择 (4)3.2电动汽车电池的选择 (7)3.3车胎的选择 (8)3.4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9)3.5电动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和驱动桥的选择 (11)3.6电动汽车前后悬架的选择 (11)3.7车桥选择 (12)3.8电动汽车的转向系和制动系 (13)3.9车架的设计 (15)3.9.1车架形式的介绍与确定 (15)3.9.2车架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 (15)4 参数的校核和确定 (17)第2页致谢 (23)参考文献 (24)第3页电动观光汽车总体结构设计摘要该论文研究的课题是电动观光汽车总体结构设计。
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电动汽车的发展史和目前的技术水品,以及电动汽车总体构想;然后就是整车基本设计参数的分析和选择;最后就是电动汽车总成的布置,其中详细介绍了电机、电池、车轮和车桥的选择,以及传动系统、驱动系统、传动系的布置形式的分析,以及车架的总体设计;最后是参数的校核与确定。
关键词:电动汽车结构动力电池电机AbstractThe this paper research's topic is the electrically operated sightseeing car gross structure design.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electric automobile's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technical water in this article, as well as electric automobile overall conception; Is the complete bikes basic design parameter analysis and the choice; Finally is the electric automobile unit arrangement, introduced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the battery, the wheel and the vehicle bridge's choice in detail, as well as transmission system, driving system, power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form analysis, as well as frame's system design; Finally is the parameter examination and the determination.Keywords: electric sightseeing car, electric battery, power ,structure第4页前言汽车工业给人类带来便利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某型电动车总体设计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二○一五年六月摘要电动车(简称EV)是由车载动力电池作为能量源的车辆,可实现车辆零污染排放。
随着环境日趋恶化,我们迫切需要使用环境友好型车辆,而本次设计的电动车正好拟合这个趋势,所以这一款电动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对电动车的车架设计和总体布置。
根据本款电动车的实际工况和参考现有电动的一些参数,按照动力性能要求,运用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相关知识计算,选出各个部分需要的零部件和总成.根据各类零件和总成的参数,再加上对车辆行驶性能部分的要求,来完成车架框架部分的设计。
然后在将每个部分按照相对位置关系,布置在车架上,完成车架的装配。
最后,根据现有的计算的结果,完成对车辆的外部装饰和布置.通过已知计算和选取得来的各个零部件和总成的相关尺寸,利用制图软件CAD进行相关装配图、布置图、零件图形的绘制,得到理论上合为5张A1的图纸,该电动车基本满足要求。
关键词:电动车;总体布置;车架设计AbstractElectric vehicles (referred to EV)is a vehicle-mounted battery as an energy source. vehicle, which can achieve zero emissions vehicles。
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e urgently need to use environment—friendly vehicl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is designed just to fit this trend,so that an electric car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mainly for electric vehicle frame design and overall layout。
目次4基本规定............................................................................................................................................................35能源互联网与电动汽车互动的总体架构组成.............................................................................................4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6能量互动 (5)6.1一般规定...................................................................................................................................................56.2能量互动的基本功能..............................................................................................................................56.3能量互动的扩展功能..............................................................................................................................66.4能量互动的基本功能要求......................................................................................................................66.5能量互动的扩展功能要求......................................................................................................................77信息互动 (7)7.1一般规定...................................................................................................................................................77.2信息互动的基本功能要求......................................................................................................................97.3信息互动的扩展功能要求....................................................................................................................108业务互动. (11)8.1一般规定.................................................................................................................................................118.2业务互动的基本功能要求....................................................................................................................118.3业务互动的扩展功能要求....................................................................................................................11附录A (资料性)能源互联网与电动汽车互动的典型应用场景的技术要求. (12)能源互联网与电动汽车互动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能源互联网与电动汽车互动的相关术语、基本规定、总体架构、能量互动、信息互动、业务互动及典型应用场景的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是以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的汽车,它在节能减排、环保和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而电池系统中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则是确保电池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参数之一。
1. 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电池冷却系统等组成。
其中,电池组是电动汽车储能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对整个汽车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2. 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的定义及重要性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是指在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设计中,为了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绝缘故障,设计中需要设置相应的绝缘值余量。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3. 绝缘故障的危害及常见形式如果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出现绝缘故障,不仅会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绝缘故障的常见形式包括:绝缘层破损、局部放电、击穿、绝缘老化等。
4. 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的制定依据制定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电池系统设计的工作电压范围、电池使用环境、使用寿命等。
还需考虑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类似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技术性能的要求等。
5. 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的具体要求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应当包括对不同工作电压下的绝缘电阻值要求、对绝缘老化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定、对绝缘性能检测和监测的要求、对绝缘材料的选用和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6. 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的实施与监测制定了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后,需要在实际的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检测。
只有在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产品才能够投放市场和投入使用。
7. 关于电动汽车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在国内外,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电动汽车绝缘值设计余量标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绝缘监测与诊断要求》(GB/T xxx-2017)、《电动汽车用储能电池系统安全规范》(GB/T xxx-2015)等。
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规范1.1 电动汽车形式的选择汽车形式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轴数、驱动形式以及布置形式上的区别。
1.轴数汽车可以有两轴、三轴、四轴甚至更多的轴数。
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主要有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资粮的限制和轮胎的负荷能力以及汽车的结构等。
本次设计为微型电动货车,故采用两轴设计1.驱动形式汽车的驱动形式有4×2、4×4、6×2、6×4、6×6、8×4、8×8等,其中前一位数字表示汽车车轮总数,后一位数字表示驱动轮数。
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车辆通过性能的要求等,是影响选取驱动形式的主要因素。
增加驱动轮数能够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驱动轮数越多,汽车的结构越复杂,整车质量和制造成本也随之增加,同时也使汽车的总体布置工作变得困难。
对于本次设计的电动货车,可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4×2驱动形式。
3.布置形式货车根据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的不同,分为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和偏置式四种。
汽车的布置形式是指发动机、驱动桥和车身(或驾驶室)的相互关系和布置特点而言。
汽车的使用性能除取决于整车和各总成的有关参数以外,其布置形式对使用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1)平头式货车平头式货车的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内。
其优点有:汽车总长和轴距尺寸短,最小转弯直径小,机动性能良好;不需要发动机罩和翼子板,汽车整备质量小;驾驶员视野得到明显改善;汽车或向与整车的俯视面积之比称为面积利用率,平头式货车的该指标比较高。
但是,也有其缺点:空载时前轴负荷大,因而在坏路上的汽车通过性变坏;因为驾驶室内有翻转机构和锁止机构,使结构复杂;进、出驾驶室不如长头式货车方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复杂等等。
2)短头式货车短头式货车发动机大部分在驾驶室的前部,少部分位于驾驶室内。
它的主要优缺点是:与长头式货车比较,汽车的总长和轴距得到缩短,最小转弯半径小,机动性能虽然好于长头式货车,但不如平头式货车;驾驶员视野不如平头式货车好,但与长头式货车比较得到很大改善;动力操纵机构简单;发动机的工作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对驾驶员的影响与平头式货车比较得到很大改善,但不如长头式货车。
3)长头式货车长头式货车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室的前部。
相对于短头式货车,只是发动机舱和车头部分更长些。
长头式货车的主要优点有:发动机及其附件的接近性好,便于检修工作;汽车满载时前轴负荷小,有利于在坏路面上行驶时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地板低,驾驶员上、下车方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
主要的缺点是:汽车总长与轴距均较长,因为最小转弯半径较大,机动性能不好;汽车整备质量大;驾驶员的视野不如短头式货车,更不如平头式货车好;面积利用率低。
综合考虑不同布置方式的各个特点,以及本次设计的电动货车的工作要求和特点,故可选用短头式的前置后驱的布置形式。
1.2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的主要参数包括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
一、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有外廓尺寸、轴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厢尺寸等。
1.外廓尺寸汽车的长、宽、高成为汽车外廓尺寸。
GB 1589-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如下:货车、整体式客车总长不应超过12m;不包括后视镜,汽车宽不超过1.5m;空载、顶窗关闭状态下,汽车高不超过4m综合各方面考虑,规定本次设计的电动货车的外形尺寸(mm)为:L×W×H=3800×1430×18502.轴距L轴距L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汽车最小转弯直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等有影响。
当轴距缩短时,上述各指标减小。
此外,轴距还对轴荷分配、传动轴夹角有影响。
轴距过短会使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上坡、制动或加速时轴荷转移过大,是汽车制动性或操纵稳定性变坏;车身纵向角震动增大,对平顺性不利;万向节传动轴的夹角增大。
本次设计将轴距定为:2400mm。
3.前轮距和后轮距改变汽车轮距B会影响车厢或驾驶室内宽、汽车总宽、总质量、侧倾刚度、最小转弯直径等因素发生变化。
增大轮距则车厢内宽随之增加,并有利于增加侧倾刚度,汽车横向稳定性变好;但是汽车的总宽和总质量及最小转弯直径等增加,并导致汽车的比功率、比转矩指标下降,机动性变坏。
受汽车总宽不得超过1.5m限制,轮距不宜过大。
但在选定的前轮距范围内,应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间隙。
在确定后轮距时,应考虑车架两纵梁之间的宽度、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及他们之间应留有必要的间隙。
综合考虑,故可选取前轮距=1230mm,=1230mm。
4.货车车头长度货车车头长度系指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后围的距离。
车身形式,即长头型还是平头性对车头长度有绝对影响。
此外车头长度尺寸对汽车外观效果、驾驶室居住性、汽车面积利用率和发动机的接近性等有影响。
本次设计的车头长度为1800mm。
5.货车车厢尺寸要求车厢尺寸在运送货物时能装足够额定吨数。
车厢内长应在满足运送货物达到额定吨位的条件下尽可能取短些,以利于减少整备质量。
故选取货箱长度为2000mm,宽为1330mm。
二、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三、汽车的质量参数包括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装载质量、质量系数、汽车总质量、轴荷分配等。
1.整车整备质量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对汽车的制造成本和燃油经济性有影响。
目前,尽可能减少整车整备质量的目的是:通过减轻整备质量或载客量,抵消因满足安全标准、排气净化标准和噪声标准所带来的整备质量的增加,节省燃料。
减少整备质量的措施主要有:新设计的车型应使其结构更合理,采用强度足够的轻质材料,如塑料、铝合金等等。
故可选取电动货车的整备质量为1600kg。
2.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简称载质量)(1)汽车的在质量乘用车的载客量包括驾驶员在内不超过9座,又称之为类汽车。
因本次设计的微型电动货车为两座,故为类。
(2)汽车的载质量汽车的在质量是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载质量。
汽车在碎石路面行驶时,在质量约为好路面的75%-85%。
商用货车在质量的确定,首先应与企业商品规划符合,其次要考虑到汽车的用途和使用条件。
原则上,货量大、运距长或矿用自卸车应采用大吨位货车以利于江都运输成本,提高效率;对货源变化频繁、运距短的市内运输车,宜采用中、小吨位的货车比较经济。
本次设计的电动车,使用场地良好,载货量不大,运距短,故汽车的载质量可为800kg。
3.质量系数质量系数是指汽车在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即。
该系数反映了汽车的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值越大,说明该汽车的结构和只在工艺越先进。
汽车的质量系数的选取见表2-1。
表2-14.汽车总质量汽车总质量是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商用货车的总质量由整备质量、载质量和驾驶员以及随行人员质量三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式中,n为包括驾驶员及随行人员数在内的人数,应等于座位数。
青岛理工大学2006及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章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则本次设计的汽车总质量=1730kg。
5.轴荷分配汽车的轴荷分配是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轴荷分配对轮胎寿命和汽车的许多使用性能有影响。
从各轮胎磨损均匀和寿命相近考虑,各个车轮的负荷应相差不大;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动力性和通过性,驱动桥应有足够大的负荷,而从动轴上的负荷可以适当减小,以利于减小从动轮滚动阻力和提高在环路面上的通过性;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又要求转向轴的负荷不应过小。
因此,可以得出作为重要的轴荷分配参数,各使用性能对其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这就要求设计时应根据对整车的性能要求、使用条件等,合理选取轴荷分配。
汽车的驱动形式与发动机位置、汽车结构特点、车头形式和使用条件等均对轴荷分配有显著影响。
如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乘用车和平头式商用货车前轴负荷较大,而长头式货车前轴负荷较小。
常在坏路面上形式的越野车,前轴负荷应该小些。
当总体布置惊醒轴荷分配计算不能满足预定要求是,可通过重新布置某些总成、部件(如邮箱、备胎、蓄电池等)的位置来调整。
必要时,改变轴距也是可青岛理工大学2006级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章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行的方法之一。
(表2-2 各类货车的轴荷分配)四、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1.动力性参数汽车动力性参数包括最高车速、上坡能力等。
(1)最高车速随着道路行驶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的修建,汽车尤其是发动机排量大些的乘用车最高车速逐渐提高的趋势。
本次设计的电动货车应用于较好的工作环境,可定最高青岛理工大学2006及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章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车速为30km/h。
(2)上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坡度阻力系数来表示汽车的上坡能力。
因乘用车、货车、越野汽车的使用条件不同,对他们的上坡能力要求也不一样。
此次设计的电动货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度为20%。
1.汽车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成为汽车最小转弯直径。
用来描述汽车转向机动性,是汽车转向能力和转向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次设计的最小转弯直径为10m。
3.制动性参数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在制动时,能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停车且保持方向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较低的安全车速并有在一定坡道上长期驻车的能力。
目前常用制动距离、平局制动减速度j和行车制动的踏板力及应急制动时的操纵力来评价制动效能。
此次设计的电动货车的制动距离为5m。
1.3 电机的选择1.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性能要求电动车用驱动电机通常要求能够频繁启动/停车、加速/减速, 低速和爬坡时要求高转矩, 高速行驶时要求低转矩, 并要求变速范围大。
其主要参数包括: 电动机类型、额定电压、机械特性、效率、尺寸参数、可靠性和成本等。
另外为电动机所配置的电子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也会影响驱动电动机的性能。
1) 高电压。
在允许范围内尽量采用高电压, 可减小电动机的尺寸和导线等装备的尺寸, 特别是可降低逆变器的尺寸。
2) 高转速。
高转速电动机体积小、质量轻, 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整备质量。
3) 质量轻。
电动机采用铝合金外壳, 以降低电动机质量、各种控制器装备的质量和冷却系统的质量等也要求尽可能轻。
4) 较大的起动转矩和较大范围的调速性能。
这样使电动汽车有良好的启动性能和加速性能。
电动机有自动调速功能, 因此可以减轻驾驶员的操纵强度, 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并且能达到与内燃机汽车加速踏板同样的控制响应。
5) 效率高、损耗少, 并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