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8
农业灾害研究2022,12(2)作者简介 丁洁(1989—),女,江苏南京人,中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品和农药的生态毒理学测试。
收稿日期 2021-12-20Acute Toxicity Test of 200 g/L Chloride Worm Benzamide Suspension Agent Against Zebrafish DING Jie et al(Jiangsu CICA Kun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 Chlorbenzoamide is the highest selling wide-spectrum insecticide worldwideand can be reissued with multiple pesticides. This test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for studying the acute toxicity of a 200 g/liter chloride worm benzamide suspension in zebrafis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HPLC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lorozobenzamide in exposedwater samples, with 96 h-LC50:72.15 mg a.i. / L in zebrafish at 200 g / liter: 64.61 to 80.55 m g a. i. / L (measured HPLC concentration). The 200 g / liter benzoamide suspension had a "low toxic" toxicity grade to zebrafish.Key words Chloride worm benzoamide; Zebrafish acute toxicity; HPLC; Analysis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丁 洁1,刘建梅2江苏雅信昆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 氯虫苯甲酰胺是全球销售量最高的广谱杀虫剂,可与多种杀虫剂进行复配。
毒死蜱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霍奕安;胡秀彩;吕爱军;孙敬锋【摘要】为了研究毒死蜱对于斑马鱼的毒性和安全评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 h半致死浓度(LC50)来判定斑马鱼对毒死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毒死蜱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345 mg/L、1.080 mg/L、0.992 mg/L、0.926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209 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毒死蜱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Ⅰ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可以判定毒死蜱对斑马鱼为高毒.【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4页(P34-36,41)【关键词】斑马鱼;急性毒性;毒死蜱;半致死浓度;安全质量浓度【作者】霍奕安;胡秀彩;吕爱军;孙敬锋【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创新创业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创新创业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斑马鱼(Danio rerio)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等,是一种热带观赏鱼体长4~6 cm,胚胎透明且体外发育,易于活体观察,生长发育快[1]。
因此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对疾病,遗传和毒理学的理想模式生物[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上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重金属,工业污水,农业上产生的农药、消毒液残留等有害物质通过雨水冲刷,或者直接向农田施肥等途径对土壤、鱼类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且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
目前,国内关于鱼类急性毒性的试验研究,经常以鲤、金鱼作为试验对象,斑马鱼还未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毒理学的研究[1-2]。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实验⽬的与实验要求1、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2、掌握常⽤的动物染毒途径和⽅法。
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法,结果判定。
3、了解⼀次或24⼩时内多次给予受试化学物后,动物所产⽣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量。
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C50及毒性判定。
4、对⽐观察毒物对斑马鱼的作⽤。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物实验意识,提⾼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和撰写实验报告⽔平。
⼆、实验⽅案1、实验仪器天平、⼿套、50mL烧杯、量筒、培养⽫、鱼缸、曝⽓装置2、实验药品斑马鱼100条、重铬酸钾、鱼⾷3、实验原理(1)⽅法的设置鱼类毒性实验⽅法可以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
本实验采⽤静态法,以96⼩时为⼀试验周期,在24、48、72、96⼩时记录斑马鱼的死亡率,确定斑马鱼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并记录⽆死亡的最⼤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实验浓度。
(2)受试药物受试毒物要为常见毒物,并在⽔体中会存在,对鱼类养殖的影响较为严重。
另外受试毒物在⽔中应要稳定,不易分解,易溶解等。
(3)受试鱼类实验鱼类⼀般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较⾼,来源丰富、取材⽅便、遗传稳定,⽣物学背景资料丰富,⼤⼩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种类。
斑马鱼是国际上通⽤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鱼种。
建议的实验温度21-25℃,建议实验鱼的全长2.0?1cm。
(4)研究意义鱼类是⽔⽣⾷物链的顶级⽣物,也是⽔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动物。
在污染⽔体中,当污染物达到⼀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应,例如⾏为失常,组织器官病变,⽣理功能紊乱乃⾄死亡。
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xx年xx月xx日•实验准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目录01实验准备1实验设备23用于养殖斑马鱼的实验器皿,应选择适合斑马鱼体型大小的器皿。
实验室器皿为了保持实验环境中的温度稳定,需要使用恒温设备,如恒温水浴或恒温箱。
恒温设备显微镜或放大镜等观察设备,用于观察斑马鱼的生长状况和行为变化。
观察设备选择健康、无损伤的斑马鱼鱼种,年龄和体重均应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鱼种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养殖用水,并经过充分曝气和过滤,以保证水质良好。
养殖用水实验动物受试物质对照物质饲料和水质改良剂用于比较实验结果的空白对照或标准对照。
用于维持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03实验材料02 01待测试的化学物质或药物。
02实验方法评估目标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了解其安全浓度范围。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健康成年斑马鱼,体重相近,年龄相同。
实验动物设置多个浓度组,如0(对照组)、0.1mg/L、1mg/L、10mg/L、100mg/L等。
实验分组实验过程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和试剂,设置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
实验准备受试动物观察指标实验时间将斑马鱼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中。
观察并记录每组斑马鱼的死亡率、行为变化、呼吸频率等指标。
设定实验时间为24小时,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
整理实验数据,包括各浓度组死亡数、行为变化等指标。
数据整理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等毒性指标,评估目标化合物的毒性作用。
数据分析绘制浓度-效应曲线,直观展示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
结果呈现数据分析03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日期:2023年3月1日•实验地点:实验室1号水族箱•实验温度:25±1℃•实验时间:24小时•实验动物:成年斑马鱼(50±5g)•实验溶液浓度:0(对照组),0.1,0.5,1.0,2.0mg/L •实验记录员:张三数据分析结果•死亡率统计•对照组:0%•0.1mg/L组:10%•0.5mg/L组:30%• 1.0mg/L组:60%• 2.0mg/L组:100%•中毒症状观察•对照组:无异常•0.1mg/L组:鱼体活动稍显迟缓,呼吸频率增加•0.5mg/L组:鱼体活动明显迟缓,呼吸急促,部分鱼体出现失衡• 1.0mg/L组:鱼体活动严重受限,呼吸急促,部分鱼体出现侧翻和抽搐现象• 2.0mg/L组:鱼体全部死亡,未观察到呼吸和活动现象//example/file/acute_toxicity_table.xlsx)(请点击链接查看)[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统计表.xlsx](https//example/file/acute_toxicity_chart.png)(请点击链接查看)[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柱状图.png](https 结果图表展示04实验结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影响,以评估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和安全阈值。
敌敌畏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作者:胡秀彩杨小平吕爱军孙敬锋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7年第6期摘要:为探究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选用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h半致死浓度(LC50)判断斑马鱼对敌敌畏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敌敌畏24h LC50、48h LC50、72h LC50、96h LC50分别为66.189mg/L、46.647mg/L、35.836mg/L、33.764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6.95mg/L。
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敌敌畏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Ⅲ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对鱼类毒性等级划分,可判定敌敌畏对斑马鱼为低毒农药。
关键词:斑马鱼;敌敌畏;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安全质量浓度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是最早生活在印度和南亚的一种热带鱼,目前已经成为遗传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具有发育快、易于实验室饲养、繁殖量大、周期短、胚胎透明以及易于实验操作等优点。
斑马鱼作为一种生态毒理学实验模式动物,除了具有经济、观赏价值外,目前已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及对外界环境变化,如紫外线、重金属盐类、农药、消毒液、工业污水、放射性物质等的良好的研究材料。
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南方地区出现了水产养殖与稻田耕作有效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水产养殖与稻田紧密相邻、稻田-鱼塘水相互交错使用),直接向水体施药或农田施用的农药随地表和地下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等情况,使得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对水产养殖业,乃至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目前农药年产量达8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而敌敌畏因其具有杀虫谱广,廉价易得,对人和高等动物低毒等特性,现已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磷农药之一。
敌敌畏又名DDVP,学名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属于有机磷农药,具有很高的水溶性,用在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防治上。
茚虫威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冯青;赖柯华;黄伟康;刘禹杉;李江;章程辉;范咏梅【摘要】茚虫威属噁二嗪类新型广谱高效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用量的增加,由此产生的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斑马鱼进行茚虫威的急性毒性作用实验,并采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观察染毒后的斑马鱼是否被诱导产生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在24 h、48 h、72 h、96 h,茚虫威LC50值分别为2.263mg·L-1、2.184 mg·L-1、2.184 mg·L-1、2.133 mg·L-1.茚虫威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属中等毒性.96 h茚虫威浓度为1.98 mg·L-1和2.16 mg·L-1时,斑马鱼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斑马鱼肝脏DNA损伤,结果显示斑马鱼暴露于高浓度1.98 mg· L-1和2.16 mg·L-1茚虫威后,与对照组相比,斑马鱼的DNA损伤均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结果表明染毒后24 h斑马鱼肝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茚虫威对斑马鱼短期染毒后诱导细胞凋亡,表现出遗传毒性.【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5(010)004【总页数】9页(P226-234)【关键词】茚虫威;斑马鱼;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凋亡;微核试验;彗星试验;Annexin V-FITC/PI【作者】冯青;赖柯华;黄伟康;刘禹杉;李江;章程辉;范咏梅【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94.6茚虫威(indoxacarb),美国杜邦公司于1992年开发的新型钠通道阻断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和林木等作物[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1069-2019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Zebrafish (Danio rerio) eggs method(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9-12-31发布2020-06-30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目次前言 (ⅱ)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方法原理 (2)5 干扰和消除 (2)6 试剂和材料 (2)7 仪器和设备 (3)8 样品 (4)9 试验步骤 (5)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7)11 有效性、敏感性与精密度 (7)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13 试验报告 (8)14 废弃物处置 (8)附录A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 (9)附录B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 (10)附录C (资料性附录)产卵盒参考图片 (11)附录D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鉴别 (12)附录E (资料性附录)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15)附录F (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数据记录表 (16)附录G (资料性附录)寇式法计算EC50 (18)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质急性毒性测定的斑马鱼卵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急性毒性的斑马鱼卵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和江苏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3级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学号姓名成绩实验16-18 综合实验(具体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以120h为一个实验周期。
期间记录实验鱼的存活率、畸形率、22h、27h自主摆尾、48h心率、72h孵化率、120h体长,以此评估重金属/中药单体的安全浓度范围。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我国可采用的实验鱼有四大养殖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鳞鱼)、金鱼、鲫鱼、野生的食蚊鱼、斑马鱼等。
本实验选用斑马鱼作为实验材料。
二.实验器材斑马鱼胚胎,重金属三.实验试剂二甲基亚飙,超纯水,E3培养基(5 mM NaCl 、0.17 mM KCI 、0.33 mM CaCI2、0.3mMMgSO4)四.实验步骤1.暴露浓度配制重金属1、10、100pg/ L2.斑马鱼胚胎培养及暴露取性成熟斑马鱼所产正常胚胎,于受精后2h内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随机挑选发育正常处于囊胚期的胚胎约5000颗,重金属不同度组、共暴露5d,对照组为0.01%DMSO( v / v )或超纯水+E3培养基暴露,不做任何处理。
每天更换暴露液。
各组斑马鱼胚胎/幼鱼以14h/10h的光暗周期培养于(28.0±0.5)" C 的稳定环境中,实验组暴露至受精后120h。
3.暴露期间观察指标每日定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各组斑马鱼各项生长指标,包括胚胎孵化率,畸形率(畸形包括原肠胚终止、脊柱畸形、心包囊水肿等),存活率,22h、27h自主摆尾,48h心率。
4.收样在收集样本当天,检测斑马鱼的体重和体长将斑马鱼仔鱼于0.03%MS-222中麻醉,样本收集于EP 管中,-80℃冷冻保存。
接收日期:2020-11-10接受日期:2020-12-18基金项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财社[2018]43号) *通信作者。
E-mail:****************;***********.cn闽南常见榕属汤料植物提取物的斑马鱼急性毒性研究王 可1,吴意红1, 刘顺治1,范世明2*,丘鹰昆1*(1.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105;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摘 要: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闽南常见桑科榕属草药粗叶榕(Ficus hirta )、天仙果(F . erecta var. beecheyana )、薜荔(F . pumila )、变叶榕(F . variolosa )不同药用部位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
实验给药浓度分别为200 μg·mL -1、 100 μg·mL -1,记录给药后48 h 、96 h 鱼的死亡率,并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斑马鱼胚胎畸形率和胚胎发育情况。
结果表明,上述桑科榕属植物根、茎、叶、果等不同药用部位的水提取物在200 μg·mL -1剂量下是低毒或无毒的,对斑马鱼胚胎无不良影响,反而具有促进胚胎生长的作用,但高剂量醇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粗叶榕叶,天仙果茎、叶及变叶榕叶导致斑马鱼胚胎尾部畸形,薜荔叶、果醇提取物处理出现明显心包水肿现象。
上述药材作为传统的汤料材料使用是安全无毒的,但用作药酒原料使用时应注意使用剂量。
关键词:榕属;斑马鱼;急性毒性;闽南中草药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6.004中图分类号:R2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20)06-0433-05Acute Toxicity Study on Zebrafish of Commonly Used Soup Ingredient FicusPlant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WANG Ke 1, WU Yi-hong 1, LIU Shun-zhi 1, FAN Shi-ming 2*, QIU Ying-kun 1*(1.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novative Drug Target Research,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361105, Fujian China; 2.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Fujian China)Abstract: Zebrafish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cute toxicity of aqueous extracts and alcohol extracts of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of Ficus hirta , F . erecta var. beecheyana , F . pumila , F . variolosa . The mortality rate of fish was recorded at 48 h and 96 h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extracts, and the embryonic malformation rate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by stereo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extracts of roots, stems, leaves, fruits and other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of the plants of Ficus in Moraceae were low or non-toxic at a dose of 200 μg·mL -1, and had no adverse effects on zebrafish embryos,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embryo growth was observed. However, the alcohol extract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zebrafish embryo development at high doses. The alcohol extracts from thick leaf of F . hirta ,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F . erecta var. beecheyana, and the leaves of F . variolosa led to the tail deformity of zebrafish embryos. The alcohol extracts from F . pumila leaves, fruit had obvious pericardial edem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medicinal materials were safe and non-toxic when used as traditional soup materials, but the dosag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used as medicinal wine raw materials.2020,49(6): 433~437.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第49卷 ﹒434﹒Key words: Ficus; zebrafish; acute toxicity; Minnan Chinese herbs桑科植物资源丰富,有构属(Broussonetia)、桑属(Morus)、榕属(Ficus)等,我国共 11属 150余种[1]。
实验五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硫氰酸钠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LC50。
3、了解硫氰酸钠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
二、实验原理1、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试验鱼同时孵化,体长2-3cm,健康无病,在室内驯化饲养7-14天,待鱼苗死亡率稳定在<10% 时开始试验。
试验期间对照组的死亡率也应控制在<10%以下。
2、采用半静态测定方法,试验容器采用玻璃缸,盛水量以每条鱼2-3L水为宜(本实验用水18L),pH值为6.5-8.0,冷水水温为12-18℃,温水温度为20-28℃(本实验温度为室温),一次实验中水温变化范围为±2℃,水中溶解氧不能低于4mg/L。
3、根据预试验结果在最高安全浓度与最低全致死浓度之间,按级差设5-7个组,并设空白对照,每组养10尾。
试验前24小时停止喂食,试验期间不喂食,染毒48-96小时,记录24、48、72、96小时时鱼的死亡率与中毒症状,及时捞出死鱼。
4、鱼类急性毒性等级划分LC50等级<1mg/L 剧毒级1-10mg/L 高毒级10-100mg/L 中毒级>100mg/L 低毒级5、LC50: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
三、实验用品斑马鱼、硫氰酸钠、鱼缸、渔具、加氧泵、温度计、烧杯、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正式试验前将斑马鱼在与试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驯养7-14d,驯养期间斑马鱼死亡率<5%。
驯养时每天喂食1次,曝气充氧,正式试验前24h停止喂食。
2、设定5个给药组,浓度分别为150mg/L、300mg/L、450mg/L、600mg/L和750mg/L,并设空白对照。
3、采用“半静态法”,每24h更换一次药液,每次更换三分之一,24h、48h、72h和96h定期观察并记录斑马鱼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并求出其LC50值。
五、实验结果1、求出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LC50。
重金属铜对动物的急性毒性试验作者:郑行泉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8年第5期摘要选取斑马鱼作为试验对象,研究重金属铜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影响,得出24h、48h的半数致死浓度。
结果表明:重金属铜对斑马鱼24h的LD50为0.2536mg/L,95%的可信限为0.1927~0.3336mg/L,48h的LD50为0.1035mg/L,95%的可信限为0.08824~0.1214mg/L。
关键词重金属铜斑马鱼急性毒性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18)05-0014-03AcutetoxicitytestofheavymetalcoppertoanimalsZhengXingquan(MaweiAnimalHusbandryStation,Fuzhou350015)AbstractThetestinvestigatedtheacutetoxicityofheavymetalcoppertoanimals,zebrafishwer eselectedastheexperimentalobject,Thehalf-lethalsolubilityof24hand48hwasobtained.Theresultsshowthattheheavymetalcopperontheze brafish24hLD50is0.2536mg/L,95%confidencelimitis0.1927~0.3336mg/L,48hLD50is0.1035mg/L,95%confidencelimitis0.08824~0.1214mg/L.KeywordsHeavymetalcopperZebrafishAcutetoxicity铜是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尤其在体内酶促链中作用更为明显,是许多酶类(如赖氨酰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的主要构成成分,在机体造血、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生产性能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研究郭晶,宋文华丁峰,张金洋,李贞,陈小莹,张金花,连杰【摘要】目的:了解三唑类杀菌剂对环境中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
方式:采纳静态实验法,参照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3方式测定17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96 h急性毒性。
结果:该类农药要紧为中等毒性和低毒污染物。
其中,烯效唑、己唑醇、丙环唑、戊菌唑、噁醚唑、腈菌唑和氟环唑对斑马鱼为中等毒性,其余化合物为低毒。
结论:斑马鱼死亡率均随污染物浓度增加而增加,说明待测污染物与毒性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且取代基的不同可能造成结果类似化合物毒性不同较大。
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三唑类杀菌剂水生生态风险评判,并为尔后利用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致毒机制提供基础。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 斑马鱼; 急性毒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acute toxicities of seventeen triazole fungicides to zebrafish at 96 h. Methods:The acute toxicities of seventeen triazole fungicides to zebrafish at 96 h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static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method 203. Results: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se triazoles were harmful and toxic to zebrafish. Among these triazoles, diniconazole, hexaconazole, propiconazole, penconazole, difenoconazole, myclobutanil, epoxiconazole were toxic to zebrafish. The others were harmful to zebrafish. Conclusion: The mortality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Dose effect relationship are existing between pollutants and toxicities. This study i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aquatic ecological risk of triazole fungicides, and lay a foundation to research into the toxic mechanism of triazole fungicides to zebrafish by using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method.[Key words] triazole fungicide; zebrafish; acute lethal toxicity鱼类是国际上经常使用于测试化学品毒性的物种。
4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实验 监督与检验Tox icity of Four 4Pestic i d es to B rachydanio Rerio and Safety Eva l u ation 徐娟,陶核,吴南翔X U Juan,TAO H e ,WU N an x iang摘要!目的!研究4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以斑马鱼为试材,采用半静态法在室内测定4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
结果!93%丁草胺原药的LC 50为0.35m g /L ,属高毒级农药;1.8%阿维菌素水乳剂、50%乙草胺乳油、25%咪鲜胺乳油96h 的LC 50分别为1.08、5.45、5.81m g /L ,属中毒级农药。
结论!该研究为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药;斑马鱼;毒性;安全评价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13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10)23-2777-02Sub ject !T ox ic it y of F our 4P estic i des to Brachydanio R erio and Sa f e ty Eva l uati on Authors !X U Juan ,TAO H e ,WU N an x iang (Institute of H ealth Sciences ,Zhejiang A cad e m y of M edical Science ,H angzhou,310013,Ch i na)Abstrac t ![Ob jec ti ve]t o study t he t ox ic i ty o f 4pestic i des to B rachydan i o R er i o ,and prov i de ev i dence for sa f e ty use .[M ethod s]W ith the Brachydanio R erio as tested ma teria,l the acute tox i c ity of 4pesti c i des w ere detected i n the l abo ra t o ry by t he se m i-stati c m ethod and their sa fety eva l uati on w as m ade .[R es u lts]LC 50o f 93%acetochlor w as 0.35mg /L wh ich be l onged to h i gh tox icity g rade .LC 50f o r 96hours o f 1.8%aba m ecti n E W,50%acetochlor EC and 25%prochloraz EC w as 1.08mg /L,5.45m g /L ,and 5.81mg /L ,respec tive l y w hich be l ong ed to m oderate tox icity grade .[Conc l u si on ]The st udy prov i des basic infor m ati on and sc ientif ic basis for the sa fety and rati onal use of the pestic i des .K ey word s !P estic i des ;Brachydanio R erio ;T ox icity ;Sa f e ty evalua tion 作者简介:徐娟,女,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农药毒理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