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8
农业灾害研究2022,12(2)作者简介 丁洁(1989—),女,江苏南京人,中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品和农药的生态毒理学测试。
收稿日期 2021-12-20Acute Toxicity Test of 200 g/L Chloride Worm Benzamide Suspension Agent Against Zebrafish DING Jie et al(Jiangsu CICA Kun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 Chlorbenzoamide is the highest selling wide-spectrum insecticide worldwideand can be reissued with multiple pesticides. This test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for studying the acute toxicity of a 200 g/liter chloride worm benzamide suspension in zebrafis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HPLC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lorozobenzamide in exposedwater samples, with 96 h-LC50:72.15 mg a.i. / L in zebrafish at 200 g / liter: 64.61 to 80.55 m g a. i. / L (measured HPLC concentration). The 200 g / liter benzoamide suspension had a "low toxic" toxicity grade to zebrafish.Key words Chloride worm benzoamide; Zebrafish acute toxicity; HPLC; Analysis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丁 洁1,刘建梅2江苏雅信昆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 氯虫苯甲酰胺是全球销售量最高的广谱杀虫剂,可与多种杀虫剂进行复配。
毒死蜱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霍奕安;胡秀彩;吕爱军;孙敬锋【摘要】为了研究毒死蜱对于斑马鱼的毒性和安全评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 h半致死浓度(LC50)来判定斑马鱼对毒死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毒死蜱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345 mg/L、1.080 mg/L、0.992 mg/L、0.926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209 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毒死蜱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Ⅰ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可以判定毒死蜱对斑马鱼为高毒.【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4页(P34-36,41)【关键词】斑马鱼;急性毒性;毒死蜱;半致死浓度;安全质量浓度【作者】霍奕安;胡秀彩;吕爱军;孙敬锋【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创新创业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创新创业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试验室,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斑马鱼(Danio rerio)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等,是一种热带观赏鱼体长4~6 cm,胚胎透明且体外发育,易于活体观察,生长发育快[1]。
因此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对疾病,遗传和毒理学的理想模式生物[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上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重金属,工业污水,农业上产生的农药、消毒液残留等有害物质通过雨水冲刷,或者直接向农田施肥等途径对土壤、鱼类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且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
目前,国内关于鱼类急性毒性的试验研究,经常以鲤、金鱼作为试验对象,斑马鱼还未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毒理学的研究[1-2]。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实验⽬的与实验要求1、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2、掌握常⽤的动物染毒途径和⽅法。
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法,结果判定。
3、了解⼀次或24⼩时内多次给予受试化学物后,动物所产⽣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量。
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C50及毒性判定。
4、对⽐观察毒物对斑马鱼的作⽤。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物实验意识,提⾼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和撰写实验报告⽔平。
⼆、实验⽅案1、实验仪器天平、⼿套、50mL烧杯、量筒、培养⽫、鱼缸、曝⽓装置2、实验药品斑马鱼100条、重铬酸钾、鱼⾷3、实验原理(1)⽅法的设置鱼类毒性实验⽅法可以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
本实验采⽤静态法,以96⼩时为⼀试验周期,在24、48、72、96⼩时记录斑马鱼的死亡率,确定斑马鱼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并记录⽆死亡的最⼤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实验浓度。
(2)受试药物受试毒物要为常见毒物,并在⽔体中会存在,对鱼类养殖的影响较为严重。
另外受试毒物在⽔中应要稳定,不易分解,易溶解等。
(3)受试鱼类实验鱼类⼀般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较⾼,来源丰富、取材⽅便、遗传稳定,⽣物学背景资料丰富,⼤⼩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种类。
斑马鱼是国际上通⽤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鱼种。
建议的实验温度21-25℃,建议实验鱼的全长2.0?1cm。
(4)研究意义鱼类是⽔⽣⾷物链的顶级⽣物,也是⽔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动物。
在污染⽔体中,当污染物达到⼀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应,例如⾏为失常,组织器官病变,⽣理功能紊乱乃⾄死亡。
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xx年xx月xx日•实验准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目录01实验准备1实验设备23用于养殖斑马鱼的实验器皿,应选择适合斑马鱼体型大小的器皿。
实验室器皿为了保持实验环境中的温度稳定,需要使用恒温设备,如恒温水浴或恒温箱。
恒温设备显微镜或放大镜等观察设备,用于观察斑马鱼的生长状况和行为变化。
观察设备选择健康、无损伤的斑马鱼鱼种,年龄和体重均应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鱼种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养殖用水,并经过充分曝气和过滤,以保证水质良好。
养殖用水实验动物受试物质对照物质饲料和水质改良剂用于比较实验结果的空白对照或标准对照。
用于维持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03实验材料02 01待测试的化学物质或药物。
02实验方法评估目标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了解其安全浓度范围。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健康成年斑马鱼,体重相近,年龄相同。
实验动物设置多个浓度组,如0(对照组)、0.1mg/L、1mg/L、10mg/L、100mg/L等。
实验分组实验过程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和试剂,设置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
实验准备受试动物观察指标实验时间将斑马鱼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中。
观察并记录每组斑马鱼的死亡率、行为变化、呼吸频率等指标。
设定实验时间为24小时,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
整理实验数据,包括各浓度组死亡数、行为变化等指标。
数据整理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等毒性指标,评估目标化合物的毒性作用。
数据分析绘制浓度-效应曲线,直观展示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
结果呈现数据分析03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日期:2023年3月1日•实验地点:实验室1号水族箱•实验温度:25±1℃•实验时间:24小时•实验动物:成年斑马鱼(50±5g)•实验溶液浓度:0(对照组),0.1,0.5,1.0,2.0mg/L •实验记录员:张三数据分析结果•死亡率统计•对照组:0%•0.1mg/L组:10%•0.5mg/L组:30%• 1.0mg/L组:60%• 2.0mg/L组:100%•中毒症状观察•对照组:无异常•0.1mg/L组:鱼体活动稍显迟缓,呼吸频率增加•0.5mg/L组:鱼体活动明显迟缓,呼吸急促,部分鱼体出现失衡• 1.0mg/L组:鱼体活动严重受限,呼吸急促,部分鱼体出现侧翻和抽搐现象• 2.0mg/L组:鱼体全部死亡,未观察到呼吸和活动现象//example/file/acute_toxicity_table.xlsx)(请点击链接查看)[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统计表.xlsx](https//example/file/acute_toxicity_chart.png)(请点击链接查看)[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柱状图.png](https 结果图表展示04实验结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影响,以评估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和安全阈值。
敌敌畏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作者:胡秀彩杨小平吕爱军孙敬锋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7年第6期摘要:为探究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选用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h半致死浓度(LC50)判断斑马鱼对敌敌畏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敌敌畏24h LC50、48h LC50、72h LC50、96h LC50分别为66.189mg/L、46.647mg/L、35.836mg/L、33.764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6.95mg/L。
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敌敌畏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Ⅲ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对鱼类毒性等级划分,可判定敌敌畏对斑马鱼为低毒农药。
关键词:斑马鱼;敌敌畏;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安全质量浓度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是最早生活在印度和南亚的一种热带鱼,目前已经成为遗传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具有发育快、易于实验室饲养、繁殖量大、周期短、胚胎透明以及易于实验操作等优点。
斑马鱼作为一种生态毒理学实验模式动物,除了具有经济、观赏价值外,目前已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及对外界环境变化,如紫外线、重金属盐类、农药、消毒液、工业污水、放射性物质等的良好的研究材料。
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南方地区出现了水产养殖与稻田耕作有效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水产养殖与稻田紧密相邻、稻田-鱼塘水相互交错使用),直接向水体施药或农田施用的农药随地表和地下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等情况,使得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对水产养殖业,乃至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目前农药年产量达8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而敌敌畏因其具有杀虫谱广,廉价易得,对人和高等动物低毒等特性,现已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磷农药之一。
敌敌畏又名DDVP,学名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属于有机磷农药,具有很高的水溶性,用在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防治上。
茚虫威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冯青;赖柯华;黄伟康;刘禹杉;李江;章程辉;范咏梅【摘要】茚虫威属噁二嗪类新型广谱高效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用量的增加,由此产生的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斑马鱼进行茚虫威的急性毒性作用实验,并采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观察染毒后的斑马鱼是否被诱导产生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在24 h、48 h、72 h、96 h,茚虫威LC50值分别为2.263mg·L-1、2.184 mg·L-1、2.184 mg·L-1、2.133 mg·L-1.茚虫威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属中等毒性.96 h茚虫威浓度为1.98 mg·L-1和2.16 mg·L-1时,斑马鱼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斑马鱼肝脏DNA损伤,结果显示斑马鱼暴露于高浓度1.98 mg· L-1和2.16 mg·L-1茚虫威后,与对照组相比,斑马鱼的DNA损伤均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结果表明染毒后24 h斑马鱼肝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茚虫威对斑马鱼短期染毒后诱导细胞凋亡,表现出遗传毒性.【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5(010)004【总页数】9页(P226-234)【关键词】茚虫威;斑马鱼;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凋亡;微核试验;彗星试验;Annexin V-FITC/PI【作者】冯青;赖柯华;黄伟康;刘禹杉;李江;章程辉;范咏梅【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94.6茚虫威(indoxacarb),美国杜邦公司于1992年开发的新型钠通道阻断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和林木等作物[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1069-2019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Zebrafish (Danio rerio) eggs method(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9-12-31发布2020-06-30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目次前言 (ⅱ)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方法原理 (2)5 干扰和消除 (2)6 试剂和材料 (2)7 仪器和设备 (3)8 样品 (4)9 试验步骤 (5)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7)11 有效性、敏感性与精密度 (7)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13 试验报告 (8)14 废弃物处置 (8)附录A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 (9)附录B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 (10)附录C (资料性附录)产卵盒参考图片 (11)附录D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鉴别 (12)附录E (资料性附录)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15)附录F (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数据记录表 (16)附录G (资料性附录)寇式法计算EC50 (18)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质急性毒性测定的斑马鱼卵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急性毒性的斑马鱼卵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和江苏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