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预防脑出血十注意
- 格式:pdf
- 大小:262.25 KB
- 文档页数:1
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护理需要注意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中老年人由于长期缺少运动,以及平时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特别容易导致一些大脑疾病的出现,期中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出现偏瘫等,这样对生命安危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又会给家人带来不便,但是他在治疗的同时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护理需要注意什么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基底节区出血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如前所述,基底节区出血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
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
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
康复宜及早进行。
病后6-12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
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
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
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
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
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1)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
医诊通慢病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一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也被称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
因此,中老年朋友必须高度警惕,积极防控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
脑出血疾病复杂,但是部分脑出血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降低脑出血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不良预后。
社会大众对于脑出血的预防知识了解较少,因此需加强脑出血相关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积极防控脑出血的发生。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脑出血预防知识。
按时体检体检是发现身体内潜藏问题的可靠方法,体检时一定要重视头部的影像学检查,这是发现脑部病变的重要方法。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的高发群体,在体检时一定不要忽视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便于尽早发现病变异常。
对于存在脑出血高危因素的人群,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复查要求,按时完成颅脑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疾病早期症状,尽快按下“暂停键”,将脑出血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脑血管破裂引发出血情况。
积极控制血压血压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血压升高是导致脑血管破裂的重要原因。
因此高血压成为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高度警惕。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血压水平,可以自行测量或定时前往医疗单位测量,及时发现自身血压异常,随后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血压控制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良好的血压水平可降低脑血管的损害风险,反之,血压升高则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或血管壁变薄等,血管内部较高的压力可导致薄弱点破裂,进而引发脑出血等情况。
因此,血压控制马虎不得。
中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群体,但是近年来很多青年人群也出现了高血压情况,脑血管疾病风险随之升高,该群体应做好自身血压控制,积极配合医师治疗,长期监测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合理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对人体的内分泌影响较大,可引发血压波动,导致血压升高。
这种一过性的血压升高,可姻迟大鹏姜晓东周亮亮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20导致脑血管的薄弱点破裂,形成脑出血。
1.脑出血病人的饮食问题?不光是得了脑出血的人,包括上了年纪的人,为了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必须注意饮食。
首先要限制吃动物脂肪(如猪油、肥肉、奶油等)或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肝、肾、心、脑等,因为这些食物能使血中胆固醇的浓度明显增高。
其次,平时最好吃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葵子油、玉米油等,因为豆油和其他植物油中含有植物固醇和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而植物固醇非但本身不被肠粘膜吸收,反而可以阻碍胆固醇的吸收;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以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
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也是能量的来源。
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经消化、吸收、利用,参与体内各种代谢活动过程,蛋白质能氧化、分解,放出能量,供给身体生长、发育和其他生理活动的需要。
饮食中的蛋白质应包括动物蛋白质,如蛋清、瘦肉(瘦的猪、牛、羊肉或鱼、鸡肉等)和植物蛋白质,主要是豆类蛋白质(如黄豆、绿豆、赤豆、豆芽等)或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基酸。
饮用牛奶时最好将奶皮去掉(去脂牛奶),如为全脂牛奶则每天饮用不超过半磅。
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小白菜、大白菜、萝卜、西红柿、柿子椒、冬瓜、扁豆、土豆等,可以多吃些水果。
因为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同时能增强血管的致密性,可防止出血。
经常便秘的病人,应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苤蓝等,因纤维素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保证人体正常的排泄。
此外,还可多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蜇、虾皮、海米、蘑菇等,因为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
海带中含有较多的碘、铁、钙、蛋白质、淀粉和其他矿物质;海带性凉,有补血;润肺、降血压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每餐的食量要适当,不宜过饱,更不要暴饮暴食,因为过度饱餐后,腹部胀满,横膈抬举,代谢增强,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而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是非常敏感的,故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
如何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河南油田职工总医院神经外科田源医师2017年06月某一日清晨,伴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我从值班室中的短暂休息中惊醒。
患者男,39岁,以“突发意识障碍2小时”为代主诉入院,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左侧基底节区)”,患者神志浅昏迷,刺激无反应,呼叫无应答,左侧瞳孔散大固定,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神经外科主任常主任立即指挥抢救,行紧急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3天,病人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意识开始恢复。
这是一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年龄只有39岁,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脑疾病。
高血压性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脑内小动脉病变。
长期慢性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发生动脉硬化和透明样变性,血管壁弹性降低、强度下降,导致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膨出,形成微小动脉瘤。
尤其是老年人,血管本身脆性就差,当气温骤然变化、过度劳累、精神受到创伤、情绪过于紧张、过于兴奋等外界刺激时,都有可能诱发血压突然升高,薄弱的动脉瘤壁难以承受升高的血压,就会发生破裂出血。
冬季天气寒冷,人的皮肤血管床收缩,造成心脑循环血量的剧增,心脏负荷增加,脑循环阻力增大,容易引起血压增高,因此,冬季历来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
所以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冬季要特别提高警惕,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血管意外。
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120万~150万人,死亡80万~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美国每年有50万人发病,其中15万人死亡,存活者中需要医疗照顾的200余万人。
但近年来出现年轻化、季节影响因素逐渐减弱化,脑出血发病人群逐渐从老年人,提前发展为中青年人,而且本是冬季高发季节的疾病,在夏秋季节发病率逐年攀升,这不得不引起注意。
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脑出血就成了当前大众需要紧迫了解的知识,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①健康饮食饮食必须清淡,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糖也不宜过多食。
碘食盐,则附近居民户的食用盐基本上都是非碘食盐,反之,则都是合格含碘食盐;其二居民户对碘盐存放、使用不当造成碘的损失;其三盐业生产加工企业加碘不均匀等因素。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一旦放松对碘盐的监管势必造成碘缺乏病的回升[5],而碘盐监测是评价此方法落实的重要举措,建议相关部门(1)对食盐销售环节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非碘盐流入市场,确保居民购买合格碘盐。
(2)通过农村圩日或学校或碘盐采样监测人员对居民和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加强居民户对碘盐的正确使用和存放,以减少碘盐中碘含量的非正常损失。
(3)盐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盐业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严把质量关,把不合参考文献[1] 韩敬华,郭秋生,袁保建,亓向东.2008年瞧县碘盐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8):1872.[2] 卫生部.全国碘盐监测方案[S].2004-1-19.[3] GB/T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实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S].[4] GB5461-2000.食用盐[S].[5] 美丽克,李红叶,刘玉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年居民碘盐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2):323-324.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刘福平[摘要]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
了解心脑血管的发病病因,通过采取避免外源性刺激因素、合理膳食、持续规律的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情绪、定时体检等几个方面对心脑血管的疾病进行共同预防。
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浅析[Abstract] China each year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number of deaths is about 2.6 million, accounting for 45%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deaths.Understanding of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causes,taken to avoid stimulation by exogenous factors, reasonable diet,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continued, tobacco and alcohol, maintain a good mood, regular physical aspect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for the common,Once found the disease should be treated soon.Can effectively reduce o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Key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alysis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出血、脑血栓等,其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已居各类疾病首位,一旦患上此这类疾病,往往导致中老年人生活很难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严重威胁到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急性脑出血预防及护理急性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脑部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从而压迫脑组织,使脑组织出现水肿甚至是坏死的情况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抢救。
发生急性脑出血通常是与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病理性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引起血管病变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出现老化。
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们一旦出现情绪激动、过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时就容易诱发急性脑出血。
突出表现为突然瘫倒、口歪眼斜、说话含糊不清、呕吐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既然急性脑出血疾病这么的可怕,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护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急性脑出血的预防1.1保持大便畅通日常中注意保持大便畅通,切勿用力过度排便,容易引发血管破裂。
在饮食中要增加粗粮以及粗纤维的含量,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每天足够的饮水量,可以有效使粪便得到软化,帮助排便,以免出现因排便困难,排便过度用力致使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1.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切勿使自己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休息时间,养成良好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习惯。
同时还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并保持平和稳定,情绪起伏过大,会造成血压起伏过大,出现血压不稳的情况。
患者应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特别是面临重大事件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防止血压出现突增的情况。
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或是超负荷工作都会诱发脑出血。
所以要学会适当为自己减压,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参加体力劳动还是参加脑力劳动时都要量力而行,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影响身体健康。
1.3日常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做任何事情时都不可过于急躁,动作缓慢些为好,不如蹲下、起立、弯腰、卧床、改变体位等,还有在起身时可采用头低位及眼睛下方式慢慢起身,切勿出现猛然改变体位的动作,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法-脑出血病因概要及预防保健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法-脑出血病因概要及预防保健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法-脑出血病因概要及预防保健脑出血病因概要脑出血是由于在原有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
脑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少数为其他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梗死性出血。
绒癌脑转移或其他恶性肿瘤可破坏血管也可引起脑内出血可破入脑室。
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当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时候,则要让患者保持呼吸的通畅,必要的时候进行插管或者是切开术。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以及消化道出血的话,则需要禁食24~48个小时,以确保胃空。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
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
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 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药物;便秘者可选用缓泻药物。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
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7.正常情况下,如果患者的病情太过严重致颅内压过高的话,则这个时候最好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中风(脑卒中)
中风是以实然晕倒,不省人事,口眼嗝斜,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
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补、半身不道等症状。
一、生活调护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如为闭证,头部应枕高,并偏向一侧。
2、卧床患者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单整洁平整,沾污的床单及时更换。
清洁
臀部,定时翻身,防压疮。
3、康复期患者应加强康复锻炼,适当户外活动,注意保暖。
4、消除不良情绪,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
5、高血压、糖原病患者定期测血压、血糖的变化,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
如有血压、血糖的突然升高或降级,应随时就医。
二、饮食调护
1、宜食清淡之品,禁忌肥甘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与豆制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高盐饮食,戒除烟酒。
2,饮食不宜过冷、过热,进食不宜过急,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甚则引起室息。
3、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饮食以免发生呛咳。
4、中药汤剂应温服。
三、出院宣教
1、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风品性心脏病、亚急性细面性心内膜
炎等原发疾病。
2、保持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过度疲劳。
3、发现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中风先兆时,应当及时治疗。
4加强炼,平时常做保健体操太极拳等。
高血压人群该如何预防脑出血?注意这4点,不用再担惊受怕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它还能引来其他严重的病症,脑出血就是其中的一种。
脑出血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给患者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很多患者战战兢兢、夜不能寐,担心噩运找到自己。
那么高血压人群应该如何预防脑出血的呢?其实注意到这四点,就不会再担惊受怕了。
为什么会得脑出血?脑出血又可以称为脑溢血,它是指患者脑动脉因为破裂而使其周边的组织出现了局限性的出血。
造成脑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高血压造成的,因为得了高血压,使其小动脉发生硬化,进而引发血管破裂、脑出血。
临床有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会得脑出血,约八成以上的脑出血都是因为患者有高血压而造成的。
在我国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的死亡率相当高。
脑出血可以分为出血期、吸收期和恢复期。
在第一个阶段,能看到有大片的出血情况。
此时的红细胞较为完整,出血灶的周边有可能会有软化脑组织出现,患者的神经细胞改变或者消失;毛细血管出现了充血的情况,使血管壁也发生了肿胀,有的血管壁被破坏从而出现了点状出血的情况,因为脑出血大部分是动脉破裂造成的,因此对其周边的组织造成很大的压力,非常容易引发脑组织坏死。
在脑出血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吸收期,胶质细胞可能会出现增生的现象,一些含有铁血黄素的格子细胞会成片地聚集于出现血肿部位的周边。
在脑出血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恢复期,受到破坏的组织被清除后,在破坏的部位形成瘢痕,如果患者出血较少的话,可以通过医生的妙手完全修复正常,但如果出血量较大就会有胶质细胞、纤维等物质遗留于囊腔内的情况发生。
那么为什么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可能会出现脑出血呢,这需要从高血压的发病上来找原因。
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新陈代谢、各个器官都能正常地进行工作,主要是因为血液可以在全身自由地进行流动,而血液流动时都会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压力,也就是说,血液流动一定会产生血压,就像水管里的水在流动时会对水管产生压力一样,有血压是正常。
关于脑出血,这些知识需知道近几年来,我国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增,发病率更加年轻化,究其原因,这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日益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而导致脑血管患者的数量增多的现象,而且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年轻的脑血管患者,发病率逐步上升,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总称,包括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破裂、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引起的一系列脑部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今天我们就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详细的讲解。
1.脑出血疾病的定义出血性脑血管病在医学上也称之为脑溢血,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属于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疾病之一。
脑出血的发生原因大都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密切关系,所以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老化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脑出血的症状。
当这些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处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用力过度、排便困难、剧烈咳嗽等状态下,容易使血压升高而引发脑出血疾病。
该病一旦发病,患者早期的死亡率是极高的,少数幸存下来的患者都会不同程度的留有后遗症,出现肢体瘫痪、认知障碍、言语不清、意识模糊以及吞咽困难的情况。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2.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具体表现有一下几点,第一患者的血压突然间出现升高的现象;第二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头痛,同时有喷射性呕吐的情况;第三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甚至出现短暂的昏迷;第四,身体一侧肢体出现了无力、麻木,不听使唤,甚至感觉不到这侧肢体的存在;第五,突然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流涎,意识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的现象;第五,患者眼部突然出现疼痛,导致视力模糊或是视物有重影,还有可能发生偏盲以及眼球活动障碍等情况。
3.脑出血的病因有哪些3.1有较长的吸烟史长期吸烟会引发动脉硬化,使血管缺乏弹性,变得十分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