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规培题库名词解释11
- 格式:docx
- 大小:93.48 KB
- 文档页数:5
2.脑膜剌激征:颈抵抗、克氏征、布氏征。
颈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
3.消瘦: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4.生理性贫血:生后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短,易于破坏;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血量增加,血液稀释。
至2-3个月时RBC降至3×1012/L、Hb降至110g/L左右。
5.中性体温:为能使人体维持正常体温且氧及能量消耗最低的环境温度。
6.风湿热:是一种有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风湿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
7.体重低下: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中位数-2SD1.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8.腹泻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9.原发性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症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10.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
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11.人工喂养:指6个月以内婴儿完全用兽乳及其它代乳品喂养者。
12.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好发年龄2岁以下,病程迁延。
常并发于其它感染或菌群失调时。
大便呈豆腐渣样。
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12.惊厥:通常是指因皮层神经元异常同步性放电引起的躯体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使受累肌群表现为暂时性强直或阵挛性抽动。
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3.舞蹈病:多见女性,好发年龄8—12岁。
累及脑椎体外系。
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
典型表现:全身大小肌群不自主运动,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即消失。
儿科护理部分名词解释42题1、新生儿: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不满28天的新生婴儿。
2、足月新生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活产新生儿。
3、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
4、过期产儿:指胎龄大于等于42周的活产新生儿。
5、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者。
6、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出生体重小于1500g者。
7、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出生体重小于1000g者。
8、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g者。
9、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10、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
11、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12、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的新生儿。
13、新生儿窒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1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儿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15、胎粪吸入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导致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炎症,由于胎儿缺氧,出生后常伴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系统损害。
16、麻疹黏膜斑:又称Koplik 斑,是麻疹的特征性体征,于发疹前24~48小时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出现0.5~1.0mm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1—2日内遍布全部颊黏膜,出疹1—2日后逐渐消失,留有暗红色小点。
17、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儿造成的全身感染。
18、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一周由于奶量摄取不足,水粉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达最低点。
2.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D佝偻):是一种儿童由于体内VD不足而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以骨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营养缺乏病。
4.VD缺乏手足搐搦症:由于V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血清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及喉痉挛等。
5.小于胎龄:指体重在同胎龄婴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下。
6.正常足月儿:指胎龄≥37周并<42周,体重≥2500g并≤4000g的无畸形、疾病的活产儿。
7.中性温度: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的最适环境温度。
8.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一系列综合征。
9.胆红素脑病:血清胆红素升高,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以大脑基底核为中心的脑组织广泛黄染,导致脑细胞受损,出现惊厥,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后遗症。
10.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儿童常见疾病之一。
11.新生儿溶血: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12.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s,心率<100次/分,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13.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是麻疹早起特征性病变,常于出疹前1-2天出现,见于下颌于想对的颊膜上,出现0.5~1mm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并于1~2天内增多,遍布整个颊黏膜甚至唇部颊膜,出疹后逐渐消失,留下暗红色小点。
14.结核菌素试验(PPD):小儿结核感染4~8周后即呈阳性,结核直径<5mm(-),5~9mm(+)阳性,10~19mm(++)中度阳性,≥20mm(+++)强阳性,除结节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处及双圈反应(++++)极强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核存在。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最新版)目录1.儿科的定义和重要性2.儿科常见名词解释a.新生儿b.婴儿c.幼儿d.学龄前儿童e.学龄儿童3.儿科常见简答题a.如何喂养新生儿?b.婴儿期的常见疾病有哪些?c.幼儿期的发育特点有哪些?d.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e.学龄儿童的健康问题及预防方法正文一、儿科的定义和重要性儿科,即儿童医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的健康、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儿科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旨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同时为家庭和社会培养健康人才。
二、儿科常见名词解释1.新生儿: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出生后满 28 天之前的婴儿。
2.婴儿:出生后至满 1 周岁之前的儿童。
3.幼儿:1 周岁后至满 3 周岁之前的儿童。
4.学龄前儿童:3 周岁后至入学前的儿童,一般指 6 岁以下的儿童。
5.学龄儿童:入学后至青春期的儿童,一般指 6-14 岁之间的儿童。
三、儿科常见简答题1.如何喂养新生儿?新生儿期是婴儿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的喂养方法对其发育至关重要。
新生儿应采取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可以采取配方奶粉喂养。
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喂养的次数、分量以及喂养的方式,遵循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原则。
2.婴儿期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婴儿期儿童抵抗力较弱,易患各种疾病。
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黄疸、肺炎、腹泻、湿疹等。
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3.幼儿期的发育特点有哪些?幼儿期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特点如下:身体逐渐坐稳、站立、行走;语言发育迅速,开始学习说话;大脑发育迅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社交能力逐渐增强,开始与其他幼儿互动。
4.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自尊心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情感丰富,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5.学龄儿童的健康问题及预防方法学龄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有近视、龋齿、肥胖等。
儿科出科考试(一)1、名词解释1、婴幼儿期2、生长发育3、适中温度4、小于胎龄儿5、足月小样儿二、选择题1、按计划免疫程序8 个月小儿应该进行哪种疫苗的预防接种:A 百白破疫苗B 乙脑疫苗C 麻疹疫苗D 乙肝疫苗E 伤寒疫苗2、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A 出疹后5 天B 出疹后10 天C 出疹后14 天D 出疹后21 天E 肺炎痊愈后为止3、1 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除哪项外?A 体重9kgB 身长75cmC 头围48cmD 出牙8 个E 腕部骨化中心2 个4、正常婴儿,体重7.5kg,身长68cm,前囟0.5×0.5cm,头围44cm。
出牙4 个。
能独坐并能以拇指、食指拿取小球。
该患儿最可能的月龄是:A 5 个月B 8 个月C 12 个月D 18 个月E 24 个月5、前囟正常闭合时间是:A 6~8 个月B 8~10 个月C 10~12 个月D 12~18 个月E 16~20 个月6、幼儿期指的是:A 出生后~满1 周岁B 出生后28 天~满1 周岁之前C 1 周岁~2 周岁前D 1 周岁~3 周岁前E 1 周岁~5 周岁前7、1 周岁小儿头围经测量为52cm,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A 脑膜炎B 脑积水C 大脑发育不全D 佝偻病E 颅内肿瘤8、一新生儿,胎龄252 天,出生体重为1800 克,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10 百分位为2238 克,对其最完整的诊断为:A 早产儿B 足月儿C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E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9、以下哪项不是早产儿的特点?A 易发生呼吸暂停B 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C 原始反射已完全具备D 易发生低钙血症E 易出现低体温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A 1500gB 2000gC 2500gD 3000gE 3500g11、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A 妊♘28w 至出生后3d B妊♘34w 至出生后7dD妊♘28w 至出生后7dC 妊♘42w 至出生后7dE 妊♘37w 至出生后5d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病因是:A 缺氧B产伤C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D 羊水吸人E窒息三、简答题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2、简述婴儿辅食添加原则及顺序3、简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四、病例分析1、一刚出生新生儿,孕36 周剖腹产出,孕期母亲患有“妊高症”及“胆瘀”,产前听胎心100 次/分,胎动减少,产后评分3—5—7分。
《儿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解析(-)名词解释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是生长发育第一高峰。
4、幼儿期:自一岁至满三周岁之前。
5、学龄前期:自三周岁至6 ~ 7岁入小学前。
6、学龄期:自入小学开始(6〜7岁)至青春期前。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是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第二高峰。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8、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9、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0、生理性体重下降縛&了周内由于奶量摄入不足,水分的丢失,加上胎粪的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
约在3~4天达到最低点,以暦逐渐回升,至出生后』左0应恢复到岀星时的体重。
11、低渗脱水血钠:血清钠低于130mmol/L o等渗性脱水血钠:血清钠在130〜150mmol/L之间。
高渗性脱水血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 o高钾血症:血钾浓度大于等于5.5mmol/L o低钾血症:血钾浓度小于3.5mmol/L012、计划免疫(主动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而制订的魚疫程序,通过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1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14、围生期: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自妊娠28周(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7天。
15、早产儿:指岀生时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 - 259天)。
16、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59 - 293天)的新生儿。
17、过期产儿:指出生时胎龄满42周(294天)及以上的新生儿。
一 1 一18、小于胎龄儿(SGA):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十百分位下。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
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2、性早熟:女孩在8岁、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性发育征象。
性征与真实性别一直者为同性性早熟,不一致者为异性性早熟;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是否提前发动分为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假性)性早熟。
3、帕氏(Pastia)线:猩红热皮疹的特征性表现,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出现密集皮疹,伴有皮下出血点可形成紫红色线条。
4、假月经: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血液,持续1-3天自止,此系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所致。
5、舞蹈症:为风湿热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表现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呈不自主的运动,以四肢动作最多,入睡消失。
6、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使机体主动产生免疫抗体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
7、被动免疫:对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儿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注射,使小儿短期内具有被动免疫,避免发生疾病。
8、累计体液损失量: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等体液的总损失量,即患病前与来诊时体重的差值,可通过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等临床指标进行评估。
9、围生期:指出生前、后的一个特定时期,我国将围生期定为自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
10、“马牙”或“板牙”:在新生儿牙龈边缘可见散在黄白米色米粒大小颗粒或斑块,俗称“马牙”,系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
属正常,可自行消失,不宜挑刮。
11、菌血症:指细菌短暂侵入血液,无中毒表现。
12、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
特征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状物。
13、生理性贫血:出生后,由于血氧含量增高,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胎儿红细胞破坏增多,加之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循环总量增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逐渐降低。
至2~3月降到110g/L以下,呈自限过程。
浙江大学儿科学教学网站题库汇总1.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约第5-6天降到最低点(1分),体重下降小于出生体重的9%(1分),一般7-10天后回复到出生体重(1分),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2.新生儿的生理反射包括哪些?新生儿的生理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和拥抱反射。
3.简述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意识:嗜睡/迟钝。
(0.5分)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惊厥常有。
(1分)无或有轻度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缩小或无变化,前囟张力正常或稍增高。
(1分)症状大多在1周后消失,10天后仍不消失者可能有后遗症。
(0。
5分)4.新生儿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5.什么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2μmol/L(13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6.简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7.简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生成过多(1分),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1分),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1分),肠肝循环增加(1分).8.试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片表现特点?9.为什么早产儿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如何预防?10.简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
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1分)各期红细胞均较小,细胞浆少,染色偏蓝(血红蛋白量少),显示胞浆成熟落后于胞核。
(1分)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
(1分)1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铁以妊娠后三个月最多,早产、多胎等易致此病(0。
5分) 铁摄入量不足: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
(1分) 生长发育速度快:婴儿期发育较快,血容量也增长很快.(0.5分)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致铁吸收不良且粪便排出铁增加.(0。
儿科出科考试(一)一、名词解释1、婴幼儿期2、生长发育3、适中温度4、小于胎龄儿5、足月小样儿二、选择题1、按计划免疫程序8个月小儿应该进行哪种疫苗的预防接种:A 百白破疫苗B 乙脑疫苗C 麻疹疫苗D 乙肝疫苗E 伤寒疫苗2、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A 出疹后5天B 出疹后10天C 出疹后14天D 出疹后21天E 肺炎痊愈后为止3、1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除哪项外?A 体重9kgB 身长75cmC 头围48cmD 出牙8个E 腕部骨化中心2个4、正常婴儿,体重7.5kg,身长68cm,前囟0.5×0.5cm,头围44cm。
出牙4个。
能独坐并能以拇指、食指拿取小球。
该患儿最可能的月龄是:A 5个月B 8个月C 12个月D 18个月E 24个月5、前囟正常闭合时间是:A 6~8个月B 8~10个月C 10~12个月D 12~18个月E 16~20个月6、幼儿期指的是:A 出生后~满1周岁B 出生后28天~满1周岁之前C 1周岁~2周岁前D 1周岁~3周岁前E 1周岁~5周岁前7、1周岁小儿头围经测量为52cm,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A 脑膜炎B 脑积水C 大脑发育不全D 佝偻病E 颅内肿瘤8、一新生儿,胎龄252天,出生体重为1800克,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为2238克,对其最完整的诊断为:A 早产儿B 足月儿C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E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9、以下哪项不是早产儿的特点?A 易发生呼吸暂停B 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C 原始反射已完全具备D 易发生低钙血症E 易出现低体温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A 1500gB 2000gC 2500gD 3000gE 3500g11、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A 妊娠28w至出生后3dB 妊娠34w至出生后7dC 妊娠42w至出生后7dD 妊娠28w至出生后7dE 妊娠37w至出生后5d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病因是:A 缺氧B 产伤C 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D 羊水吸人E 窒息三、简答题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2、简述婴儿辅食添加原则及顺序3、简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四、病例分析1、一刚出生新生儿,孕36周剖腹产出,孕期母亲患有“妊高症”及“胆瘀”,产前听胎心100次/分,胎动减少,产后评分3—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