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剑挑华尔街的秘诀
- 格式:docx
- 大小:17.39 KB
- 文档页数:3
我分的这六个类别中有三类与增长型股票有关。
我将增长型股票分为缓慢增长,适度增长,以及快速增长---这些超级股票最值得引起你的注意。
快速增长型公司快速增长型公司是我最喜欢投资的类型之一,这种公司的特点是规模小,年增长率为20%—25%,有活力,公司比较新。
如果你仔细挑选,你就会发现这类公司中蕴藏着大量能涨10-40倍,甚至200倍的股票.如果资产组合比较小,你只需选对这类公司中的一两只股票就可以大发一笔。
理想公司的特点任何傻瓜都能经营这项业务”是理想公司的一个特点,而这种公司的股票正是我梦寐以求的. 你永远不可能找到理想的公司,但是如果你想象一下理想公司的情况,你就会知道如何识别这种公司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13个特点如下所述。
(1)名字听起来很傻,或者说好听一点,听起来很可笑理想股票应该属于理想的公司,理想的公司经营的必须是理想的简单业务,这种业务应该有一个听起来很傻的名字。
名字起得越傻,公司越理想.自动数据处理器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公司的业务属于“乏味型”当一家公司不仅名字令人厌烦而且经营的业务也很乏味时,我会感到很兴奋。
皇冠-科克—希尔公司生产罐头盒和瓶盖,还有比这更乏味的业务吗?在《时代》杂志上,你只会看到对Lee Iacocca公司CEO的采访报道而不会看到对皇冠-科克-希尔公司CEO的采访报道,但这却是这家公司的一个优势。
皇冠-科克-希尔公司的股价走势一点不让人厌烦。
(3)公司的业务属于“让人厌烦型”比“乏味型”公司更理想的公司是它的业务既“乏味”又“让人厌烦"。
当一家公司的业务让人感到失望、恶心或者厌烦时,这家公司就很理想了。
看一下safety-kleen 的例子.一看到这个名字就让人感觉到希望:任何一家名字中本来应该用“e”却用了“k”的公司,投资者都应该仔细地研究研究。
safety-kleen曾经是芝加哥rawhide 公司的子公司,这一事实更说明了该公司的股票值得一买(见本章后面的“抽资摆脱做法〔即母公司把其子公司所有的股份分发给股票持有人〕”)(4)通过抽资摆脱做法独立出来采用抽资摆脱做法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就会变成独立自由的经济实体:例如safety-kleen公司和美国R玩具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分别与芝加哥Rawhide 公司以及州际百货公司脱离了关系。
《战胜华尔街》读后感1.耐心。
彼得林奇谈到这点时说要不理睬环境的压力,坚持到投资成功。
缺乏耐心的投资者总是盲目的在股市中追涨杀跌,他们经常为欲望所主宰,在股市热火朝天的时候急急忙忙地买进,而当股市大幅下跌的时候,因为心理恐惧又慌忙的卖出。
这个市场永远存在时机,但把握住时机需要的是耐心。
要有耐心去研究公司的情况,发现适合的公司买进后要耐心的持有。
2.勤奋。
勤奋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不勤奋肯定就不会成功。
彼得林奇每年花大量时间在研究分析公司的情况上,每天工作要10几个小时。
这就像沙里淘金,一捧沙子里不见得会发现黄金,可不断地从手上过沙子,黄金是迟早会发现的。
3.善于发现。
日常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和上市公司有关的产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经常能从中找到时机。
我们每天也接触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其实很多时机就此错过了。
延伸阅读《战胜拖延症》读后感最近借着给儿子在图书馆办证的时机给自己也办了一张借书证,转了一圈选了一本《战胜拖延症》,把《战胜拖延症》这本书粗略看了一遍,感觉这本书写得挺好,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阅读后的大概感受。
所谓拖延的意思就是把事情不断延后,却迟迟不肯去做。
有的人认为时间有的是,明天可以再开始,记得子曾经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总认为时间还有很多,离最后的时间还很远,我们总会拖延到最后迟迟不肯行动。
针对拖延引发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
我们可以学习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几点建议: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关掉电视、拔掉网线。
彼得林奇7个选股技巧引言彼得林奇是一位著名的股票投资者,他在股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具备着独特的选股技巧,这些技巧对于投资者来说十分宝贵。
本文将详细介绍彼得林奇的7个选股技巧,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技巧一:关注成长性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应该关注那些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股票。
这些股票往往是创新型企业,具备高速增长的业绩和市场地位。
投资者应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选择那些有望实现高收益的股票。
技巧二:寻找快速增长在选择股票时,彼得林奇建议投资者寻找快速增长的公司。
这些公司往往具备高速增长的销售额和利润,可以快速提升股票的价值。
投资者可以通过研究公司的增长率、市场份额和产品创新来评估其快速增长的潜力。
技巧三:注意小市值股票彼得林奇认为,小市值股票往往能够提供更高的回报。
这些股票相对于大公司股票来说,风险更高,但同时也具备更高的增长潜力。
投资者可以通过寻找那些未被市场充分发掘的小市值股票,获取更高的回报。
技巧四:关注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业彼得林奇建议投资者关注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业。
这些行业往往具备较好的增长前景和竞争优势。
投资者可以通过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消费者需求来选择投资的行业。
技巧五:寻找增长潜力被低估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应该寻找那些增长潜力被低估的股票。
这些股票可能因为市场情绪或短期事件的影响而被低估,投资者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前景,发现这些被低估的股票。
技巧六:关注盈利能力彼得林奇强调投资者应该关注盈利能力。
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股票的价值和回报。
投资者可以通过研究公司的利润率、营收增长和资产负债表来评估其盈利能力。
技巧七:长期投资彼得林奇认为,长期投资是获得稳定回报的关键。
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并不会对长期投资者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股票的价值会逐渐上升。
投资者应该选择那些具备持久竞争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
总结彼得林奇的7个选股技巧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彼得林奇选股策略第一部分:投资哲理当前那些有名的投资者中,彼得林奇的名声几乎无人能敌。
这不仅仅在于他的投资方法成功经由过程了实践的考查,同时他果断的认为,小我投资者在应用他的投资方法时,较华尔街和大年夜户投资者更具专门优势,因为小我投资者因为不受当局政策及短期行动的阻碍,其方法应用加倍灵活。
林奇在富达基金治理公司总结出了本身的投资原则,同时在治理富达的麦哲伦基金中逐步享誉盛名。
自他1977开端治理这只基金到1990年退休,该基金一向位居排名最高的股票型基金行列。
林奇的选股切入点严格遵守自下而上的全然面分析,即集中存眷投资者本身所熟悉的股票,应用差不多分析法以更周全的明白得公司行动,这些差不多分析包含:充分明白得公司本身的经营近况、前景和竞争情形,以及该股票可否以合理价格买入。
其全然计策在他最畅销的一本书“One Up on Wall Street” [Penguin Books paperback, 1989]里有详尽描述.,这本书在赞助小我投资者明白得并应用他的方法上赐与诸多指导。
他比来的一本书“Beating the Street "[[Fireside/Simon & Schuster paperback, 1994]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第一本书的主题,并供给了他在投资中若何选择公司及行业的具体案例。
彼得.林奇)不要信任专家看法彼得·林奇是华尔街有名投资公司麦哲伦公司的总经理。
上任几年间他便将公司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至90亿美元,《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赞誉他为"股票投资范畴的最成功者……一位超等投资巨星"。
他在投资理念上有本身独到的看法,也许能给投资理财者一些启发。
一、不要信任各类理论。
若干世纪往常,人们听到公鸡叫后太阳升起,因此认为太阳之因此升起是因为公鸡打鸣。
今天,鸡叫如故。
然则天天为说明股市上涨的缘故及华尔街产生阻碍的新论点,却总让人困惑不已。
《战胜华尔街》读后感《战胜华尔街》读后感仙人掌生活五味瓶这本书在徐明德老师的朋友圈早早就看到过了,而且关于书的内容徐老师做了一点简介,并极力推荐大家去读。
那时候,我就关于作者彼得林奇在上搜索了解了下。
林奇的书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全美第一号畅销书”,可见他的重要性。
跟着小影子一起读的第16期能有幸读到这本书,很开心。
因为之前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这次从6月18日开始到7月15日,也是读书时间最长的,但收获满满的。
《战胜华尔街》,有史以来伟大的投资专家彼得·林奇的选股回忆录,他管理的基金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该书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即林奇本人是如何具体实践自己的投资方法,如何选股,如何管理投资组合,从而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
本书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
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
作者还总结了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真是字字珠玑,条条经典。
林奇之所以这么成功与他个人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他的优秀品质无论在投资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1、勤奋:令人惊叹的勤奋在序中就阐述了。
读完第一天的序,6月18日我的打卡贴写到:“文中林奇3周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每周调研家上市公司,每天平均调研1家上市公司,那么大的数据量,他一天也不光干这一件事,时间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那么勤奋,那么努力,很好奇他每天休息睡眠时间有几小时呢?有没有人感觉每天时间不够用呢?”他研究分析公司的情况每天要花十几小时,可见他的休息时间,读到这儿我都觉得自己平时叫苦叫累、没时间,此时此刻有点汗颜。
文中还有一句话记忆犹新,“总要在地球人行动之前先行一步。
”可见他有多么勤奋。
2、低调:文中看出林奇比较喜欢低迷行业中卓越的公司和管理层。
他在经营中想尽办法节约成本,对于办公环境他不要求奢华,对于管理层不管对自己有多么抠门,却从来不会牺牲员工的福利,对于这样的公司,他很有信心,他相信这样的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无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笔记整理微信:76341843One Up in Wall StreetPeter Lynch:生于1944 年,15 岁开始小试投资赚取学费,1968 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 学位。
1969 年,林奇进入富达公司。
1977——1990 年期间他一直担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
在这13 年期间,他使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2000 万美元增至140 亿美元。
年平均复利报酬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麦哲伦基金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资绩效名列第一。
1990 年,彼得林奇退休,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
陆续写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
Contents:第一部分:投资准备第一章:我是如何成长为一个选股者的第二章:专业投资者的劣势第三章:股票投资时赌博吗第四章:进入股市前的自我测试第五章:不要预测股市第二部分:挑选大牛股第六章:需找十倍股第七章:6 种类型公司股票第八章:13 条选股准则第九章:我避而不买的股票第十章:收益、收益还是收益第十一章:下单之前沉思两分钟第十二章:如何获得真实的公司信息第十三章:一些重要的财务分析指标第十四章:定期重新核查公司分析第十五章:股票分析要点一览表第三部分:长期投资第十六章:构建投资组合第十七章:买入和卖出的最佳时机组合第十八章:12 种关于股价的最愚蠢且最危险的说法第十九章:期权、期货与卖空交易第二十章:5 万个专业投资者也许都是错的Some good words:*要避免以高得离谱的股价买入一家未来发展前景虚无缥缈的公司股票而亏得很惨的结局,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投资策略:一、(picks and shovels)投资策略。
二、投资于“可以一分钱不花就能拥有其互联网业务”(freeInternet play)的公司。
三、投资于因互联网发展而“附带收益”(tangential benefit)的公司,指传统的“砖头水泥”的实业公司通过使用互联网而削减的成本,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经营效率__________,从而实现了盈利能力的大幅增长。
彼得林奇7个选股技巧
彼得·林奇是一位知名的投资者,他在他的畅销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分享了他的投资策略和技巧。
以下是彼得·林奇常用的七个选股技巧:
1. 值得投资的成长股:林奇认为,投资者应该寻找那些有潜力增长并且有良好业绩的公司。
他鼓励投资者寻找具有良好财务状况、独特产品或服务、以及积极的盈利预期的公司。
2. 寻找低估值的股票:林奇喜欢寻找低估值的股票,即那些相对于其真实价值来说价格过低的股票。
他提出了一种称为“PEG比率”的指标,它是市盈率与预期增长率的比率,用来评估股票的价值。
3. 关注小型公司:林奇发现小型公司往往有更大的成长潜力,因为它们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他鼓励投资者在市场中寻找小型公司,因为它们可能是未来的明星。
4. 仔细选择行业:林奇认为,选择正确的行业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他鼓励投资者关注当前或未来有望增长的行业,而避免那些不景气或面临困境的行业。
5. 注意公司的竞争优势:林奇建议投资者选择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
竞争优势可以包括技术领先、品牌价值、专利、市场份额等。
这些优势有助于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6. 关注财务指标:林奇重视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收入增长率、盈利能力、股息支付等。
他鼓励投资者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以了解其财务状况和表现。
7. 长期投资:林奇主张长期投资,并避免频繁的买卖股票。
他认为,耐心持有优质股票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而频繁交易则容易导致损失。
这些是彼得·林奇的一些选股技巧,然而,投资决策应该基于充分的研究和个人的判断,投资有风险,。
13条选股准则如果你懂得一家公司的基本业务的话,那么对这家公司进行深入分析就容易多了。
正是这个原因,我宁愿购买连裤袜公司的股票也不愿购买通信卫星公司的股票,宁愿购买连锁汽车旅馆公司的股票也不愿意购买光纤公司的股票。
公司的股票越简单我越喜欢。
当有人说:“这样的公司连傻瓜都能经营管理”时,这反而让我更加喜欢这家公司,因为或早或晚都有可能将会是一个傻瓜来经营管理这家公司。
如果要在下面两个公司中选择一个进行投资,一家处在竞争激烈的复杂行业中管理水平非常杰出的优秀公司,另一家是处在没有竞争的简单行业管理水平一般的平凡公司,我将会选择后者。
我这样的选择的首要原因时这种公司比较容易追踪研究。
在我一生中无数次吃油炸圈饼或者购买轮胎的过程中,已经对他们的系列产品逐渐形成了一种感觉,而我对激光或者微处理器却从来没有产生这种感觉。
“任何傻瓜都能经营管理这项业务”时完美公司的一个特点,而我梦寐以求的正是完美公司的股票。
你永远不可能找到完美的公司,但是如果你想想一下,你就会知道一家完美公司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其中最重要的13个特点如下:8.1 13条选股准则8.1.1 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更好完美股票应该属于完美的公司,完美的公司盈盈的必定是很简单的业务,这种很简单的业务应该有一个听起来枯燥乏味的名字,名字起的越枯燥,公司就越完美,自动数据处理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能急躁发现这类公司的投资机会,那么仅仅因其公司名字枯燥乏味或者荒唐可笑就会让你买入的价格便宜好几美元,这正是我总是寻找Pep Boys、联合石头这类名字枯燥乏味的公司股票的原因。
糟糕的是当联合石头公司大获成功是,他却把名字改成了Conrock,后来又改成了比较时髦的Calmat,当这家公司叫联合石头的那么长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人注意到他。
8.1.2 公司业务乏味当一家公司不仅名字枯燥乏味,俄日切经营的业务也枯燥乏味时,我却会感到兴奋。
瓶盖瓶塞封口公司生产制造罐头盒和瓶盖,还有比这更枯燥乏味的业务吗?在《时代》杂志上,你只会看到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EO的采访报道而不会看到对瓶盖瓶塞公司CEO的采访报道,但这正是投资这家公司股票的一个有利因素,看到瓶盖瓶塞封口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可是一点儿也不枯燥乏味。
彼得林奇名言导读:1、股市下跌就象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
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廉价货。
2、你的投资才能不是来源于华尔街的专家,你本身就具有这种才能。
如果你运用你的才能,投资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业,你就能超过专家。
3、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无关。
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100%相关。
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4、避开热门行业里的热门股票。
被冷落,不再增长的行业里的好公司总会是大赢家。
5、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他们赢利后再投资。
6、让时间和金钱去工作,你只需坐下来等待结果。
7、不要相信数学分析。
“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对于那些受到呆板的数量分析训练的人,处处都会遇到不利因素,如果可以通过数学分析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的话,还不如用电脑算命。
选择股票的决策不是通过数学做出的,你在股市上需要的全部数学知识是你上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了的。
8、投资法宝不是得自华尔街投资专家,它是你已经拥有的。
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投资于你已经熟悉的行业或企业,你能够战胜专家。
9、我不能说我有先见之明,知道股灾将要降临。
市场过份高估,早已有潜在千点暴跌的祸根,事后来看,这是多么明显。
但我当时没有发现,我当时全部满仓,手边几乎没有现金;对市场周期的这种认识相当于对股东的背叛。
10、如果有我不愿买的股票,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
11、在股市赔钱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开始就研究经济情况,这些观点直接把投资人引入死角。
12、人们宁愿承认是一个瘾君子,也不愿承认是一个短期投资者。
13、每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干什么。
14、我投资组合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购股三五年才利润大增而不在三五个星期之后。
15、分析三家公司,你会发现1家基本情况超过预期;分析六家,就能发现5家。
在股票市场总能找到意外的惊喜——公司成就被华尔街低估的股票。
《战胜华尔街》--彼德.林奇一、圣.安格鲁斯同学们的一致看法一家好公司每年都会增加其分红。
短线你会赔钱,但一个股票长期持有一定赚钱。
股票市场决不是不是赌博游戏,只要你挑选股票时看的是公司业绩,而不是股票价格。
如我们证明的,你能从股票市场大大的赚钱,但同样也会赔钱。
在你向一家公司投钱前,应对该公司进行调查研究。
在股票市场投资要尽量分散。
你应该投资多个股票,因为你选的每五个股票中,一个十分出色,一个很差,三个平平。
不要爱上某个股票,要有开放的思想。
你不仅仅挑选某个股票,你还必需做回家作业。
公用事业股好,因为它们有很好的分红,但要赚钱还得买成长股。
股票跌了并不意味它不会继续下跌。
长线投资,最好买小公司的股票。
不要因为某股便宜而买它,要买你熟悉的股票。
二、业余投资俱乐部俱乐部每月聚会一次,有时在会员家里,有时就在当地宾馆租一间会议室。
会员们就在聚会上交流看法,决定下一个买什么。
每个人都有义务调研一到两个公司,记下其最新的发展。
没人可以站起来说:"我们应该买某某公司,我从出租司机那里听到的消息确切。
"当你知道你的决定会影响你朋友的钱包时,你必需先做回家作业。
经验: 不要持有你无法继续了解的股票。
波段投资、你首先要看一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和销售额能否保持一定的速度稳步增长,然后你在合适的价位介入该股。
需要认真考虑一家公司的金融实力和负债结构是否会在一些不景气的年头阻碍其长期发展。
对一个股票买还是不买应建立在其成长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及价格是否合理两个基础之上。
了解过去的销售增长原因能帮助你对于一家公司能否保持象过去一样的增长率做出正确判断。
三、圆桌会议圆桌会议在中午开始,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金融市场回顾,在此我们会讨论经济是否继续向前以及世界是不是正在走向末日。
这一部分总是给我们带来麻烦。
这些讨论值得分析一下,因为它们和成千上万在业余俱乐部的早餐会,或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场上讨论的话题并无不同。
彼得林奇:剑挑华尔街的秘诀
大师们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往往跟选情人一般谨慎,投资前精挑细选,恨不得连八辈子前的事都挖出来;投资后精心呵护,生怕赶上天灾人祸鸡飞蛋打,一旦红尘缘尽也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大师们一辈子操盘过的股票一般不超过1000只。
不过,彼得林奇是个异类,在他接管麦哲伦基金期间,总共经手过15000只股票,这个数字让众多纯情的投资大师叹为观止,林奇也因此获得了多情种的称号。
虽然风格如此诡异,林奇却创造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投资成绩,麦哲伦基金在他掌舵的13年间资金规模从2000美元飙升至140亿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9%,这可是连巴菲特都未曾获得的成就。
彼得林奇因此被时代周刊誉为美国最佳基金经理,被江湖人士誉为投资界金手指,被各路大妈誉为股市送钱童子。
林奇将基金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总结彼得林奇投资法则的材料琳琅满目,打开百度随手一搜便是“只需8888,彼得林奇独门投资秘籍江浙沪包邮”或者是“不要怀疑,你就是下一个彼得林奇,详情请戳这里”等等,幸好林奇最终出版了3本著作对自己的奋斗史进行了梳理,给那些虔诚的信徒们指引了方向。
简单来说,其投资理念可以归纳为4个原则。
首先,只投资熟悉的公司和行业。
彼得林奇很注重基本面,认为“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
所以在投资之前,公司调研、报表深读、专家访谈这些一样都不能少。
此外,彼得林奇还有一种独特的研究手段,那就是通过日常生活来发现投资对象,他的理念是如果大家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那么它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肯定也不会差。
美体小铺就是一个经典例子,这是一家经营植物沐浴露和护肤品的公司,林奇在陪女儿逛街时发现这家公司经常被8岁到80岁的女性围得水泄不通,而且它也是购物中心生意最火爆的公司之一。
此后他对其展开了研究发现颇具投资价值,于是重点买入,最后收益也确实不错。
他投资的雷米特、盖普和沃尔玛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
其次,专心做自己的研究。
彼得林奇在这方面有过切肤之痛。
1977年他经过研究后发现华纳公司的基本面很好,于是在26美元的价格买进,当他向1位专门跟踪华纳公司的砖家咨询时,砖家认为此价格已是“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
6个月后股票涨到了32美元,砖家认为这是回光返照,林奇经过研究
后仍然咬牙坚持。
当股价涨到38美元时,砖家认为这将是最后的疯狂,林奇终于动摇了于是悉数抛出,但是华纳公司的股票却一路扶摇直上,最后到了180
美元,即使在后来的股市暴跌中也维持了不错的水准。
彼得林奇恨得差点没有买凶杀人,之后他再也不听信这些砖家的胡说八道,而是专心地做自己的研究并进行独立判断。
从此林奇便进入常见励志故事中的男主角打怪升级节奏,最终成为大师。
彼得林奇还有一个忠告是长期耐心地持有公司,这乍听起来怪怪的,林奇职业生涯中交易过15000支股票,而那个时代美股三大交易所的股票总数也仅有8800支左右,所以他劝诫门徒们要长期持有公司时就像后宫佳丽三千的皇上教导太监们要纯情专一一样。
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彼得林奇高换手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麦哲伦是一个开放式基金,早期的赎回压力很大,所以只能不断交易;另外很多公司的盘子很小,即使达到投资上限也不需要太多资金,而且一开始林奇也不确定有些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所以购买股票只是为了便于了解这些公司。
在麦哲伦基金90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中,700只股票的资产之和还不到基金总资产的10%。
所以,尽管皇上后宫佳丽三千,但最挂念的依然是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彼得林奇虽然有非常高的换手率,但对于看好的公司仍然是长期重仓持有。
以房利美为例,林奇持有这只股票超过10年,期间经历了利率大波动、房地产市场暴跌、1987年大股灾、1990年海湾战争等众多事件,房利美的股价也如过山车一般不断变化,但林奇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后期更是加仓至基金最高限度的5%,最终这只股票在80年代为富达基金带来了10亿美金的收益(6倍回报),这是世界金融史上单一股票带来的最大回报。
第四个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勤奋。
彼特林奇一直坚信“寻找值得投资的好公司,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找到1只,翻开20块就有可能找到2只”。
为了满足麦哲伦基金庞大的胃口,林奇每年走访500家左右的公司并阅读700份以上的年报,1年的行程超过16万公里,相当于绕
地球赤道4圈。
每月对 2000家公司调查一遍,每天要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
结婚20年只度过2个专门假期,虽然去了日本、中国香港和内地、泰国曼谷,
但内容却如出一辙地都是去拜访上市公司,对他来说“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当然他的妻子卡罗琳恐怕很难有相同的感受。
以上这些数字解释了为什么林奇能覆盖15000支股票,也充分展现了“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更勤奋”这种压力山大的事实。
彼得林奇获得如此传奇的成就,自然不免让人将其跟巴菲特联系起来,那么这2个人谁更优秀?这个问题太难了,纠结程度就像让我在蒜蓉扇贝和椒盐大虾之间做选择一样,毕竟这2位大拿都是神一般的人物,而且限于客观因素的原因也有很大区别:在资金来源上,巴菲特的资金主要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浮存金,而他又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所以股神可以潇洒自如地运用这些钱做并购。
彼特林奇的麦哲伦基金是开放式公募基金,有短期业绩压力,而且在投资公司时也有5%资金和10% 的股权限制,所以有诸多掣肘;在个人风格上,巴菲特的风格更趋于防守,他选择的公司都是那些经得住世界大战考验,经得起人类毁灭一半的公司,所以放眼全美也就那么几票公司能入股神法眼。
林奇的风格更趋于进攻,他很经典的1句话是“你手中平均持有5个成长型公司,3个没有变化,1个破产了,1个涨了10倍,那你的投资收益也翻了1倍”。
如果以武侠来比喻,那么前者就像是吸星大法,将那些顶级高手的内力吸为已用,最终集大成而无敌于天下,而后者便像是独孤九剑,信奉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有进无退,败尽天下豪杰。
如果非得选谁更完美无缺,不然扇贝和大虾都落空的话,那我最后只能咬牙选彼得林奇。
林奇在华尔街纵横驰骋时就像传说中的剑士一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霸气侧漏,但在事业最波澜壮阔的时候却突然退隐江湖卸甲归田,尽享天伦之乐。
股神虽然在事业上天下无人可出其右,但是跟苏珊的感情却让人唏嘘不已。
苏珊天性活泼浪漫,跟她比起来大多数人就像是黑白电视机,不幸的是巴菲特还是色彩最黯淡的那种,虽然2人一直没有离婚,但是苏珊1977年便离开他去了旧金山。
所以从家庭角度看,林奇更幸运也更完美一些。
最后,虽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区别很大,管理投资组合的思路也不尽相同,但是一些投资原则却是相通的,上述4个理念便值得所有投资人士谨记。
要想做出好项目,就必须了解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在专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判断,此外投资完成后还得有一颗淡定的心,耐心持有精细管理等待破蛹成蝶,如果一有动静便风紧扯呼,最后肯定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PE这一行当最基础最重要的也是勤奋,唯有比对手更勤奋我们才会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以彼得林奇天纵之才仍然如此勤耕不缀,吾等民工之辈更无理由不笃行至韧进取至臻,所以,努力进击吧,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