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 第四单元《14 请帮我一下吧》 部编版 (1)
- 格式:doc
- 大小:17.04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4 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4 请帮我一下吧》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学会主动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通过故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帮助他人,如何帮助他人以及帮助他人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有帮助他人的行为。
但学生对于帮助他人的意义和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人可能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需要引导他们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同理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2.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人,提高社交技能。
3.培养学生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同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帮助他人的意义和如何帮助他人。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从多角度理解问题。
3.游戏法:通过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和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用于情境教学。
3.准备相关讨论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准备游戏材料,用于游戏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个生活实例,如一个孩子帮助另一个孩子捡起掉落的玩具,引发学生对帮助他人的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帮助另一个孩子?帮助他人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孩子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帮助他人的?帮助他人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彼此的想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帮助他人的过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请帮我一下吧》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
教材把本课划分为四个栏目,分别是“大家都会有困难”、“我要求助吗”、“我会求助”以及“温暖的‘接力棒'”。
教材编写中,围绕“遇到困难如何处理”这一主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认识困难是生活的一部分。
遇到困难时,要有积极的心态,主动向他人求助。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利用富有童趣的儿歌,让学生明白有些困难可以自己解决,避免形成万事都求助的依赖心理。
接着,教材又指导学生“掌握求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向人求助时使用文明语言”。
学会求助可以让不知成为知,可以少走弯路,完成学生独自做不到的一些事情。
最后,教材又在“温暖的‘接力棒'”中,向学生们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求助、相互帮助和友善相处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教材在四个栏目的设计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螺旋上升,从知识的习得、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逐步提升到价值观念的形成,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
本人执教的第一课时,主要有以下线索:第一,让学生了解人人都会碰到困难,困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面对困难要有积极的心态。
第二,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时,要学会分辨,哪些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哪些困难可以尝试自己解决。
第三,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向别人求助,掌握求助的主要方法,做到文明礼仪。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等等,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的独立性比较弱,容易遇到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过度依赖身边的人,什么情况都要别人帮,缺乏主动解决困难的意识与能力。
也有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会出现顾虑担心、好面子等心理,不愿意、不敢向别人求助。
随着“421”家庭模式愈演愈烈,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生活中、学习上的很多事情由家长来越俎代庖。
《请帮我一下吧》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人人都会有困难,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掌握一些简单的解决困难的方法,学会向他人求助,知道相互帮助的意义,学会乐于助人。
2.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处理困难和寻求帮助的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知道如何向他人求助。
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四、相关资源与教程相关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中肯定遇到过困难,大家能分享一下吗?出示任务: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分享。
预设:1.走到校门口,发现铅笔盒忘记带了。
2.下雨了,别的同学打伞走了,可是你没有带雨具。
教师总结:有时候我们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困难,有时候我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困难”这个话题。
【课堂活动】一、大家都会有困难活动一:解决困难我有办法导入:从刚才的分享中老师发现,班里所有的人都遇到过困难,看来,遇到困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大家都会有困难。
出示任务1:看一看54页的四幅图,分别说说每幅图的小朋友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反馈指导:小组讨论后,班级分享展示。
教师总结:图1:美术课上,明明的水彩笔没水了,他不知道怎么办好;图2:天天的鞋带在踢球的时候总开,他自己又系不好,这可怎么办?图3:林林在读课文的时候,有个字不认识,她觉得太模了,又不知道怎么办好;图4:芳芳和阳阳的球掉到池塘里了,他们不知道怎么捞出来。
出示任务2:遇到这些困难,应该怎么办呢?大家一起给他们支支招吧。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分享点子。
预设:1)找同桌帮忙2)找一起踢球的小伙伴帮忙3)找老师或者同桌帮忙4)找树下看书的大哥哥帮忙。
教师总结:大家都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要慌。
我们一起想办法,战胜困难你最行。
14 《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解读】《请帮我一下吧》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的第二课。
我所执教的第一课时包括“大家都会有困难” 和“我要求助吗”两个活动版块。
我将这两个版块合并为“探秘困难世界”这一活动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初步学会想办法解决困难。
【学情分析】我们班45 个孩子,主要来自周边城中村和入区单位,整体上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们备受父母和长辈的关爱甚至溺爱,对大人的依赖性很强,遇到困难只会哭,根本束手无策,迫切需要进行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困难,知道遇到困难不要慌。
2.初步学会冷静地想办法解决困难,懂得小困难自己解决,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要大胆求助。
3.培养学生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在困难面前不惊慌,分清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要大胆求助。
【教学难点】知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能够大胆向别人求助。
【教学方法】谈话法体验法情景创设法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学生困难调查表》。
2•相关课件。
3.准备“困难碰碰箱”。
学生准备:1.完成《学生困难调查表》。
2.学跳“巧虎邀请舞蹈”。
3.将自己认为最具有挑战性的困难写在心形倾诉卡上。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运动体验,导入主题1.播放视频,与巧虎一起跳一跳。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老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看,它来了。
(出示巧虎图像)巧虎想和大家一起先来个热身舞,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视频播放舞蹈)2.现场采访:你们跳得真开心呀。
昨天在家练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或意外呢?3.引导揭题: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困难。
巧虎想邀请大家到智慧乐园一起去《探秘困难世界》,你敢去吗?(板贴:探秘困难世界)(设计意图:通过动感十足的开场舞将孩子们带进了有趣的课堂,既有助于调动他们的活动热情,又从孩子们的生活感受自然导入课堂,新奇、有趣,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上来。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14课
《请帮我一下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取得别人的帮助,遇到困难有求助意识。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感恩别人的帮助,有帮助别人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能够健健康康的去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培养学生求助的基本技能,学会感恩别人的帮助。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的过程:
一、大家都会有困难:
老师出示课本第54页图片的课件,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后仔细的想一想,你遇到过困难么?
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指出同学们说的很好,大家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最重要的是不要慌!
二、我要求助么:
1。
14.“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求助是生活需要的基本能力,遇到困难时有主动求助的意识;2、引导学生分辨哪些困难应该向人求助,哪些事情应该自理;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分辨哪些困难应该向他人求助,哪些困难应该自己解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一:视频引入知困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咕噜想和他做朋友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咕噜的自我介绍(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小咕噜,非常开心能和大家做朋友)前几天,小咕噜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我们来看看他干什么了呢。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小咕噜的样子,一会在视频中要找到他哦,注意听他在说什么?播放视频小咕噜他怎么了,哦,他放羊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他的羊一直跑,他在大声的说什么?羊又跑了,请帮我抓一下羊,请帮我一下吧。
(请帮我一下吧)你们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呢?预设:没有,那如果我们像小咕噜一样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会向他人求助,说一句:请帮我一下吧有,在什么时候会说呢?画画的时候水彩笔没有油,东西丢了,像小咕噜一样遇到困难的时候(东西丢了,水彩笔没有油了,这是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哦,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向他人求助,说一句:请帮我一下吧(板书)(二)讲授新课活动二:七嘴八舌话困难我们继续来听听小咕噜还有什么想说的,说一说:(不仅只有我会遇到困难,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信,你们看图)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看谁看得最仔细。
图1的小男孩画画的时候,水彩笔没水了,他摸着自己的头,心里面很是焦急,你们看他的表情都要哭了。
图2的小男孩鞋带掉了,他抱怨着说道:总是系不好,心里面有点气愤和不耐烦。
图3的小女孩读课文的时候,发现有字不认识,她心里面很着急图4的小女孩和小男孩玩球的时候,球掉到里面了,他们心里既着急又难过。
(学生举手回答)我们先来看第一张图片,这个小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了?那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嗯观察的真仔细,非常棒,真不简单,看得真仔细。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四课请帮我一下吧教材分析:《请帮我一下吧》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中的一课,本课把学生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困难呈现在课本中,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后要在恰当的时间向合适的人求助,同时要避免形成万事都求助的依赖心理。
还要学会如何向人求助,要让学生懂得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相互帮助,讲文明礼貌。
引导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在求助问题上,一年级学生常常有以下表现。
一是过度依赖,什么事都要别人帮。
二是好面子,不愿意向别人求助。
三是顾虑担心,不敢向别人求助。
针对这几种情况,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会辨别哪些事情需要帮助,哪些事情应该自理;在求助时具体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怎样求助;还要学会帮助他人,让友爱与互助精神得到传递。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分辨哪些困难应该向人求助,哪些事情应该自理。
2.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帮助学生认识求助是生活中需要的基本能力,遇到困难时要有主动求助的意识。
3.行为与习惯:通过学生说遇到的困难,分辨哪些需要帮助,哪些自己能够解决,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过程与方法:在积极讨论、感知、回忆中,更清晰直观地来面对曾经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点:面对困难时有积极的心态,能分辨需要求助的情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如何分辨哪些困难应该向人求助,哪些事情应该自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资料与课件,辨析材料袋。
2.学生准备:曾经遇到过的困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欣赏几张图片。
可随后教师一直在讲台上翻找着什么?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我想请大家看图片,可是我忘记带胶带了。
”“我有,我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胶带递给老师。
”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活动一:说困难1.师:看来,主动请别人帮忙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还能节省时间,让自己不用那么着急。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4 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4 请帮我一下吧》是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的求助与被求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乐于助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
但是对于如何表达求助的意愿,如何选择合适的求助对象,以及如何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表达感谢等方面还缺乏明确的认知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讨论交流等方式,掌握求助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的求助与被求助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3.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的求助与被求助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求助和被求助。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求助的方式、对象选择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求助。
4.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求助实例。
3.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求助实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情境下的求助与被求助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求助的方式和对象选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提供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求助和被求助的过程。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4课《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请帮我一下吧》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14课,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下,主动寻求帮助,乐于助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景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帮助他人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乐于助人。
2.培养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社交技巧。
3.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够主动寻求帮助,乐于助人。
2.难点:培养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身体验,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各种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课堂活动的流程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视频,引出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价值。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在这些情境下,如何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14.请帮我一下吧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懂得社会的和谐、美好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2、通过学生课堂的发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社会事物的意识,土灰到帮助别人与被人帮助的温暖,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书中中“接力棒”的人和故事的了解,懂得社会的和谐与美好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教学方法:
情境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大家都会有困难
1、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活,谁都难免会遇到困难。
你遇到过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请帮我一下吧”
2、师:你们在生活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3、师:看课本54页的图片,上面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
给同学们讲个蓝树叶的故事。
二、要我帮助吗
读一读:
有个小咕噜,总是求帮助。
衣服丢了不会找,跳绳不会急着哭,
走着走着迷了路,打得毽球上了树,
看到屋子起浓烟,听到巨响在近处……
是不是都要求帮助?
生:小困难自己解决,不要总依赖别人……
生:有的事情必须请人帮助……
三、我会求助
问题:风筝挂树上了,我该怎么办呢?
1、学生自己观察56页图片,用自己的话说出图里的小朋友怎么了?
2、找别人帮忙要怎么说?
3、找什么样的人帮忙?本图中能找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帮忙吗?
四、温暖的“接力棒”
1、情境:
下雨了。
哥哥帮我打伞。
2、读一读:
哥哥的伞,给我温暖。
我也用伞,传递温暖。
师:谁帮助过我?我帮助过谁?我还能帮助谁?你能感受到温暖吗?
3、你觉得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哪些人是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怎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人呢?
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什么?
1、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别人。
2、学会如何让别人帮助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