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函数》武建伟
- 格式:docx
- 大小:29.29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变量与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一个关键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变量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变量与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由于其抽象性较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函数的抽象理解,函数的图像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变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知识。
4.课堂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图像特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性质。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7.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19.1.2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的第19章是关于函数的学习内容。
本说课稿将重点介绍第19章第1节的内容——变量与函数。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变量的概念;2.介绍变量的定义、表示和使用;3.探讨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4.练习函数的使用,包括计算函数值和计算函数的解析式。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变量的概念和用途,并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变量的概念、定义和表示方法;•掌握函数的定义和函数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简单函数的解析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入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对变量的兴趣;•通过提问、讨论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课堂互动氛围。
三、教学重点•变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函数的解析式的计算。
五、教学准备•教材:《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多媒体设备;•板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出变量的概念。
比如:小明去水果店买苹果,苹果的价格是每个1元,那么10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苹果的总价。
2. 引入变量通过上述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变量的概念。
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代表一个数,这个字母或符号就叫做变量。
比如,我们可以用字母x表示苹果的个数,用数字1表示每个苹果的价格,那么苹果的总价就是x乘以1,即x元。
3. 变量的表示方法向学生介绍变量的表示方法,即用字母或符号代表一个数。
同时,告诉学生变量通常都是小写字母,如x、y、z等。
4. 变量的使用通过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巩固对变量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变量与函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变量和常量的含义,分清实例中的常量和变量;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变量和常量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认识常量,变量,会用式子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法学法:启发引导,自主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2.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三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二、问题引入:问题: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s(千米),行驶时间t(小时)思考:1.s值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么?2.对于此关系式S=60t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问题 :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张,第一场售出150张票,第二场售出205张票,第三场售出310张票; 1.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 2.设一场电影售出x 张票,票房收入为y 元 请填写下表思考:1.y 值随x 的值的变化而变化么?2.对于此关系式y=10x 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 问题 :你见过水中涟漪吗?在圆形水滴慢慢扩大的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 分别为10cm ,20cm ,30cm 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请填写下表:思考:1.s 值随r 的值的变化而变化么?2.对于此关系式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小结:这几个问题,都是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例如:时间t,路程s,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例如速度60千米/时,票价10元/张三、归纳: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四、练习一:1、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2、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1)用总长为60米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场地,求长方形的面积s()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 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练习二: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吨,月应交水费为y元;(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分,李明在手机话费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分,话费卡中的余额为w元;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圆周长为C,圆周率为π;(4)把10本书随意投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5)校园里栽下一棵小树高为1.8米,以后每年长0.3米,n年后的树高为L米;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6)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α与另一个锐角β之间的关系;(7)一个盛满30吨水的水箱,每小时流出0.5吨水,试用流水时间t表示水箱中剩余水量y;(8)甲乙两地相距y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向乙地行驶,试用行驶时间t表示该人离乙地的距离s;五、作业布置:教科书第71页练习题,第81页1、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变量与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变量与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对函数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函数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理解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
2.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学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2.准备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的相关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函数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让学生初步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同时,给出一些函数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19.1.1 变量与函数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
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2)会在较复杂问题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二、说教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中第二节课的内容。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块新的领域,但涉及的内容又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补充大量的实例来充实本课,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广泛的应用到。
所举的实例也都能在认识函数的时候用到,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为下一节课奠定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综上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以及结合实际问题表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分析:1.说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有利于学生体会与实验,思考与探索。
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八年级下册课题:变量与函数(1)课时:1
知识链接学习目标:1.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
一、创设情境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2. 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
或者说
300000
学法指导
⑵波长I越大,频率f就越小.
问题4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
S表示圆的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 ________ .
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 1 cm、1.5 cm、2 cm、2.6 cm、
半径r(c m) 1.52 2.6 3.2■1 V ■■■
圆面积/曲)■1 fl »
3.2 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
表:
.解S= n r.
半径1 1.52 2.6 3.2■ ■ ■
圆面积&(cm2) 3 147.06512.5621.226432.1536■ ■ ■
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
(1) 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
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 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
降低?解⑴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C、2 C、5C;
(2)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C.最低气温是—4C;
(3) 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
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 (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C ) 也随
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二、探究归纳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02
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
口
.
冋
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
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
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
律的量是时间t和气温T,气温T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都会取不
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
量.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
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y,对于x的
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
它们
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
常有三种:
(1)解析法,如问题3中的f =
存期X三月;六月年二年三年五年
年利率尹旳 1.71001.89001 9S002.2500 2.52002.7900
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解
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也随着增长.
300000
,问题 4 中的S=n 2r, l
这些表达式称为函数的关系式.
⑵列表法,如问题2中的利率表,问题3中的波长与频率关系表. (3)
图象法,如问题1中的气温曲线.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种量,它的取值
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如问题3中的
300 000,问题4中的n等.
三、实践应用
例1下表是某市2000年统计的该市男学生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
还有
波长?(m)30050060010001500
频率烬Hz)1000600500300200
问题3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
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
观察上表回答:
(1)波长I和频率f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波长I越大,频率f就____________ .
解(1) I与f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
lf= 300 000,
解(1)平均身高是146.1cm ;
(2) 约从14岁开始身高增加特别迅速;
(3) 反映了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和年龄这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其中年龄是自变量,平均身高是因变量.
例2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1) 圆的周长C与半径r的关系式;
(2) 火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它驶过的路程s (千米)和
所用时间t (时)的关系式;
(3) n边形的内角和S与边数n的关系式.
解(1) C = 2n , 2n是常量,r、C是变量;
(2) s= 60t, 60是常量,t、s是变量;
(3) S= (n —2) X 180, 2、180 是常量,n、S是变量.
四、交流反思
1. 函数概念包含:
(1) 两个变量;
(2) 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
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
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函数关系三种表示方法:
(1) 解析法;
(2) 列表法;
(3) 图象法.
3.
年龄姐(岁)7S g10111213141516n
男生平均身
髙
115.41183122.2126 51296135.514).414(5.1154B162.916$
(1) 从表中你能看出该市14岁的男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吗:
(2) 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从哪一岁开始迅速增加?
(3) 上表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
是因变量?
五、检测反馈
1. 举3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的例子.
2. 分别指出下列各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 三角形的一边长5cm,它的面积S(cm2)与这边上的高h(cm)
5
的关系式是S=2h ;
2
(2) 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a则另一个锐角
H度)与a间的关系式是3= 90 —a ;
(3) 若某种报纸的单价为a元,x表示购买这种报纸的份数,则购买
报纸的总价y (元)与x间的关系是:y= ax.
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1) 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关系;
(2) 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 (个)与单
价a (元)的关系.
4. 填写如图所示的乘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24的格子涂黑.若
用x表示涂黑的格子横向的乘数,y表示纵向的乘数,试写出y
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