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退化原因及保护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313.39 KB
- 文档页数:5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湿地是指受水环境影响的广泛地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沿海区等,这些地域中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物种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湿地正面临不断加剧的退化问题。
本文将分析湿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等。
首先,人类活动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底泥开采、造成湿地水位下降的灌溉系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等,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湿地退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等气候变化因素,可能导致湿地植被变化、水位波动和水质恶化。
此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它们捕食和竞争本地物种,破坏湿地生态平衡。
为了应对湿地退化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了解湿地的更新和回复能力,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制定和执行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确保湿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湿地资源。
国际间的湿地保护组织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
同时,应加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和关注度。
保护湿地的措施还包括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湿地的恢复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来实现,包括固定湿地水位、人工湿地重建和湿地植被的修复等。
此外,湿地的重建也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物种来实现。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湿地恢复其生态功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此外,加强湿地教育和公众参与也是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湿地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共同参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社区参与,形成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总结中可以提到,湿地退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福祉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E-mail:jjc19841201@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笔者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
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1 前言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迄今为止,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
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
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
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重建和保护的需要。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
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文以四川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对象,主要贡献为:(1)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对若尔盖湿地退化趋势进行了科学定量分析;(2)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解析,在寻求利益均衡点的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性开发对策;(3)针对湿地退化因素提出了多种对策,其中生态移民的设想对保护四川若尔盖湿地较为适宜;(4)提出了"禁止-限制-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指导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高洁GAO Jie 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成都,610015 刊名:四川环境ISTIC英文刊名: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25(4) 分类号:X22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退化博弈对策。
治理湿地退化的技术与措施一、湿地退化的原因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资源维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的面积逐年缩小,甚至有的湿地发生了退化,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资源过度利用。
湿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如果过度开发利用,就会造成湿地的病态生态和生境的破坏,导致水质恶化、水位下降等问题。
2.非法开垦。
由于湿地地形较为平坦,地势低洼,造成了湿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困难。
有些区域的开发商为了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没有经过湿地保护批准就直接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破坏。
3.污染环境。
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威胁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工厂废水、城市污水、农业污水等种种污染源都让湿地雪上加霜。
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平衡,成为了拯救湿地的难点。
4.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危害缓慢显现,但对湿地的破坏却是致命的。
全球变暖、全球降水量的变化等,都让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不可估量的危机。
二、治理湿地退化的技术与措施从长远的角度看,人们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健康程度。
目前,对于治理湿地退化问题,有以下的技术和措施:1.湿地重建对于已经退化的湿地,需采取湿地重建措施。
这项技术主要为湿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帮助,可以有效的抵制湿地退化,确保湿地的生态系统得到健康的生态环境的支持。
2.湿地修复针对已经受灾的湿地,需采取的措施是湿地修复。
这项技术主要是为了帮助湿地恢复破坏后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生境的重构来帮助湿地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
3.污染防治湿地的生态系统恢复需要有效的防止引入过多的污染物,或是有效清除污染物。
因此,对于治理湿地退化的措施中,这部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4.湿地保护对于湿地的稀缺性和公益性,社会需重视湿地保护问题。
湿地的保护从源头上防止湿地受到的损害,平衡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让湿地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若尔盖湿地沼泽、湖泊面积不断减少、草地沙漠化严重,使得若尔盖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对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若尔盖地区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分析气候对若尔盖湿地退化造成的影响,并找出解决湿地退化的措施。
对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湿地湿地退化若尔盖高原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缘,海拔在3400-4000m之间,平均海拔3500m,因地质为若尔盖地块而闻名,地貌类型主要以丘陵、山地、河谷及低山为主。
若尔盖高原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左右,这些特点都为若尔盖地区形成湿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
1若尔盖湿地现状的透视湿地是指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的中间过渡地带,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及涵养水源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也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组成了地球三大生态系统[2]。
我国湿地面积占全球湿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若尔盖湿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
由于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长江的上游源区,若尔盖湿地每年可以为黄河提供约30%左右的水量,因此,若尔盖湿地对黄河及长江的生态和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随着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若尔盖湿地正面临着沙化、湿地萎缩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截止到2000年,若尔盖湿地17个大型湖泊中已有6个干涸,湖泊总面积萎缩近850hm2,濒危物种已超过50种,还有很多物种数量在不断减少。
因此,分析影响若尔盖湿地退化的原因,对该地区实现生态恢复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气候变化对若尔盖湿地的影响尤为重要。
2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推断若尔盖湿地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
其中,人为原因是加速若尔盖湿地退化的因素,人为的扩大牧场面积,使得牲畜对草地过度践踏,造成草层低矮,土壤板结。
54海外文摘若尔盖湿地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世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泥炭沼泽,每年为黄河提供约30%的水量,享有“高原之肾”、“黄河蓄水池”的美誉。
但近年来若尔盖湿地面积不断缩减,草原持续退化,沙化面积逐渐增大,致使“黄河蓄水池”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下降,生态保护工作面临巨大压力,警报频传。
为此,国家和地方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情况不容乐观。
1 生态恶化:“高原之肾”面临威胁1.1 湿地萎缩,蓄、供水能力下降根据2016年全国自然资源更新调查显示,若尔盖县境内湿地面积(如图1)3046平方千米,沼泽湖泊面积30平方公里,与20世纪70年代比,仅沼泽湖泊面积萎缩就达43%。
若尔盖湿地萎缩,直接引发其蓄、供水能力下降,黄河水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加。
1.2 草原退化明显,鼠虫害加剧若尔盖境内现有2900平方公里天然草地退化。
相比20世纪70年代,若尔盖境内植被覆盖度下降22%,毒杂草上升29%,草原生产力下降51%。
随着草地退化,若尔盖鼠虫害分布面积达5300平方公里,占可利用草地的82%。
鼠虫造洞拱土,导致土地外露,水土流失加快。
1.3 土地沙化蔓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曾有专家预言,如不尽快治理沙化问题,若尔盖湿地将成为沙漠,引发的沙尘暴将威胁九寨沟、成都等地,造成黄河季节性断流,长江流域也会受到影响。
根据2016年最新自然资源更新调查显示,若尔盖境内存在各类沙化土地图斑914个,面积764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27平方公里,其中半固定沙地若尔盖湿地:“高原之肾”病态百出孙小飞 范敏(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 610081)摘要:若尔盖湿地一直以来都享有“高原之肾”、“黄河蓄水池”的美誉。
然而近年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若尔盖湿地的生态功能下降。
在文中主要就当前若尔盖湿地所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修复若尔盖湿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可以为若尔盖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