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血液采集后两种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2.86 KB
- 文档页数:4
实习护生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观察分析实习护生是医院中最基础的职位之一,他们接触的患者往往是最多的。
在日常护理中,抽静脉血和静脉输液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在护士的指导下,实习护生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这些操作,其中拔针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两种拔针方法的观察分析,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以便实习护生更好地掌握这项基本技能。
1. 直接拔针法直接拔针法是最常见的拔针技术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拆除针头的同时扭转骨针,以防止出血。
实习护生在接受相关培训后很容易掌握这种技术。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这种方法不太适合于那些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
因为在拔针的过程中,即使扭转骨针,一些液体仍可能流出静脉管,导致血管变窄或阻塞。
对于这些患者,推荐使用滑动拔针法。
其次,直接拔针法也不适合那些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
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透析机中,这就需要一个低阻力的通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拔针器来拔掉针头,以避免血管损伤和出血。
2. 滑动拔针法相比直接拔针法而言,滑动拔针法是一种更复杂的技术,需要更多练习和经验。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以非常小的力量拆卸骨针,然后用一只手拉住皮肤,另一只手向上滑动骨针。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拔针时不会引起出血,并且可以完全保护患者的静脉。
滑动拔针法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它可以避免出血。
由于在拔针时需要逐渐施加力量,因此可以确保拆卸骨针时不会出现错误或不慎伤及皮肤或静脉。
此外,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因为不会像直接拔针法那样导致血管变窄或阻塞。
此外,滑动拔针法相对于直接拔针法而言还具有很大的优势。
如果一个患者需要多次输液,不用每次都拔掉针头,我们只需将拔针器的扭转部分固定在皮肤上,这样下次就可以轻松完成再次拔掉针头。
尽管滑动拔针法具有许多优点,但这种方法也有些许不足之处。
首先,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掌握和使用。
此外,由于该方法需要同时施加力量和控制皮肤的位置,因此可能需要多人来协助完成整个过程。
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出血、血肿和淤血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最佳按压方法以减少采血后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
方法实验组100 例采血后采用伸肘棉签直压法,对照组100 例采血后采用屈肘棉签横压法。
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伸肘棉签直压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既保护了体检者肘部静脉,又减轻痛苦,减少护患纠纷。
静脉采血;按压法;止血效果静脉采血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再局部按压穿刺点为常规操作方法[1]。
静脉穿刺后,正确按压是保护静脉采血者血管及保证下一次静脉穿刺顺利进行的前提。
不当的按压会造成患者出血、淤血、血肿等,不仅可引起患者紧张、局部疼痛和浅表静脉缺失,而且也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既增加了静脉穿刺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
但在抽血时发现,用屈肘棉签横压法按穿刺点容易出现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
而拔针后用伸肘棉签直压法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明显降低。
我们将两种按压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血对象共200 例,男120 例,女80 例,年龄16~62 岁。
均为健康体检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要求操作者一针见血,排除反复同一部位穿刺者。
采血部位为肘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采血材料均为同一厂家的真空采血管和7 号采血针。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1 号窗口采血,用伸肘棉签直压法按压,男58 例,女42 例,年龄18~60 岁。
对照组在2 号窗口采血,用屈肘棉签横压法按压,男62 例,女38 例,年龄16~62 岁。
血管穿刺难易程度大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出血、血肿和淤血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最佳按压方法以减少采血后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
方法实验组100 例采血后采用伸肘棉签直压法,对照组100 例采血后采用屈肘棉签横压法。
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伸肘棉签直压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既保护了体检者肘部静脉,又减轻痛苦,减少护患纠纷。
静脉采血;按压法;止血效果静脉采血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再局部按压穿刺点为常规操作方法[1]。
静脉穿刺后,正确按压是保护静脉采血者血管及保证下一次静脉穿刺顺利进行的前提。
不当的按压会造成患者出血、淤血、血肿等,不仅可引起患者紧张、局部疼痛和浅表静脉缺失,而且也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既增加了静脉穿刺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
但在抽血时发现,用屈肘棉签横压法按穿刺点容易出现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
而拔针后用伸肘棉签直压法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明显降低。
我们将两种按压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血对象共200 例,男120 例,女80 例,年龄16~62 岁。
均为健康体检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要求操作者一针见血,排除反复同一部位穿刺者。
采血部位为肘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采血材料均为同一厂家的真空采血管和7 号采血针。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1 号窗口采血,用伸肘棉签直压法按压,男58 例,女42 例,年龄18~60 岁。
对照组在2 号窗口采血,用屈肘棉签横压法按压,男62 例,女38 例,年龄16~62 岁。
血管穿刺难易程度大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习护生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观察分析静脉输液后拔针,是实习护生最常见的操作之一,但实习护生的拔针效果却不尽人意。
血液科病人,大多反复化疗对血管损伤大,使静脉穿刺困难,部分病人还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若实习护生按照教材上的拔针方法,容易引起穿刺处皮肤疼痛和淤血肿胀致大片瘀斑,使得穿刺更加困难,影响病人的治疗,导致病人和家属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为此,2006年9月~11月对实习护生两种拔针方法进行观察,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人数152例,男69例,女83例,年龄14~56岁,平均31岁。
急性白血病36例,恶性淋巴瘤25例,多发性骨髓瘤1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缺铁性贫血17例,溶血性贫血8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血友病3例。
血小板数低于100×109/L 115例次,其中低于20×109/L 54例次,凝血功能异常21例次。
1.2 方法:(1)分组:对计划静脉输液次数>3次的152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用改进拔针方法,改进组共296例次,双日用传统拔针方法,传统组共245例次。
(2)拔针:选用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7号输液器。
传统拔针方法是先撕开粘住皮肤的胶布,左手拿棉签头与血管方向呈90度按压在穿刺点上再拔针,按压时间少于5分钟。
改进拔针方法也是先撕开粘住皮肤的胶布,左手拿棉签头与血管方向一致轻放在穿刺点上但棉签头向静脉远心端,拔针后再按压,按压时间大于10分钟,甚至达30分钟以上。
(3)观察:疼痛程度分级: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Ⅱ级:疼痛剧烈,有痛苦表情和尖叫。
淤血肿胀和皮下瘀斑情况:拔针30分钟后由专人负责观察;轻度:无淤血肿胀,皮下瘀斑、瘀点<1 cm;中度:淤血肿胀和皮下瘀斑在1~5 cm之间;重度:广泛的淤血肿胀和皮下瘀斑,范围在5 cm以上。
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
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按压方法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护士基本功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2。
如何减轻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是临床一直探究的问题。
2012年4月,我们对200例需连续静脉输液2天以上的患者采取用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止血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需连续静脉输液2天以上的患者200例,入选标准:①意识清晰,能正确表达,准确配合;②无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③静脉注射部位为手背;④采用一次性输液针头为5.5号头皮针;5静脉穿刺一次成功;6输液过程无渗漏7。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1—82岁。
观察组男52例,女49例;年龄34~85岁。
两组病人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来源、并发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选用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5.5号输液器(输液管长度155cm,头皮针0.55mm×20mm)。
棉签采用新乡市花舒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菌医用棉签。
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即:静脉输液完毕后关闭调节器,撤掉输液贴,一手持针柄拔针,另一手持棉签杆沿血管竖压皮肤及血管针眼,然后交给患者以同样的方法按压。
[键入文字]
血液采集后两种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广大朋友们,关于“血液采集后两种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是由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TheObservationandAnalysisoftwoPressingBleedingMethodsduringBloodCollectionWenJing-pin(DepartmentofBloodCollectionandSupply,GuangAnShiBloodSupplyCentre,GuangAn,638 00,Chian)[Abstri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ftwohemostasismethodsbypressingafterbloo dcollection.Methods300blooddonorsselectedrandomlywereobservedatpainandbleeding.Result shemostasismethodimprovedwithpressingwereexcelledclassicalonetoallevatingpainandreducin gbleedingofblooddonors.Conclusionsimprovedhemostasismethodscouldallevatedpainandredu cedbleed,andbeadvantagetorecruitblooddonors.thismethodwasdeservetobeappliedpopularly.[K eywords]:Bloodcollection;pressinghypostasis;pain;bleeding 为保障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基本实现了由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但在转型过程中,献血者的招募仍是困扰大多数采供血机构的难题,而在献血者招募时,有部分献血者不愿献血或不愿再次献血主要原因是恐惧采血针太粗、献血时会产生疼痛。
为给献血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提高再次献血率,我们在2008年6月随机对300位自愿无偿献血者采取了常规拔针按压法和改良拔针按压法进行效果观察与比较,认为改良拔针按压法能明显减轻甚至免除献血者的局部疼痛和出血。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本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