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社区90岁以上老人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151.19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市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6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根据居民自愿原则,每年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 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中医体质辨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健康管理服务过程数据和效果指标内容应在健康档案中进行更新。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老年人在其他符合资质机构的健康检查和检测结果导入健康档案。
(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评估,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二)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 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
(三)体格检查。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四)辅助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和腹部B超(肝胆胰脾)检查。
(五)健康指导。
告知评价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1.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 型糖尿病等患者同时开展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 对患有其他疾病的(非高血压或糖尿病),应及时治疗或转诊。
3. 对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或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4. 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认知和情感等健康指导。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教授居民适合自身的中医自我保健适宜技术。
5. 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
(六)各区可根据本辖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以及辖区财力支撑情况等适当增加辅助检查项目。
上海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的医疗服务需求状况及对策建议上海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的医疗服务需求状况及对策建议艾昕史健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20)摘要:医养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新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需要长期进行的工程。
虽然从概念上看医养结合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会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资源分配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配合。
医养结合的实现能够让老人在社区里面居家养老,能够给予老人更全面的社会保障,让老年人养老问题得到更加人性化的安排。
关键词:医养结合社会保障社区养老中图分类号:C913.6.5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5-1309(2019)08-0109-005“医养结合”是医疗、康复和养老有机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它区别于传统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除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之外,还为老年人提供较为全面的医疗服务,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
“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医养结合”与社区养老融合在一起,将为社区养老的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大力促进社区养老的发展进度#一、上海探索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多个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2014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始探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结合,2015年上海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发展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使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养老服务。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最新的老年人口数量和事业发展统计信息来看,依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汇总历年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和增长情况来看,如表1#由于年龄越来越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随之下降,老年人易患上心脏病、脑血栓、慢性病等疾病,伴随着高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医疗需求和要求也不断提咼#在综合考虑上海各医养结合社区老人数量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长宁区、浦东新区、松江区、徐汇区等4个区作为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分别在4个区共抽取400位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和建议(上篇)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和建议(上篇)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各涉老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上海城市化地区中许多街道及居民委员会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了一些为老服务资源整合的典型事例。
为了全面系统地搞好上海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使有限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资源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进一步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课题组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到南京东路街道、潍坊街道、虹桥街道、曹杨路街道、华阳街道开展实地调查,分别与静安区和长宁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领导进行专题研究。
本报告将简要介绍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的理论,概括性地总结近年来上海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的成绩及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搞好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一、社区资源分散管理的问题(一)整合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的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各个街道发展不平衡。
目前上海市的各级领导虽然已逐渐认识到整合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的重要性,在有关会议和文件中积极倡导整合这方面的资源,各个区和街道也作了一些整合资源的探索,但发展不平衡,也没有对这方面的经验很好总结,尚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整合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本市有关涉老部门至今还未出台有关搞好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的指导性文件。
(二)即使在一些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工作做得较好的街道,仍有不少资源迫切需要整合。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有关社区老年人状况的信息资源,除街道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掌握一部分外,街道的警署(公安派出所)、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会救助管理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分别掌握了一些重要信息。
上述这些部门在采集、更新信息时均“各自为战”,而且除警署把每年本街道新增加和删除的户籍老年人口信息提供给街道老龄办外,其余许多涉老信息资源互不通气,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在社区为老服务硬件资源方面,如何统筹协调,搞好社区服务中心与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设施之间的整合,也需作深入调研;在社区为老服务人力资源方面,如何使为同一位卧床不起老人服务的家庭病床医务人员、家庭保健医生与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或民间保姆之间加强沟通,拟定全方位的护养计划,也存在着很大的整合空间。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开展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11.07.18•【字号】沪卫基层[2011]010号•【施行日期】2011.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监督正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开展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工作的通知(沪卫基层〔2011〕010号)各区县卫生局,各有关单位:为完善本市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在全面掌握本市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以更好地满足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现由市卫生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市民政局、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
为组织落实好全市性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查范围和内容为全面摸清本市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的现状,此次调查对象包括老年护理服务的供方和需方。
调查涉及机构包括:全市具有上海市卫生正式批文的老年护理机构(包括第一冠名、第二冠名以及第三冠名机构);无正式冠名批文、但在现实中承担大量老年护理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领导和职工意向调查,社区老年人口和住院病人调查。
二、工作进度安排7月25日培训区县和机构负责人、质控员和调查员7月26日-31日区县卫生局负责卫生行政分管领导调查表格的下发、组织填写和回收7月26日-8月5日样本机构填报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意向调查表(机构领导、职工和注册护士意向调查表)、住院病人调查表7月30日-8月5日现场调查并填写社区老年人口调查表,现场回收调查表(两所高校和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合开展)8月6日-8月14日样本机构录入员培训,调查表录入并形成电子版数据库,电子和纸质调查表、录入数据库等同时上报区县负责人两所高校负责社区老年人口调查表录入和整理,上报调查组8月15日-8月18日各区县负责人汇总电子和纸质调查表、录入数据库等,并报送调研组其中,7月25日的调查培训会定于下午2点在市卫生局401会议室召开,会议将对调查具体工作及要求进行布置和说明,请各区县调查联络员(见附表1)和样本机构调查负责人(见附表2)参加。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服务利用与需求现况调查
傅东波;卫志华;沈贻谔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1999(19)5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老年人各种服务利用的现状。
方法对1203名社
区老年人13项一般性服务项目的利用、自觉需求、服务提供者情况分析。
结果社区老年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交通工具、家访服务、家事服务、社会/娱乐活动、餐饮准备、护理性照护几项。
老年人的服务提供者以家人为主。
结论今后社区应适当增加社会/娱乐活动设施和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减轻家庭照顾的负担。
此外,社区有必要增加综合评估服务、老年医疗服务及心理健康服务等新的服务内容。
【总页数】1页(P259)
【作者】傅东波;卫志华;沈贻谔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需求与利用现况调查分析 [J], 李新;王昌辉;张莉莉;田晓琳;聂文娇
2.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社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意愿调查分析 [J], 陈慰;严非;王伟;王超;孙慧娟;蔡静芳;胥婧;秦卫
3.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
研究总报告 [J], 施永兴;孙行军;季晓颖;王峥
4.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荣红辉;张玲;卢路;彭毅;陈济安
5.上海市徐汇区某社区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现况调查与需求分析 [J], 康菁;王青青;瞿俊樯;刘贝;蒋丹玛;陈岩;瞿军;陈碧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情况分析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情况,为更好的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对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及信息化建设进行调查。
结果受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全科医生中中医全科医生的比例为17.9%,老年人健康管理58.82%归属中医科,参与人员包括中医医生、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士,已通过针灸、中草药、推拿等干预手段对多种老年人常见疾病开展健康干预,88.2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个人中医健康电子档案,且可体现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82.3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做到对中医”治未病”体检进行电脑入档。
结论老年人的中医健康管理已基本在社区中全面开展,需努力建立一套统一规范又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应关注信息化管理模式。
标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干预手段;信息化建设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最初出现在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基础上,控制医疗费用上升和提高医疗效率的需求催生了健康管理[1]。
1999年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的总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问题非常突出,其患病率是全体人群的2.5~3.0倍。
另外,据卫生部统计,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国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而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的实践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没有进行健康管理的10%的个人和企业,医疗费用会比原来上升90%[3]。
由此可见,实施健康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情况,为更好的开展中医药进社区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14年6月~7月,我们对上海市9个区共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