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746.0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一、梭伦改革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根底,又带有不可防止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5)从原那么上看:表达了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的原那么。
2.评价(1)历史意义:①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开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以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奴隶制的开展道路。
②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开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开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开展道路。
③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进步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根底。
④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实力,确保了对外战争的成功。
(2)历史局限性:①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使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②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剩余仍得以存续。
③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④中庸原那么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二、梭伦改革和大化改新的异同一、选择题(每一小题5分,一一共40分)1.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开展工商业解析:选B由“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分析: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氏族贵族的血缘纽带和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2.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假设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A.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B.引导公民实在关心国事C.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解析:选B“一个人假设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意味着每个公民都应当参与政治活动,故此题选B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奴隶社会的改革专题一梭伦改革课标:(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改革背景:①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②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利,实行改革.③萨拉米危机④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2.主要措施及作用:(1)经济改革: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债务。
废除债务奴隶制。
作用:法律上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形成较稳定的公民群体②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作用:为雅典民主制打下牢固阶级基础(2)政治改革:①首先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作用:扩大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参政权,平民享有一定权力;打破了贵族专权局面(第三、第四等级)②其次是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包括三个方面:A 改革公民大会:恢复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 创立了四百人会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C 设立陪审法庭。
(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都是梭伦创立的)作用: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3.梭伦改革的评价(1)性质:奴隶主实行的民主改革(2)积极性:①促进雅典经济发展。
②平民斗争的重大胜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3)局限性:①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存。
②享有公民权的人只占十分之一。
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4.改革的基本特点:(1)革命性:触及土地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没有根本性的变革,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中庸性”:调停平民与贵族关系。
(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3)法治性:废除了严刑酷法,制订新法律来解决社会矛盾.中外其他奴隶社会的改革:一.克里斯提尼改革(1)内容: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梭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梭伦的改革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但是梭伦改革却并没有使民主政治最终确立,这是梭伦改革的特点决定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梭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梭伦改革的特点梭伦改革的特点之一是中庸思想,在那个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梭伦的改革只是起到了一个缓解的作用,而并没有消除矛盾。
他是以一个调停者的身份出现,削弱贵族的部分权利,给予公民一部分权利,这样两个阶级各让一步,使得古雅典没有爆发社会冲突。
中庸和谐,公平、平等是梭伦改革的特点也是他最终被流放的原因。
改革中,平民虽然是获益者,经济生活得到些许改善,增添部分政治权利。
但是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要求,比如土地所有权、政治平等权等。
贵族的利益在改革中被削减,贵族阶级自然不会成为梭伦的拥护者。
既想着增添平民的利益,又想维护贵族特权,在这样的矛盾思想下,注定了梭伦在两个阶层都不会得到支持。
但梭伦的改革是成功的,各项举措不仅被当时留存下来,并且经过后来克里斯提尼的进一步改革,使得雅典的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梭伦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的内容主要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入手,首先在经济上,梭伦颁布解负令,禁止把欠债的雅典公民变成奴隶,废黜一切以人身作为抵押的债务。
推行一些列促进手工工商业发展的举措,比如改革雅典的货币制度,加大橄榄油的出口,限制粮食的向外流出,鼓励外地技术工匠移民到雅典城邦,奖励学技术的公民,在这几项举措之下,社会经济得到大幅提升。
在政治上,梭伦改革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创新性,首先废黜严苛法典,制定新的法律。
废除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担任要职以公民等级为衡量,公民等级不再以贵族出身为标准,而是以年入的财产数量为标准,极大地激发民众生产的积极性。
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闭幕期间处理城邦日常的政务。
设立陪审团制度,极大地扩充了公民的权利。
梭伦改革的内容是对社会矛盾缓和的一种折中的方式,并没有偏向于弱势的农民,也没有顾及到贵族的利益,所以梭伦改革的不彻底性注定了此次改革只是一个模型而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在爱琴文明(前3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的是()A.君主制B.贵族政治C.民主制D.寡头制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希腊城邦进入贵族政治时代以前的爱琴文明和荷马时代,实行的是君主制。
2.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解析:选A。
梭伦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由贵族侵吞平民的土地造成的,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抽签选举组成“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抽签选举是由运气或“神意”决定的,虽然随意,但是机会均等,最公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五百人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及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5.我国史学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梭伦说”,认为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一种是“克里斯提尼说”,认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自圆其说。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梭伦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贵族寡头政治,开始确立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由此而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实行法治而非人治。
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用10个新的地区部落代替4个传统的血缘部落,肃清了氏族制度残余;“五百人议事会”起到监督或控制政府的作用;“十将军委员会”加强了军队的民主性;“陶片放逐法”对贵族政治中的危害民主政治者形成威慑。
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缘分。
一切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事情都归类于缘分与爱情,人类知识的贫乏无以复加。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2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学案2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简述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指出梭伦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与“中庸式”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难点:梭伦改革的评价。
二、讲授新课梭伦改革的内容(一)颁布“解负令”等法令:1、措施:(1)——————:含义:“负”指的就是债务,“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
雅典债的来源:分两种,即因契约而产生的债和因损害而产生的债,亚里士多德在《尼柯马赫伦理学》中称前者为自由之债,后者为不自由之债。
梭伦改革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极其艰苦,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起,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
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措施: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和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2)————————:目的: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内容: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3)——————————:目的: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内容: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4)安抚贵族:目的: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措施: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特点: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灵活性。
2结果和意义:(1)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2)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3)但并未废除奴隶制,——————————。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2、原则:————————局限性:——————————由于确定财产等级的标准是财产的多少,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就越大,因此,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像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在没有薪金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参与政权。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一梭伦改革第一节雅典往何处去
图一古代雅典制作的陶瓶图二橄榄油出口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一梭伦改革第二节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二商鞅变法第一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二商鞅变法第二节秦国的崛起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一节“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二节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一节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二节中兴埃及的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二节中兴埃及的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一节积贫积弱的北宋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二节王安石变法。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素材2(新人教版选修1)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一、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1.公元前8~6 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1)原因:①在政治上,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
②在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
许多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成为”六一汉”。
所有借款或租地都要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还不起债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务奴隶。
(2)表现:公元前632 年,雅典发生武装暴动,参加者主要是平民。
2.工商业奴隶主与专权贵族之间的矛盾
(1)产生背景:①公元前8 世纪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手工业、造船业也获得发展,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②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平民通过经营工商业发财致富,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
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表现:①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②被称为”海岸派”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社会改革。
3.梭伦登上雅典的政治舞台
公元前594 年,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
选修一专题一梭伦改革一、内容标准1、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
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尖锐矛盾。
2、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没能解决雅典的矛盾。
3、萨拉米危机暴露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二)梭伦改革的措施:1、经济领域:(1)颁布“解负令”作用: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鼓励发展工商业作用:从短期来看,稳定了社会物价,保障了平民生活。
从长期来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社会经济的多元化。
2、政治领域:(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①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②标准: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③权利义务: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④结果: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重新划分了国家的权利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意义: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政治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3)创设了陪审法庭意义:赋予平民司法权,推进了政治分权。
(三)梭伦改革的特点推崇中庸原则(平等),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四)梭伦改革的评价1、性质:奴隶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改革2、积极意义:(1)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2)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
(3)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总之: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